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路人行道整治和杆线下地工程一期(XX路桥至嘉州大道)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路人行道整治和杆线下地工程一期(XX路桥至嘉州大道)1.2项目位置项目位置:XX北部1.3项目业主项目业主:XX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1.4设计范围划分XX路人行道整治和杆线下地工程一期(XX路桥至嘉州大道)施工图共分为4篇:第一篇:道路工程第二篇:排水工程第三篇:综合管廊工程第四篇:交通工程其中,第三篇综合管廊工程分为:工艺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三个部分。本篇为第一篇道路工程。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1.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道路测量资料成果;2)道路规划
2、红线图;3)道路地勘资料;4)XX路人行道整治和杆线下地工程一期(XX路桥至嘉州大道)方案设计;5)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6)乐山市彭山路桥拆除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7)XX路路面改造工程-竣工图(四川三一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3月);8)XX路南段改建工程竣工图(乐山市华西建筑公司-2002年5月)9)业主提供的XX路沿线及其相交道路现状排水资料(物探成果);2.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
3、规范(CJJ 169-2011)(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D30-2004);(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1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8)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9)城市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
4、2004);(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施工及验收标准(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296)(5)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CJJ 66-95;(6)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
5、量验收规范(CJJ 12008)4.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计算行车速度: 60km/h;(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4)标准轴载:BZZ-100;(5)交通饱和设计年限:20年;(6)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7)涵洞荷载等级:城A级;(8)交通等级:重交通;(9)抗震标准: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0.40s.5.初步设计批复及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根据审查意见,对道路路面结构进行了优化,将三层沥青面层改为两层沥青面层,增加级配碎石底基层;(2)根据审查意见,对人行道花岗石铺装石材的厚度由5cm改为3cm;(3)根据
6、审查意见,对路基、路面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细化。三、工程地质条件1. 路段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1地形地貌拟建乐山市XX路道路改造项目位于乐山市城区,东连岷江二号桥,场地地势开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场地标高介于364.02365.84m,高差1.82m。场地地貌属岷江水系一级阶地,地貌单一。1.2场地岩土构成及分布据现场勘探及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构成场地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粉土,细砂和卵石土层。现将其土层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素填土(Q4 ml):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粉土及卵石构成。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范围内,钻探揭露厚度1.20
7、2.10m。粉土(Q 4al+pl):褐黄色,稍湿,稍密。摇振反应,切面无光泽,干强度弱,韧性差。层厚2.104.70m。该层呈层状均匀分布于场地整体地段。细砂(Q 4al+pl):黄褐青灰色,结构松散,稍湿,主要由长石、石英颗粒及云母片组成,分布在场地范围内粉土层底部、卵石层顶部,呈层状或透镜体状,揭露厚度0.602.60m根据N120击数和卵石含量,将卵石细分为四个亚层。(1)松散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及中部,卵石颗粒含量5055%,颗粒骨架之间大部份不接触,N120锤击数N1203击/10cm。(2)稍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及中部,卵石颗粒含量5560%,颗粒骨架间大部分不接触
