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成过程、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_陈华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15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成过程、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_陈华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成过程、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_陈华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成过程、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_陈华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期(总第183期)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GUANGXI JIAOYU XUEYUAN XUEBAONO.1,2023(Serial NO.183)“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应何去何从、关心何事导向性的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的形象表达,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根本问题的基本观点。深刻分析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及实践价值,对于党员干部牢记根本问题,在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铸造新辉煌、创造新伟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2014年 5月 13日,习近平第一次批示陕西省要高度关注秦岭违建别墅一事,但

2、并未引起有关领导重视。2014年10月至2018年4月,习近平先后又作出了四次批示,但其精神实质仍未得到有效贯彻。2018年7月,针对秦岭违建暴露出的事关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作出第六次批示:“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彻底查处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的问题。”1至此中央专项工作组入驻陕西,整治才真正被落实。2020年4月20日至23日,时隔两年,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再度针这一事件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2首次提出了“国之大者”。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是一个对“国之

3、大者”认识不断清晰和丰富的过程。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表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3自此“国之大者”的内涵由抽象上升到具体。2021年6 月 7 日至 9 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又提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4将其具体内涵拓展到生态领域,彰显了内涵的丰富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陈华洲,刘亭蔓(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全局,合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方针缜密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

4、系统地从内涵上回答了“何为国之大者、为何强调国之大者、何为国之大者责任主体、如何深刻把握国之大者”等问题,并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过程中彰显出独特的实践价值。为广大党员干部达成共识,认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方向夯实了理论根基;为规范职责,找准实践方位指明了责任担当;为执行有力,把准实践方略提供了行动线路。关键词:“国之大者”;形成过程;科学内涵;实践价值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23)01-0045-06收稿日期:2022年10月6日-45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性,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具体表达。2020年5月23日,在看望全

5、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委员时,习近平提到:“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5相较于第一次提出时面向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而言扩大了责任主体范围,强调了“国之大者”的认识要落实到各层级各部门和各成员心中。2020 年 12 月 24 日至 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是中央精神实质的重点贯彻者,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6,进一步确定了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重点主体是高级领导干部,并实现了从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到心怀“国之大者”的理念转变:“心中有数”是对“国之大者”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心怀”则是将其内化为情感认同并

6、外化为行为自觉。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系统生成,是以相关论述对把握“国之大者”的要求向深层次演进与自身升华为标志的。在“国之大者”提出初期,要求准确把握“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在提出中期,要求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并内化于心;而在提出后期,又升华为要求牢记“国之大者”并外化于行。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7,标志着这一重要论述的最终形成。至此,“国之大者”既以全方位和深层次为理解原则,又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践行理念。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7、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到“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8,表明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完成了从扎根习近平话语体系到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的重要升华。二、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国之大者”是习近平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合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之大者”的精华,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的准确判断和科学揭示,系统地从四个层面进行了回答:(一)何为“国之大者”?从领悟使命担当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的关键导向作用的基本观点出发,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所关心和强调的、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指向的是“国之大者”。“国之大者”是对“国”与

8、“大”的拆分与结合。“国”是经历了“站起来”到“富起来”,已迈入“强起来”征程的中国。党的百年奋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美满生活得到充分实现,已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语境中,全国上下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一心;同时中国仍处于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局势中,在强起来的道路上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社会主要矛盾虽发生格局性转变,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牢记初心使命,艰苦奋斗。“大”是大胸怀、大梦想和大战略。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而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国以来的最伟大梦想,为了实现伟大梦想,

9、需要中华儿女接续奋斗,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伟大事业。习近平曾多次谈到“国之大者”的具体内容:首次是人民幸福,接着是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冬残奥会。“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而保护生态环境、捍卫粮食安全和展示大国风采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内核,是时代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现实语境下的重要民生问题。由此可见,“国之大者”的判断标准应为是否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由此类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六稳”和“六保”、教育和医疗等都是“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在其“国”和“大”的本色下显露鲜亮特色。一是政治性

10、和人民性相统一。中国共产党既讲政治,也讲人民。心怀“国之大者”作为讲政治的内在要求,具有强烈政治色彩,而人民作为社会历史主体,是“国之大者”的根本关系指向,赋予其鲜明的人民性。二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以史为鉴,承前启后,才能顺规律而为。古有“国之大事”“国之大务”-4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陈华洲,刘亭蔓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国之大经”和“国之大政”等,表明“国之大者”有其必然的历史逻辑。在党和国家事业的不同历史时期,基于对历史主流和奋斗脉络的把握,“国之大者”有其特定内涵,在新时代必然顺应新要求、发展新内涵。三是整体性和局部性相统一。习近平强调既要从战略

11、上把握“国之大者”,又要狠抓局部工作。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他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936,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国之大者”也应是每个人的梦。四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相统一。抽象和具体的内涵建构起“国之大者”的内涵体系。习近平谈“国之大者”始终是与治国理政相联系的,事关国家治理之事都能被纳入其中,其范畴是抽象的,但在不同场合又是由具体语境规定的。五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知行合一是“国之大者”的重要原则。“国之大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实际,逐渐建构起自身的理论体系,无法脱离中国特色实践背景而实现逻辑自洽

