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域下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_杨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49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域下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_杨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_杨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_杨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振兴-186-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习近平同志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玉溪市是聂耳的故乡,文化氛围浓厚,重拾玉溪精神,发挥文化的反作用,破解乡村文化发展瓶颈,加快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是推动玉溪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通过田野调查对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从实践中总结乡村文化发展的云南模式和云南经验,为玉溪市乡村文化发展提质增效提供参考。1 加快玉溪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1.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玉溪碧玉清溪,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近年来,玉溪市扎实推进

2、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往“深”、往“实”里走,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建文明村镇、评选文明家庭等活动,深化文明创建,把乡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困惑”相结合,着力解决农民“急难愁盼”,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筑起玉溪“文明梦”。随着玉溪市文明村镇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量的增加,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玉溪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玉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整合农村各类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农村新业态,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玉溪乡村新画卷。1.2 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

3、”近年来,随着玉溪市村容村貌发生大幅变化,走进文明村,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的建设,还有志愿服务队的公益宣讲,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农民的思想观念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改变了以往“等靠要”的落后观念,邻里团结和睦,农民生活幸福完满,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因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满足农民的新期待,点亮百姓幸福生活,凝聚起乡村文化建设的“精气神”,全面助推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1.3 重拾“玉溪精神”、深化“玉溪之变”的生动实践2020年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努力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玉溪作为国

4、歌作曲者聂耳的故乡,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重大。重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玉溪市通过举办“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缅怀英烈,重温经典,进一步挖掘聂耳文化遗产,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聂耳文化品牌影响力。随着聂耳文明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也助推了玉溪市文明乡风的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村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得住乡愁”,家乡更加美丽,为持续深化“玉溪之变”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2 乡村振兴视域下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2.1 文明素养“升”近年来,玉溪市通过选树典型、培育时代新人来发挥榜样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新

5、乡贤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既是实现玉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需要,又是推动玉溪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需要。玉溪市以“十星级文明户”“善行义评”“道德模范”等评选,以典型示范助力乡村振兴。涌现出助人为乐模范李玉程医生、全国“最美家庭”李玲芬、孝亲爱亲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董绍芬、峨山县首届新乡贤和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方先富、云南省最美家庭周美英、云南省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冯文乡村振兴视域下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杨方(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摘要 乡村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还是重拾“玉

6、溪精神”、深化“玉溪之变”的生动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5 年来,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效,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良好家风家训不断形成。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要实现玉溪市乡村文化的发展,必须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农村主体力量,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玉溪市乡村文化提质增效。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农民;乡风文明;路径 中图分类号 G0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06-08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党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2023J0974)。作者简介 杨 方(1993

7、),女,云南玉溪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187-斌、玉溪市第七届“玉溪好人”李树仙等,这些都是从农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先进典型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孝老爱亲,助人为乐,不仅提升了农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传承了传统孝德文化,弘扬了家庭美德,同时也助推新时代文明高质量发展。2.2 文化氛围“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下,玉溪市乡风文明新风浸润人心,文明之花开正艳。玉溪市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传承好聂耳精神,打造聂耳文化品牌。在聂耳诞辰110周年的2022年,聂耳故乡推出系列文化活动,以“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为主线,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通过合唱、

8、书画交流等方式缅怀聂耳,报道聂耳先进事迹,学习聂耳坚定的理想信念,唱响时代主旋律,激发群众爱国热情。玉溪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文化实践活动,为群众呈现文化盛宴、文化大餐。如,新平杨武镇利用烟盒舞传承彝族文化,新平水塘镇哪喊“喊月亮”民俗祈求为村民带来光明和吉祥,峨山县凤窝村通过“金凤节”挖掘彝族花鼓文化,通海县大树社区通过讲好家风故事和打造“摸鱼节”“长街宴”“粑粑节”等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多彩的文化盛宴点亮的百姓幸福生活,不断刷新文明建设的新高度。2.3 文明风气“特”在文明风气的营造上,玉溪市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一方面,努力整合多方文化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9、走进村镇,文艺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亭、文化长廊、墙体彩绘、家风家训牌匾等应有尽有,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完善。村民们在农家书屋阅读书籍,增长见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结合村镇文化特色打造墙体彩绘,不仅可以呈现一幅幅鲜活的典型故事,也可以提升村镇的文化品位。如:易门县通过墙体彩绘滇中女杰、南疆丹娘孙兰英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以文明村镇引领文明风尚。截至目前,玉溪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11个、省级文明村镇72个、市级文明村镇90个;随着文明村镇的乡风文明程度提升,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也全面提高。玉溪市不断拓展宣传教育阵地,以立家规、传家训促乡风文明,目前已成功打造凤窝村等5个“家风家训传承村”。走进