8、,N120锤击数3N1206击/10cm。(3)中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下部及中部,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颗粒骨架连续接触,N120锤击数6N12011击/10cm。(4)密实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下部及中部,卵石含量7090%,呈交错排列,紧密接触,N120锤击数N12011击/10cm。2工程地质评价2.1水文地质条件及土腐蚀性评价2.1.1地表水、地下水赋存条件勘察期间,地表无积水,路段区无地表水分布。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砂卵石土中的孔隙潜水,以大气降水直接补给为主,岷江支流河水侧向补给次之,其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较好,根据有关乐山市砂卵石抽水试验资料,渗透系
9、数约1525m/d左右。受大气降水、地下水迳流补给,水位随季节改变而变化,勘察期间处于平水水期,本次勘察测得的稳定水位埋深较为2.403.50m,标高362.92361.12m,地下水位年变幅约13m左右,微具承压性,丰水期场地地下水历史最高水位约为0.70m,标高约364.00m。2.1.2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所采取的1件水试样和1件土样所作的腐蚀性分析报告,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2011)附录K的规定进行水、土的腐蚀性评价。据水质简分析报告,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水质类型为HCO3 SO4-Ca-K+Na型水,总矿化度为469.7mg/L,PH值7.39。水按环境类型类、
10、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考虑。土按环境类型类、干湿交替作用的情况考虑。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无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和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腐蚀性等级属微。2.2地震效应评价据钻探揭露和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20m范围内地基土层主要以素填土、粉土、细砂、卵石土为主。根据对场地内代表性钻孔ZK10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的估算(下表3),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161.35m/s,建筑场地覆盖层度大于5m,本建筑场地类别属类,场地土属中软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拟建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0.40s。类建筑场地,场地属于可建设的一般
11、场地。2.2.1地基土液化评价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3.3条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内粉土的粘粒含量10%(详细见附件)不液化,可不考其液化影响。场地内的细砂位于水位之下,有地震液化的可能。卵石层以上的细砂在7度地震基本烈度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10)第4.3节进行如下表3.3的液化判定,综合判定结果:在场地内卵石层上的细砂为中等液化地基土。2.3地基土评价素填土: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出露,成分以砂卵石为主,回填时间在10年以上,已基本固结,工程性能一般,承载力基本容许一般,可作路基持力层(其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12、JTG C20-2011)附录J相关规定,土石的工程等级为级,土石的工程类别为普通土。粉土:场地地段均有分布,工程性能一般,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一般。其土的干湿类型为潮湿。天然状态下不宜作路基持力层,压实后(其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可作该路基基础持力层。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J相关规定,土石的工程等级为级,土石的工程类别为普通土。细砂:场地地段均有分布,工程性能较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较低。其土的干湿类型为潮湿。天然状态下不宜作路基持力层。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J相关规定,土石的工程等级为级,土石的工程类别为松土。松散密实卵
13、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相对较高,均大于20MPa,满足规范要求,是较好的天然地基土。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J相关规定,土石的工程等级为级,土石的工程类别为硬土。2.4地勘部分结论与建议(1)拟建场地稳定,地形较平坦,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修路。(2)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水量较大,基础施工需采用必要的降水措施,渗透系数取1525m/d;场地地下水水质较好,也未发现场地及附近有污染源,地下水、土对混凝土无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和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3)拟建路区紧邻岷江支流,洪水期施工时,应注意其侧向渗透影响。(4)本报告提出的建
