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一、 确诊法定传染病应填写传报卡, 发现淋病, 梅毒等, 及结核( 肺内、 外结核)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需分别选用性病、 结核、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报告卡, 根据要求认真填写。二、 发现可疑肝炎、 伤寒、 副伤寒等疾病, 应在传染病报告卡的疾病名称后方格内划”? ”符号, 但在第二次复诊时要作出确定或否定报告, 猩红热、 菌痢、 麻疹等疑似病例可不必填写疑似传报卡, 但在第二次复诊时要作出确定或否定诊断, 肝炎要填写甲型、 乙型、 丙型、 丁型或戊型病原学诊断。三、 原已报告的病名需作更正报告时, 在更正病名栏
2、内填写更正病名, 同时在报告的病名后小方格内作”符号表示。四、 发现鼠疫、 霍乱、 副霍乱、 禽流感、 非典型肺炎、 天花、 白喉、 流脑、 乙脑、 炭疽病、 脊髓灰质炎, 出血热等传染病, 以及肝炎住院病例应先向洪山区疾控中心或病员户口所在地的卫生防疫机构电话报告后, 再填写传报卡立即发出, 如未确诊应作疑似传染病报告。五、 对疑似、 确诊、 住院、 出院、 死亡的急性、 慢性迁延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 均应作传染病报告。并在备注栏内要注明急性、 慢性迁延性、 慢性活动性、 疑似或输血后肝炎, 如做病原学检查的, 应在传染病卡注明阳性或阴性, 对肝炎疑似病例经确诊或否定后应在一个月内更正报告
3、, 对迁延性、 慢性肝炎发作一次, 要报告一次, 如慢性迁延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发作后尚未痊愈病例, 每隔十二月报告一次。六、 在临床特征一项内, 要填写阳性化验结果。找寄生虫结果和肥达氏反应等诊断依据。七、 凡外院诊断的传染病, 在我院就诊时认为依据不足可作疑似诊断, 在病史卡中要写明外院诊治情况, 在病史封面诊断项内可写疑似病名。八、 凡疑似法定传染病所开的大便培养, 沉淀孵化血培养, 肝功能等化验申请单, 必须要写明病员家庭地址, 防止错报。发病地点是指疾病症状开始出现的地点, 发病日期是指疾病开始出现的日期。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诊断可分别圈划”发病”、 ”死亡”, 对已填报过”发病”的传染
4、病人在订正诊断, 出院或死亡发生时, 必须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一次, 填写时分别圈划”订正”、 ”出院”或”死亡”栏目, 如同时属于其中一个以上栏目, 可同时圈划, 如死亡、 出院时要同时圈划”出院”和”死亡”两项。九、 传染病报告卡一律填写实足年龄, 婴儿用周月, 年龄不足周月者, 可将”月”字划掉改为”日”字。十、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必须详细逐项填写、 字迹清楚, 必要时应核对门诊病史卡地址, 防止错报、 迟报、 漏报、 便于及时做好疫点调查处理工作; 在门诊发现法定传染病, 就诊医生应将传染病诊断写在病史封面上, 注明”传染病已报”并签诊治医生全名。在住院期间发现法定传染病, 除填写传染
5、病报告卡外, 在临时医嘱内要注明传染病已报, 并在病史封面上再要加盖”传染病已报”图章。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 中心配备一台专用计算机, 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 传防科配备2名工作人员: 邱经建医师负责网络直报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 并负责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 以保障其正常运行。凌琍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 录入及初审工作, 防止错报、 漏报。 二、 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 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 订正报告( 含死亡订正) 。医生填卡时, 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 得到病人
6、的准确可靠地址, 具体到乡镇、 街名和门牌号。 三、 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 邱经建医师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及性病、 慢病、 居民病死亡原因、 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2、 凌琍负责每日的收卡、 录入、 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 下午各一次; 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 特殊情况立即录入, 不得延误。3、 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 以避免红卡的出现; 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 即作为市内、 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 录卡操作时, 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 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