12、。(二)为何强调“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呈现为全国上下注意力所系之事。习近平曾用“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10237来强调家国情怀,“国之大者”即国家大事与人民家事的集大成者。不强调“国之大者”,就无法“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11。“国之大者”一词,首先关乎历史和时代之问。只有强调“国之大者”,才能站在历史和现实交叉口,以历史主动精神总结建党百年的经验教训,明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中国命运,深刻领悟两个大局交织下国内外环境剧变,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未改变,从而回应根本问题下的“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8等具体问题质询。其次关乎意识形态领导地位之稳。只有强调“国之大者”,才能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不断筑牢全党和全民族上下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使其不被意识形态领域所呈现的纷繁假象迷惑,增强意识形态鉴别力和抵抗力,旗帜鲜明地抵制错误思潮,从而坚定起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思想根基,自觉履行“两个维护”。最后关乎旗帜鲜明讲政治之能。只有强调“国之大者”,才能使党员干部自觉践行这一讲政治的内在要求,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4、的初心使命,以自我革命的勇气锤炼“政治三力”,从而站在政治高度分析问题,时刻保持与党中央的步调一致,自觉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责任,使党在应对风险挑战时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顽强斗争本领,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只有强调“国之大者”,倡导中央到地方一以贯之,才能为国家大事提供全局性指导,实现国事与家事的繁荣统一。(三)何为“国之大者”责任主体?“国之大者”的部署和落实,既是宏观问题,也是中观和微观问题,是一个由上至下兼顾广泛性和重点性的过程。“国之大者”责任主体层次结构相互联系且彼此制约,应从高层设计、中层示范和基层发力分别进行理解。首先,党中央应为“国之大者”第一责任主体。“

15、国之大者”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需要在宏观层面把控大局者。党中央作为党的挂帅者和顶梁柱,视“国之大者”为“党之大者”,起着以上率下的统领作用。以“中国何去何从”和“党何去何从”为问题导向,对“国之大者”进行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保证这一事业沿着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正确方向有序推进。其次,党员干部应为“国之大者”重点责任主体。“国之大者”的宏观大政方针,需要在中观层面示范带头者。党员干部作为党的整体形象代言人,上领使命又下达民心。既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实质,吃透政策要求,融入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工作中,在工作作风上为基层党员作好表率;又要深入倾听人民真实诉求,建立良好党群关系,用通俗语言宣传中央精神,从精神

16、风貌上发动群众力量。最后,人民群众也应为“国之大者”的责任主体。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国之大者”的宏观-47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政策和具体执行,需要在微观层面积极出力者。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最深厚根基。既要在思想上接受党的正向引导,了解“国之大者”的人民属性及中央决策部署的深刻用意,问责于“国之大者”的贯彻过程;又要主动参与“国之大者”具体内涵的完善和基层工作的践行,以小我奋斗成就积累涓涓细流,汇积成“国之大者”的汪洋大海。三个层次主体通过明责,不断在各自领域中提升担责能力,构建起“国之大者”稳固的践责框架。(四)如何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领悟到

17、位,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12。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对“国之大者”的认同转化逻辑作了梳理,清晰了深刻把握“国之大者”的过程层次。从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到“心怀”,再到“践行”,是这一宏大话语在践行主体中的内化和外化之路。对“国之大者”的认知认同是转化的逻辑起点,是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思想基础。“国之大者”的践行主体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准确揭示“国之大者”的形成过程、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推动对“国之大者”片面和直观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系统全面的理性认知。从理论内涵上认同“国之大者”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对

18、“国之大者”的情感认同是转化的逻辑中介,是认知认同的强化剂和行为认同的催化剂。“国之大者”践行主体要在深刻把握“国之大者”重要内容的基础上肯定其科学真理性,确信“国之大者”能满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而实现的需要,从而对其作出积极评价,产生情感共鸣以自觉维护“国之大者”。从情感体验上认同其理想情怀,初步实现“国之大者”内化于践行主体。对“国之大者”的行为认同是转化的逻辑终点,是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的最终目的。“国之大者”践行主体要在理性和情感都认同“国之大者”的基础上,将其升华为共同意志和信念,内化为自身行为规范及责任担当,并外化为对“国之大者”自发的行为倾向。从行为方式上认同“国之大者”“一

19、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实践要求。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这是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机遇的把握和挑战的直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传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重要价值和实践要求的系统思想,是对新时代怎样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引。三、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性节点的产物,具有战略指导的意蕴,自提出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党员干部牢记根本问题,在新征程上推进强国事业具有深刻的实践价值。(一)释惑:为达成共识,认准实践方向

20、夯实了理论根基“方向”是指南针,是对实践的全盘打算,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对朝向何处的指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方向,是党所关心的根本问题所指,对于这一紧迫的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从战略上把握实践规律的作用。初心使命始终是党对自身“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指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带领人民迈向共产主义的新征程,是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一脉相承。初心使命不改,党才能在百年道路上把牢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确保长期执政地位。现代化强国实践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是在永葆初心使命纯洁“底色”的党的坚强领导下而谋成的根本性的实践方向。目前部