10、凤窝村,村内道路宽敞、干净整洁,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美丽乡村映入眼帘。易门县阿姑村将家风家训融入日常生活,落实于行动。通海县大树社区更新文明宣传标语,打造家风家训文化长廊。红塔区任井社区通过“小积分”、党建文化长廊、社会主义文化长廊建设,打通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激活文明“大能量”。江川区大街街道作为江川区首个文明实践点,通过“一村一品”打造美丽庭院,扮靓农村“颜值”。2.4 文明实践圈“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在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玉溪市共建成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4个实践所、709个实践站。玉溪市尝试将新时代文明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多措并举推

11、进实践工作。一方面,新时代文明中心不断创新文明实践形式、优化实践内容,通过公益宣讲、文艺培训下基层等活动,将文明实践活动进村入户,为山区人民带去了丰富精神食粮,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贡献了坚实的力量。另一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更新工作模式,提升文明质量。新平县以“小切口”开展文明实践,推行“多元协同+志愿服务”工作模式,鼓励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自身优势,深入农村开展双语宣讲,“汉+少”双语唱小调,唱红歌,帮助邻里,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新平县啊波左小组作为全国文明村,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党建+家风”带动民风、乡风,在乡村振兴路上谱写和美乐章。红塔区黄草坝村作为全国文明村、“文明乡村

12、”示范点,以墙体彩绘、彩色水稻呈现多彩文化盛宴。易门县六街街道脿乐村以“小庭院”绘就乡村“大美”。玉溪市努力将文明实践融入实践、融入日常,融入基层治理中,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生活难题,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提档升级。3 玉溪市加快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近年来,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乡村文明程度不高、传统民俗文明传承难度较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更好提升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农民主体力量培育社会土壤、打牢文化根基、筑牢组

13、织保障五大方面发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3.1 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要迈向新的高度,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第一,需要完善和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其发挥最大工作效能。坚持党委领导,借鉴脱贫经验,落实领导干部主体责任,带动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全要素保障,开创“党建+X”“党员+N”多元工作模式,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开展帮扶活动,可以实杨方:乡村振兴视域下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乡村振兴-188-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现城市与农村资

14、源共享,发挥城市带动作用,将城市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带到农村,推动农村“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借鉴玉溪市委宣传部工作队与梁王坝社区联合开展文明实践的有效办法,鼓励一线干部深入基层,挖掘本土特色,整合多方资源,提升社区干部的内生力,为乡村振兴助力。第二,要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考评和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可测、可量的指标,最大限度保障考评和监督的客观性和可行性。第三,要完善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为了更好发挥志愿者在玉溪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保障志愿者有序开展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扬志愿者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将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与文明村镇考核相联系,志愿服务有记录、有监督。常态化

15、志愿服务机制的推行,将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加快玉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第四,完善乡村文化管理体制。领导干部要明确文化管理体制内容,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要采取多元化管理方式,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障乡村文化发展的质量。3.2 增强农民主体力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3。加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推动玉溪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新时代,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整体来看,玉溪市农民整体素质还相对较低,为此,提升农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势在必行。首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理论宣讲、专题辅导等形式开展常态化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1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命运相联系。通过树立典型进行价值观教育,开展文明户、道德模范、善行义举评选活动,鼓励农民向身边榜样学习,弘扬时代新风。在一堂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宣讲课堂中,一个个革命英雄故事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生活,提高农村的道德品质,提高农民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践行能力。其次,以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农村要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4,新乡贤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具备一定技能,且对乡贤文化较为熟悉。积极挖掘新乡贤故事,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探索“新乡贤+X”工作模式,打造乡贤特色旅游业,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农村更多文化产品走向城市,提升农村

17、影响力。再次,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农民自身。通过对农民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把党的政策讲深、讲透,让农民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动态,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结合玉溪市农村实际,对农村开展职业技能开展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技能,努力把农民培养成有知识、有技能、有道德的人,为实现乡村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3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5”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抓好乡村文明,能够促进乡村地区“面子”和“里子”双丰收。首先,推进移风易俗。农村传统陋习较多,要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一个长期工程来抓,建立红白理

