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过程与方法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通过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位置和范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教学难点: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
2、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 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
3、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二、讲授新知1.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在教室中的位置。师引导提问:你在教室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 你在XX同学的什么方位?在XXX同学的什么方位? 你在教室的第几排、第几列?小结:对于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它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展示“东西两半球图”。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观察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复习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雄踞东方的大洲,这是它的半球位置。3.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4、和位置。(1)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2)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海陆位置。4.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提问:你能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它大洲的界线吗?先引导学生看地图,再让学生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5.复习经纬网的划分。找出亚洲的四至点,认识亚洲的经纬网
5、位置(260E-1700W,810N-110S)6.【活动】根据P3:图6.3,简述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过渡)亚洲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你能从哪些方面来证实呢?(提示:纬度、面积、东西距离)7.让学生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思考其所覆盖的温度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跨纬度最大。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各大洲的东西距离,比较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一万多千米。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8.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
6、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1)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哪6个地理区域? 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中国位于哪个分区?中国位于东亚。(3)说一说东亚包括哪些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4)新、马、泰属于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 ,阿富汗属于 ,北亚部分属于 (国家), 哈萨克斯坦属于。9.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域。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到那个各有特色。请看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反
7、映了当地怎样的地理环境?(展示图片,说出那里的气候、居民生活、交通工具等特点。)10.展示各图,比较亚洲和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并完成表6.1比较项目亚洲北美洲东、西半球中的位置大部分东半球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大部分北半球北半球濒临的海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2400万平方千米所跨的纬度范围810N-110S70N- 720S所跨的经度范围260E-1700W1700W-200W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认识到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地区由于自然特征的
8、差异,而导致居民的生活也存在着差异,这充分体现出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教后反思这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主要通过运用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等方法,引导教会学生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再通过填写各洲的地理位置的表格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最后通过反馈练习了解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
9、然环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
10、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 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讲授新知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
11、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12、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 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
13、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来实现最后的学习目标。活动三:技能拓展 教师: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
14、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设计意图】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分析大洲地形河流的特点活动四:复杂的气候教师:情境设计 家住广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间出国旅游,这次旅游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旅行路线是从东向西沿北回归线进行,他从广东省出发时盛行东南风,来到了南亚,风向发生了改变,变成西南风,而且遇上滂沱大雨,当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时,天气却异常炎热、干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1我会读
15、图 (1)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4)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系生活思考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 2合作探究 探究方案一: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图”,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预习回答: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亚洲纬度广,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域辽阔,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海陆间热力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16、的综合影响。 探究方案二:亚洲大陆东部从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说明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冬夏季风的性质是什么?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学生预习回答: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所以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3我会拓展 (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显著这一特点,造成原因一样吗? 亚洲地域辽阔,面积广大,中部距海遥远,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
17、东部低缓的高地,造成其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又是什么?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教师:最后我用一句歌诀来形容亚洲的自然环境: 山地多、高原大,亚洲地形杂;中间高、四周低,江河放射流;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最复杂。【设计意图】教师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回顾,是对本节课的课堂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反馈。用 歌诀记忆增强学生的兴趣,最后的课后延伸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巩固。【板书设计】自然环境:地形特点:地势起伏大 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纬度、海陆、地形的影响 季风气候典型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
18、们知道了亚洲地形和河流的概况,通过地形分布图的判读,总结出亚洲的地形特点;根据地形图判读,明确了亚洲的地形特征,明确了地形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北美洲与亚洲的维度位置有相似之处,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存在差异,请课后类比探究。四、教后反思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首先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进行归类,从而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部流向四周。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
