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甘肃某中学综合教学楼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02059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某中学综合教学楼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某中学综合教学楼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七年四月甘肃某中学综合教学楼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编制单位:甘肃某咨询有限公司咨询证书编号:审 定:项 目 负 责 人:技 术 负 责 人:经 济 负 责 人:可研编写人员: 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 项目背景1(二) 项目概况4(三) 研究结论及建议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7(一) 项目背景7(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第三章 教育需求分析19(一) 招生对象19(二) 生源分析19(三) 师资配备20第四章 建设规模22(一) 建设规模22(二) 建设标准22第五章 场址条件24(一) 地理位置24(二) 场地条件24第六章 项目

2、建设方案28(一) 总体布置28(二) 建筑设计30(三) 结构方案33(四) 给排水系统初步方案35(五) 采暖与通风系统36(六) 电气方案38第七章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节能41(一) 环境现状41(二) 环境保护措施41(三)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44(四) 节能管理45(五) 节水措施46第八章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47(一) 建设工期47(二)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7第九章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48(一) 项目投资估算48(二) 资金筹措方案48第十章 项目招标49(一) 项目招标范围49(二) 项目招标的组织形式49(三) 项目招标方式49第十一章 项目建设与组织管理50(一) 项目建设

3、时期的组织与管理50(二) 项目运营时期的组织与管理51(三) 人员配备53(四) 项目监督53(五) 项目评价54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56(一) 财务评价依据及说明56(二) 运营收入估算56(三) 运营成本估算56(四) 评价指标57(五) 财务评价结论57第十三章 社会经济评价59(一) 项目社会评价的目标和内容59(二) 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59(三) 项目对收入分配目标的贡献60(四) 项目对人口政策目标的贡献61(五) 项目对就业目标的贡献61第十四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63(一) 可行性研究结论63(二) 建议63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背景1、 项目名称项 目 名 称:

4、甘肃某中学综合教学楼项 目 性 质:新建项 目 业 主:甘肃某中学法 人 代 表:机构代码:2、 项目法人简介甘肃某中学地处市区民族街40号,于1979年4月在当时县东方红小学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是一所独立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4667 m2,建筑面积8586 m2,运动场面积3600m2。学校设校委会、党支部、工会、党政办、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团委等行政职能机构。下设三个年级组,六个备课教研组。学校现有教学班级28个,在校学生2448人。学校现有专业教师93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52人,专科41人,学历达标率98%。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53人。93名教师全部有合格的教师资格

5、证。中级教师100%的取得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考核合格证。80%教师取得教师普通话合格证。校长、中层领导培训合格,能持证上岗。教学设备齐全,有物理实验实、生化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备课室等。教学仪器达一类标准,理化生实验开齐率100%。学校现有微机室一个,电脑66台,基本满足七至九年级学生上课使用。教师备课使用电脑30台,多媒体教室一个,所有电脑全部接入教育网、教育网和因特网,并创建了中学校园网。学校图书室藏书近19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5万册。广大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过硬,近五年有10余人次荣获省级、厅局级表彰,有近40人有学术成果,在国家级、省级公

6、开刊物发表论文65篇,承担各级课题研究5项。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于2001年启动了学校第二轮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职工定岗定员,全员聘任制,实行优评优聘等一系列配套措施。2004年2006年中学连续被区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学校业绩显著,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声誉高,在区初中教育领域的示范作用日益显著。3、 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和研究范围3.1、 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第中学学修建综合教学楼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武发改社会200756号。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市国

7、土资源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国土预审字号;、市城市建设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007字第006号;、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其它相关文件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3.2、 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评价;社会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 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甘肃某中学于1979年4月在当时县东方红小学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现有教学楼、办公楼于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当时有教学班级

8、18个,在校学生1000多人,教职工77人,基本能满足当时教学、实验及老师办公的需求。学校经过近15年的发展,在校学生数量已增至目前的28个教学班级,学生2400多人,教职工93人。而且学校生源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原有教室及办公面积已不能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现状。同时根据市中学教育结构调整的规划,2将逐步取消城区初级、高级混合中学,部分中学将不再招收初中学生,这些学校的初中生源将分解到就近的初级中学就读,甘肃某中学的生源将还要大副增加。因此,学校教室数量不足,单班学生数量超标,教室内学生拥挤,已与当前的教育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教学空间问题已是当前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瓶径。甘肃某中学领导经多次讨论研究

