1、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学习笔记整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学习笔记整理第一讲第一讲 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1 1 、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一个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一大事来”,为一大事来,
2、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2 2 、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一位教师不仅要怀有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持有深沉的爱,还要把为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树立为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关系。三、教师热爱祖国要
3、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三、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国主义从内涵上来看,有三个层次:首先表现为一种情感情感,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这种情感随着理性的认识要升华为爱国思想思想,最终要转化为爱国行为行为。人民教师强烈的爱国之情,则表现为深深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四、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四、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1 1 、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如果说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阶梯,那么,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如
4、果说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阶梯,那么,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履行的义务。教师的法纪观念如何,不仅反映着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人。08 师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 2 、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给整个教师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5、,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实际上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十七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违法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学生自身的,也是关涉教师的;不但是现时的,也是未来的。一些正直善良的教师发出呼吁:“
6、为了不让我们的教育蒙羞,是到了正视教育体罚的时候了。”3 3 、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2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等。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执法”。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知法、守法和不违法。第一,知法知法。教师首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一切活动的基本
7、行为准则,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的专门法律。第二,守法。第二,守法。依法执教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第三,不违法。第三,不违法。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行为选择如果不符合法律,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第二讲第二讲备好课备好课教学设计(小学)教学设计(小学)一、自主课堂与教学设计首先就自主课堂的形式而言,自主课堂改变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而倡导学生勇于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8、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就自主课堂的实施过程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一、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三、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独特性。二、合作课堂与教学设计”合作课堂是新课程是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通俗称呼。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共同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课堂活动、结构形式。合作学习有学习操作者和学习检查者两种角色。分别有学习小组的学习个体轮换扮演。合作课堂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积极互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要求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其所在的小组成员伙伴的学习负责。第二点就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9、。合作学习还应该强调个人责任。三、探究课堂与教学设计一、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的再探究一、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的再探究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体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体三、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三、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四、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探究、应是互补的设计四、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探究、应是互补的设计四、开放课堂与教学设计四、开放课堂与教学设计我们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非凡意义。首先,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
10、教育,不应再是筛选适应教育的少数人的工具,而要成为适合于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质的途径 其次,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3第三讲第三讲 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备课实务与新技能第一章第一章 备课概论备课概论第一节第一节备课的含义备课的含义一、备课的基本含义一、备课的基本含义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一般地,备课有狭义的备课与广义的备课之分。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
11、次课程的备课。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二、与备课相关的概念二、与备课相关的概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备课与预设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预设是必要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三、备课的新含义三、备课的新含义(一)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一)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备课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
12、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二)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二)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自身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三)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和谐发展。(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建设
13、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要求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终生学习。作为从外部推动、提高教师水平的一股力量,师资培训确实是很好的选择。第二节第二节备课的作用与基本内容备课的作用与基本内容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4一、备课的作用一、备课的作用首先,是指导性,其次,是统整性,再次是操作性,第四是预演性,最后是突显性,二、备课的内容二、备课的内容教案是备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一)优秀教师教案的特征(一)优秀教师教案的特征1.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2.多数教案有教学条件的准备。3.有重点难点分析。4.明确的教学程序设计5.有专门的板书设计。(二
14、)备课的基本内容(二)备课的基本内容当前,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2.研究教材。3.研究学生。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7.制定教案。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节第三节备课的基本要求备课的基本要求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5二、内容选择要合理二
