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刘备的人物形象.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700756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刘备的人物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刘备的人物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刘备的人物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刘备的人物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刘备的人物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刘备是三国演义中除了诸葛亮、关羽、曹操之外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作为“明君”来塑造的。那么,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呢?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又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与愿望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仁德待民 诚心待士1.1 仁德待民汉末天下动荡,野心家们与实力派们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混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些自树旗帜的豪杰凭借什么让天下百姓志士归顺呢?刘备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仁德待民,与那些暴虐嗜杀的军阀判然有别,因而争取到了人心。让人们在各地军阀混战中似乎见到了一线生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刘备领平原相时,子孙民刘平不服,派刺客去刺杀他,“客不忍

2、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在他于荆州依附刘表期间,“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备败走樊城时,成千上万的百姓扶老携幼,随他一起撤退,一同渡江。有人劝他甩掉难民轻装逃走,他始终不肯,他说:“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吾何生哉!”,在这样生死存亡之机,哪怕有生命危险也不愿抛弃百姓,在历代开国君主中实不多见。孟子认为,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刘备深知“成大业必先施仁德”的道理,正是坐了仁德的大船,刘备才能舟行水上,顺风远航。刘备是一个“爱民惜物”的怀有救民于水火并心存大志的人,一个仁德的开明君主。他当新野牧不久,就造福于民,新野之民就歌颂他:“新野牧

3、,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进入西川后得以建立基业,真是“信以成之”。言必行,引必果,取信于民,这正是刘备让天下子民归顺自己的真正原因。到了西川,他的军队对老百姓秋毫不犯,受到焚香礼拜的礼遇,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当他被吕布打败,匹马逃难时,“但到处,(村民)闻刘豫州,皆跪进粗食”,这正是对他仁德爱民的最好报答呀!1.2诚心待士刘备爱民,更深知人才对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性,怎样才能让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聚在自己的身边呢?当然是刘备的诚心和义气打动了他们。他对徐庶、诸葛亮、黄权、刘巴、庞统的敬重和信任,都超越史书记载,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4、;尤其是对他与诸葛亮的鱼水关系的描写,更是具有典范意义。建安十二年(207年),他诚心诚意,三顾茅庐,恭请年仅27岁、无名无位、尚未建立任何功业的诸葛亮出山辅佐,并委以重任,留下千古美谈。隆中对策时,诸葛亮称赞他“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并非虚言。建安十九年(214年)夺取益州之后,对于荆州旧部和益州新附,他兼容并包,唯才是举,“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其中益州名士黄权曾坚决劝阻刘璋迎刘备入蜀,刘备攻取益州时又坚守广汉,直到刘璋投降后方才归顺,刘备却不计前嫌,任命黄权为偏将军,信任有加;刘备称汉中王,兼领益州牧,让黄权当了治中从事;刘备称帝后,亲自率领大军讨伐东

5、吴,又让黄权做镇北将军,督统江北诸军布防魏国。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后,黄权无法退还蜀中,又不愿投降东吴,只得率兵降魏;蜀汉主管官员为此要逮捕黄权的妻子,刘备却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照样优待黄权的妻子。这样的大仁大义,和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操守实在是有天壤之别了。另一位名士,荆州零陵人刘巴,与刘备作对的时间更长:当曹操南征荆州时,众多荆州士人都追随刘备南撤,刘巴却归顺了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命刘巴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欲与刘备抗衡;由于刘备及时夺得三郡,这一图谋失败了,刘巴无法回去交差,诸葛亮写信劝他投靠刘备,刘巴却拒绝了,远远地跑到交趾,使“先主深以为恨”;后

6、来,刘巴由交趾辗转到达蜀中,当刘璋欲迎刘备入蜀时,他又一再劝阻;直到刘备夺得益州,刘巴才表示归顺。而对这位刘巴,刘备表现得更加宽容大度:进攻成都时,他就号令军中道:“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平定益州后,他很快便任命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掾(刘备此时的主要官职是左将军,西曹掾主管府内官吏的任用);刘备称汉中王,以刘巴为尚书;法正去世后,又将刘巴晋升为尚书令,负责处理日常政务。这些,充分表现了刘备作为开国君主的雅量。特别是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他临终之时,殷殷托孤于诸葛亮,慨然嘱咐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尽管后人对这件事说法不一,但我们依刘备平日

