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古代史复习资料世界古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萨利克法典:5世纪时,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统治后期(约507-511)颁布的。它在克洛维的后继人统治时期曾两度被重新颁布。而在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又经反复修改和系统化。萨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列举了各种违法犯罪应科处的赔偿金。但它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有一章宣布女儿不得继承土地。16世纪时,这一章被错误地引来作为妇女不能继承王位这一现行法律推定的权威依据。(书130页)委身式(投托、庇护):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农民依附于贵族的一种形式。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官府的勒索,使众多民众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
2、军事制度由轻装发展到重装,农民不堪费用,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贵族,依附于贵族,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种形式叫做委身式。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祭奠人。他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马人皇帝。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丕平献土:矮子丕平在751年建立加洛林王朝时得到教皇支持,教皇又于754年为丕平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丕平率兵进攻伦巴第人,于756年确立了教皇对罗马附近及拉文那总督区的统治,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3、教皇不仅是精神领袖还有大片自己的领土。这一事件称为“丕平献土”。凡尔登条约:分割法兰克人的查理曼帝国条约。843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罗退尔、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在凡尔登缔结条约。日耳曼路易得莱茵河右岸地区和巴伐利亚,地理上称日耳曼。查理所得地区大致与今天的法国相合,地理上称法兰西。罗退尔保留皇帝称号,得到意大利中部、北部及路易、查理所占地区之间的狭长地带,后来得名为洛林。这一条约是查理曼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行会:几乎与中世纪城市同时产生,分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为了反对贵族剥削、保证自身利益、防止内部竞争,同一城市的手工业者结成联盟,称为“手工业行会”。手工业行会成立
4、初期,对维护手工业者的利益、团结手工业者与封建主斗争,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的宗旨在于维护小生产者的利益,反对竞争甚至拒绝改进生产工具,日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4世纪以后,手工业行会逐渐衰落。在手工业行会建立的同时,一些城市的大商人为了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在一些地区的贸易独占权,结成商人贸易行会。随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城市的商人行会又结盟,形成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商人行会。阿维农之囚:法王权势扩大以后,对法国教会逐步实行政治上控制、经济上剥夺的政策。法王腓力四世在位时开始向教会征税,并派人到意大利囚禁为此同法王发生激烈冲突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305年选出的新教皇为法国人,1308年将教
5、廷迁居到靠近法国边界的阿维农,以后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都受法王控制。1377年教廷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皇继续存在并和罗马教廷对立。这一段历史史称“阿维农之囚”。十字军东征:是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宗教性战争,是西欧封建主规模最大的对外扩张活动,时间从1096-1291年,前后共八次东征,结果均以失败告终。第四次东征时占领君士坦丁堡灭了拜占庭帝国,第四次十字军充分暴露了为讨伐异教徒而组织的东征具有侵略和掠夺的性质。1291年丧失了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十字军东征结束。十字军东征虽然对被侵略国家造成巨大的灾难,但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诺曼底征服:以诺曼底公
6、爵威廉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丹麦一带的诺曼人的一支,10世纪时定居法国北部,形成诺曼底公国。1066年,威廉在教皇支持下,以武力进攻英国。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建立诺曼王朝(1066-1135),史称诺曼底征服。诺曼底征服是英国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它使英国政治、经济、阶级结构、民族关系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步入了中世纪西欧的最前列,并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威廉一世:法国诺曼底公爵,英格兰第一位诺曼人国王。生于1028年,是罗伯特唯一的儿子。8岁继承父亲的公爵位,
