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_蒋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89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_蒋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_蒋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_蒋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教育(德育)2023.02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蒋飞1姜柳2(1.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2.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摘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对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的重大部署。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在于人才,大学生既是乡村振兴各类人才的储备库,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高等学校作为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存在培养理念落后、课程体系缺失、实践训练不足等问题。各地高校应以党的

2、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更新人才培养目标、精细匹配教育资源、搭建多方合作实践平台、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彰显人才培养责任担当。关键词 乡村振兴;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7997(2023)02-0045-06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全党全社会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千秋基业,人才创造。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乡村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动力引擎。全面推进乡村振

3、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高校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发挥教育、科研、服务等全方位作用,为乡村振兴做好人才补给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和力量源泉。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指出,要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这既是党向新时代大学生发出的时代号召,同时也为当代青年学子实现自理论经纬45北京教育(德育)2

4、023.02身价值提供了广阔发展平台,更为高校创新教育指明了目标方向。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我国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头等大事,更是当前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办学价值的必然要求。(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供给和保障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发展迟缓、农民经济收入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产业相对落后,而要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之所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既缺乏精通现代农业的大量科技工作者,也缺少掌握现代经济发展的优秀管理者,人才供给匮乏、无法充分保障,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不仅只

5、是广大农民群众,更亟须掌握现代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蓄水池”,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供给和支持保障是其必须履行的时代责任。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既要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又要掌握现代化的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部分涉农专业大学生,更要精通现代化农业的系统理论。他们投身于农村生产实践,将有效地挖掘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潜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二)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顺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高校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应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要从党和国家发展

6、全局的高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坚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为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发挥重要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乡村建设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要以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理念为指导,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出发,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勇于扎根基层,为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做好各项服务。二、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

7、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些年,高校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工作中,仍处于初级或起步阶段,尚未构建出系统、成熟的教育体系。根据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要求,当前各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求存在耦合困境,在培育大学生乡土情怀、服务乡村建设和对接就业需求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与不足。(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价值体现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方位多层次振兴。乡

8、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共同书写和完成。鼓励愿意回到乡村并能长久扎根于乡村生活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是解决乡村发展瓶颈的首要前提。高校作为引领和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首先培养大学生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乡村文化是乡村民众群体生活智慧的重要结晶,它体现着一定地域、一定群体的集体精神和价值追求,只有不断激发大学生的乡土情怀,使其形成助力乡村建设的自觉,高校才能有效实现为我国社会发展持续输送人才的使命。就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高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乡土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意识重视不够。尤其是一些非农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忽略或缺少对乡村文化的融入,对国家乡村振

9、兴战略的宣传和解读不多。拥有青春斗志的大学生,其创新创业的激情本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理论经纬46北京教育(德育)2023.02略存在着一定的共生关系,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对乡村文化覆盖面不大、延伸性不足、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客观上限制了大学生对乡村建设的参与和热情。(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乡村建设的服务贡献不大2018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并提出要“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为此,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

10、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部署“发挥高校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的重点任务。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科研成果的输出池,具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供给的独特优势。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尚未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服务地方建设、振兴乡村发展方面作用发挥有待提升。高校尤其是有些农业院校,并未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匹配,缺少有针对性、可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无法让大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感知到参与国家建设、服务乡村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要实现乡村发展全面振兴,不仅

11、需要高校培养出涉农的专业型人才,也需要懂管理、懂科技、懂经济的综合型人才,但当前很多高校特别是非农院校,缺乏对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调研,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重视不足,使人才培养与乡村建设发展匹配不够。(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社会的发展实践不契合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着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当前,乡村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助力和支撑。大学生群体作为经济发展的新锐力量,高校在开展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加强对其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培养,不断激发其实践创造潜能,为适应并服务乡村建设做好储备。目前高校的创新教育理念

12、、创业教育内容和方式等尚未完全做到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相契合。高校虽然目前都有开设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但设置较为零散,尚未体系化。再者,就教学内容和方式而言,大多数院校仍旧主要采用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的教育形式,甚至有些高校只是简单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举办成讲座或竞赛等,无法有效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价值。目前高校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凸显了其教育目的仅处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层面上,尚未更好地将教育与社会发展实践需求相结合,切实满足大学生对创新能力和创业知识的需求。三、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

13、略。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更多懂农、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创新创业带头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最新部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对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意义深远。(一)以“课程思政”教育引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为目标追求,旨在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我国现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们仍面临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须全面振兴的重大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校要以崭新的培育

14、范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贴近时代主题和现实要求。高校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出发,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另一方面,也要理论经纬47北京教育(德育)2023.02引导和增强大学生爱国、爱乡情怀的培育。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主动自愿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每年只占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能将个人的创业理想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的则更少。为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更加明确和突出“课程思政”对大学生价值信念的引领。高校要培养大学生自觉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激发他们勇于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广袤大地,主动面向乡村就业、创业,充分发挥所学所长,以

