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嬗变、逻辑证成与时代观照_王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83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嬗变、逻辑证成与时代观照_王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嬗变、逻辑证成与时代观照_王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嬗变、逻辑证成与时代观照_王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2期(总第170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嬗变、逻辑证成与时代观照王金,孙迎联(东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摘要:共同富裕话语是拥有高度理论深意和实践品格的政治表达,既是体现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目标、纲领的软实力,也是巩固党的领导、夯实执政根基的隐性资源。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嬗变,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主题引领下,形成“革命求富”“建设谋富”“改革致富”“脱贫共

2、富”的话语表达。基于此,中国共产党聚焦共同富裕话语的理论溯源、文化基因、实践诠释,深化了共同富裕话语的逻辑证成,从而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增进共同富裕的道路自信、树立共同富裕的国际典范提供了话语支撑。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D616;D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627(2023)02-0128-08DOI:10.20076/ki.64-1065/G4.2023.02.016收稿日期:2023-01-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赋能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构建研究”(22BKS142)作者简介:王金(1996),女,辽宁沈阳人,东南大

3、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孙迎联(1967),女,江苏南京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引用格式:王金,孙迎联.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嬗变、逻辑证成与时代观照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话语是思想与知识的表达,也是反映实践过程、引导实践发展的观念体系1。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就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但作为描述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与变革、诠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宏大历史叙事的共同富裕话语体系化仍然不足,导致话语软

4、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不匹配,与我国以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继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不相称。因此,论证共同富裕的“前因后果”,促进共同富裕内蕴的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建构具有吸引力、说服力的共同富裕话语,对于塑造党的形象、增强民族自信,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中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嬗变共同富裕的话语变迁源自出场时空的不停转换,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主题的引领下,生成了“革命求富”“建设谋富”“改革致富”“脱贫共富”的话语表达,党的目标、口号、政策、理论等具有言说特征的实践功能的客观存在,展现了大历史观视野

5、下共同富裕话语的嬗变与革新。(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求富”话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消灭剥削”“追求独立”“巩固政权”“农民解放”等作为共128同富裕的话语关联要素,淬炼“革命求富”的话语表达,开启寻求独立自主走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选择成为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共同富裕的对象受限于“阶级身份”,获得农民支持、巩固工农联盟、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语境决定了共同富裕是农民和工人这一具有特定身份的特定主体所独有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明确了“消灭阶级区分,实现社会公有”2(1)的革命路向。面对产业摧残、横征暴敛、鱼肉把持“致农民生活愈

6、加困难”的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3(263)的时代强音。工人和农民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出发点、立足点、支撑点。开展土地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分田为核心要义,以实现农民土地所有权为目标指向,以广大农民为革命依靠力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构建了为穷苦农民谋幸福的共同富裕话语。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由此,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情、军民情根深叶茂。抗日战争时期,面对经济封锁、武力掳掠、生命戕害、奴化教育的多重打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进行“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总方针开展

7、大生产运动,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政策,开启了攻克难关、减轻负担的生产自救道路3(9193),建设“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4(663),为共同富裕话语落地提供了契机。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毛泽东指出,“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土地改革热潮就此席卷中华大地,成为从根本上摧毁封建根基的社会大变革,进一步团结农民,使之成为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4(122124),继而“使国家和人民稳步地进入富强康乐之境”5(276)。这一时期,在革命的历史语境中,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口号、政策、目标等无不彰显消灭剥削、民族独立、共同富裕的话语力量,其意旨在于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俗常

8、、伦理氤氲的封建性话语,从而保证革命的最终胜利6。(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建设谋富”话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社会制度”“恢复经济”“社会改造”“农民富裕”等作为共同富裕的话语关联要素,确立“建设谋富”的制度基础、工业支撑和动力系统。党中央以土地改革为中心,对封建婚姻、贪污腐败等进行社会民主改革,使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创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同富裕的出场语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同富裕话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 提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7(437)。

9、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提出改变农村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8(442),锁定农民的利益受众身份和农业的现实发展定位。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提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真正富强的国家”,使“大家一起共同富裕起来”8(49049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8(495496),对共同富裕的利益受众身份进行了扩充,从全体人民的维度肯定共同富裕话语的政治属性。基于此,党中央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和财政状况,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引领下,以社会

10、主义工业化为目标,司法、宗教、体育、教育、医疗、艺术、外交等全面推进,水利、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飞机、汽车、地铁、货轮、石油、原子能、卫星、核潜艇等大国重工不断加强8,废墟上站起来的新中国开始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在人民对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共同富裕处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曲折前进的历史语境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东方人1292023年第2期(总第170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