7、15岁被封骑士,开始在领地执政。1046-1055年间多次平息贵族的叛乱。1054-1060年间反对国王亨利与安茹的马特的同盟。1063年征服曼恩。1066年以武力进攻英国,10月14日进驻伦敦,12月25日威廉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为人严厉、残忍,而且精力旺盛。1087年死于诺曼底。自由大宪章:英国限制王权的封建文件。英王约翰不得不答应男爵和高级教士的各项要求,于1215年6月19日认可了他们所起草的“大宪章”,共63条。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是维护封君封臣制度的既定原则,维护教速封建贵族的特权。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保障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权益。因为封臣制的瓦解、王权的强化和专制王
8、权的建立,“大宪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变得微不足道。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到17世纪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利用这一古老的文件为武器同专制王权作斗争。模范国会:1265年,西门召集国会讨论国事,出席的除教俗大贵族外,还有各钧郡守选派两名骑士,各城市选派两名市民参加。这次会议开了以后英国国会有骑士、市民参加的先例。1272年长腿爱德华一世继位为英国国王。1295年,为解决各项重大问题他召集国会。这次国会和西门所召开的类似,不但有大贵族参加,而且有城市和骑士代表参加。这次国会后来被称为“模范国会”,并被认为是英国国会的开始。百年战争:1337-1453年,
9、英法两国发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战争有其复杂的原因,包括王位继承问题、领土争端以及对佛兰德尔的争夺。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死后,腓力六世即位。英王爱德华以腓力四世的外孙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并向法国发动战争。战争初期英军获胜,继而从1369年开始的几年内,法国大部分失地,但接着发生了封建主内讧,国力削弱。英军于1415年再度入侵,以后占领法国北部。法国人民激于爱国热情,奋起反抗,终于收复除加来以外的全部土地,取得最后的胜利。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前后欧洲中世纪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也被称为“欧洲的一次觉醒”。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和深入,8世纪中-9世纪末,西欧形成了加
10、洛林王朝艺术。这是日耳曼人对基督教、拜占廷和古希腊罗马分割的大规模地模仿和学习,其推动人是查理曼大帝。他大兴宫殿和教堂建筑,成立宫廷学院,要求教会和修道院办起学校,开设了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课程。在此基础上11-13世纪基督教文化兴起。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拜占廷帝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查士丁尼统皇帝统治时期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他对内政策的核心是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扩张领土。532年镇压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编纂称罗马民法大全,对外大肆用兵,先后灭掉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占领北非、意大利、科西嘉、西西里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南
11、部。另外,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重修君士坦丁堡并修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尼安主持。巩固帝位、突出君权是这部法学文献的基本宗旨,宣扬皇帝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巨大影响。军区制改革:七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希拉克略王朝开始实行的一项改革。具体内容有:1、把北非、意大利实行的军区制移植到东方,设若干军区,以军区代替行省,军政合一,由主管军事的将军统治,实际是对全国实行军事管制;2、建立军屯制度,自由农民被编入
12、军队,并分配以世袭份地,亦兵亦农,缴纳赋税但不服劳役;3、对军队上层则进行土地分封,形成军事封建贵族,既作为帝国阶级支柱,又加强帝国军事力量。军区制改革大大加强了帝国的经济、军事力理,使帝国得以继续存在。破坏圣像运动:8-9世纪在拜占庭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教会和修道院之手,它们还享有免税和免徭役特权,从而严重影响国家的税收和军队的巩固。于是立奥从726年宣布反对圣像崇拜,掀起一个全社会破坏圣像运动。君士坦丁五世时期(741-775)圣像破坏运动达到最高峰。787年召开尼
