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 底板混凝土(C30P8)施工配合比
强度
等级
水胶比
水灰比
砂率
(%)
水泥
水
砂
石
粉煤灰
JYB-3
UEA-HJ
C30S8
0.451
0.480
44.2
286
175
815
1029
71
9.7
31
二、 原材料
1.水泥:选用冀东盾石P.042.5
2.掺合料:华能德州以及粉煤灰
3.外加剂:宏基立业公司UEA –HJ膨胀剂
4.骨料:a河北涿州中砂 细度模数2.4—3.0 含泥量<0.5%
含泥块量<1%
b河北涿州5—25mm碎石 含泥量<1% 含泥块量<0.5%
三、控制混凝土综合温差
1.提高优质粉煤灰的掺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速度,同时降低混凝土的水化升温。
2.调整混凝土的外加剂JYB-3,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15-18小时;
3. UEA –HJ膨胀剂有一定膨胀性能,抵消混凝土的部分收缩。
4.通过施工单位对混凝土表面的覆盖进行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以降低混凝土的室内外温差;
5.选用合格的原材料,尽量降低砂率,优化配合比,减少收缩;
6.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超过25°C。
四、混凝土质量控制
1.严格按配合比生产混凝土;格控制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水率;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在地铁公司要求的范围内,同事混凝土入模不大于25°C;
2.混凝土生产时间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其计量偏差应符合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水泥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粗细骨料在3%以内,水及外加剂在2%以内;
3.还没听搅拌时间不低于40秒;
4.合理安排车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站坍落度不大于200mm,使混凝土到现场坍落度满足工地施工要求,入泵坍落度160mm-190mm,入模坍落度不大于160mm;
5.混凝土在现场或在运输期间绝对禁止加水;
6.混凝土自出站以后,必须在2.5小时之内浇筑完毕;
7.混凝土振捣严格按规范要求,因避免过振和漏振现象;
8.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的做好保温、保湿措施,施工底板混凝土时。底板浇注后应及时覆盖塑料布以防止水分的丢失,在混凝土初凝到终凝之间进行二次抹压,以愈合混凝土表面产生的微裂缝。同时覆盖保温被以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五、地板混凝土综合温差计算(UEA-HJ)
根据我国著名的的裂缝专家王铁梦教授对结构物应力-应变分析,混凝土综合温差(T)由下列公式可求得。(按7天的综合温差进行计算,因为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在混凝土浇注后7天内达到)
对普通混凝土:T=T1+T2+T3
对膨胀混凝土:T=T1+T2+T3-T4
本工程底板为膨胀混凝土由式可求得的综合温差
Tmax=C x Q/
Tmax—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升(°C)
C—水泥用量C=286 + 31= 317kg/m3(其中31为UEA-HJ,水化热时按水泥水化热考虑),据有关研究掺粉煤灰30%能降低水化热20%左右,本配合比掺粉煤灰23%,计算式降低水化热按10%考虑;
Q7—水泥水化热,本工程使用P.042.5水泥,Q7约307 x 103J/kg;
Q3—混凝土密度为2410kg/ m3;
ρ—混凝土比热取0.96 x 103J/kg·°C;
0.6—混凝土构件为—准散热时的影响系数。
根据有关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综合内外温差不大于25°C,混凝土理论上不会出现收缩裂缝,但对于膨胀混凝土来说,由于混凝土的膨胀能抵消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因此混凝土的温差要求有所放宽,本次混凝土的膨胀率为1.8 x 10-4,其当量温差10°C,可抵消相当于18°C温差的温度收缩,所以本工程顶板顶板混凝土的实际内外温差控制在25+180=43°C内混凝土理论上不会出现收缩裂缝。但以上计算所得18.3°C为混凝土综合温差,混凝土内万温差实际上远大于18.3°C。底板混凝土实际的内外温差=混凝土温升(T1)+混凝土入模温度(20°C左右)-环境最低温度(10)=18.3+2 -10=28.3°C,此温度未超出膨胀混凝土控制温差理论允许的温度(43°C),混凝土不会出现温度裂缝,但由于现场混凝土不可能做到水中养护,所以其膨胀率不一定能达到试验时的数值,因此为增大混凝土不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要求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覆盖养护,最好能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于中心温度差还控制在25°C以内。
七、估算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
混凝土入模温度(大约)=20°C
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25.3+20=45.3°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