11、ity口大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新时期共同富裕的话语出场与道路铺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致富”话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先富带后富”“缩小差距”“和谐社会”“扶贫开发”等作为共同富裕的话语关联要素,创造性地实现了“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的话语链接。顺应新形势,与中国国情若合符节的“改革致富”话语走向政治经济的话语中心,促使共同富裕的体制支撑、战略支持和激励机制更为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

12、市场化改革,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形成对共同富裕的内在激励,促使共同富裕话语由革命、建设为主的政治属性向以改革为主的经济属性转变。其一,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创新共同富裕的话语内涵,呈现“改革致富”的话语表达。党中央指明资本主义的虚伪之“矢”难以射中共同富裕的实质之“的”,将共同富裕提升至社会主义本质的话语高度。具体来看,“两个大局”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区域发展战略安排为发展生产力的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经济体制变革下的救济式扶贫和专项扶贫,国家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扶贫攻坚为消灭贫穷的共同富裕筑牢根基,“先富带动后富”的行动方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方针

13、,“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为消除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指明了方法。其二,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共同富裕的话语属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遵循拨乱反正、调整经济、改革体制的方略指导,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引领下,共同富裕的话语高度和广度有所升华,话语地位和站位得以提升。在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认识、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和“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具体目标4(256257),擘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强民主文明为引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共同富裕的话

14、语轮廓逐渐清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突破现代化建设瓶颈与体制壁垒,促进经济迅猛发展。“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构成促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的战略引领。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建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的目标要求,丰富和拓展了共同富裕的话语内涵与精神实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处于改革关键节点的共同富裕话语迎来转折并形成创新性话语表达。中国共

15、产党以经济转型、民主法治、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共同富裕提供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脱贫共富”话语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美好生活”“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人的全面发展”等作为共同富裕的话语关联要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语境下,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9(189),生成了“脱贫共富”的话语表达,实现了共同富裕话语在新时代的蜕变与重构,创造并开拓了共同富裕话语新形态和新境界。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

16、治问题。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话语属性已经由政治诉求和经济诉求主导向多元诉求复合叠加转变,话语内容和目标指涉愈发明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在中国梦引领下以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创新共同富裕的出场130语境并建构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其中,尤以“脱贫共富”为主线引领新时代共同富裕话语演进的十年历程所取得的成就最为深刻。我国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7),保障了贫困人口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发展权,全面提高了以交通、水电、网络等为主要内容的

17、基础设施水平,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11(6474)。当前,人民生活进入相对殷实富足的新阶段,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消除绝对贫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共同富裕筑牢了底线保障;执政为民的红色基因和同心奋斗的血脉赓续,为共同富裕注入了信仰力量。中国共产党在“脱贫共富”的话语表达中为新时代共同富裕话语建构铸就迭进基础和前进动力。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客观实际的深刻变化,以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主要任务。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共同富裕的政策设计和制度革新以完成“脱贫共富”向

18、“高质量发展”迈进,拓展深化话语接续,以激发话语凝聚力、领导力、影响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创造必要前提。二、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逻辑证成共同富裕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直接反映,是对不同历史阶段国情、社情、民情的描绘和概括,具有鲜明的逻辑指向。得益于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共同富裕话语呈纵向的语境嬗变和横向的语义拓展,其蕴含的理论、文化、实践的建构效应彰显了对共同富裕话语的多层次溯源和立体化阐释。(一)以理明义: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理论溯源“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12(151)共同利益是在

19、语言联系的现实基础上生成的。“社会主义者在各种各样的小册子、论丛、历书以及传单中”,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农民易于接受的话语引领农民决定自身命运,但最容易理解的语言是农民获得的经验本身13(214)。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现实的人的解放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寻求通往真理的路,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消灭私有制为目的,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道路指明方向;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以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廓清共同富裕的话语进路;提出未来社会将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12(166)的“各尽所

20、能、按需分配”14(436)的理想社会,届时,“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5(222),展现共同富裕的话语立场,擘画共同富裕的理想基底。从以“现实的人”作为科学理论阐释的出发点,到追求人的解放、扬弃人的异化、回归人的本质,最终以“现实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和恩格斯终其一生力图澄明人类社会发展矛盾的逻辑机理,逐步明晰共同富裕的理论本质,为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滋养和思想积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共同富裕视作目标话语和动力话语,与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形成对共同富裕的深刻认识。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6