13、西亚宗教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813年立奥五世继位。圣像破坏运动重新兴起,进入第二阶段。843年狄奥多拉重新宣布恢复圣像崇拜,历时117年的圣像破坏运动至此终止。普洛尼亚制:拜占庭帝国的监领地制度,又称“恩准制”,与法兰克的采邑制相似。科穆宁(1081-1185)王朝时期确立。即政府将国家的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役,并按监领地的大小提供相应的兵员为国家服军役。监领主同时也拥有对监领土地上的农民的支配权。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因此,在监领地制形成的同时,自由农民也成为了依附农,拜占庭的封建化也宣告完成。后来监领主又取得领地的行政和司法权。监领地变成封
14、建型的封建大地产,普洛尼亚制的实施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但也潜伏着离心的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往年纪事:是基辅罗斯历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美流畅地位文学作品。成书于12世纪,作者涅斯托尔是基辅洞穴修道院的修道士。它是罗斯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通史,它的重大价值在于这是东斯拉夫人自己完成的首部历史著作,是罗斯早期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百科全书。罗斯法典:它是在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的基础上,结合罗斯历代大公颁布的法令,在11-12世纪编成的法令汇编。法典中反映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封建所有制,巩固封建制度。罗斯法典的简本和详本两种版本,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的珍贵资料。索
15、贡巡行:基辅罗斯国对居民征收贡物的方法。对邻近地区进行武力征服是基辅罗斯的最重要政策。通过武力征服一方面掠夺财物和奴隶,另方面强迫当地居民称臣纳贡。被征服者必须履行纳贡的义务。每年冬初大公率领亲兵队到各地挨家挨户征收贡物,索取毛皮、蜂蜜、蜂蜡等,后来也索取粮食和奴隶。这就是“索贡巡行”,是占有东斯拉夫人财富的基本方式。伊凡一世:莫斯科公伊凡一世1325-1340年在位,绰号“钱袋”(卡利达)。他经常用金钱收买蒙古王公和自己的政敌,同时也采用暴力来消灭竞争对手。1327年他自告奋勇率军镇压特维尔人民掀起反抗蒙古统治的起义。1328年,金帐汗册封伊凡为“弗拉基米尔即全罗斯大公”,替蒙古人征收赋税。
16、他大力扩展领地,增强国力。还通过种种手段,动员罗斯大主教把主教驻节地由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事莫斯科具备了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这两大优势。王权与教权的结合不仅加强了他的政治、经济力量,而且也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伊凡四世:即俄罗斯历史上的伊凡雷帝,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即位,1547年在克里姆林宫加冕为俄国第一任沙皇。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为了加强皇权,他开始推行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限制大贵族的专横。改革加强了沙皇和中央的权利。他对外还风行侵略扩张政策,扩大了俄国的版图。徙志:公元613年,穆罕默德开始公开传教。麦加贵族坚决反对伊斯兰教并将它们驱逐出麦加。公
17、元633年9月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麦地那。伊斯兰教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希吉拉”即(徙志)。徙志是阿拉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对伊斯兰教的胜利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五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教义之一,包括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念功,即背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拜功,每天 朝麦加方向拜5次(破晓,中午,下午,日落,晚上);斋功,每年回历9月斋戒一个月,斋戒期间只能每天日落的时候进食;课功,每个穆斯林每年缴纳财产的2.5%为捐税;朝功,每个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拜一次。蒙古西征:蒙古西征是公元13世纪上半叶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
18、和他的继承者以彪悍的雄风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历史上蒙古大军数次大规模地西征,比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几乎所有的敌人,改变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的军事革命。四大汗国:金帐汗国:1243-1502,拔都西征后所建,1502年亡于克里米亚汗国。察合台汗国:1227-1370原察合台封地,1318年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察合台汗国分裂,16世纪逐渐衰亡。窝阔台汗国:1227-1310原窝阔台封地,1310年被并入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1258-138