15、、内容选择要合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处理要害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16、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发现式学习。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七、问题设计要精当七、问题设计要精当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八、教学
17、细节要周密安排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十、练习设计要精当十、练习设计要精当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不仅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而且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总之,通过备课,我们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首先,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并对照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和教学的侧重点,从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课堂行为准则。其次,通过钻研教科书,把教科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
18、的知识、经验与案例。再次,通过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已明确在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最后,通过备课,把人的全面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最终转化为教学行为,物化为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章第二章备课标的技能备课标的技能6在备课中如何研究课程标准在备课中如何研究课程标准第一节第一节课程标准对备课的作用课程标准对备课的作用一、课程标准及其作用简介一、课程标准及其作用简介课程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制订的,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相应课程
19、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的内容涉及这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命题评价、资源开发等各个具体领域,它的主体部分体现出国家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二)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二)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国家课程标准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三)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
20、度及价值观(三)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四)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主张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基础(四)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主张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基础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
21、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五)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五)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从文本课程走向理解课程二、从文本课程走向理解课程从课程标准到备课从课程标准到备课美国课程专家古
22、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与经验课程。(一)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建议是备课的重要参考(一)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建议是备课的重要参考(二)课程标准是评价的借鉴,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是教案设计的重要来源(二)课程标准是评价的借鉴,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是教案设计的重要来源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三)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三)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因此,课程标准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
23、先后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翔实的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7(四)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参考(四)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参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第二节第二节可用于备课的课程标准的信息可用于备课的课程标准的信息一标多本带来的问题与机遇一标多本带来的问题与机遇一、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一、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
24、的重要的教与学的资源,对其内容与特征的定位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一)课程标准对教科书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备课的基本出发点(一)课程标准对教科书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备课的基本出发点学。课程标准持有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本。,教科书应当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教科书的基本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标准中的这些内容是我们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最直接材料。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学段目标要求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学段目
25、标要求研究课程标准的有关建议,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揣摩教科书编者的意图。甚至可以评判编者的意图的正误。三、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可以借鉴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三、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可以借鉴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包含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给出的结合具体事例的评价建议,可以直接运用到教案的设计之中。四、课程标准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四、课程标准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课程标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不仅提供了大量教学案例,而且给出了比较细致的案例描述。第三节第三节误读课程标准的典型个案分析误读课程标准的
26、典型个案分析【案例呈现案例呈现】误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种种现象误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种种现象在备课中,这种现象有三种情况比较明显:在备课中,这种现象有三种情况比较明显:(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这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与理解上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或倾向。8(二)以(二)以“能力能力”代替代替“方法方法”(或能力与方法混淆)(或能力与方法混淆)(三)(三)“方法方法”设计的泛化、笼统化(目标的无效)设计的泛化、笼统化(目标的无效),过程与方法设计上的残缺,过程与方法设计上的残缺第三章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节教师用教
27、科书教的过程分析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分析首先,教师理解、研究、分析教科书及课程标准,是借助教科书实现课程目标的首要前提。其次,教科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再次,教师要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最后,教师能够结合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主动对教科书进行评判,积累进一步使用教科书的有关资源。综上所述,科学地研究、评价、选择和使用教科书,深入分析、整合和开发教科书,就成为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基本内涵。第二节可用于备课的教科书信息分析在日常教学中,可用于备课的教科书信息集中表现为合理解读教科书素材,一方面,对于课程来说,合理解读(进而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教科书
