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理七上知识点湘教版分析.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707180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七上知识点湘教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理七上知识点湘教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一)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二)   1、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   2、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是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   3、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4、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6、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7、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8、中国是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发射载人太空飞船的国家。   9、习惯上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10、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三)   2.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一)   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8—31页)   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0.8%,陆地占29.2%,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之所以称为地球,是因为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对海洋了解很少。而叫“水球”是因为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的缘故。   3、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海洋;南半球哪个面积大?海洋。   4、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_为主。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南或北)半球。   5、概念:大陆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是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合称。   6、七大洲:   ①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③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   7、四大洋:   ①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最浅、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②第二大洋是大西洋,呈“S”形;   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8、大洲之间的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里海、黑海。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④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白令海峡   9、看图填空:(填写代号及名称) ①赤道穿过的洲有②南美洲、③非洲、⑤亚洲、   ⑥大洋州 ②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②南美洲、③非洲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⑤亚洲   ⑥大洋州⑦南极洲 大西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   欧洲⑦南极洲   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⑤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二)   海陆变迁(课本40—44页)   1、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②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遗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2   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   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太平洋   板块和F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   ③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三)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本56—59页)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2、拉丁美洲地区,巴西通用西班牙语,其他多数国家为英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③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典型建筑为寺庙。 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课本67—70页)   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了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被污染的越严重。 4、天气符号的识别: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地图的分类:   1、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二、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时,先看看有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线。如果有指向标,就按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指向北方);如果有经纬线,就按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批示南北方向,纬线批示东西方向);如果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就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这个公式中,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单位都是厘米。)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3、图例和注记: 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二)   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大小的数据: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关于经线和纬线   4、关于两个特殊点的方向:南极和北极   站在南极上只有一个方向:四周都是北。   站在北极上只有一个方向:四周都是南。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三)   世界的海陆分布   1、北极附近是海洋(北冰洋);南极附近是陆地(南极洲)   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包围着。   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着。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跨所有经度)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所有经度)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2、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欧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是: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跨东南西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是:亚洲、大洋洲   3、七大洲: 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   非洲: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热带大陆”   北美洲、南美洲: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为低矮的山地、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山。   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被称为“冰雪高原”。   欧洲:平均海拔最低,以平原为主。   大洋洲:东部是高山;中部是大自流盆地;西部是低矮的高原。 4、四大洋: 口诀:太大印北(按面积从大到小)   5、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丹麦海峡   南极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二)   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三)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四)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气温的分布: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_______,头;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________;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_________;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___;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2—5页) 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_______。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_______,头戴_______,这种打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6—12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_______地图和_______地图。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_______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方向。 4、比例尺:就是_____ 距离与_____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_____。现有1:1000和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 比例尺是_______,较小比例尺是_______。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__________,选用比例尺越__________,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__________,选用比例尺越__________。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_________式、_________式、_________式。 5、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课本14—21页) 、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他的船队 环球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高中低纬度范围划分:0°-30°为低纬度(气温高);__________为中纬度(一年内有明显的四季变化);__________为高纬度(气温低)。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8—32页) 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____%,陆地占____%,所以人们常用“___分陆地,__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_______;南半球哪个面积大?_______ 4、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北极地区以_______为主。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南或北)半球。 5、概念:大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洲是______和_______的合称。 6、七大洲:①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 ③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_______大陆,是地球上最____的大陆。 7、四大洋:①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最浅、最小的大洋是_______。 ②第二大洋是_______,呈“_____”形; ④_______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8、大洲之间的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山脉、_______河、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海峡、里海、黑海。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运河 (沟通了_______海和_______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运河 (沟通了_______洋和_______洋)。 ④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______________ 9、看图填空:(填写代号及名称) ①赤道穿过的洲有____、____、 ②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_______、_______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西洋沿岸的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________________ ⑤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课本33—36页) 1、人们通常把陆地上的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种基本类型。 