7、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 若病人为学生, 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 勿用简称。5、 艾滋病、 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6、 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 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 安全的运行状态。7、 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 要保留三年备查。门诊日志、 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1、 门诊日志 ( 1) 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初诊和复诊、 处理、 报卡九项基本内容, 必须逐项填写完整, 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 2) 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 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 3) 挂号
8、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 住院病人登记: 住院登记包括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入院日期、 入院诊断、 出院日期、 出院诊断、 转归情况, 须逐项填写, 由各病区妥善保存。性病规范化门诊工作制度一、 接待患者, 耐心解答问题, 遵守职业道德, 廉洁自律, 文明行医。二、 仔细询问发病经过, 了解临床症状和体征, 注意为患者保密。三、 认真填写门诊病历, 按规范要求注意内容的完整性, 提高首诊符合率和及时率。四、 采集标本操作应规范化, 使用正规的检查方法和试剂。五、 男医生给女病人检查和取材时, 必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六、 采用卫生部推荐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科学合理用药, 减
9、少病人负担。七、 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安全套使用,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联系卡。八、 保持诊室清洁, 改进就诊条件, 创造轻松良好的”一对一”就诊环境。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 科室人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二、 门诊医生认真填写门诊日志, 发现首次诊断的性病(艾滋病、 梅毒、 淋病、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同时填写相关信息附卡, 并详细登记、 记录。三、 严格执行性病报告制度, 必须在24小时内将相关”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至性病疫情管理科室, 进行网上直报。四、 科室设立性病登记簿, 由专人保管,
10、 门诊医生认真做好登记薄各项内容的填写工作, 不得漏报、 迟报。五、 门诊日志、 性病登记簿及化验室登记记录必须相符, 不得漏填。六、 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对门诊工作日志和性病报告卡的填写质量进行检查, 保证各项目填写真实、 完整、 准确, 若发现报告卡有漏项应及时核实弥补, 并负责收集当日性病报告卡, 进行网上直报。每月进行一次性病门诊量、 性病病例的统计工作。七、 发现漏报现象将按照医院规定与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挂钩, 具体处罚如下: 性病漏报1例扣考核分1分, 同时扣罚接诊医生50元; 迟报1例扣考核分0.5分, 同时扣罚接诊医生20元。八、 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性病防治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与考
11、核工作。性病规范化门诊污物处理制度一、 严格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开展消毒工作。二、 凡对性病患者进行处理所用的一次性物品均视为感染性垃圾.三、 用过的一次性帽子、 口罩、 床单、 臀垫等感染性用品按医疗垃圾放入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 由专人收集焚烧处理。四、 用过的一次性器具用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毁形后放入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 按医疗垃圾由专人收集, 统一处理。五、 采血注射器、 患者检查使用的载玻片应置入锐器盒内, 由专人收集, 统一处理。 六、 使用后的棉签、 棉拭子等废弃物品, 不得随意丢弃, 放置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垃圾袋内由专人收集, 统一处理。门诊日志填写、 登记、
12、 保管制度一、 临床医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工作, 不得漏登、 漏报。二、 临床医生认真填写性病门诊日志, 做到字迹清楚, 填写内容准确。三、 临床医生认真准确填写好患者的性病名称, 使用规范化疾病名称。四、 临床医生认真准确做好初诊、 复诊门诊日志的登记记录。五、 临床医生必须履行性病患者的隐私权, 做好保密工作。六、 临床医生认真做好性病门诊日志的保管工作, 性病门诊日志必须放在有锁的文件柜中。七、 临床医生要收性病门诊日志至少保存三年。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与咨询保密制度一、 咨询员对咨询活动的任何环节及交谈的内容、 检测结果均要保密。二、 咨询资料( 病历、 登记表、 化验单等) 均应存放在加锁的柜子内, 专人保管。三、 不得将求询者的姓名、 检测结果、 感染情况及所有相关信息透露给外界。四、 未经求询者同意, 不得记录与求询者个人识别特征有关的信息。五、 对求询者的陪同人员的任何信息也要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