19、8,1258年旭烈兀西征所建,1388年亡于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帝国: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又译帖木尔、贴木尔、帖穆尔、1370年-1405年在位)开创的一个大帝国,以今天的乌兹别克为中心。在其鼎盛时期横亘从格鲁吉亚的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首都为一百多年前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铁骑屠城的前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后迁都到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1506年亡于突厥的乌兹别克部落。其统治者转而去印度开创了莫卧儿帝国。笈多王朝: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以华氏城为首都,建立笈多王朝(320-540)。沙摩陀罗笈多统治时期(335-380)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为印度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旃陀罗笈多二世时
20、期(380-413年),笈多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实力达到鼎盛时期。笈多王朝统治下的北印度,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明,宗教宽容。至公元500年顷,白匈奴族头罗曼乘笈多王朝内乱而占据中印度,笈多王朝终告崩溃。笈多王朝处于印度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戒日帝国:戒日帝国是从笈多王朝分裂后的一个小邦坦尼沙发展起来的统一北印度的王朝。7世纪初,戒日帝国(606-647)兴起,嚈哒人被逐,戒日王曷利沙伐弹那,统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取代了华氏城的地位。戒日王统治时期是戒日帝国的全盛时期。其疆域东到孟加拉湾,西迄旁庶普的几乎整个北印度。戒日王去死后,帝国随即瓦解
21、,北印度重新分裂。阇提:印地语音译,意味“出身”。指封建社会的等级。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瓦尔纳发展为阇提。阇提是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排他性的世袭职业的集团。按照印度教的习俗,人一生下来,便属于某一特定的种姓,继承父亲的职业,社会因此分裂为许多彼此隔离的种姓。印度教:也称“新婆罗门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思想,又吸收了印度其他的民间信仰,最终演化而成的。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事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基本教义由婆罗门教、佛教等各派学教理论,兼收吠檀多派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等混合而成。主要内容为多神论和“轮回”、“业报”说。教徒大致分为尸摩多派、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
22、派。至8、9世纪,经改革逐渐演变为现代的雏形。阿克巴改革:为加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1556-1605年阿克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有:1、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2、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组税额为收获物的1/3,并按照近十年的市价折成货币缴纳,十年不变;3、鼓励经济发展,统一货币、度量衡,支持工商业的经营,奖励对外贸易等;4、调和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对印度教徒和土著封建主采取怀柔政策,吸收印度教封建主担任要职,扩大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基础,废除了对费伊斯兰教徒征收的人头税,允许被迫改宗伊斯兰教的印度教徒恢复原来的宗教信仰;5、改革印度传统的成规陋习。阿克巴禁止杀婴、童婚、妻子殉夫、承认子女
23、再嫁合法等等。阿克巴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帝国的发展。德里苏丹国: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稳固的伊斯兰教政权,共存在320年,先后经历了五个王朝:奴隶王朝(1206-1290年)、卡尔基王朝(1290-1320年)、图格拉王朝(1320-1414年)、赛义德王朝(1414-1451年)和罗帝王朝(1451-1526年)。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大部分地区逐渐被纳入伊斯兰教政权的统治范围。图格拉王朝时期,德里苏丹国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德里苏丹国采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神权政体,统治的社会基础是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苏丹作为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君权和
