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从策划学角度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 作者: 杨璐【内容摘要】由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第一季首播即获得全国网1.191的收视佳绩, 超过了同为第一季首播时的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 兄弟, 此后连续11期节目收视率均排在同时段节目第一, 成为 新的现象级节目。另外, 极限挑战的火爆也令美国Fox卫视中文台, 以及台湾八大电视台等多家境外电视台相继购买了该节目的播出版权。极限挑战第一季的成功不但仅在于其创新性运用了”印象”传播之道和恰当的本土化策略, 更预示着中国未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新的发展趋势: 电视真人秀节目不应止
2、步于娱乐层面, 更应当关注节目中深层次的精神内核。若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其策划时仅仅希望达到娱乐效应, 而忽视了其担负的社会效益, 那么这档真人秀节目就不是成功的, 而且也会影响到其长远发展。因此, 如何使节目内容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 吸引受众的同时又能不留痕迹地传递人文关怀与普世价值观, 这是中国未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在策划中所应当考虑到的问题。【关键词】电视真人秀策划 传播印象 本土化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传播, 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 受众的需求也向着多元化发展, 中国电视节目, 特别是电视综艺节目已经进入 ”内容为王”的时代。打造良好的节目品牌和频道品牌, 以最好的节目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
3、观众的收视需求, 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 当前国内电视从业人员思维模式的僵化, 致使国内现有的电视节目类型趋向固定化、 节目内容趋向同质化, 即使是一些国内原创的电视节目也无法走出缺乏新意的怪圈。在这种形势下, 大量引进国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成为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求新求变之大势所趋。谈起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求新求变, 不能不说起它由引进而起的源头。自 10月浙江卫视成功引进并播出电视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后, 10月由湖南卫视引进并制作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在国内一炮打响, 并一举引发中国电视真人秀狂潮, 为湖南卫视的品牌打下更高一轮知名度, 令其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一路飙升。
4、尽管浙江卫视在湖南卫视成功后于 4月推出一档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回来了, 但这一时期, 虽然还处在国内亲子真人秀潮流的潮中, 但这一时期国内其它卫视也纷纷跟风, 一大批电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虽然自身处在电视品牌的第一阵营, 浙江卫视还是敏锐地嗅到了激烈竞争中的危险气息。红海战略终非长久之道。在当年国内电视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不断井喷的形势下, 浙江卫视全身而退, 在巩固已成为品牌栏目爸爸回来了制作投入的同时, 另辟蹊径启动蓝海战略, 并于 10月凭借引进韩国SBS电视台综艺节目Running Man而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成功开拓出在当时还处于”北大荒”类型
5、的中国电视户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市场, 奔跑吧兄弟中强烈的竞技感和强大的明星效应使浙江卫视以电视品牌竞争中”挑战者”的身份成功上位, 并以此成为中国电视户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中的首位”利基者”。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 尽管其它同类节目相继推出, 以及公众对跑男节目字幕制作水平粗劣的诟病, 但仍未能有同类节目能够撼动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在中国电视户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中的地位。浙江卫视凭借奔跑吧兄弟收视大热而在中国电视户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中独孤求败的进程, 终因东方卫视极限挑战的横空出世戛然而止。 6月14日, 上海东方卫视在晚间9点档推出一档全新户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节目主打”男人帮”概念,
