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制造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1234”培育对策_陈肖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80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制造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1234”培育对策_陈肖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制造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1234”培育对策_陈肖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制造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1234”培育对策_陈肖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l22 No1Mar 2023第22卷第1期2023年3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1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持续推进制造强省计划,需要培育一批大国工匠。浙江省作为制造强On the“1234”Cultivation Strategy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Higher Vocation

2、al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Zhejiang ManufacturingCHEN Xiao-yan(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12,China)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nufacturing power and cultivate more craftsmen.A

3、 strong country needs a strong province.As thevanguard of a strong manufacturing country,Zhejiang Manufacturing is in urgent need of the return of“crafts-manship spirit”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s the main force of manufacturingindustry,vocational students are in urg

4、ent need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education.Based on the shortcomings ofteaching materials,teacher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craftsmanship spirit in the contextof Zhejiang manufacturing,the“1234”cultiv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as follows,“one body and two wings”toachieve th

5、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three subjects and three identities”to achieve the formation ofteachers,“four levels:learning,thinking,practicing and understanding”to achieve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ivating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vocational stud

6、ents 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 a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strategic goal of manufacturing power.Key words:made in Zhejiang;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craftsmanship spirit浙江制造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1234”培育对策陈肖燕(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3150

7、12)摘要: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强国需要强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浙江制造作为制造强国的排头兵,急需“工匠精神”回归。高职学生作为制造业的主力军,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分析浙江制造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教材、教师队伍、教法存在的不足,提出“1234”培育对策,即“一体两翼”实现教材重建、“三主体三身份”实现教师队伍组建、“四阶:学思践悟”实现教学方法创建,以提升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性,为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根基,从而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词:浙江制造;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8、671-9565(2023)01-043-05收稿日期2022-12-06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宁波党史人物故事融入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五阶三维路径研究”(编号2022SCG272),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22年课题“创新思维指引下的思政课实践探究以访劳模 悟精神系列活动为例”(编号2022A17),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创新思维指引下的思政课实践探究以访劳模悟精神系列活动为例”(编号DJ2022Y04),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宁波劳模工匠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五阶三维路径研究”(编号jg202232)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肖燕

9、(1985-),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研究。43Vol22 No1Mar 2023第22卷第1期2023年3月国的排头兵,2020年就发布了 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是浙江省着力培育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要持续抓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亟需培育产业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浙江省共有49所职业院校、52.66万名在校生,为浙江制造业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培育高职生的工匠精神,不仅对实现浙江制造强省战略、制造强国战略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高职院校落实育人使命

10、的内在要求。1培育高职生工匠精神是浙江制造的应然向度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它对企业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升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1工匠精神是实现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精神支撑2014年浙江省提出打造“浙江制造”公共品牌体系,其核心内容是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目标,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品字标”品牌为引领,是浙江省政府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目的是全力推动浙江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为更好推进“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202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又印发了 浙江省全

11、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但现实是,浙江制造业大多是传统制造业,未能处于产业链上游。如浙江作为松下、新秀丽这些企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基本上都是依托省内的原材料市场、省内企业的加工制造、营销,最后再贴牌在国内以及全球销售。虽然这些企业并非是高精尖技术产业,但可以通过专注与精心制造来追赶乃至超越,这里就需要工匠精神。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培育高职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实现浙江省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1.2工匠精神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制造业凭借传统要素与价格优势实现了爆发式出口增长,参与到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生产中,成为“制造大省”。2018年,浙江省生产总

12、值56197.15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3506亿元,同比增长6.7%;工业总产值为20499.57亿元,同比增长5.2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占第二产业总产值的87.21%,制造业在解决劳动力的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下,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浙江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看来,企业产业缺乏迭代升级的核心技术,创新发展驱动机制也不够完善。求变简单,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却十分困难。很多企业很难真正沉下心来立足实践发展和群众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导致缺乏创新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底蕴,结果产品大都呈现换汤不换药的集约式更新,毫无创新可言,更别说提升竞

13、争力了。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追求往往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生存,要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沉下心来搞研发,而创造是“工匠精神”,是当前浙江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所急需的企业文化。高职生作为日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培养他们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以实现制造强国为使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经世济民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下为我省制造业企业乃至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创造,提供着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1.3工匠精神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有力保障从制造业大省到制造业强省,浙江制造业的发展之路还很长,亟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匠才来作为人才支撑。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工欲