9、,决定启动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并于2007年2月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武发改社会200756号文件,对其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并要求项目法人尽快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3月工程咨询公司受甘肃某中学的委托,经实地踏勘、调查分析,编制完成甘肃某中学综合教学楼可行性研究报告。(二) 项目概况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市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项目建设是市及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3)项目建设是甘肃某中学自身发展的需要;(4)项目建设是市及区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2、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区民族街40号,甘

10、肃某中学院内。甘肃某中学东临民族街,西靠市农牧局,南依中学家属院,北邻原区教育局。民族街是市中心较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同时其周围居民较集中,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3、 建设规模与目标项目在甘肃某中学校院南侧新建五层双面框架结构综合教学楼一幢,占地面积1000m2,建筑面积5000m2。项目建成后可增设12个教学班,可容纳720名学生同时就读,同时解决行政及部分教学办公场所。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现状学生拥挤、教室数量不足问题,解决教师办公条件较差的状况。4、 主要建设条件甘肃某中学地处城市中心,门临最繁华的民族街,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现状学校水、电供应充足,道路及建筑场地平整。工程建设所需材料均

11、可在城区内及周边购买,项目建设条件较好。项目建设用地为甘肃某中学现有使用土地,使用权属项目法人所有,无须重新申请及购买建设用地。同时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市国土资源局预审通过。项目建设符合市总体规划要求,项目选址已经市城市建设规划局通过,并核发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根据“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将进一步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招生将会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更多的吸纳城乡学生,使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因此项目建具有较好的社会条件。5、 投资估算及效益经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其中:申请200

12、6年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26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27万元,省级财政资金63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70万元),学校自筹24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000元/m2。6、 建设进度2007年4月上旬做好各项前期工作,2007年5月上旬开工,于11月中旬竣工并投入使用。(三) 研究结论及建议1、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教育发展相关政策,适应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本项目建设条件较好,能够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3、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甘肃某中学的教学环境,提高中学教育基础条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4、建议上级部门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尽快立项建成,尽快投入使用。第二章

13、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 项目背景1、 区区情介绍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地理位置东径23至12,北纬59至23,南面是巍巍的山,东北为浩瀚的腾格里漠,西与县东大河洪积扇相接,正北有北沙河与、县为界。现辖19镇18乡,2个开发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01万,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非农业人口23万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有汉、回、蒙、藏等25个民族,是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璀璨的明珠。近年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区生产总值完成95.2亿元,年增长

14、12.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74亿元,年增长48.5;大口径财政收入31928万元,年增长10.01,一般预算收入9106万元,年增长10.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亿元,年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在大地上,农村已形成了蔬菜、畜牧、葡萄、制种四大支柱产业。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粮、扩经、增畜、兴果,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2006年粮食产量达61万吨。区内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有城东、武南、黄羊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整体功能和形象得到明显改观,以甘肃达利马铃薯全粉生产线为代表的36个重点工业

15、项目入驻园区。突出扶优扶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皇台、荣华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的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红太阳等11户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药物碱厂等3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甘青面粉等24种工业产品通过绿色认证。整合梳理了玉米淀粉、面粉加工、酿造酒业、调味品生产、畜产品加工、蔬菜保鲜及加工、造纸印刷及包装、亚麻纺织、医药化工、建筑建材十大产业,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初现端倪。200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24.28亿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通渠道的拓宽,区城乡市场繁荣,商贸购销兴旺,专业和综合贸易市场达到80多个,个体工商户达到3万多个,从业人员达到1

16、2万多人,初步形成了城乡联系、纵横结合的流通网络,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亿元,区已成为河西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特别是加快了上下水、道路、住房建设速度。市区内供热、上水、下水、供电相配套。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海藏公园、雷台公园、西郊公园、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等一批旅游景点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有各类省、市、区级科研院所2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万多人,区内有大中专院校10余所,有中小学600多个,有卫生医疗机构300多个,医疗技术比较全面。电视广播覆盖全区境内,能够收看收听多套节目;区内有设施较好的博物馆、体育场、艺术馆、图

17、书馆、影剧院。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区按照“突出工业、提高农业、搞活第三产业,用工业经济带动农业经济,用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工业“二次创业”战略,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三农”问题,加快推行循环经济的步伐,努力实现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更长远的眼光,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方式,更优质的服务,借助外力扩大开放,把建设成为河西地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全省较大的商贸集散地和文化旅游大区、大西北的投资宝地和重要的开放城市。2、 区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全区现有大中专院校11所,中小学614所,博物馆、文化场馆、体育馆、艺术馆、图书馆、影剧院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等设