14、议是根据场地勘察时施工的探孔,当勘探点之间地层岩性发生较大变化时,应作施工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5)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特征周期0.45s。场地属类建筑场地。场地属于可进行建设一般场地。(6)建议设计时,根据该工程特点及上部荷载,针对本次勘察资料对地基基础方案作进一步论证,酌情考虑地基基础方案。施工时应加强地基验槽(7)根据此次勘察结果,结合当地已有的勘察、建筑经验,道路沿线及管线地基土力学指标可按下表采用: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表9参数土名重度(KN/m3)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0)变形模量(E0)MPa)压缩模量(Es)MPa)承载力基本容许值a
15、0(KPa)基坑开挖坡比允许值(H5m)素填土18.5/4.7901:1.75粉土19.517.011.0/4.21201:1.50细砂17.6/11.0/3.5801:1.50松散卵石19.0/20.0016.0/1601:1.25稍密卵石20.0/22.0023.5/3001:1.00中密卵石21.0/24.0030.0/6001:0.75密实卵石22.5/26.0038.0/8001:0.50四、道路工程设计1.平面设计1.1概述本段道路的道路走向、规划中心线位置、平面线形、平曲线半径、道路实施横向宽度、相交道路位置等根据相关规划并结合现场实际确定,实施时应参照本次设计图纸,同时结合现场
16、实际情况进行。本篇道路设计起点K0+000,起于XX路桥(又名彭山路桥),设计终点K1+700,止于嘉州大道。道路全长1700米,车行道宽度28米,人行道宽度不等,实施时以现状人行道宽度为准,即应从车行道边缘实施至建筑地坪外边缘。本工程平面坐标系采用乐山地方坐标系。1.2道路沿线开口本次道路沿线的开口根据现状既有单位的开口确定,原则上道路沿线开口按照现状保留,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若需取消本次设计的部分开口或在本次设计开口以外的位置进行开口时,应经过业主同意后方可实施。对于沿线开口的实施,应保证开口道路平顺地衔接于XX路车行道边缘。道路沿线的单位开口详见道路沿线单位开口信息表,若与现场存在不服,
17、应及时通知各方确定处理措施。1.3人行道铺装及绿化根据相关部门通过的XX路改造方案,本次人行道铺装及绿化设置如下:XX路桥-柏杨东路(K0+000-K0 +429.163):人行道铺装采用花岗石面砖铺砌,现状行道树全部更换为直径为20cm的银杏,行道树中心间距为6.6m。柏杨东路-嘉州大道(K+429.163-K1+700):人行道铺装采用仿花岗石压印混凝土,保留现状规格一致、长势较好的天竺桂行道树,将XX路桥-柏杨东路拆除的与本段规格、长势较相近的天竺桂移栽至本段,并且原则上保持本段行道树位置不变,本次设计人行道树池中心间距6.6m仅供参考。在对柏杨东路-嘉州大道现状天竺桂行道树的保留与XX
18、路桥-柏杨东路需要移栽天竺桂的选择上,实施前应通知业主与设计,经核实确认后方可实施。树池框、路缘石采用与人行道面层铺装相同的材质,具体详见相关设计图纸。1.4现状道路的破除与恢复本次设计原则上需对现状XX路、沿线单位开口道路(实施范围内)、沿线相交道路(实施范围内)的结构全部破除后采用本次设计路面结构进行恢复。根据XX路南段改建工程竣工图(乐山市华西建筑公司-2002年5月),结合本次地勘资料,XX路现状车行道及人行道结构如下:(砂砾石不计入路面破除范围)车行道:(45cm)3cmAC-13I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AC-20I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2cmC25钢筋混凝土面板(横筋:8200,纵筋:
19、14150)15cm水泥稳定碎石人行道:(11cm)5cm人行道面砖3cm砂浆垫层6cmC15混凝土XX路人行道的现状铺装方式多样,存在彩砖铺装、花岗石铺装、压印混凝土等,同时存在个别单位门前单独铺装的情况。除一般路段、普通的彩砖铺装方式可直接破除外,其余铺装及国企事业单位门前铺装,在破除前应先和各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将沟通结果通知业主及设计,经核实确认后方可实施。1.5人行道与建筑地坪顺接为保证人行道与路缘石及建筑室外地坪平顺的衔接,考虑在人行道外边缘,即既有建筑的室外地坪增设C20砼垫块、台阶或斜面以消除高差。对于该部分,本次预估了部分工程量计入主要工程数量表中,具体以现场实
20、际发生为准。1.6实施范围道路的实施范围为现状人行道外边界所包含的范围。路段实施范围:人行道外边界所包含的范围,可参照人行道铺装及绿化平面布置示意图实施,具体以现场实际为准;单位开口实施范围:以道路平面设计图及道路沿线单位开口信息表中的开口长度为准,具体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交叉口实施范围:以道路平面设计图中所表明的实施范围为准,在保证相交道路与本次道路平顺衔接的前提上,可缩短相交道路的实施范围。在道路沿线单位开口及交叉口相交道路实施前,应通知业主、设计于现场进行再次核实、确认后方可实施。在改变交叉口实施范围时,应通知业主、设计,并提出改变理由,经业主及设计核实、确认后方可实施。2.纵断
21、面设计2.1 设计原则本次道路属建成区的道路改造工程,由于其周边建筑、道路及排水系统已经形成,故本次道路纵断面的设计具有其特殊性。本次纵断面主要根据本道路竣工资料的路面标高进行试坡,同时根据现状实测地形资料进行验证,并对道路沿线开口与相交道路的衔接进行复核后综合确定。(1)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已建的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2)参照道路沿线单位开口及已建相交道路标高,保证其与本次道路平顺衔接;(3)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坡度基本按规范要求尽量缓顺,起伏不宜频繁;(4)设计时应对沿线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要求综合考虑;(5)结合道路平面线形,考虑沿线环境、景观协调
22、的要求;(6)起点以彭山路桥的施工图桥面标高控制;终点以现状路面标高为依据,同时结合本次断面综合确定;为准确反映本次纵断面的设计原则,可参照道路路面设计标高确定原则示意图。(6)道路纵断面标高以现状人行道外边缘的高程进行控制,人行道横坡采用现状横坡1.5%,坡向内侧;车行道横坡从现状的1.5%改变为2%,坡向外侧;路缘石外露高度采用20cm。2.2设计概述根据以上设计原则,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指标统计如下:道路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最小坡长(m)最大坡长(m)XX路0.0290.429100530本道路最小纵坡度为0.029%,最大纵坡度为0.429%,最小纵坡长度为100米。由于本次