18、事会,倡导红白喜事从简,严格按规定操办相关事宜,领导干部带头从简,在社会上形成带头效应。家风家训是强化乡风文明的“内核”6。要鼓励各村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家风家训宣讲,打造家风家训传承村镇,丰富宣讲阵地,传承好治家之理,发挥德治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其次,重点抓好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群众的期盼。新时代文明中心要明确自身定位,为理论学习搭建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坚守阵地,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支撑,为志愿服务搭建舞台。因此,为更好地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入百姓脑、入心,落实于行,通过农家书屋、田野课堂、百姓课堂、线上课堂等加强宣传教育,开通理论宣讲“直通车”,打通联系群众的“

19、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文明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结合当地特色,以群众的需要为工作导向,开创多元工作模式,抓住文明乡风的“牛鼻子”,推动文明工作创建,增强乡村文明程度,提升农村社会精神面貌。再次,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摸清农民对村容村貌的整治愿望,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保护好传统村落,保存乡村风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群众满意度。最后,创新文化宣传活动,丰富农村精神生活。通过举办书画展、文艺比赛、乡村文化宣传大使评选、最美家庭、好人好事光荣榜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以正面典型为切入点,弘扬乡村正能量,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打造道德新高地。

20、3.4 传承乡村文化遗产乡村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结合玉溪实际,传承乡村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7”因此,加强对玉溪特色文化传承与保护,打造聂耳文化品牌,传承玉溪精神,实现“玉溪之变”。首先要挖掘特色文化。充分挖掘聂耳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等玉溪优秀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内涵,运用多种载体对传统文化进乡村振兴-189-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备素养和重要资源,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21、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 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勾勒出“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2,呼吁相关部门注重女性人才的培养,推动乡村女性人才在韧性乡村建设中大有可为。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离不开广大女性的参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乡村女性人才建设韧性乡村的路径王宏婕(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南京211816)摘要 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其中乡村女性人才是乡村振兴队伍的重要力量。我国乡村振兴目标是建设韧性乡村。当前,乡村女性人才在韧性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

22、面临着话语权较弱、女性人才数量有限、治理手段有待丰富的问题。因此,需要营造性别平等的文化氛围,积极突出女性主体地位;积极培育乡村女性人才,发挥其引领作用;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韧性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关键词 乡村;女性人才;韧性;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07-15 作者简介 王宏婕(1996),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乡村治理。行宣传报道,增加文化影响力。其次是坚守文化保护的红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发展面临很多的冲击,各村镇、基层单位要努力探索乡村文化保护的模式,将乡村文化的“根”保留完整,发展好。针对传承的民俗仪式,在记录

23、的基础上编撰成书籍,对民族文化传承人加大物质和精神支持力度,同时聘请“文化管家”专门挖掘农村文化,制作特色文化产品,激发内生活力,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唱响家乡美,这有利于增强农民的保护意识,又有利于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再次是实施文化精品,扩大文化交流。实施农村文化精品工程,精心打造一批有玉溪乡村特色的文化作品,形成玉溪特色。同时扩大文化交流,推进文化下乡,促进乡村文化保护,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乡村文化的造血能力。最后是走“旅游+乡村文化”特色发展之路。将玉溪市文明村寨、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发展农村特色产品的加工业,扩大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链,在增加农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的发

24、展。3.5 加强基层党组织保障作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组织保障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导及治理能力尤为重要,构建党建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首先,要明确角色定位。基层党组织要明确自身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清楚自身的职责,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次,要整合多方资源。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选好“人”,配足配齐乡村文化建设工作队伍,加大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鼓励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农村实际,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乡村文化建设方案,同时引导新乡贤回乡助力家乡发展,选

25、拔大学生村官、新乡贤等新型人才到农村,为他们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多方面支持,培育一批高质量人才,鼓励他们积极挖掘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最后,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党员作为农村先进典型的代表,其一举一动均受到村民的监督,为此,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其发挥表率作用。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2-30.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 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施茶村考察讲话N.求是,2018-04-13.5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N.求是,2022-03-3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 习近平.习近平在山西省晋中市考察调研时讲话N.求是,2022-01-27.王宏婕: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乡村女性人才建设韧性乡村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