18、施齐全,广播电视、“双拥工作”、档案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历史悠久,教育源远流长。建国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区” 的战略,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过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绩斐然。2.1、 基础教育长足发展。1985年,全区普及了初等教育。1995年,“两基” 工作通过省级验收。1996年,被原国家教委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实现“普九” 的县、市、区之一。近年来,狠抓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工作,目前,全区初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99.9%以上, 初中学生入学率、巩固

19、率达98%以上。全区共有中小学614所, 其中小学491所,初级中学68所,完全中学12所;在校学生19.9万人,其中小学11.3439万人,初中6.7376万人,高中2.48万人。为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2000年,成立了全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的教育规模也进一步扩大,2005年,境内有4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2、 幼儿教育发展迅速1980年以来,在政府办园的同时,部门、集体及个人积极兴办幼儿园, 开设学前班,形成了以市区办园为示范、乡村办园为主体、企业及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幼儿教育格局。目前,全区有幼儿园384所,在园幼儿2.3014万多人;学前班225个,在班儿童44

20、00多人。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70%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各级各类幼儿园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幼教队伍专业化程度及业务素质大大提高, 全区有16所幼儿园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2.3、 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为使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 从1983年起, 积极改建和兴办农职业中学,逐步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目前全区有职业中专、中学5所,在校学生1200多人。同时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 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开办了“三加一”职业班,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成人教育日趋完善。 1988年, 经省、 地验收,全区达到了“基本扫除文盲单位” 标准。之后,各乡镇、村相继创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490多所,围绕农村经

21、济的发展,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年培训农民达10万多人次。1994年,区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 1995年,全区达到国务院颁布的“基本扫除文盲标准单位” 。目前全区有24所乡镇农技校达到省颁“丙级” 标准。成人中、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参加自学考试、上电大及成人大中专院校接受继续教育的干部、职工成千上万,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2.4、 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区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11700人,其中初中、高中学校4481人,小学和幼儿园7219人。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从2000年的89%提高到了97.2%,大学本科以上、大专、中专学历教师分别占

22、教师总数的12.6%、50.4%、34.2%。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35岁以下)2095人,中年教师(36-45岁)1744人,45岁以上教师1648人。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趋于合理。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好的师资队伍。2.5、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区及乡镇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 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校容校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小学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六配套”,53所学校建起了教学办公楼,大部分的学校实现了校园的绿化、美化和硬化。 同时,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全区中小学基本配备了电视机、 录放像机、投影仪、录音机等电化教育教学设备, 装备计算

23、机4500多台,建立用于远程教育的卫星地面接收站400多座。建成了区教育网,部分学校还建起了校园网。2.6、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近5年来,区累计向各类高等院校输送新生18000多人。高考录取人数和比例年年增加,2005年普通高校在区录取人数占报考人数的比例为65.4%,录取人数为4243人。初中会考六科合格率和高中会考九科合格率逐年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3、 区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虽然取得了

24、以上的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全区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区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公用经费不到位,不少学校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甚至负债运行,教学设备无力添置,办学条件难以改善。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教师相对缺乏,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体系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区劳动者素质整体偏低,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与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并有扩大的趋势针对

25、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使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切实解决好学校建设的配套资金。同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积极筹措民间资金投资学校建设;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招生规模;三是制定一系列奖励吸引人才措施,改善提高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控制人才外流,科学设置学科结构,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进修培训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4、 项目提出的理由甘肃某中学于现有教学楼、办公楼建于1992年,当时有教学班级18个,在校学生1000多人,平均每个班级学生55人左右。教职工77人,基本能满足当时教

26、学、实验及老师办公的需求。学校经过近15年的发展,在校学生数量已增至目前有教学班级28个,学生2448人,平均每年增加近100人,单位班级学生数量达87人左右。教职工93人,平均每年增加12人。学校生源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原有教学及办公面积多年来并未增加。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对于普通教室使用指标为1.12m2人,课桌按国家规定的最小值为宽1100mm,则中学生每班标准人数为50人左右,显然学校现状每班人数严重超标,导致教室内人数过多,课桌拥挤,空气不流通,影响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市中学教育结构调整的规划,将逐步取消城区部分初级、高级混合中学,部分中学将不再招收初中生,这些

27、学校的初中生源将分解到就近的初级中学就读,甘肃某中学的生源将还要大副增加。因此,现有教室及办公面积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现状,学校教室数量不足,老师办公条件较差,已与当前的教育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教学空间问题已是当前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瓶径。随着“普九”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小学升初中考试的取消,市就近上学政策的全面推行,对于地处繁华城区,学校少而居民多的中学,扩大教学空间,改善教学环境、整合教育资源已是势在必行。为此,甘肃某中学领导经多次讨论研究,根据初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抓住国家对中小学维修改造投资力度加大的有利时机,及时提出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武发改社会200756