6、 由黄渤、 孙红雷、 黄磊、 罗志祥、 王迅, 张艺兴等六位固定成员组成固定嘉宾阵容, 每期加入不同嘉宾进行开放式的户外挑战运动, 主要呈现男人们在各种追逐、 竞争当中焕发的魅力与睿智, 流血流汗艰难获胜。节目采用的”开放式过程”和”开放式结局”, 营造完全不同于过去综艺节目模式化的观感, 上演了12集”剧情式综艺”。极限挑战第一季首播即获得全国网1.191的收视佳绩, 超过了同为第一季首播时的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 兄弟, 此后连续11期节目收视率均排在同时段节目第一。有业内人士指出, 极限挑战将成为 新的现象级节目。极限挑战的成功, 与其前期的整体策划中的创意及其渗透的精神内核有着直接关系。
7、首先, 节目剑走偏锋, 以”恶”显”善”。东方卫视极限挑战每期节目的主题虽然不同, 但在嘉宾相互的竞赛中都会”不择手段”以获取自身的胜利。这其中, 不按常理出牌每期都有, 心计与背叛更是比比皆是。原来, 编导在该节目的策划初期, 便想改变以往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侧重于”人性本善”的表现角度, 从嘉宾人性中”恶”的角度做文章, 经过嘉宾在游戏环节中表现出的”恶”来制造看点, 一步步过渡到结尾”善”的主题。如主题为继承者们的第2期节目中, 孙红雷和张艺兴结伴前往下一个任务点时中途在快餐店等餐, 孙红雷在张艺兴上厕所时趁机拿走了张艺兴的箱子, 得知自己的箱子被拿走的张艺兴非常伤心, 她的一句”我们之间
8、的信任呢? ”令不少观众动容, 成为了节目中一个小看点; 当失去箱子又身无分文的张艺兴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地铁里卖唱获得路费前往下一个任务点时, 观众又经过节目情节看到了人间满满的善意和正能量; 当然, 节目最终以黄渤、 黄磊、 罗志祥, 王迅帮助张艺兴伸张正义, 以及孙红雷的”改邪归正”收尾; 节目内容及表现形式虽然与一般真人秀节目不同, 但对”人性本善”这一精神内核的表现却是殊途同归。众所周知,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同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 国外一些知名的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均侧重于表现人性”恶”的一面。诸如美国福克斯公司出品的诱惑岛, 侧重于经过节目测试人在面对诱惑时能否把
9、持住自己; 又如美国另一档受欢迎的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真相时刻: 节目设定的奖金高达50万美元, 参赛者需要回答21个关于自己隐私的问题, 问题难度逐渐增加, 答案由测谎仪判断是否真实。节目中最大看点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无疑是在亲友面前揭露自己”最深、 最黑暗的秘密”。真实的东西看上去往往不那么美, 但显而易见, 国外电视真人秀节目首先侧重展现”真实”, 其次才是”秀”; 反观国内, 当前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无论节目内容和环节是什么, 首先侧重于表现的是”秀”, 其次才是”真实”。极限挑战虽也离不开”秀”, 但其巧妙利用人性”恶”为观众营造真实感, 进而制造看点, 并在观众看尽”人性本恶”的一面后
10、心理趋于向善时适时地使一切收尾于”善”。如此一来, 既使节目形式上免于俗套, 又制造了多重看点, 而且也符合了意识形态的要求。如此巧妙的构思可谓前期策划的一大精妙之处。其次, 在节目本土化方面, 前期策划也功不可没。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在开播初期就有人指出, 该节目的节目模式与环节设置与由韩国MBC电视台制作并于 播出至今的一档电视真人秀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极为相似。而此后极限挑战因未购买该节目版权而与已购买版权而节目尚未制作播出的央视大打口水仗并遭遇节目第十期停播, 但节目复播后依然保持的超高收视率。这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一点启示: 一档节目无论引进与否, 要想获得国内观众的认可, 必须高度重
11、视节目的本土化。极限挑战节目本土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节目情节设计的本土化。每期节目虽拍摄地点不同, 但每期节目的环节设置都与该期节目拍摄地点当地的文化紧密贴合。如第五期疯狂的石头, 拍摄地点在重庆, 于是, 整期节目从嘉宾造型到环节设置, 全部紧紧围绕重庆当地特色文化设计。如孙红雷造型是一个”棒棒军”( 重庆当地特色职业, 意为挑夫) , 而节目中嘉宾还需经过吃重庆火锅、 坐重庆缆车这样一系列与当地特色文化紧密相连的环节方可通关。节目中黄渤与孙红雷连续坐了两个来回的缆车寻找通关密语以及王迅被重庆火锅中特制的麻辣丸子辣的满脸泪花的场景至今令人印象深刻。这与某些电视真人秀节目环节设计