23、设计路面标高受现状路面标高、周边已建建筑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将会出现纵坡较缓、坡长较短的情况,本次设计采用加密雨水箅子的方式加快路面水的排出。本道路纵断面设计高程系采用1985黄海高程系。3.横断面设计本道路实施范围宽度为28+2B米,B为现状人行道宽度。横断面布置要素及尺寸如下:红线总宽28+2B米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B米28米B米B为现状人行道实际宽度,即车行道外边缘至建筑地坪外边缘。其中车行道路面具体划分为:28米=3.5米非机动车道+(3.75+3.25+3.25)米机动车道+0.5米中央双黄线+(3.25+3.25+3.75)米机动车道+3.5米非机动车道,其中中央双黄线处设置中央隔离护
24、栏,机非分界处设置机非隔离护栏,隔离护栏相关设计详见交通工程篇章。车道横坡度为2%,坡向外侧,人行道横坡度为1.5%,坡向内侧,均采用单折线型式;人行道路缘石外露高度20cm。路面设计标高线为道路中线。4.路基设计4.1 路基填料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本次路基填料采用砂砾石,其相关技术要求如下:路基填料要求表填挖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8100下路床30805100上路堤801504150下路堤150以下3150低填及浅挖路床0308100308051004.2路基压实度弯沉值采用标准车双轮组单轴100KN,轮胎压强为0.7M
25、Pa,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为10.65cm米测试。路基压实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相应标准进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不低于下表所列数值。填、挖类型深度范围(厘米)压实度不小于(重型击实)%填方03096308096801509415093挖方08096人行道部分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如下:填、挖类型深度范围(厘米)压实度不小于(重型击实)%填方03095308095801509315092挖方030953080934.2路基排水由于本次道路周边建筑已形成,在形成路基时,将会不可避免地形成较深较宽的路槽,在施工过程中,应沿道路纵横向设置排水沟,必要时采用排水泵进行排水,使
26、得路基范围内地下、地表水及降水能及时地排除,保证路基处于良好的湿度状态。若因施工组织、施工排水处理措施不当,导致路基土被浸泡发软而达不到本次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从而需要对路基土进行处理的,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处理后需经过各方共同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4.3路基边坡本次道路属建成区道路,根据其现场的实际情况可知本次道路形成后是无边坡的,故本次设计未考虑边坡的相关防护。在本次道路开挖的实施过程中,应保证周边建筑的稳定,注意协调好开挖坡度与建筑基础间的关系,严禁伤害既有建筑的基础。4.4路基处理4.4.1 路基处理原则施工中应作好临时排水措施,换填坑槽中严禁积水,如必要应顺道路纵向设置临时边沟
27、。沟槽回填土须分层碾压密实,每层厚小于30cm,压实度达到路基压实度要求。4.4.2砂砾石垫层结合地质勘察报告与本次现状道路的实施经验,在本道路路面结构层下设置了40cm及80cm的砂砾石垫层,其中40cm设置于原有道路车行道的位置,80cm设置于原有道路中分带的位置。4.4.3不良土处理结合本道路相关竣工资料,参照本次道路设计标高,本次路床基本位于素填土内。根据地勘报告对于素填土的描述:“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出露,成分以砂卵石为主,回填时间在10年以上,已基本固结,工程性能一般,承载力基本容许一般,可作路基持力层”,可知素填土为原有道路路基,故本次不对其作处理。对于路床位于粉土时,采用抛人头
28、石挤密粉土,挤密厚度为30cm。4.4.4合流管周边软土处理本道路下存在现状合流管,考虑其使用年限较久,周边土壤被水浸泡,本次考虑对合流管周边土质进行换填,换填材料采用砂砾石。路基处理详见路基处理纵断面图。5.路面设计5.1路面排水道路路面排水通过路面横坡及道路纵坡汇流后进入排水专业设置在辅道范围雨水进水井收集后排入道路下的雨水管道系通。并且在凹形竖曲线、交叉口等特殊位置增设雨水进水井以加强路面水的排出。根据相关部门通过确定的XX路方案,参照周边及本现状道路的建设方案,拟定路面结构如下:5.1 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采用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100KN(BZZ-100),根据现状交通量及远景交通量分
29、析结合相邻段道路结构组合拟定本工程路面结构,具体如下:车行道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表结构层厚度计算弯沉值(0.01mm)改性沥青混凝土SMA-13C(SBS改性)5cm25.7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7m29.4改性稀浆封层ES-20.6cm5%水泥稳定碎石20cm35.74%水泥稳定碎石20cm70.5级配碎石20cm182.6路基顶面292.5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40Mpa,路面容许弯沉值为26.6(0.01mm)。5.2 人行道路面结构XX路桥-柏杨东路(K0+000-K0 +429.163):3cm 花岗石铺装3cm M7.5水泥砂浆垫层25cm C25砼级配碎石找平层(平均厚度20cm)