24、教权于一身。德里苏丹国的中央政府由若干个部(即迪万)组成,分别掌管税收、司法、军事、驿政和文书等,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对全国实行划省统治;拥有较大规模的常备军;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人数剧增,伊斯兰教上升为与印度教并列的主要宗教。两大宗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印度社会影响极大。另外,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波斯、突厥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大量传进印度并且渗入土著的古老文化之中,奠定了现代南亚文化的基础。丁田制:新罗时代的对国有土地的分配制度。722年,新罗统一朝鲜后,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扩大财源,模仿中国唐朝的均田制颁布了丁田制。其内容为年满15岁为丁,由
25、国家分给土地,称丁田;口分田终生耕种,60岁归还国家;永业田可世代占有。丁田不得买卖,丁民固着于土地。这样,新罗国家就直接控制了全国土地和人民,确立了封建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基本原则。科田法:李朝时期的土地制度,对京城官僚及其他贵族授予科田。对地方豪族和士兵授予年田,其余大部分为公田,由国家分配给农民征收赋税、作为国家的基本财政收入来源,科田法的施行,使国家掌握了土地,扩大税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和地方割据势力,还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社会基础。田柴科:朝鲜王氏高丽的土地制度,976年颁布。国家将全国的耕地和山林登记入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由国家掌握,其余的按国家划定的等级高低,多少不等的分给文武
26、官吏、地方土豪和士兵。除功臣和归顺的豪族可得到世袭土地之外,余者分得的土地均不得世袭。由于耕地为田、烧柴林为柴、官吏等为科,故称之为田柴科制。这样,国家可以基本上把土地和农民控制在自己手里。但在分田过程中不断发生侵吞公田的现象,私田日益减少,至1076年以后,田柴科制基本停止实行。1391年,李成桂颁布科田法,田柴科正式废止。邪台马国:公元23世纪的日本的一个古国,女王卑弥呼统治二十余部落,七万余众,国内存在“大人”、“下户”、“生口”等阶级,已使用铁器,邪马台国的地点,过去一说在九州,一说在本州,近年在九州发现东汉的铜镜残片,说在九州的可能性较大。部民制:日本大和国时期的奴隶制。产生于4世纪
27、末 。部民是皇室和贵族占有的奴隶集体,一般冠以主人名、职业名,种类有田部、部曲、品部等。大和国统治集团的奴隶人数众多,按分工分别编成不同的部。部曲往往以其所属贵族的氏姓作为部名,部民组织一般由下级氏族贵族统帅 ,称为伴造,职位可以世袭。部民制是日本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部民地位略高于奴婢。大化改新后被废除。大化改新:7世纪中叶,日本大化年间开始的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7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645年6月12日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发动政变,推翻苏我氏控制的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建元大化,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
28、兼摄政。646年元月,颁发新诏书,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实行租庸调法;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幕府政治:日本封建时期武士封建主军事独裁政权。律令制国家解体后,日本各地兴起武士封建主阶层,到12世纪形成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武士集团,彼此争权混战。皇室和贵族往往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1185年源氏消灭平氏,取得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自立为“征夷大将军”,统治全国。幕府是将军的官邸,设有一整套统治机构,实际上是中央政府,
29、故称幕府政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将军名义上由天皇封任,实际上是将军擅权。将军授予武士土地和特权,武士为将军效忠,称为“御家人”。幕府政治从镰仓幕府(11921333)、经室町幕府(13361573)、江户幕府(16031868),至明志维新废除。丰臣秀吉:(15361598)原姓羽柴,出身贫苦下层武士,早年投身织田信长部下,多有战功,颇得重用。织田信长死后,他先竖起替家主报仇的大旗,讨平叛将,统一织田氏家臣,确立起领导地位。而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军事讨伐,到1590年,丰臣秀吉以强力再次统一了日本列岛。丰臣秀吉对部下 的控制极其严格,令其效忠自己一人,培植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他采取尊崇天皇,拉
30、拢公卿贵族,安抚寺院和神社的策略来抬高自己的名声和地位。1586年,天皇任命他为太政大臣,赐姓丰臣氏。他在武力统一天下的同时,也积极着手恢复封建秩序和法制的重建工作。首先,调查统计全国的土地面积和各种经济数据。以一地一作人的方式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按二公一民的比例征收田租;没收民间武器;把农民编成五人组或十人组,组内连保,严防农民反抗。其次,在城市允许工商业者自由经营,统一度量衡,废除关卡,开矿铸币,发展海外贸易,同时又对城市的活动严加管束,扼制、取消了处于萌芽状态的城市自治权,迁富豪商贾,控制工商贸易中心和海外贸易。第三,严令所有武士必须离开农村,迁居城内,不得转化为工商业者和农民,固定士、