7、行事做人来推断,其诚可鉴。刘备作为一个君王,对待臣子与志士,心胸阔大,不摆君主架子,视身边人如手足,这种诚心和义气打动了很多人。凡是刘备手下的人没有不对他感恩戴德的,都愿为他死心塌地的卖命.在刘备早期势微时很多下属都愿和他如丧家之犬似的到处奔命而没有一句怨言,这时刘备也没有给他们什么好处,那么这些都是王佐之材的人为了什么愿意跟随刘备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刘备从没把这些人当下人,而是当兄弟,当朋友,和他们论交情,论感情。这一点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下是很难得的。 2思贤若渴 知人善用 刘备为何能有如孔明、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大批忠良的相助呢?这除了上述提到的宽仁待民、诚心待士、厚树恩德以及他本人

8、为汉室宗亲的因素有关外(古人因受封建统治阶级推行的忠君思想的影响,多以非皇室宗亲者不能坐天下,否则被视为大逆不道、乱臣贼子)更与刘备思贤若渴,广招人才,知人善用,礼贤下士有着密切的关系。徐庶归属刘备的时间并不长,除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外,在政治、军事上发挥的作用也不算大,曹操为了拥有徐庶扣留了他的母亲。徐庶无奈去曹营。辞别刘备时,刘备虽然难以割舍,但为顾全其母子之情,仍忍痛应允。分别的前夜,“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次日一早,刘备又亲送徐庶出城,置酒饯行;宴罢,仍“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直到徐庶骑马远去,刘备还立马林畔,“凝泪而望”,甚至“欲尽伐此处树林”,原因是“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9、(第36回)。这些描写,尽管主要是为“走马荐诸葛”和“三顾茅庐”作铺垫,却足以见出刘备求才之诚,爱才之深,颇具艺术感染力。三国演义浓墨重彩的描写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信任与倚重。历史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仅有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三国演义却以两回半的篇幅,精心设计,反复渲染,将“三顾”的过程写得委婉曲折,令人悠然神往。刘备初见孔明,便屈尊“下拜”;听罢隆中对策,先是“避席拱手谢”,继而“顿首拜谢”;乍闻孔明不愿出山,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及至孔明答应辅佐,又不禁“大喜”。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细节,把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渲染得淋漓尽致。诸葛亮出山以后,

10、三国演义又充分突出其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竭力强调刘备对他的高度信任与倚重。正是刘备这种信任和器重才使孔明感恩戴德,以致他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孔明强有力的辅佐下,在关羽、张飞、赵云及大小士兵的奋力拼搏下,其势力逐步壮大,经赤壁一战,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另一方面,知人之短,也是了不起的“知人之明”。比如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深受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却特别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蜀书马谡传)后来马谡虽曾在诸葛亮南征时出过“攻心为上”的好主意,但他刚愎自用,丢失街亭,使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毁于一旦,却证明了刘备的先见之明。至于

11、像魏延这样优点突出缺点也明显的人才,刘备用其长而避其短,大胆委以镇守汉中的重任,更是极具洞察力之举,非明君不能为。在这方面,就连素有“知人善任”美誉的诸葛亮似乎也略逊一筹。3 智勇双全 计谋过人刘备在时机不成熟,自己又不得势,人马较少时,暂时依附在曹操处。为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试探刘备,青梅煮酒,与刘备边饮边谈“当今天下谁为英雄?”刘备一一列举袁术、袁绍、刘景升、孙伯符、刘璋均为英雄,而曹操说袁术是“家中枯骨”、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得而忘命”、刘袁“虚名无实”、孙策“藉父之后”、刘璋“及守户之犬”一一予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和自