12、中对拍摄地点特色文化的浅尝辄止可谓天壤之别。其次, 节目的本土化还体现在群众的参与度上。极限挑战连续12期的节目中, 全都在人流量密集的地点进行拍摄, 而节目组也并未向其它一些同类型节目那样在拍摄前对拍摄地点清场, 反而是将路人也纳入了游戏环节之中, 这样做虽然加重了节目录制过程中安保方面的压力, 但从节目播出的整体效果看来, 这样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每期节目的画面中, 嘉宾周围都紧紧围绕群众, 而嘉宾们的许多游戏环节, 也都是依靠周围群众的帮助完成。群众的大量出镜, 不但没有丝毫违和感, 反而使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到非常亲切。正是编导在前期策划过程中考虑到大众传播媒介营造”拟态环境”的作用和电视
13、线性传播的特点, 利用节目游戏环节中群众广泛参与的画面, 不着痕迹地为节目营造出了一种亲民的感觉, 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经过移情能够获得一种明星与自己近距离接触的心理感受, 而且很容易受到画面情绪和现场同期声的感染, 受众与节目增强亲切感的同时也使得节目迅速积累了人气。因此说, 极限挑战成功的节目本土化策略也是其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又一大原因。另外, 极限挑战与同类节目相比最大的优势也是其创新点就在于其善于经过画面为受众制造印象。英国哲学家休谟在其人类理解研究一书中将人的全部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是印象, 一类是观念。印象是正在经历某种事情时所获的知识, 这种知识会伴随着身心强烈的情绪体验活动;
14、而观念则是体验过后人们对该事物的回忆, 或者是别人告诉自己的一种间接知识, 观念的情绪体验不强烈。例如失恋的人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之中, 而她多年之后不经意间提起这段往事时, 虽然心中还会隐隐作痛, 但曾经那种失恋后痛彻心扉的情绪体验已经相当微弱了。那么当年那种承受失恋痛苦时的感受就是印象, 而多年后的回忆就属于观念, 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们获取知识时情绪体验的强度不同。相应的, 由于电视的传播符号是活动图像和声音, 信息内容具有直观性和保真性, 因而电视画面所带来的现场感令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会给观众带来较强的情绪体验。尽管电视里的内容并非观众自己的亲身经历, 但观众经过移情能够获得相应的
15、情绪体验。在传播”印象”上, 相较于其它同类型节目环节上的”小打小闹”, 极限挑战全程”真刀真枪”。纵观极限挑战, 会发现编导的节当前期的策划中, 尤为注重为观众营造印象。例如主题为时间战争的首期节目中, 为获得争夺1号时间站点的钥匙, 黄渤和王迅徒手爬上百米高的塔吊; 而由于事先策划时考虑周全, 使得编导能够在节目制作中将这一过程用俯拍、 仰拍、 正面、 侧面、 大全景, 特写等多机位多角度多景别所拍摄的画面交叉呈现, 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刺激性, 让观众在收看这期节目中获得一种逼真的情绪体验; 再如, 主题为上海滩的第一天的第三期节目中, 嘉宾王迅为了获得工资, 外挂在高达282
16、米的苏州第一高楼外壁上, 擦完了50层楼的玻璃。而这一切, 全部被节目组的摄像机全程真实记录了下来, 又一次为观众制造出一种真实”印象”, 并在节目播出后成功制造观众舆论话题, 很显然, 这期节目的策划很有远见。利用视听影像传播”印象”来获得理想传播效果, 其实由来已久。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其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曾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 在美国俄亥俄州, 司机若违反了交通规则, 有两种惩罚办法可供选择, 一种是缴纳罚款, 另一种是减免罚款, 但必须观看一部由警方摄制的影片警号200。该影片以展示交通事故现场为内容, 画面充斥着扭曲损毁的汽车、 辗压变形的肢体, 还配有车祸现场受害者尖
17、利惨叫的录音。曾有媒体报道说, 大约有将近100名违反交通规则的人为了减免罚款而观看了此片。但在观看过程中, 许多人感到恶心, 甚至还有人因此出现了休克而不得不接受治疗。用观看车祸现场影片来处罚违规司机, 司机在观看时出现了恶心甚至昏厥等症状, 足以说明视听影像对人的情绪和生理会产生多么强烈的刺激, 这也说明了美国的交通管理部门深谙”经过传播印象来改变人的态度”这一影像传播的本质。很显然, 为了加强每期节目中对主题的”印象”传播, 极限挑战不断刷新着”印象”传播的新高度。在主题为海岛求生的第四期节目中, 节目中不惜当场真实爆破3辆汽车, 并以堪比电影拍摄现场的汽车爆破的真实画面以及与爆破汽车相