14、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手握利器者自身素质和技能达不到要求或较低,也不能充分发挥利器的作用,显然人才培育在机械化、智能化的时代依然重要。因此,制造强省的实现需要匹配以人才强省,需要“德技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对高素质人才“德”的塑造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匠器制造需要匠人,匠人之魂则存于匠心,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工匠精神。当下,要重新跻身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就必须重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而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最明显的。高职生作为制造业大军的主体人才队伍,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去培育他们的匠心,以培养现代化的匠才,实现高质量的匠器铸造,这无疑是一项有力举措和

15、保障。2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在国家系列政策和社会需求导向下,陈肖燕:浙江制造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1234”培育对策44Vol22 No1Mar 2023第22卷第1期2023年3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业教育正发生巨大变革着,高职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也在不断调整、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挑战,存在一些问题。为能较好地掌握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笔者从教材、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等三方面出发,对宁波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计657份。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在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上十分欠缺,具体表现如下。2.1教材缺乏,针对

16、性不强目前,适用于全国高职生学习的工匠精神教材十分缺少,形式单一。调查显示,有专门教材的不到10%,90%以上没有教材,且有教材的也不统一,形式不一。大体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案例式读本;二是把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放在一起的理论读本,真正适用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教材几乎没有,不足以支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教学体系的形成。此外,教材个性化内容不够,针对性不强,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经济发展特征和制造业发展要求的工匠精神研究阐述并不多,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存在脱节现象,不能及时衔接地方制造业发展人才需求,实效性差,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当前,立足浙江地域文化研究的工匠精神的相关论文虽然有,但

17、未能形成教材体系;立足浙江制造来研究工匠精神的,却几近无,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2.2教师单一,流动性较差要培育高职生的工匠精神,就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应具备深厚的知识理论功底,也要有较高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以达到“灌输”和“示范”双重教育教学效果。目前,省内单独开设工匠精神教育的课程并不多,师资队伍建设单一。调查显示,占比87%左右的学校这类课要么由思政课教师承担,要么由专业教师承担,或者是由学院层面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开展讲座,但大家各自为阵,造成思政课教师对专业发展现状和学生在工匠精神上的专业素养要求把握不准,专业教师和劳模工匠人物对工匠精神理论把握不深入,教学过程或重

18、灌输轻示范或轻灌输重示范。与此同时,校内外、校企之间师资的双向流动性较差,学校和企业在共同育人价值追求上不够统一,也欠缺相关的政策支持,双方内驱动力都不强,造成“校企联动育人链”在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上不够畅通。2.3教法传统,感召力不强没有形成合力的师资队伍,在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上就很难有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契合度不高,往往出现为理论而理论、为实践而实践的现象,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求知欲和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调查结果显示,79%的师生对教学方法不是很满意,如把实践教学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完全没有企业的参与。学校不能邀请行业

19、大师全程指导工匠精神课程,也不能派专任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这两个时段都没能充分将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因此,学生难以把工匠精神理论转化为专业领域的实践,继而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标。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在工匠精神教育教学上理念落后。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只注重匠才的塑造,却忽视了匠心的培育。究其原因,在于:一是教师本身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认识有限,知识储备不够;二是教师对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国工匠培养之间的必要性联系认识不到位,由于隐性教育的工匠精神不似显性教育技能训练短期内能出成果,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地追求“速成”和“政绩”,忽略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脱离了国家发展需要,

20、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3浙江制造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1234”培育对策立足浙江制造背景,对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提出“1234”对策,实现教材内容重建、教师队伍组建、教学方法创建,是适应浙江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契合浙江制造业人才的要求。站在浙江大地上讲述工匠精神,活化深化工匠精神的内涵,使之印上地方和时代的烙印,有效提升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对推进浙江制造强省战略、助力中国加快进入制造强国行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12”:“一体两翼”,实现教材内容重建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要是没有教材、缺乏教材,就如同水无源、树无根,难以拥有生命力。提出“一体两翼”,丰富工匠精神内涵,重构教材内容