31、农、工、商的职业身份,确立兵农分离的原则。丰臣秀吉的一系列政治、社会改革对于整顿日本社会秩序和迅速结束战乱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这些措施法规对后世日本社会的演进影响巨大。1592年和1597年他两次侵朝均告惨败,国内不满情绪日增,最后他忧愤成疾,不治而亡。侵朝战争失败、丰臣秀吉病亡使日本封建统治再度面临新的危机。思考题1、简述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的经过及其后果。经过:374年,匈奴人渡过顿河,进入东哥特人地区,西哥特人的迁徙开始于375年,黑海草原雷斯罗马(410年)高卢(419年)西班牙(507年迁都托莱多),汪达尔人的迁徙:中欧-潘罗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央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迁
32、徙:日德兰半岛-不列颠。最后以568年伦巴德人从潘诺尼亚迁往意大利北部为终点。结果:在西欧先后建立了日耳曼人诸政权,使西欧统治者的人种构成发生了变化。意义:日耳曼人摧毁了腐朽的罗马奴隶制帝国,为垂死的西欧注入新的生命力,因而起了解放者的作用。日耳曼人-罗马文明的整合,引起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使欧洲迈进了中世纪的门槛。是欧洲古典时代的结束语中世纪的开始。2、试述法兰克王国的建与发展。法兰克人一部分住在莱茵河下游,称滨海(萨利克)法兰克人,一部分住在莱茵河中游,称沿河(里普阿尔)法兰克人。他们和罗马关系较好,或成为同盟者,或成为雇佣军。罗马帝国崩溃后,481年,克洛维率领他们征服高卢,建立了墨洛温
33、王朝。486年,克洛维与留守高卢的罗马军队在苏瓦松决战,大获全胜,很快夺取了索姆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的土地。为了加强他的统治,便于将来的扩张,496年克洛维在兰斯教堂接受洗礼,从此取得了教会和教徒的支持,提高了他的地位和声望,对他扩张领土非常有利。到6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版图西到比利牛斯山,东到莱茵河3、试析查理曼帝国的历史地位查理曼帝国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文化复兴时期,该时期引入了欧洲文明的主流,为欧洲新兴的封建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帝国战争毁灭了伦巴第和阿瓦尔两个国家,征服了萨克森,许多人在他发动的战争中丧生
34、。4、试述法兰克封建化的过程及其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第一阶段:公元5-7世纪,封建化开始。 莎利克法典体现了5-7世纪法拉克人的社会; 第二阶段:公元8世纪,采邑改革促进封建化过程,封土制和封主封臣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阶段:公元8世纪下半叶9世纪,到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标志:法兰克经济庄园化;封建等级制度形成。5、简析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背景:无条件的土地封赐、内部的松散性、兵源的枯竭。王权衰微,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内容:查理将国家掌握土地、没收叛乱贵族土地和部分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
35、收回采邑。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采邑,分封关系终止;继承人如愿继续以前的关系,必须重新进行分封。改革影响:兵源与军制上,由农民步兵转化为封建骑兵,政治军事力量提高。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内部联系的加强与王权的巩固。在农民地位变成对于土地和领主的依附,等级结构的形成。奠定了西欧封建制的基础,加强了查理.马特的实力。6、试述中世纪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和经过。原因:公元9-11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独立,大量的手工业逃亡者聚居并逐渐形成了早期城市。经过:A师傅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的斗争 B行会与城市行会之间的斗争C城市下层平民与城市贵族之间的斗争7、简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6、。A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 。B城市商品经济的作用,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解和农奴依附地位的消失。 C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 D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8、如何认识中世纪的行会 ?行会:小生产的形式之一;起源:自身的软弱与联合的需要和公权私化的特定政治环境。种类: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从经济上看,行会在城市兴起、商品生产已有发展,但还不成熟,对保障小商品生产方面具有进步意义。从政治上看,中世纪的城市主要是有行会组成的,在行会的基础上形成了城市管理的主要机构-市议会,从而体现了一种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精神。9、述析十字军东侵的原