18、隔仅几米的另一辆汽车上嘉宾惊恐反应的画面, 又一次刷新了自身对于”印象”传播的高度; 另外, 为追求”印象”传播的极致, 前期策划在整期节目结尾还设计了一个木屋爆炸环节, 即在最后关头, 极限男人帮一次次地剪错炸弹引线导致爆炸时间不断加快。当不少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认为即使最后一根引线剪错, 仍旧不会有什么事发生时,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最后一根炸弹引线被剪错, 炸弹进入爆破倒计时, 嘉宾们还愣在原地, 一旁导演却大喊”快跑”, 当嘉宾们反应过来刚跑出木屋, 木屋就在身后爆炸了, 冲天的火光映红了一片黑夜、 还未回过神来的嘉宾惊魂未定、 有位跟随摄像因为来不及站稳脚步而被爆炸产生巨大起浪冲翻在地这
19、些画面极为真实地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印象, 这样大型的真实爆破场面到当前为止也是中国电视真人秀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第一次; 尽管这些都经过了事前精心的策划和设计, 但最终画面呈献给观众的瞬间视觉印象和冲击感仍是久久不能磨灭的。可见, 电视这个”当面导游者”水平的高低, 并不在于把故事讲的多么清楚, 或者把道理讲得多么明白, 而在于在带领大家”参观游览”的过程中, 是否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体验, 以及是否该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电视真人秀节目虽表面上善于表演作秀, 但其深层的本质还是在于经过传播印象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传播印象可谓电视媒介提高传播效果最有效的”杀手锏”。纵观国外各种热播的电视节目,
20、会发现其制作人无一不是谙熟这件”秘密武器”的高手。最后, 除了上述提到的节目创意点外, 致使极限挑战成为 年度现象级节目最大的价值不但仅在于其内容上的创新性与本土化, 更在于其在节目中渗透的精神内核, 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的社会效益。极限挑战第一季共12期节目每期的精神内核分别为: 第一期时间战争一切尽在掌握, 却不一定能笑到最后; 第二期继承者们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 第三期上海滩的第一期每一个职业都值得尊重; 第四期海岛求生记真正的兄弟永远都不会放弃你; 第五期疯狂的石头之血战到底人生是一场战役, 命运却时时反转; 第六期悠长假期之猫鼠大战比起胜利, 收获友情更重要; 第七期悠长假期之冰封王
21、座我们都想赢, 但我们更敬佩为信守约定而输; 第八期迷失青岛即使被囚孤岛, 仍能追求自由; 第九期职场宫心计职场不需要同情, 但想赢, 先学会尊重对手; 第十期挫冰进行曲只要用力奔跑, 华丽的跌倒又如何; 第十一期异次元特工这世上永远会包容你的除了父母, 还有真兄弟; 第十二期冲出黎明真正的善良永远值得守护; 能够看出, 极限挑战不但限于一档综艺, 也不但限于娱乐, 在每期节目玩笑的背后, 都有话要说, 前期策划时有意渗透进每期节目的精神内核在有趣的节目环节之中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受众, 让受众在欢笑之后又能够有所收获, 这也是极限挑战不同于其它电视真人秀节目纯粹娱乐化的独特之处。有位摄影师曾说过
22、, 一张照片的好坏不在于相机如何, 而在于这台相机背后的大脑如何。极限挑战第一季的成功, 不但仅代表一档优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诞生, 另一种层面上更预示着中国未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新的发展趋势: 电视真人秀节目不应止步于娱乐层面, 更应当关注节目中深层次的精神内核。若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其策划时仅仅希望达到娱乐效应, 而忽视了其担负的社会效益, 那么这档真人秀节目就不是成功的, 而且也会影响到其长远发展。根据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需求论及使用与满足原理, 受众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而当中国所有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泛娱乐化时, 节目便具有了同质化, 受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而到了那时, 距离中国电视综艺真人秀的末日也就不远了。而这这将会是任何一个电视人都不愿看到的。因此, 如何使节目内容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 吸引受众的同时又能不留痕迹地传递人文关怀与普世价值观, 这是中国未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在策划中所应当考虑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