12、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语一出,刘备分明是因此吃了一惊,手中匙筋吓落于地下,他却机敏地假托是当时的雷声吓掉了的,真是“随机应变信如神”啊!。在计谋上,刘备也有过人之处。如刘琦死后,孙权方面要索还荆州,刘备、诸葛亮以无处寄身为由死赖着不还,周瑜想用美人计把刘备骗到东吴来相要挟。对于此次联姻,施计的孙权和周瑜本无诚意,他们的算盘只不过是想把他给扣下,没想到刘备一到南徐即用树上开花大造舆论,让吴国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后来想软硬兼施扣住刘备时,又被他用瞒天过海,以到江边祭祖为借口逃走,最终孙权方面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的一个远支后裔,虽然沾有一小点儿光,但家庭贫寒

13、,自小与母织席贩屦为生,后来却能建立起蜀汉政权,主要的还事因为刘备在政治上、军事和外交上都采取了一些正确措施:遵照隆中对策,先占领荆州、益州再利用荆益的险要形势,北拒曹操,东联东吴,安抚西部及南部的少数民族;以内广招人才,励精图治,积聚力量,等待时机;一旦有利时机到来,分两路军队直取南阳、洛阳和长安,夹击曹操。刘备于公元二一四年夺取了荆益广大地区后,一方面以成都的金银分赐将士,犒赏士兵;另一方面笼络刘璋旧部,取得益州地主阶级的合作。特别在用人问题上,刘备不以与刘璋亲疏划线,能团结一大批上层分子,“皆处之以显任,尽其器能”。于是,“有志之士,无不竞劝”。他善于充分利用皇族的地位和东汉名儒卢植的学

14、士这一身份,又打起“复兴汉室”的旗号,在军阀混战中,不断扩大了自己的声望。在到达荆州之前,他的实力远不如曹操、袁绍等人,后因采取联吴抗曹的方针,创下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光辉战例。从而使其政治影响和实力大大加强,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4知错就改在古代,一些封建君主,为了自身的尊严,即使自己做得不对,也很少认错。在对待襄阳名士庞统问题上,孙权和刘备有所不同。孙权见士元“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又见统有轻视自己平生最喜之将周瑜的意思,便“誓不用之”。刘备虽见统“长揖不拜”,且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于是只给统以耒阳一个县宰小职,然而当刘备派张飞前往耒阳巡视、听了飞回报统是如何

15、将百余日新积公务不到半日,便一一批判,“曲直分明,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之事时,便大惊曰:“屈待大贤,吾之过也!”于是拜统为副军师中郎将。刘备虽先也有怠慢之意,但毕竟能作自我批评,知错即改,孙权于此同刘备相比差了许多。5仁中有伪 缺乏远略5.1仁中有伪鲁迅说 “三国演义是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说的一语中的。如:赵子龙历尽凶险从曹军中救回阿斗交与玄德时,玄德掷子也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玄德从骨子里舍得摔自己的儿子吗?恐怕在阿斗陷于敌军之中时心急如焚,恨不得不惜一切代价救出亲子才是,哪有反想摔死亲子之理!他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后人评得好:“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

16、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用计谋向东吴借了荆州,答应以后有了寄身之地后还给东吴。但到建安十九年,当刘备占有益州后,按理说刘已有了自己的地盘,应该还荆州给东吴。可当东吴几次派鲁子敬索还荆州诸郡,都被刘备诸葛亮巧言回绝了。这种不讲信用的做法也真够厚黑的了,所以民谚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第41回写刘备携民渡江,见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绝,刘备不禁大恸,这是合乎情理的,与他后来甘冒生命危险也不抛弃百姓的行为是一致的。但作品紧接着写他“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这就太过头了,反而显得不真实。作者一心想美化刘备,但夸张过分,却反而造成了“似伪”的不良效果。 刘备临终托孤时的所作所为