2、高度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其中海拔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_______,地面_______; 高原:海拔较_______,地面_______,边缘_______; 山地:海拔较_______,峰峦起伏,坡度_______;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_______; 盆地:周围_______,中间_______。 4、陆地上的山脉主要有两大山脉带:一是____________山脉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带。 5、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盆地,位于_____洲;②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平原,位于_____洲; 1 4 1 ③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高原,位于_____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高原,位于_____洲。 ④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山脉,位于_____洲。 ⑤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洋。 6、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有北美洲的______________和南美洲的______________等山脉组成。 7、海底地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 _____板块继续碰撞。 b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因为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块不断地拉伸 c 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的。 4、火山和地震: ①地球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山脉带和横贯______大陆南部和_____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 学看地形图(课本37—39页) 1、概念:等高线:指的是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2、 3、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区别: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的是______坡, 等高线稠密的地方表示的是______坡。 、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方 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洼的部分 ②陡崖:等高线重合或相交的地方 ③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④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四节 海陆变迁(课本40—45页) 1、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遗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 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球岩石圈由__大板块组成即A_____板块、 B_____板块、C_______板块、D_______板块、E_______板块和F_______板块。 其中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 界处地壳比较_______,容易发生_______和_______。 ③证据:a 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_______板块与 ②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课本48—53页)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在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得相当_______;以后,世界人口进入_______时期。到1999年10 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_______大关。 23、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_______ 和 _______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_______。 ②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__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 5、世界人口绝大部分住在_______纬度的______地带, ①其中亚洲____部和_____部、欧洲___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_____部为人口最为稠密区。 ②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气候_______、降水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 6、人口稀少的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_______程度,单位是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 8 、世界人口问题: 9、人口的增长应与__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________相适应。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课本54—55页) 1、根据人类的_______特征,分为三个主要人种: ①黄色人种分布:主要在亚洲的______部,还有美洲的_______人和_______人也属黄色人种。 ②白色人种分布:_______洲、_______洲、非洲____部、亚洲____部和____部及大洋洲。 ③黑色人种分布:非洲的____部和____部。 2、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本56—59页)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_;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 2、拉丁美洲地区,巴西通用_______语,其他多数国家为_______语。西亚和北非通用_______语。 3、世界三大宗教:①基督教:经典为《_______》,是世界上信徒最___和流传最___的宗教, 2 4法: 2 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_______洲和_______洲。 ②伊斯兰教:经典为《_______》,主要分布在亚洲____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教徒被称为_______。 ③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典型建筑为寺庙。 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_和_______。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课本67—69页) 1 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 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了空气被_______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_______。 3、天气符号的识别:P68 图4-3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课本71—77页) 1、气候的两个要素:_______和_______。 2、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月最高,____月最低。南半球大陆上___月最低,____月最高。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等温线大致和____(经线、纬线)平行,南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的是_______,原因_______ ②世界气温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_____。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____。 ③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_______(不同、相同) a夏季,陆地_______,海洋_______;b 冬季,陆地_______,海洋_______。 ④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_______,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 4、最炎热的大陆是______洲,最寒冷的大陆是_______洲。 5、降水形成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①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_______雨、_______雨、_______雨。 地形雨:迎风坡降水__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_。 ②世界“雨极”是___________,其降水类型属于___________雨。 7、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较_____,两极地区降水较_____;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______。 ②在中纬度(相当于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降水_______,大陆的西岸降水_______。 ④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_,背风坡降水____。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本78—86页)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纬度位置、人类活动、。季节: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夏季是12、1、2月。它们的季节相反。 2、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①太阳高度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夹角。 ②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______,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就越______。 ③夏季气温高的原因:因为夏季太阳高度____,太阳辐射_____,地面得到的热量______。 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因为冬季太阳高度____,太阳辐射_____,地面得到的热量______。 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大,太阳高度变_____。 3、人类活动与气候 ①全球的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 ②“氟氯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地面紫外线辐射加强,危害人体健康。 ③热岛效应:指的是在城市,__________的气温比__________高。 4、地球自转与公转: 公转时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_______度的夹角不变。 6、一年内,太阳只能直射一次的地方在______________,能直射两次的地方在______________。 7、判断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天津的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__________; ②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__________ ③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_____;④赤道终年炎热,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_____ 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 (2)地球公转至A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极圈内有是 ,这一天是在 月 日前后。 3 (3)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4)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和公转轨道的倾角总是 。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变化。 地球上的五带 1、人们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______、以及是否有_______现象、是否有_______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2、五带的特征: 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的是_______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的是_______带; 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带。 3、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A ,B ,C D E 。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纬线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纬度: ① 、 ② 、 ③ 、 ④ 、3、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 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和 。(用字母表示)5、夏至时,有极昼现象的是 ,有极夜现象的是 。(字母)6、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D和E的分界线是 。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气温月份分配判定所在半球: 若最高温出现在7、8月,最低温出现在1、2月,可判定为北半球; 若最高温出现在1、2月,最低温出现在7、8月,则判定为南半球。 (2)根据气温数值判定气候带: 第五章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4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精华版)8K_图文67等内容。 2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