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必修三 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 1918.11.11)的背景原因及条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才会出
2、现世界大战?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更加残酷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空前激烈,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3.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迅速?(1) 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资金(2) 得自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原料(3) 后起之秀,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4.法德、英德、俄奥之间矛盾的核心是什么? (1) 法德矛盾的核心争夺欧
3、洲大陆的霸权(2) 英德矛盾的核心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争夺制海权和殖民地(最主要的矛盾) (3) 俄奥矛盾的核心对巴尔干半岛的争【注】矛盾演进顺序:英法(七年战争)法俄(拿破仑远征俄国)法德(普法战争)英德5.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1) 同盟国集团:1879德奥同盟;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2) 协约国集团: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1904英法协定;1907英俄协定(标志: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6.战争进程: 时间进程重大战役战役特点1914重心在西线,年底进入相持阶段;东线,德打败俄,俄打败奥,东线进入相持阶段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宣
4、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1915重心在东线,德、奥一举击溃俄国计划破产1916重心在西线,关键性一年凡尔登战役德国发动,德国用毒气弹,决定意义,德始衰,时间最长日德兰海战德对英,最大海战,英国仍掌握着制海权索姆河战役英法发动,规模最大,英国用坦克,伤亡超凡尔登1917美国、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战争局势开始有利于协约国1918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里斯特和约,退出一战;协约国突破德国“兴登堡防线”;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退位,逃往荷兰。11月11日,签订停战协议7.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影响是?原因:美国与
5、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 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影响:首先,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其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最后,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8.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在激烈的战争背后,是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军事战略上的失误。“施里芬计划”使德国被拖入了两线作战的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奥匈帝国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
6、同盟国。日本、美国等一批国家加入协约国,意大利倒戈。9.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见8)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经济受重创: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政治危机:俄国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德、奥匈、奥斯曼、俄四大帝国解体美日的崛起体现在: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原因:远离战场,本土未遭战火;美
7、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3)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11.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交通事业和化工技术;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
8、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12. “一战”与拿破仑战争的比较: 战争性质作战范围战争影响拿破仑战争初期是正义的民族战争,后期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欧洲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他国人民利益,激起反抗一战帝国主义性质,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正义、民族解放 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1) 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9、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 后果:它们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即同盟国和协约国。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的原因:A装备的限制:大杀伤力武器的使用更有利于防守 B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 C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A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 B同盟国则相对较弱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巴黎和会背景 (1)同盟国战败投降,
10、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除在外操纵国:美、英、法: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蒙梭各国目的:(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2)英国奉行“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
11、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主要问题:对德和约问题(中心)、中国问题(山东问题)、建立国联问题。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1)时间:1919年6月28日。(2)内容: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莱茵河东
12、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 德国及其同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3)性质: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影响:(1)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2)严厉限制和削弱了战败国德国,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3)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4)英法获利最大,美国受到抑制(5)民族自决权得到一定的肯定(6)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11.中国问题:(1)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德国在“中国山东”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2)中国外交失败的说明道理及启示:道理:“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政策是
13、实力政策,半殖民地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3)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2. 如何理解凡尔赛和约已经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1) 德国投降是为了得到体面的和平,而得到的却是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2) 德国是众多人口、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恢复过来,必然想摆脱合约所强加的束缚(3) 在德国这样一个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里,复仇情绪
14、将成为产生战争罪恶的种子。凡尔赛体系的构成与国际联盟1.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积极方面: A.使帝国主义矛盾得到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B.通过国际会议的外交形式调整国际关系比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C.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民族愿望(民族自决) (3)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2.系内的矛盾:(1)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列强在瓜分殖民地时采用了较为隐
15、蔽的“委任统治”形式,但是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4)帝国主义和苏联的矛盾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如捷克 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国际联盟:(1)背景: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2)时间:1919.4.28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正式建立(3)总部:瑞士的日内瓦(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
16、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11)活动: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7、12)评价: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华盛顿会议背景(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正缓和;(2)战后美日英三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4)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发起国:美国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时间: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个国家。操纵国:
18、美、英、日。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内容:四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2)内容:A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B英日同盟终止。(3)影响: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被承认,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五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3)影响:对美: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抑制日本势力膨胀对英:丧失了海上霸权对日:受到抑制,但英美不得在其附近建立海军基地,
19、实际上日本在这一区域内拥有战术上的优势。 总评:是第一个裁军协定,暂时缓和了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能制止战争九国公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2)内容: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3)影响: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影响:(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
20、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3)日本,英等国受到抑制。(4)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5)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日中在会外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 解决原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主要) ;美英和日本的矛盾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相同点: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作用:新
21、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供需矛盾扩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
22、荣,市场供需矛盾,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特点: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 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提高关税壁垒,关税战、市场战愈演愈
23、烈,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原因:历史原因:A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B利用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煽动了其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建立:时间: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
24、、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内外政策(1)政治一党独裁统治1934年,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实行个人独裁。德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经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军事: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了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外关系: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文教领域: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原因:历史原因 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B不满华盛顿体系
25、对其的压制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亟需。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建立:时间:1936年。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内外政策: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是垄断资本家的
26、需要和选择;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希望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8. 为什么在30年代大危机影响下,美国与德国(日本也套用)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 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比较稳固,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继承了普 鲁士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2) 经济状况不同: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德国经济实力弱(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不同:美、德在战后格局中处于不同地位,美国要维持这一
27、格局,德国则要冲破它。 (4) 德国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较弱(5) 领导者个人素质不一样。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10月对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时间:1935年1936年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失败原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缺乏国际援助。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背景: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
28、法西斯势力。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此外,德、意还要把西班牙变成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试验场。时间:1936年1939年。各方政策和态度:英、法等“不干涉政策”,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败因:内:力量有限 外:西方绥靖政策。特点:反法西斯侵略为中心各国纷纷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主要特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背景:法西斯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实力大增。由于英、法、美等国纵容
29、侵略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更加有恃无恐。原因: 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互相支持利用.结盟招牌:“反共”(利用与苏联的矛盾欺骗英法美等国,利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仇恨)过程: 1936年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集团。影响: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从此,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6)20世纪30年代局部战争未能被制止为全面战争的原因: 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国小力弱;西方大国
30、的绥靖政策纵容侵略。走向世界大战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目的: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 祸水东引。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利己主义)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表现:对1931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派了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调查团)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意侵吞阿尔巴尼亚 制造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最顶峰(英法公开
31、与法西斯国家勾结;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这是大国强权主义和绥靖政策的集中表现) 二战爆发后,进行奇怪战争影响: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埃塞俄比亚亡国了,西班牙共和国政权被颠覆了,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 (危害) 殖民地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使许多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如苏联对英、法等国心存芥蒂,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最后英、法等国不得不首先吞下这枚自己种的苦果(7) 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英法经济和军事地位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 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
32、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户造成一种负罪感,他们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 一种容忍的立场。 战后在英法等国中出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换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8)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原因:忙于恢复经济 ;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