30、柏杨东路-嘉州大道(K+429.163-K1+700):35mm 压印面层(仿花岗石)25cm C25砼级配碎石找平层(平均厚度20cm)考虑到现场情况的复杂性,为确保人行道的质量、使用功能,本次在人行道混凝土层下设置了级配碎石找平层,其厚度本次按平均20cm考虑。对于该级配碎石找平层,其具体的实施厚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设置,严禁不顾现状人行道下路基、管线的实际情况,而全线设置20cm级配碎石找平层,若出现因对人行道路基进行超挖,导致出现现状管道破坏、悬空的情况,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在对出现的问题处理后还需经过各方共同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5.3管线过街路面加固对
31、于管道、涵洞横穿道路,覆土较浅的情况,本次考虑对路面结构进行加强。对于路面加强情况的界定及其具体做法,详见管线过街路面加固图。该部分工程量已预估计入主要工程数量表中,具体以现场实际发生为准。6.附属附属设施及构筑物设计6.1过街预埋涵为保证将来小三线过街需求,本次考虑在柏杨东路、百福路、百禄路、嘉州大道4处交叉口设置过街预埋涵,具体布置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做法详见过街预埋涵设计大样图。6.1管廊保护根据业主提供的XX路现状管网资料,道路沿线存在多处燃气管、供水管横穿道路的情况,特别是沿线交叉口范围,地下管网更是繁多。本次根据XX路现状管网资料,考虑道路改造的不可预见性,本次对沿线既有过街管线进
32、行管廊保护,主要工程数量表中已预估该部分工程量,具体以现场实际为准。管廊保护的具体设置详见管廊保护大样图,对于单根过街管道,采用单孔管廊保护,对于多根并排的过街管道,采用多孔管廊保护。工程量统计表中的管廊保护长度以单孔管廊保护进行统计。7.路线交叉7.1概述道路沿线相交路口均为平交口,对于柏杨东路、百福路、百禄路、嘉州大道4处交叉口进行交叉口竖向设计,其余支路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顺接即可,本次不另作设计。7.2渠化设置本次对XX路-嘉州大道进行了渠化设置,渠化岛人行部分路面结构采用柏杨东路-嘉州大道人行道的结构,其余绿化部分按照常规设置,本次不另作设计。渠化岛路缘石分两种规格:对于绿化部分,
33、采用与车行道路缘石相同的规格,即C30预制砼路缘石(15X35X50(100));对于人行部分,为保证行人、非机动车行驶平顺,本次设计为斜路缘石,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7.3交叉口竖向设计道路沿线相交路口均为平交口,对于柏杨东路、百福路、百禄路、嘉州大道4处交叉口进行交叉口竖向设计,其余支路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顺接即可,本次不另作设计。本次交叉口竖向设计系根据本次道路路面设计标高及已建相交道路的路面标高而进行,由于本项目为改造项目,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已建相交道路的现场实际标高而对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标高进行略微调整,以保证道路间的平顺衔接,同时由于现状路面纵坡较缓,本次交叉口范围可能出现局部路面
34、坡度较缓的情况,为保证及时排除路面水,应在坡度较缓处、交叉口范围标高最低点处增设雨箅子。若出现交叉口衔接不畅,路面积水,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8. 盲道及无障碍设计盲道设计主要为盲人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充分展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严格遵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2年联合颁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8.1盲道设计(1)人行道盲道砖颜色宜为中黄色,其材质与面层铺装材料一致,砼强度不小于C25,其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2)人行道盲道宽0.6m,距人行道绿化带路缘净宽0.3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
35、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0.3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8.2无障碍通道(1)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2)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3)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5)缘
36、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6)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9.公交站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本项目方案成果,道路沿线公交站均按现状位置进行保留。实施路面的破除时,应不影响公交站相关建筑物的稳定性。10.材料要求10.1改性沥青混凝土SMA-13C(1)普通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采用70号,其技术要求如下表:普通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 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 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 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
37、180T 062010延度不小于cm15T 060515延度不小于cm100T 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 0615闪点 不小于260T 0611溶解度 不小于%99.5T 0607质量变化 不大于%0.8T 0610或T 0609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61T 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T 0605改性材料采用采用SBS I-D型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4060T 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 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 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T
