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理路探究_郭昊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11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理路探究_郭昊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理路探究_郭昊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理路探究_郭昊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2023.2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中明确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当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正值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织牢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保护网,切实引导具有“网络原住民”之称的新时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辨别的能力,正确理解与把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高度有机统一,是当

2、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深入审视契机、分析现实挑战,厘清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理路对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一、谱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篇章的重要契机(一)全民抗疫行动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鲜活素材新冠疫情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全员响应的疫情防控阻击战,14 亿华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事例擎画爱国主义新蓝图,数万名医护人员和部队官兵的逆行展现了中国精神,多个省市物资的火速救援,以及火神山、雷神山等在千钧一发之际的火速建立,以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创造了奇迹。一批批默默无悔、奋战坚守在平凡岗位的各行各业普通人用实际行

3、动抒写大爱,用使命担当诠释着人民之于国家的分量与无畏担当的民族气概,可谓鲁迅先生所提到的“中国的脊梁”。这场“大考”背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镌刻着这个时代所特有的育人元素,孕育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契机。全民防控是生动、鲜活的“抗疫教科书”,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在说理、共情、躬行上下功夫,又要合理运用全民抗疫行动中的珍贵教育资源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二)中国共产党强大领导力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注入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人民至上作为治国理政之灵魂与根本,是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2023 年第 2 期(总第 1416 期

4、)No.2,2023Serial No.1416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HEILONGJIANG EDUCATION(Theory&Practice)收稿日期:2022-04-15修回日期:2022-05-01作者简介:郭昊昕(1995),女,黑龙江绥化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项目:202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三全育人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校治理效能研究”(21JDSZ3054)摘要:爱国主义是激昂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主旋律,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在新冠疫情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

5、之大变局交织的背景下,90 后、00 后以实际行动发出了当代青年是充满希望、可堪大任的时代强音。当前,正值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提升的重要契机,全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但仍面临着抗疫网络舆情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效果、教育者对抗疫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理论元素挖掘深度不够、部分大学生爱国情感与行动不一致等现实挑战。为此,新时代,高校要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营造高校爱国主义文化育人氛围,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活力。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理路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

6、2-0036-0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理路探究郭昊昕(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思政育人362023.2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2。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疫情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各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全员行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从上而下构筑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信息公开透明与责任层层落实的原则,履行国际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抗击疫情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分享切实有效的抗疫经验,优先面向发展中国家捐赠新冠疫苗,为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与支持,这些

7、与世界各国携手一道参与全球抗疫的切实作为,彰显着大国勇气与担当,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镌刻在血液里的政治基因,更是中国共产党制胜的有力法宝和永葆活力之道。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全球面临严重经济衰退和贸易急剧萎缩的现状,中国共产党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科学、依法、精准防控,体现了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之时的坚强定力与强大领导力,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注入不竭精神力量。(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夯基固本伟大的中国力量源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8、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新时代大学生是这场疫情的亲历者,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仅是我国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导向和抗击疫情的价值引领,更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描绘底色,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夯基固本。疫情突袭改变了民众原有的生活轨迹与生活规律,无数中华儿女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共克时坚、接续奋斗,自觉将共同体理念渗透到抗疫实际行动中,主动投身于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逐渐形成了全民参与、全速行动、全程坚守、同向同行的抗疫格局,共同构筑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充分依靠和相信人民,从全民抗疫的先进事迹与感人故事中汲取源泉

9、力量,从全程坚守的伟大实践中筑牢疫情防线,开展更深入持久、科学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将爱国情与报国志、强国梦相融合。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一)抗疫网络舆情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效果新时代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因此,“遇事问百度”“有问题上知乎”是其选择解决问题的普遍方式,“每日必网”“无网不在”是其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网络占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大量时间,对大学生的影响愈加深远强烈。然而,网络上还存在着不良言论,其中夹杂着许多境内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反华言论,试图通过传播“普世价值”影响我国国民的价值信仰体系、动摇大学生的爱国信念,对心理尚未成熟、价值

10、观仍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干扰。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互联网成为民众获取信息、互动参与的主要场域,更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网络空间内多方观点相互碰撞,疫情话题引发“全民关注”“全民热议”且呈快速更迭的态势,民意导向瞬息万变且极具情绪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相关舆情在网络空间的传播与发酵。网络环境下,抗疫网络舆情在扩散辐射中容易被过度解读与传播,几经辗转后会导致信息失真,出现不良网络舆情呈“病毒式”传播、“妖魔化”放大的趋势,甚至出现“谣言化辟谣”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使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从而导致爱国主义