37、因、主要经过及其影响。原因:1)宗教方面:传播基督教,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耶路撒冷,罗马教会想统治世界2)世俗方面:西欧封建主对商品物质享受的欲望,而且骑士互相攻击,对外远征是疏 导这些过剩精力的最好方法;广大农民想摆脱封建束缚,幻想发财;意大利城市想控制过境贸易与商路1089-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的自然灾害。3)外在条件:阿拉伯穆斯林势力的扩张,贵族骑士想逐出伊斯兰阿拉伯势力4)直接原因:赛尔住人入侵,拜占庭想得到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罗马教庭利用这个机会发动早有蓄谋的东征经过:西欧封建主先后进行了8次东征,开始于1096年。第一次:在地中海东岸狭长地带建立了4个由十字军将领称王的基督教国家第
38、二次:塞尔柱人的反攻与第二次十字军的败溃;第三次: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崛起;第四次:君主坦丁堡的陷落与拉丁帝国的建立;第五、六次:进攻埃及第八次:进攻突尼斯影响:积极影响:1)政治上:原本强大的割据地方的封建领土和破产骑士的消失,有利于君主集权政治的加强,也有助于城市兴起和农奴解放2)经济上:客观上打开东方贸易的大门,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革命,促进城市的发展,造成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3)文化上:使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文化复兴,阿拉伯文字,代数都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欧洲4)军事上:促进了西方军事学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消极影响:使地中海东部各国生灵涂炭,经济与文化受到严
39、重破坏,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巨大苦难,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在宗教势力下,西欧的犹太人也受到野蛮的迫害。10、论述诺曼底征服后英国封建制度的发展极其特点 。发展:在威廉一世期间往事经济不断强大并且形成了特定的效忠关系,健全了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在亨利一世期间,机构逐渐完善,设立了王室法庭和巡回法官;在亨利二世期间,实行盾牌钱制,加强了军事实力并且王室法庭权限得到扩大。 特点:王权起点比较强大,比法国较早出现了强有力的中央政权。11、论述中世纪英国会制议度的形成 1199年英国国王约翰即位后随意征收捐税,侵吞贵族领地,干涉领主法庭,侵犯城市自治,引起贵族和城市市民的不满,1
40、215年内战爆发,贵族、骑士和城市市民联合起来迫使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利益。1258年,亨利三世再次被迫接受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1265年,贵族蒙特福特在内战中获胜,他召开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除了有贵族和主教参加外,还邀请了骑士和市民代表,从此形成了英国的等级议会制。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争经费又召开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12、试析法国王权的强化和三级会议的召开走向统一的历史基础:教会支持下的“王权神授”和最高封君;市民与国王的联合;王室领地的中心地位。在腓力二世期间,扩大领土,兼并诺曼底公国和安菇伯国;在路易
41、九世期间,王室法庭的审理范围扩到整个国内,国王发行的新币通行各地,实行募兵制,建立常备军并且兼并了土鲁斯伯国;在腓力四世时期,建立三级会议并且出现了“阿维农之囚”现象。1302年建立三级会议,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者有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百年战争时期,为了抵抗外敌,三级会议有权监督政府。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大革命后,三级会议随旧制度一道被废除。13、试述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经过和性质以及对英国法两国的影响。战争起因:法国领地的争夺、卡佩王朝的继承权、佛兰德尔的控制经过:
42、1337年,俩国宣战,英国取得海战的胜利,进攻诺曼底;1346年:英在克莱西打败法军;1356年在普瓦提埃打败法军1360年:缔结和约,战争暂告结束;1429年:贞德率军攻进奥尔良,扭转战局1435年:法军节节胜利,英军不断缩小阵地;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 性质:百年战争是英法之间的国际战争,也是法兰西帝国的国内战争,是法兰西大贵族反抗王权和相互攻击的内战,而转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影响:以英国的失败告终,法国基本同意;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14、试比较 14 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农民战争。1、农民起义的背景一样,都是在黑死病的横行和征服的压迫使农民日益恶化,社会矛盾激化。2、结果一样,都遭到国王的