28、中的素材,是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追求个人的专业发展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一、教科书解读的常见误区一、教科书解读的常见误区误区 1:仅在直观素材的表面“做文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误区 2:将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隐喻”式呈现方式显性化、成人化误区 3:误解生活情景背后的学科含义二、课堂教学素材解读的途径二、课堂教学素材解读的途径(一)基本方法(一)基本方法1.1.依据课程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直读直读”教科书中直观素材的编写意图。教科书中直观素材的编写意图。2.2.挖掘教科书中直观素材背后的隐意。挖掘教科书中直观素材背后的隐意。3.3.根据具体教学目标重新组合,再生现有的直
29、观素材。根据具体教学目标重新组合,再生现有的直观素材。这是教育公平的微观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工作。4.4.利用教学机智随机生成新的直观素材。利用教学机智随机生成新的直观素材。(二)合理解读课堂教学素材,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几条基本策略(二)合理解读课堂教学素材,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几条基本策略1 1站在课程标准的视角,优化教科书中的素材站在课程标准的视角,优化教科书中的素材2 2立足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全面发展,把握机遇,在课堂上随机生成新的素材立足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全面发展,把握机遇,在课堂上随机生成新的素材3 3重组教学素材,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重组教学素材,有意识地积累自己
30、的教学特色和风格94 4建立科学实用的教科书解读机制,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配套用书在内的教学资源库建立科学实用的教科书解读机制,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配套用书在内的教学资源库第三节第三节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一、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思路一、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思路当前,针对教科书开展的研究,不仅针对教科书的社会性,更集中在教科书的教育性上。随着国家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实行,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各具特色的教科书应运而生。二、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二、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其中,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一)比较法(一)比较法比较法是
31、运用比较的方法,具体细致地突出事物或事理特征的说明方法。(二)内容分析法(二)内容分析法在教科书文本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三)因素分析法(三)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主要方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问题或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研究和测定这些因素,判定出对这一综合问题或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三、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三、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在对教科书文本的社会性、教育性、特色进行研究时,人们通常从教科书文本的内容、结构与特色三个方面展开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一)教科书文本的内容分析的维度(一)教科书文本的内容分析的维度1 1内容难度内容难度所谓教科书
32、的内容难度,简单地讲就是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反映了课程内容的垂直组织、水平组织的结构特征,是从度量的视角刻画课程组织的逻辑关联。课程的内容难度正是对内容的深度、广度、时间的综合反映。2 2设计风格设计风格教科书文本的课程设计风格往往决定着教科书的发展方向3 3课程容量课程容量课程容量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指标,而通常的“容量”,多是指讲授知识的量。一般地,影响内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内容的教学价值。()教学对象的整体水平,此外,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课程的学习时间等,也是影响课程容量的因素。4 4编写体例编写体例不同的编写思想、编写理念,常常造就不同的教科书编写
33、体例。5 5呈现风格呈现风格10一般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研究,可以具体体现在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概念呈现方式方式、版面呈现方式、语言呈现方式等等诸多方面。6 6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综合性是课程综合的属性,意味着课程综合的程度,有时也称为课程内容的整合。、(二)教科书文本的组织结构分析的维度与教科书文本的内容一样,教科书文本的结构同样也是影响教科书文本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三)教科书文本特色分析的基本思路(三)教科书文本特色分析的基本思路教科书文本的特色与“亮点”是提升教科书文本质量的“加速器”。第四章第四章备学生的技能备学生的技能在备课中如何研究学生
34、在备课中如何研究学生第一节第一节备学生的意义与研究内容备学生的意义与研究内容一、在备课中备学生的意义一、在备课中备学生的意义(一)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一)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二)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二)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三)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三)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二、备学生的基本原则二、备学生的基本原则(一)主体性原则(一)主体性原则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二)差异性
35、原则(二)差异性原则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三)发展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三、备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三、备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每名学
36、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11(四)备学生的能力(四)备学生的能力(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第二节第二节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基本方法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基本方法一、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一、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为此,在备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寻找学生的起点: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
37、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二、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二、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一)设计课堂教学分层(一)设计课堂教学分层(二)设计课堂练习分层(二)设计课堂练习分层(三)设计作业分层(三)设计作业分层三、从学生的内在需要中获取教学的信息三、从学生的内在需要中获取教学的信息四、诊断和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内容,有备无患四、诊断和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内容,有备无患(一)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一)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二)学生难懂的内容(
38、二)学生难懂的内容 (三)学生疑虑的内容(三)学生疑虑的内容(四)学生易错的内容(四)学生易错的内容(五)学生激动的内容(五)学生激动的内容(六)学生易忘的内容(六)学生易忘的内容第三节第三节研究学生的若干技能技巧研究学生的若干技能技巧一、研究学生的几个技巧一、研究学生的几个技巧一查,即查资料档案。二谈,即座谈了解。三聊,即个别谈话。四访,即家访、社会调查。12五察,即察言观色。二、以学生的错误为研究对象二、以学生的错误为研究对象“多犯”,即教学进行到某些节点上,必然会出现群体性、高发性的错误,其症状相似,时段也相同。“再犯”,即某些错误在某些学生身上不仅易发,而且好发,即使被纠正过,但也必然
39、会在后继学习过程中再次发生。第五章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第一节第一节备课中的其他相关工作备课中的其他相关工作一、分析教学内容一、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一)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二)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分清主次(二)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分清主次(三)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三)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四)精心编排例题、习题与有关的实践活动(四)精心编排例题、习题与有关的实践活动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二、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40、二、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参照教学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广泛翻阅相关的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训练材料三、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备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如教学模型、校园设施等等)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还可以开发录像带、光盘等音像材料,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一般来讲,备课的工作程序是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过程进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
