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木结构模块化设计在老旧...以南京市浦口区津浦新村为例_周士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54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木结构模块化设计在老旧...以南京市浦口区津浦新村为例_周士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木结构模块化设计在老旧...以南京市浦口区津浦新村为例_周士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木结构模块化设计在老旧...以南京市浦口区津浦新村为例_周士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5 2023.03/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与住区居民的自身期望值出现偏差,现存老旧住区对于城市的适应性发展有所欠缺,而开发或重建居住小区难以协调城市土地的需求与高昂的成本。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及以提高城市空间质量为关键的新型城镇化要求,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策略正逐渐从大量扩张建设用地向提高现有建设用地质量的方向转变1。如何在不继续扩张建设用地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规划和设计策略对现有的城市空间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从而促进老旧住区更新是本文要探索的主要内容。2 木结构模块插入式设计策略的提出老旧住区中的公共

2、空间不仅是城市文脉延续的体现,更是构建邻里关系的纽带。目前的老旧住区存在空间质量不高、可持续性差等问题,社区居住群体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与现有社区居住空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模拟设计将以实用性、灵活性、多样性的木结构模块化设计为要点,针对发展滞后的老旧住区,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住区中的衰落区域采用填补、修复、更新等“针灸式”的疗法进行优化2。本研究选取社区中的合适位置,利用周边空间资源深化设计,基于住区的人口结构和资源特征,设计可调整或可迁移的适应性模块,通过这种可变性的方式解决居住、空间与资源的矛盾,提升空间品质,以期实现住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3 木结构模块化设计的优势建筑的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建立在

3、建筑模数制基础上的设计形式。“模块”可以看作“模数”的进一步演化,每个空间单元的任何构件都可以看作一个模块,相同性质的空间单元又可以组合成功能更复杂、规模更大的单体或群摘要自“十四五”规划以来,城市更新行动进入新的阶段,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存在于城市老旧住区中的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缺失、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漫长的规划理念探索过程中,现代木结构的模块化建造成为老旧住区更新中不容忽视的有效策略,其核心理念是将发展相对成熟的现代木材及其结构与模块化设计相结合,对木结构模块化设计在老旧住区公共空间中的应用进行模拟,使老旧住区达到当代社区的基本居住标准,为今后木结构模块化设计运用于城

4、市更新提供理论支持。关键词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木结构模块;城市更新中图分类号T U-2 4文献标识码ADOI1 0.1 9 8 9 2/j.c n k i.c s j z.2 0 2 3.0 3.2 6Abstract Since the adoption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urban renewal has entered a new stage.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 old residential areas b

5、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such as the poor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loss of the supporting functions,imperfect management mechanism,and so on.In the long-term exploration on the planning concept,modular construction of modern wood structure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strategy that cannot be ignored

6、in the renewal of old residential areas.Its core concept is to combine the relatively mature modern wood and its structure and modular design to simulate the application of modular design of wood structure in the public space of old residential areas,so that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s meet the basic

7、living standard of the contemporary community.It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wood modular design in urban renewal in the future.Key words old residential areas;public space;wooden structure module;urban renewal1 背景近 30 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住区发展滞后问题日益严重。现有居住空间作者简介:周士月(199

8、7-),女。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现代木结构模块化设计在老旧住区更新中的应用以南京市浦口区津浦新村为例The Application of Modular Design of Modern Timber Structure in the Renewal of Old Residential Area:A Case of Jinpu New Village in Pukou District of Nanjing周士月 张海燕 吕淑娜Zhou Shiyue,Zhang Haiyan,Lv Shuna116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

9、re/2023.03体。模块化建造的本质是通过拼接模块的方式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这类建筑具有设计的标准化、加工的工厂化、施工的装配化,以及可拆解和再利用的特点,因此不仅施工速度快,还能在完成其临时性的使命之后,移至他处循环利用3。另外,其空间的灵活性与延展性,使得个性化设计和自由的空间组合成为可能,建筑功能和形态都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要灵活调整,这一点对于营造当下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的住区显得十分必要4。从建筑主体的建造材料看,模块建筑体系多样,比较主流的有钢结构模块、木结构模块、预制混凝土模块三种。木结构模块是模块化设计与性能优良的现代木材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建造形式。随着当前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

10、,木结构建筑在环保性、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并且相比于其他材料的建筑,木结构建筑往往能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亲切、温和的自然属性,也更能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这对于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极为重要,因此本文选择木结构模块进行研究。4 木结构模块设计的基本原则4.1 模数协调模数制是工业建筑体系中构件和部品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在木结构模块设计的过程中,模块类型应适当减少,在模数制的基础上进行木结构模块设计,可统一模块构件尺寸和定位尺寸,实现构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加快工厂施工进度和现场安装进度,减少构件与构件、模块与模块之间连接的复杂性。建筑模块设计建立在模数协调的基础上