17、也令人寻味。“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如果刘备不是怕孔明在自己死后有可能夺取刘氏天下,怎会将孔明与魏主相提并论呢?表面上是赞美丞相,实则是在试探,孔明是何等精明,岂不知先王之意?如果丞相不当着众宫之面表态“尽忠贞之节”,就意味着丞相有夺位之企图。刘备明知幼主刘禅懦弱,孔明夺之易如反掌,只有孔明当着文武百官表个硬态,孔明日后即使要反,也不好反悔承诺;如果孔明不表硬态,就表明孔明日后会反,谁敢担保刘备就不使个锦囊妙计左右刀斧手听某为号,一举擒

18、而杀之? 5.2缺乏远略刘备缺乏政治远略,主要表现在为报云长被东吴所害之仇,刘备不顾全大局,欲起倾国之兵,讨伐东吴。众臣苦劝,刘备就是不听。如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孔明也上表苦谏,刘备掷表于地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于是刘备兴兵伐吴,使吴蜀联盟破裂。结果伐吴之前丢了张飞的性命,随后自己也被东吴打败,命丧白帝城。此举虽然忠于义但却无远见。6刘备形象的现实意义刘备这一形象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他在选人、用人等方面的做法仍值得今人借鉴、学习。首先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刘备不歧视种族地域,从收服马超并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到容貌丑陋,态度傲慢的庞统,其才能一旦被刘备了解,立即拜为副军师

19、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参谋决策。这充分说明刘备用人的不拘一格。也正是这点才使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组建了他完备而坚强的作战、后勤、组织等创业团队,尽可与天下豪杰争雄。其次是知人善任建团队。孙子兵法中提到领导人应具备的五德 “智、信、仁、勇、严”。严格来说,刘备顶多只具备其中两项“信”与“仁”。其他三德根本不是他的强项。不过刘备却具备团队思维,他以团队方式凑成了五德。刘备的成功团队如下:刘备具备“信”、“仁”两项,而诸葛亮的“智”、“严”是无人企及的,关羽、 张飞、 赵云 “勇”字当先,这个领导团队组合,使刘备集团快速打下蜀国的江山。知人,敢用比自己强的人,是刘备的高明之处。诸葛亮、法正以及

20、“五虎上将”等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刘备作为一个蜀国的核心,非常注重人员配置平衡,岗位设置优化,权责明晰,使整个团队达到了最完美的人才组合,提升了核心的竞争力。再次是坦诚相待重感情。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刘备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像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更有甚者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这也更加印证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诚心待士的一贯性。第四是赏罚分明严纪律。刘备善用感情,屈伸求才,“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对部属爱兵如子

21、,但同样重视制度化,军纪严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是其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对结义弟兄张飞犯错也一视同仁,决不姑息,奖惩分明。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朝天子自己都知错就改给大家作了表帅,那大家就更没有敢以身试法的了。同时,刘备也注重对有功之臣的奖赏,出手大方。益州平定后,刘备重奖孔明、法正、关张等人,每人赏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称帝后分赏五虎上将各据一方,实现了桃园结义时的诺言有福同享。第五是感情用事显不足。这是刘备最大的不足,也是最终导致蜀国破败的主因。“卧龙、凤雏得一者得天下”,刘备二人俱得却失了天下,原因何在?刘备虽然是一个聚才

22、,用才的高手,但刘备容易感情用事,重用老人、旧部和“裙带关系人员”,而无意提拔后生,后备人才得不到实践锻炼,最后导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诸葛亮“在内为相,在外统军”,每逢征战总是老将挂帅。五虎将死后,姜维和关兴功力不足,诸葛亮个人苦苦支撑,六出祁山,最后累死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没能有效放权,培育接班人,这可说是刘备最大败笔,也是诸葛亮的不明之处。大到国家,小至每个团体或企事业,就如同经营国家。凡事都兴于人,败于人。我们不但要知人善用,尊重人才,更应注意人才的培育工程,做好人力资本的梯队建设。使人力层出不尽,才能搞好事业和国家。纵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众多的国君形象, 尽管刘备还不是最充分典型化的,但仍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人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选材用人之法,他的待人留人之术以及他的不足都值得后人借鉴学习。参考文献: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C.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2何磊.三国演义前言 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3李吾.中国小说史漫稿 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