41、通常由同年级的教师在钻研教学标准,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进行个人草拟,再进行集体讨论修订,力求做到进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的统一。(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教师须要结合每节课的实际,编写出每节课的教案。这是备课的核心工作之一,下节将集中分析。13第二节第二节 实用的教案格式实用的教案格式一、中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一、中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一)设计教学目标。(一)设计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分
42、析,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四)设计教学评价。(四)设计教学评价。主要反思的问题是,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分析原因,提供改进的方案,有哪些突发的灵感,印象最深的讨论,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五)编写出教案。(五)编写出教案。中小学备课报告编写的格式,一般有课时教案、表格、流程图等几种形式。二、中小学实用教案的格式二、中小学实用教案的格式但不管哪一
43、种教案,都包括下列两项内容:一是说明这堂课的目的要求;二是拟定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计划。第三节第三节教案设计的若干实用技巧教案设计的若干实用技巧一、把握教学细节的设计一、把握教学细节的设计(一)进行设计问题情境(一)进行设计问题情境同样地,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在知识上的交流过程,还是情感、意志交流的过程。(二)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二)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三)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良好的学习反馈与调控,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二、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注重备课的实效性二、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注重备课的
44、实效性当前,中小学集体备课一般是按照“定量主备定人主讲集体评议完善共享复备教案课后反思”的步骤来进行。此时,尤其要注重备课的实效性。三、与学生一起备课,在教案中体现学案的风格三、与学生一起备课,在教案中体现学案的风格与学生一起备课,让教案体现学案的风格,这也是提高备课实效性的有效技巧之一。14(一)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一)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二)将发言权交还学生,边教边改,边改边创(二)将发言权交还学生,边教边改,边改边创(三)让学生拥有教案编撰权(三)让学生拥有教案编撰权第六章第六章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第一节第一节认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认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
45、析一、认识层面的误区的种种表现一、认识层面的误区的种种表现表现之一:备课写教案抄教科书表现之一:备课写教案抄教科书1在内容上要找准重点和难点在内容上要找准重点和难点2 2教师要了解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教材教师要了解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教材表现之二:备课背课表现之二:备课背课表现之三:备课就是抄已有的教案表现之三:备课就是抄已有的教案1 1不加思考,照抄名师教案不加思考,照抄名师教案2 2改头换面,重整旧案改头换面,重整旧案3 3大刀阔斧,化繁为简大刀阔斧,化繁为简4 4直接拿来,照本宣科直接拿来,照本宣科二、归因分析二、归因分析(一)个人理解上的误区(一)个人理解上的误区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
46、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二)传统观念的演习(二)传统观念的演习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传统观念的演习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传统观念的演习 第二节第二节管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管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一、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一、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成了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教案之和”现象之二:集体备课成了现象之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网上资料的拼盘”现象之三:集体备课成了现象之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个人独裁”现象之四:集体备课成了现象之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模式教育”二、简单化,形式化二、简单化,形式化一是模式化,即所谓的完整性。;二是只备课不备人,只备
47、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三是备“死”课不备“活”课,强调的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等习惯,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15三、对策分析三、对策分析针对集体备课的困惑,正确把握集体备课的良性化发展,避免形式化,追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是当前集体备课发展的基本对策。(一)个人钻研(一)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二)求同存异(二)求同存异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 (三)解决问题(三)解决问题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 (四)制度建设(四)制度建设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定地点,即固定集
48、体备课的地点,一般安排在年级组办公室进行,这样便于集体备课及时开展;定课题,即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即每次备课组活动应有一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事先初步拟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讨论主题。第三节第三节 技术、操作层面的技术、操作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误区及其分析一、对备课的基本方法把握不准一、对备课的基本方法把握不准二、对备课的技术把握有误二、对备课的技术把握有误(一)误读课程标准,误读教学目标(一)误读课程标准,误读教学目标(二)误读学情(二)误读学情反思:要上好一堂课,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学生的课,的确很重要。(三)忽视或误用课程资源(三)忽视或误用课程资源
49、(四)误读教学方式转变(四)误读教学方式转变总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克服备课中的困难和盲点,走出误区,才能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第七章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第一节第一节一篇教案的形成过程分析一篇教案的形成过程分析一、教案设计的基本步骤一、教案设计的基本步骤(一)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一)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停留于以往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等结果性目标上,而是全面考察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二)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
50、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进行任务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几个要点:16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三)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三)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四)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四)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五)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五)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二、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案设计的详细过程例说二、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案设计的详细过程例说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