19、向四周的海洋”的结论。学生能够体验到地图分析对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 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地图,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在日本地图上,说出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4.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和资料说出日本民族构成和特点,以及中日文化渊源;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6.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
20、小组合作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初步形成如何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教学难点: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利弊;自然环境与经济文化的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外出踏青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 我们的旅游团游览了亚洲的名山大河。接下来旅游团将要去一个国家进行旅游,领略异域风情,感受自然之美。 猜一猜:这次去旅游的目的地是哪个国家?二、讲授新知1自主学习
21、日本的位置、领土的组成: 地图日本海陆位置、确定旅游地与中国的位置关系、组成(四个大岛)、主要城市位置(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等。 2.日本的气候 气候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判断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概括气候特点(与北京比较)解决穿衣问题和雨具。 3日本的交通 交通工具海陆位置岛国轮船(与中国隔东海)或飞机。 4.日本的饮食 食:展示日本的传统饮食图片,如寿司、各种鱼片等。其中寿司的制作除主料大米外,其他大多为海产品(紫菜、鱼片),市场上也有很多海产品。 师:日本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鱼? (归纳)海陆位置岛国饮食习惯 5讨论: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1)日
22、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归纳: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所以多山、多火山、多地震、多温泉。 (2)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尽管日本地震多,但是每次地震死伤的人数很少。因为每年9月1日日本都要进行防震演习。只要大家掌握了地震知识,大家就不用慌张了,你了解防震知识吗? 活动1:防震模拟演习 模拟演习:(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抽取情景题签,学生作出相应的反映) 情况一: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 情况二:你正在驾驶一辆汽车 情况三: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
23、 情况四: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 情况五: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 情况六:正在上课的学生 活动2:地震后的自救 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或指导。 (归纳)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6.教师:你认识哪些品牌呢?怎样认识的? 教师多媒体展示我们生活中的日本的工业产品。 【设计意图】在我国市场上经常会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这一环节虽然小,但是一下子拉近了地理与学生的距离,会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 过渡:那世界其他的地区有没有日本的产品呢?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情况。请同学们观察图“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找出日本的工业产品还出口到哪些地方?【设计意图】地图
24、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在读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清楚地感受到日本经济的发达。 教师: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那么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小组活动要求:(1)首先独立思考。 (2)组长组织,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三、课堂小结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要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其资源丰富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又取决于该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这一优势,才在
25、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上建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方面。四、教后反思问题具有探究性,通过独立思考后的小组交流合作会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是本节课的难点,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领悟,在展示中升华。教师在学生展示完之后,提炼学生的主要观点,系统成板书,学生看到自己的观点得到了认可,听讲会更认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
26、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过程与方法强化位置的重要性;强化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2.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
27、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二、讲授新知(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课件展示)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范围 3.位置 (1)纬度位置(10S2326N)
28、 :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设计意图】区域位置和范围的学习,主要采用了读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根据地图思考地理问题的能
29、力。读图点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会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会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过渡:用多媒体展示泰国等国受暴雨侵袭、洪灾肆虐的情景,过渡到对东南亚气候类型与特点的认识。师出示探究问题:(1)泰国主要是哪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多发洪涝灾害?(2)东南亚的稻米与气候条件有何关联?(3)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除稻米外,东南亚还成为了世界上哪些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地,这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地区如何分布?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发现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思考其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师要求学
30、生观察下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1)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2)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得出相关结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3.师继续出示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图思考,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1)假如你是A地的一位农民,应该在何时播种何时收获?(2)在B地又该如何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A地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应该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拓展延伸:610月盛行西南季风,是雨季;11次年
31、5月盛行东北季风,是旱季);B地位于马来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应该随时播种,全年都有收获。 4.师继续出示探究问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又有什么影响呢?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收获和以前所学的知识,先自己进行推理,然后查阅教材上的 “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验证,小组成员间再进行合作交流。 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1)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
32、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5.教师出示反馈练习:假设你去东南亚旅途,就会有这样一个发现:东南亚人喜欢吃米饭,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物产是影响居民食物结构
33、的主要原因。 6.拓展延伸:多媒体播放东南亚丰富的物产景观图片,培养学生感悟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三、课堂小结(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 2位置 3. 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类型 2农业生产四、教后反思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 印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知道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第二人口大国。2.掌握印度地形、气候以及水旱灾害频繁与气候的关系。3.知道印度是世界粮食大国,探究粮食产量高的原因。4.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印度的经济发展,认识印度工业发达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原因,掌握知识。2.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
