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省思_齐高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97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省思_齐高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省思_齐高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省思_齐高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而健全和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成要件。由此,新乡贤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学者围绕新乡贤从不同视角作了解读和研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关于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功能性研究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具有多维功能和重要能动作用,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外部性。因此,正确认识其功能的二重性是正确发挥其效用的前提条件。从积极功能看,吴蓉等认为,新乡贤融

2、入农村基层治理能够增强乡村治理的内生性基础,夯实乡村治理的经济性基础,传承乡村治理的历史性传统2。王文龙认为,新乡贤的慈善功能在改善乡村生产与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从消极功能看,孙丽珍强调,在融入农村基层治理进程中,新乡贤作为乡村精英容易形成集中权威,甚至凌驾于村“两委”之上,主导乡村权力与资源分配,挤压村民自治空间4。黄爱教则阐述了新乡贤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宗族化异化倾向,进而干扰乡镇政府的正常工作5。(二)关于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运作困境研究邓坚指出,目前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着“模范式”乡贤多、“参与式”乡贤少的现象,激励机制还有所欠缺6。邹

3、心平则从“乡村封闭性”视域出发,认为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存在诸多制度性障碍,如新乡贤乡村投资兴业享受不到平等待遇等7。吴莉娅认为,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外生依赖性强以及有效监管不强等问题8。(三)关于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路径研究白现军等强调,要塑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依靠。新乡贤这一农村社会精英群体,具备现代知识技能和新的文化视野,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既是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紧缺问题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能动作用、运作困境及其发展路径等进行了较为

4、系统的研究,但尚有进一步深化和着力之处。按照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论证思路,系统性地阐明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为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提供必要的现实说明和发展依据。关键词新乡贤;农村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22)02-0092-05作者简介齐高龙(1995),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关于新乡贤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研究”(SDZG2021020107)。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省思齐高龙(山东大学,山东 青岛 2662

5、37)乡村振兴92DOI:10.13945/ki.jlac.2022.02.008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新型新乡贤政治参与文化,营造新乡贤群体融入现代乡村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新乡贤群体融入现代乡村治理的渠道保障机制9。蔡伟峰认为,应该拓宽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平台,建立健全新乡贤资源网络体系10。宋西雷指出,应该培育健全种类多样的新乡贤组织,建立健全新乡贤作用发挥机制11。综上所述,学术界围绕“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这一重要议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功能性研究,确证了其具有重要功能和有益价值,并使人们对

6、其具有的二重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能够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新乡贤这一群体。另一方面,通过对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具体路径的研究,能够完善相关的顶层设计、健全配套的政策体系和保障体系,使新乡贤有序参与农村基层治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尚有进一步深化和着力的地方:一是对于新乡贤为什么要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较为薄弱,缺乏对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必要性的认识。二是对于新乡贤为什么能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较为欠缺,在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组织保障、选聘机制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现实依据。因此,本文拟按照“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论证思路,结合农村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剖析新乡贤融入

7、农村基层治理的必要性,梳理各地的创新举措,系统性地阐明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可行性,旨在为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提供必要的现实说明和发展依据。二、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必要性推进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系统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的发展大计,需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一)农村基层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农村“熟人社会”格局已经被打破,乡村经济发展方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农村基层治理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而农村的基层治理环境又与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民主法治状况、城乡融合程度联系紧密。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

8、有序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消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持续缩小态势。“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下乡”等工作有序推进,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目前农村基层治理环境也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农村自然环境缺乏常态化保护机制和监督机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生活用水受到污染;部分村庄内的小作坊、小型加工厂以及“散乱差”企业随意排放废气,造成土壤污染、空气质量下降。二是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村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村民之间的各种经济纠纷、邻里之间的生活矛盾频发,农村安定和谐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三是

9、在一些农村地区,宗族势力为争夺利益干预基层选举,黑恶势力滋事敛财、横行乡里,严重威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社会环境需进一步净化。上述原因使得当下农村基层治理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农村基层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以新乡贤为建构主体的乡贤文化有助于传播文明乡风、传递现代文明生活理念,其所蕴含的“独特的人文精神、道德价值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有助于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12。(二)农村基层治理精英群体流失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乡土中国”正向“城镇中国”逐步转向,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空间视域看,主要是由中西部流向东南沿海地区;从微观视域看,主要是农村中青