21、(109),奠定话语的客观本质和来源于现实的实践基调,强调“以农为基、以工为主”,促进共同富裕,初步探索出一条“合作化致富”的共同富裕道路。邓小平对“平均主义”等错误认知进行反思和纠正,将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紧密结合,明确将共同富裕视作社会主义的目的、主题、特点、根本原则和最大优越性,以社会主义本质话语升华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共同富裕话语发展新阶段;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两个大局”基本方略,在“先富带后富共富”的战略布局及防止两极分化的现实行动中丰富和创新共同富裕的话语意涵。江泽民提出与共同富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1312023年第2期(总第170期)Journ

22、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成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撑,而其成果最终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并将共同富裕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与科教兴国战略相衔接,擘画消除贫困、缩小差距、全面小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共同富裕话语图景。胡锦涛开创与共同富裕思想理论相通、目标一致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及创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话语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启向共富时代迈进的新征程。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

23、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7,提纲掣领地指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话语内涵,即“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全民共富话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全面共富话语,“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共建共富话语以及“把握全过程、分阶段推进”的渐进共富话语,指向对象全民性的主体结构、全面联动性的内容统筹、参与能动性的实现方式、渐进分阶段的推进样态18,深化共同富裕的内涵要义及话语创新。(二)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文化基因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人人都能过上美好生活的理想企盼与愿景在中华传统文化论域中已被讨论逾千年。先哲圣贤的家国理想和安民情怀展现了共同富裕的话语品格。礼记

24、礼运 描绘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和“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的“小康”向往19(419420),以及孔子之“大同社会”、老子之“小国寡民”、庄子之“至德之世”、韩非子之“均贫富”等,均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殷切期许。底层民众的朴素愿望和美好向往承载着共同富裕的话语观照。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李自成起义时提出“均田免赋”的主张,清末太平天国发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20(93)的时代强音,内蕴共同富裕精神及绝对平均的公正分配观,凸显出小农生产意义上的“均贫富”色彩。康有为在 大同书

25、 中描绘了“至平,至公,至仁”21(7)的“大同之世”,初步彰显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特质。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愿景,还是农民起义中的均富实践,其所倡导的“共同”是建立在平均主义基础上的,不可能带领底层民众找到甚而走向共同富裕,可能还会使人民陷入“共同贫穷”乃至更为悲惨的境地22。但必须承认,共同富裕的思想元素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深深浸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为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因此,应当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创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的话语表达,推进共同富裕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民是历史实践的主体,是一切话语的创造者和言说者23。共同富裕是相对于全体人民而言的,是所

26、有人、所有地区的富裕。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塑人民至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的话语表达,是共同富裕话语证成的立足点和支撑点。共同富裕内在地蕴含着富裕的价值形态和共享的分配理路,充分促进发展成果被公正分配、合理共享,进而充分保障人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破解需要与发展现实矛盾的应然要义,是共同富裕话语建构的核心关切。归根结底,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逻辑证成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擘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格局,要促进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打牢共同富裕话语证成的群众基础,走全体人

27、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要紧紧依靠人民,有针对性地部署对共同富裕话语有牵引力的目标、规划、改革、政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热情、智慧和力量,对自下而上生成的人民自发性话语予以体认,促成党与人民的话语联动,最终形成党的执政话语。(三)以实求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实践诠释共同富裕话语与实践的关系,也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现实是话语实践建构的产物24。话语承载的文化基因、社会土壤、生动实践是促进话语生命力传递和延续的肌体。共同富裕指向物质富足与132精神富有的实践证成引申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与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若合符节的科学追求,是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同频共振的现实践履。推动静

28、态的共同富裕话语叙事与话语演绎转向动态的共同富裕实践,是发挥话语功能、提升话语权重的应然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期,面对社会主要矛盾需求端“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转变和供给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现实难题,共同富裕话语亟须在场域叠加的话语诉求中统筹需要与可能、目标与进路,在解决矛盾的客观实践中寻找话语证成的根本动力。在我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中,社会经济结构由一元型结构转变为市场、社会、国家多元互动型结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带动现代化福利全民共享25。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达到 1 143 67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80 976 元,全国居

29、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 128元26,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迈进重要一步。当前,我国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正处于试点起步期,客观形势波动复杂,话语建构处于“进行时”。经济增速趋缓,近20%的青年失业率,较低的发展质量与失衡的发展结构,位于警戒线(0.4)之上的基尼系数,以及在总量、分布、结构及精准度上仍有所欠缺的公共产品供给,都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形成挑战27。基于此,我国提纲掣领地指明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为廓清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实践深化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清晰的拓展方向。具体来看,

30、到202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建构初具轮廓,话语内涵、话语结构、话语方向、话语价值达到新高度;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适时应务、系统推进、统筹建构,形成较为完备的科学话语体系,创新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内涵;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建构将基本定型、话语体系将更加成熟。在话语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话语建构的精准性和话语功能的可持续性将推进共同富裕话语的实践深化,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实践也为其话语创新提供了素材、经验和积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学理深思