11、教育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二)教育者对抗疫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挖掘深度不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国抗疫斗争的鲜明写照,中国人民在此过程中展现的不朽精神风貌与强烈爱国热忱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内外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伟大抗疫精神展开诸多研究,视域呈不断拓展之势。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深入挖掘伟大抗疫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抗疫精神追根溯源的研究不深,对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与爱国情怀的挖掘不够。深入

12、探究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同源性,能够使大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与掌握抗疫精神与中国精神的深层次耦合递进关系与精神实质,增强爱国情感认同。唯有厘清抗疫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在教育教学中融入鲜活的抗疫素材,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大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思考,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大学生存在爱国情感与行为不一致现象新冠疫情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高校流行新时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成熟完善的阶段,这一阶段对其正确正向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至关重要。他们的政治敏

13、锐性不够强,防范意识较为淡薄,稍有不慎爱国情感与行为极易出现偏差,一旦缺乏理性引导则容易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理路探究37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2023.2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理路探究产生冲动幼稚的行为,甚至趋于极端。还有部分大学生不知道如何用正确方式来理性抒发爱国情感,曲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境外敌对势力的一系列错误言论,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受其情绪煽动,产生偏激行为。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理路(一)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但专业课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大学

14、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专业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而且要树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同心同向、协同育人的理念,加强两支队伍的沟通与交流,凝聚爱国主义教育合力。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铸魂工程的重要责任人与检验者,在校园生活中与大学生交流最频繁、接触最密切,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两者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与重要的合作价值。达成观念共识,明确各自任务,相互支持协作、默契配合至关重要。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夯实专业基础为根本,辅之“温度”、拓展“宽度”、提升“高度”、淬炼“厚度”,把抗疫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教学方案和课

15、程设计之中,不仅要在理论高度上答疑解惑,而且要结合振奋人心的中国故事与生动鲜活的案例,坚持横向与纵向对比、历史与现实对比,全方位立体化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融入课程之中。辅导员要结合专业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使两者融会贯通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走访革命人物教育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在内心深处想要了解爱国内涵等意愿,切实做到践行爱国主义理念。同时,辅导员还要推出不同种类的成长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做实做细做精,以适应不同类型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二)营造高校爱国主义文化育人氛围,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一所高校的涵养底蕴、精神境界与文化氛围对于培

16、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积极开展吸引力强、形式新颖、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入学”“在学”“毕业”全过程育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做好入学教育,“把握第一课”;做好在学教育,“润物细无声”;做好毕业教育,“小我融入大我”。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流程与环节,积极探索校园文化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让大学生在情感上实现共情共鸣、在思想境界上得到熏陶升华,并在合适契机结合实际将抗疫元素融入其中。善于把握重大时间节点,结合重大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疫情中,全国多所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国庆和中秋等传统节日无法放假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把握有利契机,用传统文化铸魂育人,使大学生实

17、现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的飞跃,实实在在感受到爱国主义始终存在于自身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中,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在生活中感悟爱国主义精神。(三)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格局,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活力掌握新时代网络育人“主动权”,用大学生善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国种子深埋于他们心中,传递正向爱国价值观,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信息时代所呈现的思想舆论飞速传播的特点与当下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拓宽了路径。教师可以通过官方微博、B 站、抖音短视频等大学生感兴趣的新媒体平台,紧扣时政热点,在增进交流互动中输入正向价值观。教师也可以在媒体平台上发布大学生自主拍摄的有关爱国主义的短视

18、频,或者转载网络上现有的优秀视频内容,同时推送音频,例如 我爱你,中国 我和我的祖国 等爱国主旋律歌曲。大学生正处于可塑性强,需要精心引导、栽培和持续关注的“拔节孕穗期”,在这一时期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以“接地气”、生动活泼、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进行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与了解的兴趣,增强大学生内心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度与认可度。网络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不断拓宽思政育人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好这一载体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而且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亲和力,更能迎合大学生成长所需和时代发展所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积极打造具有思想深度、紧跟时代热度、紧靠人文温度的网络育人阵地,切切实实地做到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步,用好抗疫“活”教材,强化校园新媒体矩阵联盟同频共振、聚合传播效应,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积极正能量,实现师生与国家同心、同步、同向、同行,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夯实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参考文献: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2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0-09-09(2).3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DB/OL.(2019-03-05)2022-05-01.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