33、英法,遏制苏联,利用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原因:英法与苏社会制度矛盾尖锐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目的: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时间:1939年8月内容:双方互不侵略者对方,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后果影响:对苏联:A使其赢得了备战的时间B苏联靠牺牲东欧小国换取了自己暂时的和平,这是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绥靖,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C一定程度上麻痹了苏联,使其未作充分的战前准备。对德国: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全面爆发德军突袭波兰(1939年9月1日),英、法对
34、德宣战(1939年9月3日)波兰溃败原因:法西斯德国发动突袭:闪电战,军事力量强大。准备充分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布署失当并依赖英法英法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军奋战 苏联趁火打劫,建立东方战线,入侵波兰【注】占领波兰后,希特勒随即将战争中重心转到西线,打击德国的宿敌法国。法国溃败原因: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略扩张而自身士气低落,自食其果;迷信阵地战和马其诺 防线,忽视 甲兵和航空兵的作用;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其顿防线进行进攻; 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方案,出其不意;单线作战 意大利趁火打劫【注】为确保侧翼安全,德军先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 法国投降后,德国占领了包括
35、巴黎在内的北部,南部由贝当组织的法国傀儡政府统治,政府设在维希; 法国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继续高举反法西斯的战斗旗帜;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底6月初。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方案,英法军队被困,后大部分撤回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10月)德军的西线作战,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1940年5月,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主要是空战,最终粉碎了德国的阴谋,10月间,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使其侵略计划首次受挫。英国胜利原因:A英国政府抵抗决心坚定;B英国本土作战,军民士气高昂;C英国经济、军事潜力巨大,军事
36、设施好;D德国战略目标随意更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1)原因: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决定性的步骤; 1940年9月签订了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1941年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相继加入; 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2)时间:1941年6月22日(3)战争爆发前,苏联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估计错德国发 动进攻的时间,战备迟缓;兵力部署过于分散,也太过靠近国境线;(4)影响: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扩大。战争初期,德军进展顺利,北路包围列宁格 勒,中路攻占斯摩棱斯克,南路攻占基辅,到11月,占领
37、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原因:本国资源匮乏,侵占中国和东南亚是日本长期以来的既定目标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胜利刺激了日本的动野心欧洲战事正酣为其提供了大好机会1940年8月,日本公开提出 “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19401941年,日本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美英等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严重打击日本。美日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日本把美国太平洋舰队看作是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认为只有消灭这支舰队,才可放心大胆地南进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7点55分
38、影响: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日本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战术上胜利,战略上失误。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此同时,日本出动陆军,向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各岛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促成目的: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过程:1939年11月美国通过新的中立法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美英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立即宣布支持苏联 1941年8月14日,罗
39、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议定书三国开始联合行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元旦, 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用自己全部的经济、军事力量来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不与敌人单独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性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意义: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人力,物力),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团结协作、互相支援和配合,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鼓舞了反法西斯人民的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40、转折莫斯科战役:时间:1941年9月底-第二年初。结果: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胜利原因:莫斯科军民团结一致,在朱可夫将军领导下英勇抗击天气严寒,德军缺乏御寒设备。苏联从东部大量增援部队影响:莫斯科战役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受的首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的“闪电战”破产了。使全世界人民受到鼓舞,德军无力发动全面进攻,但仍掌握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原因: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保证德军南下高加索的安全,北上迂回莫斯科。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结果: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胜利原因:苏联守军进行殊死抵抗 巷战不利于德军先进武器作用的发挥天气严寒,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德
41、军后援困难苏军采用了正确的战备战术影响: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苏军从此转入战略进攻,并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中途岛战役:原因:1942年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市进行了轰炸,日本举国震动,决定消灭太平洋舰队。时间:1942年6月结果:美国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胜利,日军损失惨重。胜利原因:战前美军成功地截获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密码,察觉了日本的作战计划,集中有限兵力,伺机歼敌;日本分散了绝对优势兵力。战术陈旧,特混舰队担负攻击中途岛和引诱美军舰队的双重任务,错失战机。影响: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
42、战略主动权,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由防御转为进攻阿拉曼战役:时间:1942年10月。结果: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英军胜利,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胜利原因:德意由于战线过长,给养出现困难;英军给养充分,同时有兵力优势。 影响: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瓜岛战役: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反攻,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收复了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日军的海空主力基本被消灭。意大利投降: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两栖(“火炬”)登陆,东西夹击德意军队, 1943年5月,在突尼斯,北非德、意军投降。
43、北非战场结束。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苏德库尔斯克战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1944年苏军发动十次打击,收复了全部国土,并攻入东南欧。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退出战役。诺曼底战役:代号为“霸王行动”,1944年6月6日凌晨,在欧洲成功地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8月,巴黎光复。盟军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法西斯的灭亡。5. 德国投降:1945年春,粉粹了德国在阿登山区的最后一次反攻。英美盟军强度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德军主力。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军投降,欧洲战场结束。6. 日本投降:1945年4月美军先后共占硫磺岛和冲绳岛,并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原子弹。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月2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7.开罗会议:时间:1943年11月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地点:开罗。内容:开罗宣言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