31、。三、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时代观照在中国共产党统筹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勇开中国式现代化新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嬗变与逻辑证成,是以话语溯本清源、凝聚共识、开拓进取的现实使然,对于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增进共同富裕的道路自信、树立共同富裕的国际典范具有重要意义。(一)洞察时代,以高瞻远瞩的话语优势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共同富裕是美好生活的呈现样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伟业是彰显共同富裕话语优势的目标指向和核心要义。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中国共产党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共同富裕的话语中心。“落后”“挨打”“贫穷”的特殊历史经

32、历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复兴的重要性,意识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思维意图和价值意蕴。寄予美好愿景的理想社会是规则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就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看,共同富裕很大程度上是强调规则公平和过程公平、允许结果不公平存在的社会运行状态,因此,以高质量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是当前切合实际也是最为正确的方向选择。锻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优势,将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是新征程上中国共1332023年第2期(总第170期)Journ

33、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之义。(二)把握时代,以运筹帷幄的话语权威增进共同富裕的道路自信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源自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是集党的初心、国家意愿、民族理想、人民诉求于一体的政治表达,话语权威在“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8(102)中不断强化,并以“修于内”的话语品质和“形于外”的话语叙事为共同富裕奠定根本性、方向性的政治引领。共同富裕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的客观反映,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呈现,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

34、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党的领导优势的政治表达。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得益于内外交相淬炼下党的运筹帷幄和统筹协调,彰显强化共同富裕话语权威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锻造、政党形象塑造与发展自信积淀,映衬以话语权威增进共同富裕道路自信的时代意蕴。(三)引领时代,以掌握主动的话语叙事树立共同富裕的国际典范时代发展需要话语力量的介入与引导,共同富裕的理想愿景吸引、激励、形塑国家认同,促进中华儿女形成由被动的话语认识到自觉的话语领悟,以此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认同,树立共同富裕的国际典范。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新起点,我们

35、需要强化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建构的责任与使命,形塑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逻辑建构,以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话语表达,全景式再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道路的宏大叙事与历史场景,形成“表达中国立场、唱响中国声音、传递中国力量、展现中国气派”的新时代共同富裕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文化感召力、形象亲和力、学理说服力、舆论引导力。话语形成不是最终目的,话语认同也并非一劳永逸,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的话语建构与传播要致力于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话语权,发挥话语功能,以大国视野、大国情怀、大国格局、大国担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从被动的话语接受者、追随者到话语引领

36、者和示范者,打造共同富裕的中国样本,在保护民族自信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在话语建构的时代价值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国际话语共鸣。参考文献1 陈金龙.邓小平与中国改革话语的建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5).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 董慧,杜晓依.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进

37、程及经验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 孙威,白利鹏.“共同富裕”的认识演进与实现路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0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1 王灵桂,侯波.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的实践探索与世界意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3412 中共中央马克思

38、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18 王金,孙迎联.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要义

39、、现存问题与优化路径J.理论探索,2023(1).19 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7.20 石峻.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57.21 康有为.大同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2 李正图.论中国特色共同富裕道路J.社会科学辑刊,2021(6).23 刘洪森,李昊天.中国共产党“小康”话语百年演进的历程、逻辑与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21(4).24 郭颖,王海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的逻辑理路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5 肖祥.共同富裕:社会正义的中国实践及其发展启示J.

40、理论月刊,2023(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统计,2022(3).27 蒲清平,向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现实困境、实现机制与实践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2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责任编辑海晓红】The Historical Change,Logical Justification and Time Perspective ofthe CPC s Discourse of Common ProsperityWANG Jin,SUN Ying-lian(Schoo

41、l of Marxism,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Abstract:The discourse of common prosperity is a political expression with a high degree of theoretical meaningand practical character.It is not only a soft power that reflects the nature,purpose,goal and program of the CPC,but also ahidden reso

42、urce that consolidates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tamps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ance.The discourse of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CPC has gone through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period of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theperiod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43、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and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Guided by the theme of“revolution”,“construction”,“reform”and“rejuvenation”,it has formed the discourse expression of“revolution for wealth”,“construction for wealth”,“reform forwealth”,“poverty alleviati

44、on”and“common prosperity”.Based on this,the CPC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origins,cultural genes,and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discourse of common prosperity,and deepens the logical justification of thediscourse of common prosperity,so as to provide discourse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great practice of common prosperity,enhancing confidence in the path of common prosperity,and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model of common prosperity.Key words:The CPC;The Discourse of Common Prosperity;People Oriented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