43、残酷镇压而以失败告终。3、意义都一样,都打击了封建制度,对本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4、但英国瓦特.泰勒起义比法国扎克雷起义更有组织,斗争目标也教明确。15、试论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形成时期的作用。起初世俗势力较弱,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去统治人民,并且穷苦的人民也需要宗教来安抚心灵,而教会也需要借助世俗权力来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一时期如丕平献土以及查理曼的加冕的事件都是教权与王权相互利用的表现,基督教会起到了维护秩序的作用。教会的修道院制度则促成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随着教会势力的发展,十一世纪后半期,教权开始向王权发起挑战.16、为什么说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 ?中世纪前期,教会是西欧意识形态领
44、域的绝对统治者们也是文化教育的垄断者。当时的学校都设在教堂和修道院中,称教会学校,学习的主要科目是“七艺”。这些科目都是根据教会的需要而设,为宗教服务,着重培养教士。另一方面,它排斥古典文化,控制教育,奴役精神,迫害异端,整个西欧都处于基督教会的精神绝对统治之下。所以说,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17、试析5-6世纪拜占庭奴隶制延缓崩溃的原因。1】拜占庭奴隶制没有发展到西罗马帝国的规模和程度,拜占庭的农业主要靠埃及,叙利亚等地,田庄变为小型田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封建劳动力为基础,隶农,自由小农占多数,隶农自由经营地,田庄部分奴隶地位接近隶农,隶农经济发展2】工商业贸易的发展与稳定的财源
45、,农业经济始终在发展,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东罗马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规模较大,以奴隶为基础,私营作坊采用奴隶进行生产,出现更多自由手工业进行个体生产,手工业中奴隶和自由劳动者相合,少受奴隶制危机影响3】首都君士坦丁堡地里位置优越,易守难攻18、试析查士丁尼的统治。查士丁尼时代是从527565年,是拜占庭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对内:建立法制,巩固统治;1总结罗马统治经验,编撰法典,著成罗马民法大全基本原则是:保护私有财产和规定财产契约关系,对欧洲影响深远;2镇压人民起义-尼卡起义;3在政治上加强中央专制皇权,整顿吏治,控制基督教对外: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目标是恢复统一的
46、罗马帝国,采取东守西攻的战略。19、试述拜占庭封建化的过程 。1、希拉克略王朝(610-711)的军区制和封建制度的产生。2、伊苏里亚王朝(717-802)破坏圣像运动和封建制的的发展。3、阿摩利亚王朝(820-867)的社会矛盾与人民起义。4、马其顿王朝(867-1056)的繁荣,拜占庭第二“黄金期”。5、科穆宁王朝(1081-1185)普洛尼亚制度与封建制度的确立。20 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 包括文化影响 ) 。拜占庭帝国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继续存在了将近一千年,对世界历史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影响。拜占庭文化保护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并使古典文化在拜占庭的土壤结出中世纪的
47、硕果;拜占庭文化用文明的火种照亮了中世纪的地中海世界,并把它洒遍周围的民族;拜占庭文化给站在近代门槛上的西欧带来了促使其未来获得巨大发展的文化要素,包括政治概念、法律原则、文化艺术形式、学术精神和生活方式,为此后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全面展开打开了坚实的文化基础。21、试述罗斯国家的建立及早期内外政策。据往年纪事记载,故罗斯建国于9世纪中叶,它的第一个王朝是留里克,最初几代王公都是瓦利亚格人,862年,留里克兄弟做了罗斯王国第一位王公,从此开始留里克王朝的统治,另一支瓦利亚格人,基辅建立基辅国家,879年,留里克逝世,奥列格摄政,882年占领基辅,从此开始基辅罗斯的统治封建制度的建立:9、10世纪
48、,耕地分配停止,封建王公利用权力拓展土地,到10世纪中叶王公贵族开始占有城堡和田庄,罗斯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11、12世纪,罗斯封建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封建主和依附农民两个对立阶级,自此,封建制度形成22、简析东正教对古罗斯国家的影响。1、为古罗斯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思想和宗教基础。2、加速了罗斯国家文明的进程:罗斯法典往年纪事伊戈尔远征记 23、试述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和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形成。兴起:1147年,由罗斯托夫?苏玆达尔公爵的领地建成莫斯科城,1304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安德烈去世,特维尔和莫斯科争夺大公,1327年,特维尔人民反蒙起义,莫斯科公伊凡一世率军镇压,1328年,金帐汗册封伊凡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莫斯科公国建立,在蒙古金帐汗国的支持下,莫斯科公国疆域逐渐扩大,成为罗斯强大的政治力量形成;1】14、1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地区联系加强,加上反对外族侵略斗争的需要,瓦西里一世不断对外扩张并建立尼什哥德公国2】伊凡三世,兼并诺夫哥德罗和特维尔等公国,通过一系列兼并战争,1478年,莫斯科由大公直接统治,3】15世纪末,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