28、号文件,对其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是教育结构总规划的要求根据市教育结构总体规划要求,市城区将逐步施行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分离,成立独立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根据总体结构调整,2004年已取消了一中初中部,今后还将逐步取消其余部分初级、高级混合中学,部分中学将不再招收初中生,这些学校所属范围内的初中生源将分解到就的近初级中学。为满足结构调整的要求,就必须要求部分初级中学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教学建筑面积及教学设施、设备。根据规划,城区西北区初中生源将主要集中到甘肃某中学,甘肃某中学生源将会大幅增加。因此,甘肃某中学综合教学楼的修建,是市中学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2、 是市及

29、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增强,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良好局面。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9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2.65%,实现了比九五时期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52亿元,增长20.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28亿元,增长10.51%。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418元,增长15

30、.9%。“十五”时期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9%。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1927万元,增长10.0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105万元,增长10.45%。财政支出继续增长,全区一般预算支出达到 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5%。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达到7266元,年均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0元,年均增长9.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6。住房、教育、文化、旅游、交通、通讯等生活性消费比重逐年增加。虽然如此,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增长点不多,科学技术落后,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难以合理开发和利用。究其原因,科

31、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匮乏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是制约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要发展,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内在统一。本项目建设,完善了中学的教学基础设施,不仅可优化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中学扩大招生规模,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及其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初中毕业生,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区社会发展的需要。3、 是市及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现阶段

32、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杰出人才缺乏,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发展趋于协调,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纲要同时提出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和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同时也要求

33、院校必须改善自身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的教育提高一个新的台阶。最终实现区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历史性跨越,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建成后将使中学招生规模扩大,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学设施更加完善。项目建设适应了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4、 项目建设是甘肃某中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甘肃某中学创建于1979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风学风纯朴、学校管理严谨、读书氛围十分浓郁的学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中学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社会知名度逐年攀升,先后获得省、市、区“先进集体”、“教研先进单位”、

34、“精神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80多项荣誉称号。1999年,学校经市政府督导综合评估达到一级学校标准。初中升学率一直名列区属中学前茅,全国数、理、化、英语竞赛获奖人数居城区中学之首。不仅文化课成绩一枝独秀,而且艺术教育和体育成绩也连年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学校被区树为“绿色学校”,并顺利通过市“市级示范性初中”的验收。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甘肃某中学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矛盾:一是由于教室数量少,班级学生容量大(平均每班超过87人), 生均占有的活动空间不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又相对匮乏,不利于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二是

35、教师办公室及生活用房紧缺,难以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此,甘肃某中学领导依靠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各方力量,修建合教学楼,适应了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5、 是市及区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中学地处市区中心繁华地段,人口密度大,适龄人数较多。随着市就近上学政策的全面推行,周围群众都迫切希望附近有一所教学质量高,教学环境宽松,适宜孩子学习、成长的好学校。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亦是周边居民的迫切要求。第三章 教育需求分析(一) 招生对象中学是区一所重点初级中学,学校以“课题带教研,教研促发展,质量求生存”为办学理念,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德育引领、机制保障”为办学模式,办学目标是为学生

36、的“全面发展负责,终身发展负责,可持续发展负责”,近年来在城乡具有较高的省誉。经评估达到一级学校标准,2005年学校被区树为“绿色学校”,并顺利通过市“市级示范性初中”的验收。根据中学教育总体规划,甘肃某中学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市城区西北部居民中小学毕业生、部分乡村小学毕业生和进城入工农民子弟,学校将逐步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二) 生源分析1、 从人口年龄结构分析我国现有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年平均增长0.63%。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591.72万人,年平均增长0.62%。

37、0-14岁的人口为606.98万人,占23.42%;市总人口189.38人,自然增长率5.81。区现有人口101万人,若按甘肃省年龄比例计算,014岁的人口数达23.65万人。 这个年龄段的显著特点是:城镇人口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农村人口的独生子女比例也逐年增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绝大部分都会接受初中或正在接收初中阶段教育,由此可以预见项目未来的生源充足。2、 从受教育程度分析根据甘肃省1990年、2000年及2005年三次人口普查结果看,每10 万人中,大学程度的人数1990年、2000年、2005年分别为1105人、2665人及3941人;高中程度的人