10、壮年群体向城市迁移,尤其是农村精英群体流失严重。新乡贤作为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精英群体,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中严重流失,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农村相比,城市具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在子女教育、卫生条件、就业机会、公共服务、医疗养老等方面也优于农村,使得农村精英群体纷纷涌向城市。另一方面,是由于新乡贤这一农村精英群体自身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而相较于城市而言,农乡村振兴93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村各种资源分配并不均衡,缺乏一定程度的空间正义,部分农村精英群体的理想抱负在农村难以实现,从而造成新乡贤的大量外流。上述情况使得农村“空心化”更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产业空心化、

11、人口老龄化、农村基层治理碎片化等问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贫血”甚至“失血”严重。因此,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亟须新乡贤这一农村精英群体的回归。(三)农村文化建设虚无化、边缘化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代替,乡政村治背景下的农村具有更加灵活的自主权和自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释放了原本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但由于农村受资本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逻辑(资本下乡)所规控,文化建设较为落后,甚至呈现出虚无化、边缘

12、化走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浪潮中,在利益的诱惑下,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义侵占了农村的“价值高地”,导致农民价值观异化、信念信仰缺失、伦理失范,传统农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乡土社会”受到重创13。二是由于新乡贤等农村精英群体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遭遇“断崖式”分裂,造成一些封建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资产阶级不良政治文化得以乘虚而入。部分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甚至一些邪教组织以宗教、气功为幌子,散布谣言、蛊惑农民,严重威胁农村基层自治秩序和社会治安;部分农村地区赌博等活动屡禁不止,也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管理

13、的重要威胁。三是农村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断层,使得乡风、村风、民风、家风日益庸俗化和物质化。比如:少数农村地区攀比之风严重,在婚丧嫁娶、人情往来方面大操大办、讲排场;在民主选举方面,“村霸”等黑恶势力、宗族势力通过威逼利诱方式掌控村庄自治权。农村基层治理新乡贤的缺位,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部分农村地区“失语”,造成农村文化建设比较薄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在农村地区全面而深入地得以贯彻落实,以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为主建构起来的“乡贤文化”也逐渐消失殆尽。因此,“只有新的乡村优良文化传统的回归和乡贤精英群体的重构,才能促进现代乡村社会秩序的重

14、建,才能使乡村重回风清气正之局面”14。三、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可行性(一)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具有相对完善的组织保障以往在国家层面上关于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组织性质、组织机构、组织运营、组织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具体性法律法规较少。2021 年 4 月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中已经明确各级政府组织为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15。目前,一些地区在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比如,山东省邹城市唐村镇专门成立了新乡贤社区,为将工作做细做实,

15、唐村镇党委把“深入推进新乡贤文明行动”写入相关文件,搭建了新乡贤选任、培训、评议、监督一体化的组织机制,建立了新乡贤列席村“两委”会议和新乡贤代表会议制度。该镇还先后举办了中国新乡贤唐村论坛、乡贤新春茶话会、新乡贤评选、新乡贤讲堂等活动,乡贤文化已成为唐村镇的一张名片16。又如,浙江省桐乡市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乡贤引领、示范和协调的作用,综合实施“乡贤+三治融合”工程,截至 2019 年底,该市已经实现所有街道(乡镇)新乡贤联谊会和新乡贤参事会的全覆盖,并且成立了桐乡市新时代乡贤工作助推桐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领导任组长、市各级部门以及乡镇分管工作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为其提供组织保障17。

16、再如,四川省南江县出台了 新乡贤及其组织参与基层社会空间正义关注人在空间生产与分配中公平、全面、持续的发展,有利于保证个体享有公平合法的空间权利、维护平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结构。参见郑銮娟:空间正义:城市空间治理的价值导向。http:/ 4000 余名海外留学生,推行“三张菜单”制度(政策菜单、活动菜单、服务菜单),打造了省级众创空间“海归驿站”,促进了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1。又如,浙江省宁波市的深溪村,在新乡贤的带动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区位优势,筹备建设金丝草帽非遗展陈馆,打造传统古村落的休闲文化游、民俗旅游等文化品牌;2018 年成立的深溪村乡贤理事会共有 61 位乡贤,其中部分是深

17、溪村“归来”的游子,还有不少人并非“本村人”,这些新乡贤把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资源带进来,“和当地民众一起描绘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22。再如,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充分挖掘、整理该区宗祠文化,打造了“白泉乡贤馆”“环南聚贤馆”“盐仓乡贤驿站”等参与平台,新乡贤以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为基点,结合村规民约、民情义理,调解了该区各类矛盾纠纷,“其中涉海纠纷 11 起,家庭、邻里纠纷 61 起”23。南京市六合区还创新探索出党建引领、组织共建、群众参与、新乡贤助力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以汇乡贤之智、聚乡贤之情、集乡贤之能,发挥新乡贤作用,积极引导政治素质硬、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的乡贤代表加入村民理事会,协助