34、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3.与其它国家的对比提高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和用发展眼光看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境、人口、经济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全局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水旱灾害贫乏的原因教学难点:地形气候对水旱灾害的影响与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二、讲授新知(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
35、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
36、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水旱灾害频繁1.教师提问:大家回想我们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结合印度的纬度位置,大家可以看出印度处于什么气候带?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提示: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孟
37、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提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受季风影响,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3.由于受不同风向的影响,印度的降水也由此不一样,在西南风来的早,退的迟的月份,降雨量特别大,而在西南风来的迟退的早月份,陆地干旱少雨,大家想想这会给印度的农业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提示:洪灾、旱灾。4.为了预防这些灾害,印度政府每年要建设庞大的防灾减灾工程。结合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我们国家,与之有什么不同?大家课后讨论这个问题。第二课时(三)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1.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提到印度是个人口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足够
38、的粮食,如何安保这数十几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呢?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印度有那么多的人,并且人口还在继续上升当中,这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一定很客观。2.教师提问: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要发展农业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提示:气候、水分、热量、土地、劳动力、生产技术.3.教师继续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印度是否具备发展农业的条件。提示:热带季风气候有了足够的热量、某些季节的水热条件很好,印度河恒河三角洲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土地条件,人口多,劳动力充足,至于技术4.教师讲述:其实印度并不是一直农业都发展地这么好的,自从“绿色革命”之后,引进了新技术和新品种,印度的粮食生产才翻了好多翻。大家仔细看看课本中的“绿色革命”
39、是怎么回事?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思考这两种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的位置分布?提示:水稻-河流冲积平原、沿海地区-热量、水分充足;小麦中部和北部高原区所需水分较少。6.教师提问:(印度南北方饮食习惯图片欣赏)讨论跟中国南北方饮食习惯有什么差异?(四)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1.想一想: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服务外包产业有哪些特点?对印度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2.议一议:阅读“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思考分析:20世纪8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有哪些城市?最初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原因是什么?找出20世纪90年
40、代、21世纪印度新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说说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软件开发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设计活动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读图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分布和变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全面认识和了解。3.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4.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回答情况,预设强调、释疑、总结。(1)检查学生对印度发展软件产
41、业的优势条件、产业特点以及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掌握情况。(3)释疑强调:印度软件产业中心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由发展初期集中分布在科技发达的大城市,到向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扩散,新发展的中心布局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沿海地区。引导学生认识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4)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在印度的地位。三、课堂小结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其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但未必所有产业都是落后的,印度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利用、航天技术及其应用、核电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抓住尖端技术的开发研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
42、家的最佳途径,印度的经济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学习。四、教后反思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得失,尝试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选派1至2名学生展示汇报。2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归纳成果,并加以整合,出示知识结构。 3投影显示本课歌诀,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快乐记忆,快乐学习。文明古国有印度,南亚大国是首富。北部高山南高原,恒河平原中间铺。西南季风送雨露,早来晚走水灾苦。人口增长太迅速,经济压力较突出。因地制宜种作物,绿色革命改技术。班加罗尔在南部,信息软件通印度。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 俄罗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掌握俄罗斯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地形、气
43、候特点以及;掌握俄罗斯工业和交通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了解其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过程与方法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通过对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联系中国与俄罗斯历史上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俄罗斯国家地理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特点;俄罗斯的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特征教学难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口、城市、交通和工业分布的影响;工业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来
44、领略一些异国风情。在那里我们将看到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东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的红场,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你可见到著名油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还可欣赏到世界文明的芭蕾舞蹈,也可参观宏伟的航天中心,早在1961年就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宇宙飞船东方一号,使加加林成为进入到太空的第一位宇航员。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同时展示克里姆林宫、红场、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芭蕾舞蹈、东方一号发射和第一位进入到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问:同学们知道将要带你们去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罗斯
45、。用地理的慧眼详细的了解这个国家。通过对俄罗斯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了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呢?二、讲授新知一、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请你们根据观察的结果,将屏幕上的空白处补充完整。先请一位同学填前两个空,当学生填完北温带后和经纬跨度较大后。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到70之间,穿过俄罗斯特殊的纬线是什么?北极圈,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以南为北温带,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主要位于什么温度带呢?答北寒带。展示,俄罗斯大部分位于东经20和180经线,大约跨160度,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纬度跨度也大。同学们不要忽略了再20度附近的这片区域也是属于俄罗斯的领土。后面的空谁来完成?然后请一位同学将后面的空补充完整。2.面积和人口俄罗斯经纬度跨度大,疆域自然就比较辽阔,俄罗斯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1707万平方千米。展示俄罗斯面积图,约1707万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曾是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继承国。俄罗斯面积虽大人口却不多,有1.41亿人,主要是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79%3.传统的欧洲国家在俄罗斯辽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