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病还是身病——揭秘躯体形式障碍_张荣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54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病还是身病——揭秘躯体形式障碍_张荣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病还是身病——揭秘躯体形式障碍_张荣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医诊通心理心病还是身病揭秘躯体形式障碍【摘要】躯体形式障碍是临床上非常隐匿且极易被误诊误治的一种身心疾病,本文从躯体形式障碍产生的原因、概念、症状、体征和心理等多方面,以及从患者、家属和医生多角度来深度分析明确这一“疾病”。让广大读者能清楚明了地认识和防范这一查不出也看不好的“病”。对于这种越来越普遍存在的由心理疾病引起的身体上各种不适的躯体形式障碍而言,心理治疗才是关键。【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心理疾病;干预张荣芹(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尤其老年人,经常述说自己的各种不适,去医院做检查却又完全正常。于是他们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疑难杂症,连现代医学都检查不出来,每天吃不下

2、睡不着,四处求医想解决他们所谓的“不适”。而这种情况可能是 躯体形式障碍所致。那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所谓躯体形式障碍,就是用身体的症状和体征来表达心理的压力或诉求,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具体来讲,躯体形式障碍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作为主诉,虽多方就医,且经各种医学检查证实无器质性损害或无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患者仍不能打消疑虑,通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其产生的原因多跟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比如社会文化水平、认知、情感障碍等,这些因素可以单个或者多个相互作用而导致发病,该病往往多好发于先天性格神经质者以及生活质量低者

3、。躯体形式障碍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最常见的症状多见疼痛、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等。常见的胃肠道不适如:打嗝、返酸、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刺痛、麻木等;心血管、呼吸系统如:心悸、胸前区憋涨、气短、紧束感等,而各种实验室检验、心电图、彩超、CT 等均不能发现有明显异常,但患者却坚持认为身体出现了问题。还比如难以解释的疼痛,患者时常声称疼痛剧烈,但缺少器质性疼痛时伴有的生理反应,相关检查也不能发现相应的躯体疾病。该类患者主诉最多的是腰背痛、头痛及不典型的面部疼痛,疼痛的时间、部位时常变化,而使用止痛药物往往无效。躯体形式障碍常见于老年人。进

4、入老年期,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明显衰退,其中也包括大脑的某些功能,而这是产生该病的生物学基础。从心理社会因素来看,老年人意识到自己已走入生命的深秋,离死亡越来越近,于是就容易对死亡感到恐惧、焦虑。这些都会导致老年人格外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甚至稍许感到某部位有异样,就担心可能发生了严重病变,潜意识里将轻微不适无限放大,于是就变成了治也治不好、查也查不出的“疑难杂症”躯体形式障碍了。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虽经多种躯体检查和医生诊断后,仍不能打消其错误想法,依然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之中,并影响了其参与社会活动。由于患者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想象中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久而久之,其身心都

5、会表现出与其想象和担忧中的疾病相同的病症来。这种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心理障碍,让患者“感知”到了明显的躯体不适,但针对上述人体各个系统的诸多不适所进行各项检查却不能发现任何异常,于是在其健康观念或疾病观点的影响下,将此类症状解释为“严重的疾病”,甚至是“治不好的绝症”。这样就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如此就形成一54 RRJK医诊通心理种恶性循环,导致自我“感知”的症状不断加重。在这个过程中,患者是渴望康复的,并且不断寻求诊治,但由于医学上的各种检查手段确实无法发现其病理变化,因此又不断遭受失望。其实躯体形式障碍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被超大概率的误诊、误治才是最可怕的。另外躯体形式障碍对老年人生

6、活质量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持续睡不着觉或者持续“疼痛”,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继而影响到整个家庭,让家庭的每个成员也陷入非常痛苦、无奈、疲惫的一种状态,反复陪同就医却无药可治,无法缓解。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家人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致使整个家庭都被笼罩在沉重的氛围中,到最后甚至会认为老人是在没病装病、折腾家人,让家人之间产生矛盾和怨恨。所以它对患病的个体有影响,对整个家庭的所有成员更有影响。躯体形式障碍并不是指患者的躯体真发生了何种病变,而是因为其心理疾病所导致的躯体感官上的各种不适,因此它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治疗才是关键。那我们该如何来面对和解决这一“顽疾”呢?首先,医生要耐心倾听患者

7、的陈述,对患者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让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对治疗抱有信心。在此基础上医生要给予患者解释、指导和疏导,让患者了解这些症状的相关知识,使他们放下对疾病的思想负担。其次,家人要理解患者所经受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不要觉得他们是没病装病,故意冷淡他们。反之家人也不要将他们当成重病人,这样会加重患者的“病人角色”,而是应当告诉老人,这不是身体上的疾病,是不受控制的大脑出了问题,也就是俗称的“心病”,让老人逐渐知晓自己的病根在哪儿,该如何面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老人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减轻症状。最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要多充实自己,学会与外界沟通,多和朋友、邻居、家人交流,尽量不要压

8、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倾诉和表达。并注意休息、饮食,保持健康的心境,尽量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情绪的方式,如养宠物、花草,学习书法、绘画,或者学下棋、唱戏、唱歌等。这样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之后,就不会将精力全部用来琢磨自己符合哪些疾病了。但若心理障碍已严重到自己无法调整情绪且心情难受至影响生活时,还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我个人认为,引起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问题最主要是源于孤独和压抑。而这种心理问题不仅老年人多见,在复杂现实的当今社会里年轻人也常见,人与人之间缺少了最暖最真的情感和信任,人与事之间有时会面临无力无助的悲凉和绝境,不是所有人都心理足够强大,可以有意识地自我调节不良情

9、绪,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风雨之后见彩虹。当日常生活中压力过大时,应当尽量选择向周围人倾诉或者放下心理包袱,有意识地主动调整情绪和心态,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无法意识到这一点的。因此,建议每一位读者,在了解了躯体形式障碍后,如果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千万别误认为他们是装病,很可能是他们的“心”生“病”了。最好建议或者带他们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前往心理科诊治,以便及时干预和纠正。躯体形式障碍轻症患者可以痊愈,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带病生存,但无论哪种患者,均不影响其正常寿命。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一般无明显躯体后遗症,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抑郁状态,需要日常监控患者精神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严重的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极为复杂,而且疾病本身也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不信任,故而治疗周期较长,且由于病情容易反复,需要长期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等药物治疗。当人生进入暮年,很多无奈、孤寂便会悄悄爬上心头,此时家人的关怀就成了他们的良药。希望我们都能常回家看看老人,认真倾听和关心他们,让他们的“心”不会生病。55 RRJK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