38、数分别为7838人、9863人及10390人;初中程度的人数分别为16859人、23925人及27017人。从统计数据看,我省受教育人比例在逐年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亦反应了在校学习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全省初中生源充足,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大中学教育设施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甘肃省三次人口普查每10万人受教育程度对比表受教育程度1990年2000年2005年大学程度110526653941高中程度7838986310390初中程度168592392527017小学程度291803690733558(三) 师资配备学校现有专业教师93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52

39、人,专科41人,学历达标率98%。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53人。93名教师全部有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中级教师100%的取得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考核合格证。80%教师取得教师普通话合格证。校长、中层领导培训合格,能持证上岗。广大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过硬。近几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二百余篇,有10余人次荣获省级、厅局级表彰,有近40人有学术成果,在国家级、省级公开刊物发表论文65篇,承担各级课题研究5项。初中升学率一直名列区属中学前茅,全国数、理、化、英语竞赛获奖人数居城区中学之首。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还会每年

40、从师范院校招收部分应届优秀毕业生,从其他渠道吸纳有一定教学成果的优秀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全能够满足项目运营需求。第四章 建设规模(一) 建设规模项目拟甘肃某中学新建五层双面框架结构综合教学楼一幢,占地面积1000m2,建筑面积5000m2。项目建成后将可增设12个教学班,可容纳720名学生同时就读。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现状学生拥挤,教室数量不足问题,解决教师办公条件较差的状况。(二) 建设标准普通教室按每班50人计,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课桌椅的排距: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

41、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根据规定,普通教每人使用面积不小于1.12m2人,则一个普通教室使用面积不小于56m2。其他教室根据规范GBJ99-86,按下表规格布设。主要房间使用面积标准表房间名称按使用人数计算每人所占面积(m2)普通教室1.12实验室1.80史地教室1.80美术教室1.80书法教室1.50音乐教室1.50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1.80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附属用房

42、0.87演示教室1.22合班教室1.00注:本表按每班50人计算。本表不包括实验室、自然教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的附属用房面积指标。本表普通教室的面积指标,系按中小学校课桌规定的最小值,中学课桌长度按1100mm测算的。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女生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厕所内均应设污水池和地漏。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教学楼层数根据规范中学不应超过五层,本项目按五层设计,学校主要房间的净高按3.4m设计。第五章 场址条件(一) 地理位置1、 项目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43、市区民族街40号,市第中学学院内,南距中学家属楼25m,西距市农牧局6.0m,北临中学操场,东到沿街红线。2、 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河中下游,地理位置东径3723至3812,北纬10159至10323,南面是巍巍的山,东北为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西与县河洪积扇相接,正北与、县为邻。3、 土地利用现状拟建场地使用权属甘肃某中学所有(市国土资源局以武国土预审字发200706号文件)。现有供水、供电、道路等能够保证项目实施及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营及生活需要。(二) 场地条件1、 自然条件1.1、 气象条件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陲,属中山寒冷半干旱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

44、征,全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春季多风沙,夏秋短促而凉爽,冬春漫长而寒冷。多年平均降水量271.8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mm。多年平均气温7.27.8,多年平均冻土深145cm,多年平均无霜期176210天。气象条件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主要气象要素如下:年平均气温 7.2-7.8年平均最高温度 21年平均最低温度 -11.5最高气温 38最低气温 -27.3主导风向 东南偏东年平均风速 2.8m/s年最大降水量 210.4mm 年最小降水量 49.8mm日最大降雪量 12.6mm 最大冻土深度 145cm冻土期 115天1.2、 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项目区位于河中下游,属平原区,地势

45、平坦,地形自然坡降为1500左右,整个地势呈西南高、东北向低,海拔高度1522m以下。场地地质结构相对简单,属山区山前冲积扇平原,冲积层深厚,地层岩性单一,分层清楚,成层性良好。经地质勘测资料,场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符合建设要求,第四系地质结构完整,地基有较好的耐压性和稳定性。地层由上至下为:杂填土(厚度0.21.2m)轻亚粘土层(呈褐黄色,粒度均一,为耕作层,亚粘土厚度0.52.0m);砾卵石层(砾石磨圆度为5cm,砾石间充填粗砂)。持力层的允许承载力为300-350kpa。市水源于山冰水,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21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0.9956亿立方米。工农业及饮用水主要是地下水,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为松散层,潜水位埋深2040m,地下水水质良好,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2、 区位和交通区为市文中心,四周分别与县城、县、县及金昌市比邻,有省道108、国道312及古武、金武高速公路与城区道路相通,铁路干线自城南缘通过,区位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