21、分党员干部缺少底线思维,偏离党中央所预设的方向,初心使命意识淡薄,脱离群众;理想信念沾上泥垢,背党离党,政治道路也因此蒙上迷雾。党员干部认准实践方向,便能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所以方向偏离归根结底是政治判断力丧失,-48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陈华洲,刘亭蔓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导致辨不明政治是非,把不清政治逻辑。“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39。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具有定向和纠偏功能。它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探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特征,又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之大者”强调根本事业的精神特质,是马克思主

22、义普遍真理同党和人民所关心的根本问题这一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成果。“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310,因此它是党员干部对现代化强国建设达成共识且绝不动摇的彻底的中国理论武器。深刻认识这一论述的理论逻辑,就能锻造党员干部的清醒头脑,厘清政治问题的本质及危害,增强政治定力,时刻牢记“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唯一答案;深刻认识这一论述的现实逻辑,就能练就党员干部的明亮双眼,深刻洞悉矛盾,科学预见态势,把握政治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明责:为规范职责、找准实践方位指明了责任担当“方位”是定海锚,是对实践形势的衡量,对所处时代的把握,对站在何处的思索。实践方位是党把稳方向和行稳方略的关键

23、法宝,对于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中厘清角色具有重要作用。以史为鉴,是党的珍贵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新坐标。百年党史是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成色”。新坐标下,民族复兴前景比任何时候都要光明璀璨,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赶考的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脱贫攻坚的胜利、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推进等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指引;但中国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复杂形势和内部艰巨任务,“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频发,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使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所以新方位下,党应始终知责于心、

24、担责于身并履责于行。而部分方位意识模糊的党员干部正削弱党的历史自信。他们历史视野狭窄,时代眼光短浅,无法清醒研判世情、国情和党情,对新的历史方位下党中央所谋划的战略布局认知浅薄,因此认不清自身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实践中的角色定位,担不起具体职责,大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党员干部只要找准实践方位,便能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内生责任动力,所以方位失准究其根本就是政治领悟力不足。思想领悟力决定政治领悟力。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领悟力具有提纯作用。它是习近平对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科学论断,是对中国现实机遇和挑战的把握,蕴藏应时

25、而谋和因势而动的历史主动精神。用这一准确体现中央意志的论述武装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党员干部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深度,能使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政治上牢记对党忠诚,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实践中审时度势并主动担责,继而爆发出磅礴的贯彻之力,做纪律上的清醒人。(三)布局:为执行有力,把准实践方略提供了行动线路“方略”是胜负手,是对实践理念逻辑的贯彻,对行动逻辑的落实,对去向何处的规划。现代化强国事业这盘棋,在党谋好方向并悟好方位后已至决胜局,而实践方略正是这一宏伟愿景踏往实处的一步。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石,是党回答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的根本要求。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6、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4。党正是怀有将实事求是贯穿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决心,才能以“实干味”彰显“人民味”,从群众呼声中顺应人民根本利益诉求,把握中国具体国情,设计出具有实操性的行动线路。新时代,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党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又扑下身子而摸索出的“两步走”路线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是党员干部应身体力行的实践方略。但部分党员干部“不能且不愿”执行实践方略的现实困境正阻碍着现代化强国事业。“不能”是工作素质和业务本领同实践客观要求存在差距,干不了落实之事;“不愿”是对中央精神表态积极但行动消极,不肯干落实之事。党员干部只要把准

27、实践方略,便能用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49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主义思想路线将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踏实行动。故而方略落不到实处归根结底是政治执行力欠缺,缺乏崇尚实干与狠抓落实的勇气。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对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具有肃清作用。它从政治问题入手,梳理了讲政治所必需的“政治三力”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理,政治执行力是判断力和领悟力协同发展的结果;又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理念,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蕴。遵循这一论述,以苦练政治判断力和领悟力带动党员干部执行力增强,才能使其将理念逻辑统一于行动逻辑,从思想上坚信党中央所谋划之事的真理性,在行动上主动将地方和

28、部门工作融入大局工作,同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对表对标,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勇气直面问题并及时纠错,布好全国与地方“一盘棋”,用实干创造群众可感的建设现代化强国成果,做作风上的实在人。参考文献:1“秦岭违建”为何惊动中央?EB/OL.(2019-01-08)2022-10-10.http:/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 追赶超越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4-24(01).3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N.人民日报,2021-04-28(01).4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N.人

29、民日报,2021-06-10(01).5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N.人民日报,2020-05-24(01).6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N.人民日报,2020-12-26(0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M.北京:

30、外文出版社,2018:36.10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37.11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 中 心 和 创 新 高 地 N.人 民 日 报,2021-09-29(01).1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1).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作者简介:陈华洲(1963)男,湖北孝感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刘亭蔓(1999),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责任编辑:韦吉锋)-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