38、 0625 或 T0619 闪点,不小于230T 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 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 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 0661质量变化不大于%1.0T 0610或T 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 0604残留延度(5)不小于cm15T 0605动态剪切 76 G*/sin (KPa)最小1.0AASHTO M320-03 T315-04RTFOT试验后AASHTO M320-03 T240-03动态剪切 76 G*/sin (KPa)最小2.2AASHTO M320-03 T315-04压力老化后AASHTO M320-03
39、R28-02动态剪切 31 G*sin (KPa)最大5000AASHTO M320-03 T315-04蠕变劲度 -12 (MPa)最大最小300AASHTO M320-03 T313-04M 值0.3注:1.JTJ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2)石料本项目粗集料根据业主要求采用玄武岩(粒径不小于8cm)轧制碎石,细集料采用卵石轧制的石屑及机制砂,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8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同时细集料及填料应满足4.9章节、4.10章节中的相关规定。(3)混合料的级配及性能指
40、标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要求类型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改性SMA-13马歇尔试件尺寸(mm)101.663.5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空隙率(%)34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7沥青饱和度(%)7585稳定度(KN)不小于6流值(mm)25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不大于15浸水残留稳定度(%)
41、不小于80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0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3000构造深度(mm)不小于0.8路面空隙率(%)不大于6(4)纤维稳定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及使用寿命,在沥青混合料上面层中加入纤维稳定剂材料。10.2其他沥青混凝土(AC-20C)(1)基质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采用70号。其技术要求如下表:基质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青指标试验法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延度不小于cm15T060515
42、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T0605(2)粗集料:采用的卵石须大型反击式碎石机轧制。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建议在轧制石屑及碎石时,应调整碎石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产量。轧好的碎石应分开堆放,并做好防尘处理,保持碎石清洁。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吸水率,不大于%2.0坚固性,不大于%1
43、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其中粒径大于9.5,不大于%12其中粒径小于9.5,不大于%18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不大于%1软石含量,不大于%3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41个破碎面颗粒含量,不小于%100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不小于%90(3)细集料: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细集料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坚固性(0.3部分),不小于%12含泥量(0.075的含量),不大于%3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g/2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的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和00.15)(4)填料:矿粉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后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具体质量技术要求详见下表:填料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0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围0.60.15 0.075%10090100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