18、村“两委”开展工作,系统搭建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参与平台,成为该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24。四、余论简言之,如果从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来审视新乡贤,它首先具有主体多样性的基本特征。从新乡贤群体的主体建构的视域来看,主要分为“本土乡贤”“离土乡贤”“外来乡贤”三种。“本土乡贤”主要是指生于斯、长于斯,在本土家乡就业和工作的乡贤。“离土乡贤”是指长于斯、工作于外地的乡贤。“外来乡贤”是指援助当地新农村现代化建设、家乡是其他地方的乡贤,如驻村第一书记、“三支一扶”人员、外来投资客商等25。如果从新乡贤群体的组织构成来看,它还具有范围广泛的基本特征。新乡贤既包括了在职抑或离退休的国家机关工作人

19、员,又包括了当地的经济能人、能工巧匠和德高望重之人;既包括了返乡创业就业的青年才俊、外来投资客商,又包括了海外侨胞侨眷等,他们的基本共同点在于都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较高的公众认可度、较强的人力资源与社会关系。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前提是要始终遵循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95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乡村振兴用,并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更好地协调好、配合好村“两委”开展农村基层治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文化建设等工作,充分做好村“两委”的得力助手和村民合法利益的表达者、情感交流的倾听者、经济矛盾的协调者、文化提升的助推者。但是,新乡贤在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也会给乡村治理带来一定的消极

20、影响,比如,在个别地区新乡贤甚至蜕变为“伪乡贤”,破坏了当地的基层民主政治环境、阻滞了经济文化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在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新乡贤功能的二重性,充分发挥积极因素,注重规避消极因素,既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又要做好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监督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发挥新乡贤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有功效。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13-11-16(1).2 吴蓉,施国庆,江天河.乡村振兴战略下“新乡贤”治村的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

21、 J.宁夏社会科学,2019(3):130-138.3 王文龙.新乡贤与乡村慈善:资源整合、项目对接与激励机制创新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2-57.4 孙丽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探析以浙江省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9(8):225-233.5 黄爱教.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空间、阻碍因素及对策 J.理论月刊,2019(1):78-84.6 邓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困境与途径 J.学术论坛,2018(3):169-173.7 邹心平.乡村的封闭性及其对新乡贤培育的阻碍 J.农业经济,2018(6):56-58.8 吴莉娅.新乡贤在乡村振兴

22、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6):86-90.9 白现军,张长立.乡贤群体参与现代乡村治理的政治逻辑与机制构建 J.南京社会科学,2016(11):82-87.10 12 蔡伟峰.让乡贤为乡村治理注入活力 J.人民论坛,2018(24):68-69.11 宋西雷.“新乡贤”治村的实践路径研究 J.领导科学,2019(2):8-10.13 14 李宁.乡贤文化和精英治理在现代乡村社会权威和秩序重构中的作用 J.学术界,2017(11):74-8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 年 4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N.

23、农民日报,2021-04-30(2).16 刘成友.以乡情和文化为纽带推动乡村治理:唐村镇有个新乡贤社区 N.人民日报,2018-02-06(12).17 实施“新乡贤+三治融合”工程 探索新乡贤参与社会治理新途径 EB/OL.(2020-07-02)2022-01-19.http:/ 发挥统一战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EB/OL.(2020-09-25)2022-01-19.http:/finance.newssc.org/system/20200925/003006609.html.19 徐军.情系“浙”方热土 乡贤反哺家乡 N.中国改革报,2020-08-13(7).20 赵旭东.遇事

24、找得到 疙瘩解得开 群众信得过:我市开启新乡贤乡村治理新模式 EB/OL.(2019-07-17)2022-01-14.http:/www.bznews.org/news/xw/201907/339712.html.21 上城区委统战部.上城区南星街道:激活乡贤“密码”助推共同富裕 EB/OL.(2021-09-16)2022-01-19.https:/ 贾平凡.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新乡贤助力侨乡振兴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1-20(6).23 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EB/OL.(2021-03-28)2022-01-15.https:/ 龙池街道新乡贤“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EB/OL.(2021-12-17)2022-01-21.http:/ 孔新峰,齐高龙.推进新乡贤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思考 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1):40-46.责任编辑:赵忠亮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