15、个人聪明才智为全面振兴乡村发展助力。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覆盖课堂、课下、实践等各项教学环节中,自始至终地渗透和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投身服务于祖国的建设事业,树立为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个人力量的强烈使命感。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不仅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更要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深入乡村,通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乡村创业典型案例的介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扎根农村、致力于乡村振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乡土情怀,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着落点。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为当代青

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个人发展空间,也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的教育工作者,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命题,教育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锤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把扎根乡村、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和追求。(二)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感召下,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于乡村创新创业,积极参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业,不仅能为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

17、力保障,也能因其转变以往被动求职者而成为主动建设者的身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承担着培养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责任。为此,需要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锻炼和培养大学生具备判断市场行情、预估市场风险、应对市场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应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育评价等全方面多层次开发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体系之中,不断丰富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突出和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团队合作为导向,以发掘创业机会为中心,以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开发一系列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研判、创新想

18、法、创业计划书、企业家职业素养、管理心理学、创业实践等组成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体系。大学生到乡村创新创业要面对的市场竞争是开放而激烈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市场经济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果敢而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因此,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应尤为重视实战性和训练性,一方面,应教育大学生广泛涉猎包括经济管理、人文历史、市场营销、农业农村发展等多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不断训练大学生缜密的思维和超人的胆识,善于从国家创业的政策导向和经济形势的细微变化中寻找创新创业的着陆点,抓住机遇勇敢创新。创新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整个创新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因此高校创新创业

19、课题体系的完善,还需将创业心理辅导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置于学习训练之中。一方面,通过增加设置创业心理教育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对心理问题有所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对学生在虚拟创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予以沟通和疏导。通过开展相应的心理训练来强化大学生在面对创业的不利环境和现实时,能不怕挫折、抓住机遇、勇敢创新、努力竞争、自信乐观地面对一切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理论经纬48北京教育(德育)2023.02格品质。在创业心理辅导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心理测试更加准确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明白自身在创业心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日后可以在创业实践中扬长避短,更好地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创业商机。(三)搭建“

20、实践平台”,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不应该是仅仅懂得先进文化知识,只会待在实验室里的学子,而应是能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现实,愿意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用劳动去改造世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有志青年。高校在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时,应积极响应国家对当代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主动与乡镇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实践为导向,以校地合作服务作保障,

21、突出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训练的多层次教育体系,以达到更符合新时代国家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高校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发展,真实地获知当今社会的需求,从而在参与创业实践中不断创新,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时,可以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政府以及企业等多方主体的资源,采取高校提供技术、政府确保资金、学生参与科研、企业投入运营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起校地、校校、校企等多元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政府-高校-学生-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中,学生能借助平台项目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查,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新时

22、代农村正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新时代的农民还需要哪些现代化改造,社会主义美好家园的建设需要自己做出哪些努力和贡献,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掌握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强烈使命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使得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的合作建设发现乡村振兴的新课题,也能促使大学生在实践平台的锻炼中激发乡土情怀,挖掘更多创新创业的新机遇。(四)打破城乡二元观念,弘扬创新、自立的民族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景象,以实现乡村整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要求。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要重视并有意

23、识地发挥文化传承与弘扬作用,履行高等教育规范学生社会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时至今日,仍有大学生受到去乡村创业“没前途”观念的影响。高校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组织,是先进文化和思想精英的聚集地,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观念,通过向大学生传播世界农业史、中国农业史,农业风云人物奋斗史等大力弘扬农业文化,激发大学生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深厚乡土情怀。通过宣传“耶鲁哥”秦 飞、“最美奋斗者”杨大可、“逆城市化”发展的最美村官方月萍等优秀大学生走进农村,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事迹,改变社会长久以来的狭隘观念,激励大学生扎根基层,勇于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土地

24、上迎接创业挑战,在建设家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追求。自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理念以来,市场为全社会释放了更多的创新空间,这为国人提供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机会的同时,也在全社会弘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高校作为社会先进思想观念的引领者,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懂得先进的科学知识,更应具备现代的文化价值理念。自强不息、勇于创造是中华民族秉承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精神法宝,我们应在新时代继续弘扬这种高尚的品质,形成全社会协力支持,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乡村创业良好氛围。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应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变理论经纬49北京教育(德育)2

25、023.02革创新、艰苦创业的优良精神,将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自立自强、拼搏奋斗的精神在青年学子投身于乡村建设的浪潮中得以延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的国家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依赖全国高校培养的万千优秀青年学子的支持和保障。只有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愿意并扎根于农村创新创业,才能为新时代的乡村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才能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高校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宗旨实现高

26、校的内涵式发展。高校只有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才能使培养的大学生从乡村振兴的“潜力股”转向推动乡村加速发展的“生力军”,让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自身价值在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奋斗中盛开绽放,让伟大的祖国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进程中走向强盛。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本硕博思政课程建设一体化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21JDSZK095)、山东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JKTD20180507)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