21、,是题中应有之义,具体内容构建见如图1。其中的一体就是工匠精神。2020年,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45Vol22 No1Mar 2023第22卷第1期2023年3月丝不苟、追求卓越”2,短短十六个字点明了工匠精神的实质。两翼指的是“品字标”浙江制造和浙江地域文化。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品牌大省3。站在“制造大省”的新起点上,浙江人开始构思一个关于“浙江制造”的梦想。目前,“品字标”已成为浙江产业提升质量的“一把金尺”,是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22、。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我省将累计制定“浙江制造”标准4000项,培育“品字标”品牌企业2000家。“品字标”品牌代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建筑工程、生态等领域高品质和先进性形象的公共品牌,包含三大核心价值:质量、创新驱动与履责守信。同时,为满足“品字标浙江制造”高品质的定位和要求,浙江省构建了由3个系列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即“ABC”结构:A标准是指通用的“浙江制造”企业评价规范,代表“好企业”标准,注重“质量第一、履责守信、创新驱动”;B标准是指个性的“浙江制造”产品技术规范,代表“好产品”标准,它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C标准代表“好服务”标准。“三好

23、并举”明确了货真价实、质量安全、服务优质、纠纷快处等方面的服务承诺要求。此外,“品字标”相关内容还被编入了我省高中教学课程,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发了“品字标浙江制造”公共品牌建设教材和视频课程,拟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技师学院推广使用,为推进“品字标”品牌建设和质量共治提供人才支撑。而对于工匠精神的另一翼的浙江地域文化来说,工匠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工匠精神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则有不同的内涵,可以说每个时代或地域的工匠精神都有其独特性4。浙江一共有11个市,各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特征。如从“四千精神”发展而来的温州精神、“胆剑精神”延续至今的绍兴精神、

24、“宁波帮精神”发展至今的宁波精神等,无不显示着浙江地域文化中丰富、独特、与时俱进的工匠精神,这为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要立足“品字标”浙江制造要求和浙江优秀地域文化的特征,丰富工匠精神的内涵,实现教材重构,扎实打牢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源”与“根”,力求让学生达到品浙江文化,行浙江精神,知“品字标”,把职业方向,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浙江制造跨越式发展承担起职业教育的使命。3.2“3”:“三主体+三身份”,实现教师队伍组建教师可谓是学生的“引路人”。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学校和社会多方发力,共建畅通的育人体系,具体教师队伍组建见如图2。“三主

25、体”指教师队伍由学校教师、政府人员和企业师傅组成。学校教师主要完成工匠精神理论“灌输”,政府人员主要解读工匠精神政策“指南”,企业师傅主要落实工匠精神岗位“示范”,整个教学过程应做到三主体合理分工,紧密联系,良性互动,发挥最大合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统一5。一是要学校或学院层面牵头三主体队伍的组建,并完成全校性或分学院编写个性化工匠精神教材。二是要确定一位主负责教师,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企业师傅,他牵头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的编写,负责三主体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与有效衔接,并做好教学评价的收集。三是要在三主体之间建立价值共识,落实相关政策、制度保障,以达到长期合作、畅通有余。“三身份”

26、指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针对教师主体不同,学生也分别拥有三个角色:学生、公民、现代学徒。作为学生在“灌输”环节掌握理论的“知”,作为公民在“指南”环节把握政策的“变”,作为现代学徒在“示范”环节领悟精神的“行”,在工匠精神学习过程中“学理论、懂政策,做明白人”。“三主体”+“三身份”教师队伍组建为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提供了交流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育人、三方互利,有效提升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效果。图1“一体两翼”,教材内容构建模式陈肖燕:浙江制造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1234”培育对策46Vol22 No1Mar 2023第22卷第1期2023年3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图2“

27、三主体+三身份”,教师队伍组建模式图3“四阶”,教学方法创建模式3.3“4”:“四阶”,实现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纽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会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效性。基于教学规律,提出“四阶”:学、思、践、悟的教学方法,优化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实现教学方法创建,达到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德艺双馨的培育目标,具体教学方法创建见图3。通过学习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立足专业传承工匠精神,再以实践环节把高大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言行,最后使学生真正领悟工匠精神在生活、工作、职业中的重要意义。可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将学思践悟有机融合,“学生”、“学徒”、“公民”

28、三种身份配备三种主体“教师”、“企业师傅”、“政府”的三导师制,让学校、企业、政府的三轮驱动,以改变将过去片面强调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向重视培养工匠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工匠人才,为“浙江工匠”“大国工匠”的培养添砖加瓦。四阶教学法从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和发展要求出发,重新理清和审视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使教育回归到人才培育、立德树人的初心,力戒功利化、浮躁化,以期对高职学生有所裨益。此外,也要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引导,通过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将“大国工匠”的培育落实、落细、落小到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在教学课标和教学大纲中融入工匠精神培育要求,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有所抓手。二是注重提升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修养,实施系统的进修、宣传、学习政策等举措,培养教师崇尚、践行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身作则,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提高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11-24)2022-12-05.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