11、,以标准化要求实现对平面布局、空间及构件尺寸把控协调,便于统一集成生产、吊装。4.2 环境适应性木结构模块设计模式应是发展的而非静态的。居住问题本质来说并不限于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矛盾,而是关系到社会的变迁、城市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住区的功能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充分考虑木结构模块的灵活性、移动性、互换性设计,能使木结构模块对环境和场地问题做出动态反应,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在快速建造之后,也可以保证在对环境最小破坏的情况下将其拆除,投入下一个新的建筑项目中反复使用,符合绿色环保理念。4.3 结构用材木结构建筑的结构用材有天然木材和工程木材之分,但由于天然木材受规格和造价限制较大,所以在材料方面

12、往往选用 GLT、CLT、LVL 等经过重组、性价比高的工程木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木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在城市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中的应用,因此这里仅以中小型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形式为基础,对木结构模块的结构形式进行设想。因工程木材特性的不同可分为木框架结构、轻型木结构、木质轻型板式组装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每一种结构形式都可为模块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5 现代木结构模块在城市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中的应用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南京浦口老城区存在大面积发展滞后、设施缺失、交通条件欠佳的老旧住区。为了进一步探究木结构模块化建造策略的合理性,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北路附近的津浦新村作为

13、研究对象。5.1 住区现状该小区位于新马路北侧,浦东路东侧,邻近浦口公园及南京北站旧址,内有浦口老年大学、爱贝幼儿园、银杏树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多个典型功能区。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小区中存在的问题可总结如下:住区内缺乏适宜的绿化及邻里交往空间;由于建设时期缺乏考虑,小区中对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与设施的设计指标明显不足,活动需求难以满足;住区内建筑密度较大,其中以居住用地为主,空间承载能力已达到饱和,但却存在部分场地缺乏合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见图 1)。5.2 应对策略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在调研和分析后,对小区内的可优化公共空间进行梳理,尝试对街角空间、附属空间、废弃用地等社区中的零散空间进行整

14、合利用。本研究采取了在住区存量空间中插入木结构模块的策略(见图 2)。模块的功能空间既可以是小吃店、售卖店,也可以是报刊亭、图 1住区现状照片(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 2应对策略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17 2023.03/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凉亭,甚至还可以作为活动中心或社区教室,根据居民使用需求的不同进行角色的转换。5.3 基本模块的确定5.3.1 尺寸规格考虑到模块的正常使用,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满足人体工程学,将人体静态与动态尺度的基本活动和正常交往范围纳入木结构模块的设计影响因素。模块在尺寸的设计上还受住区内可提

15、供的场地范围大小,以及运输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住区内道路宽度、国家道路运输规定、吊装需求等条件的限制。常规道路限高 4.8m,采用 0.8m 低板运输车,模块高度不宜超过 3.7m。另外,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2013)规定,建筑的开间和柱距、进深和跨度、门窗洞口宽度等宜采用水平扩大模数数列2nM、3nM(n 为自然数,1M=100mm),综合考虑将模块尺寸设计为长 4.2m,宽3.6m,高 3.3m。5.3.2 外观造型定位目标人群和居住需求之后,因为功能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单元模块具有一定的空间可变性及适用性,包括平面适应性和空间适应性,具体可通过自由组合和拆除外

16、墙实现。以标准化平面设计原则对模块进行单元设计,确立单元模块为适用性较高的方形模块。5.3.3 结构选型中小型木结构建筑中的木质轻型板式组装结构,可以将各类成品板式构件在工厂中预制生产,再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组合成不同用途的建筑,其工厂化和装配式的特性与模块化设计理念高度契合,因此单元模块结构选型为木质轻型板式组装结构。模块的承重构件包括楼面板、地面板、屋面板、墙板,各构件均由结构层、防护层、饰面层及连接件等高度集成(见图 3)。各个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构件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加强整体结构的强度。模块各构件之间因构件自身结构相近,其连接方式也比较相近,且较为单一,一般有 T 形连接和 L

17、形连接两种5。5.4 方案设计鉴于木结构模块的多种结构形式和组合方式,基于社区居民的迫切需求,在此仅呈现三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不同功能的模块设想,可在住区中投入使用,以满足住区群体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5.4.1 独立模块社区售卖社区公共空间除了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配置与文体娱乐之外,也承担着保证居民生活品质的商业供给功能。社区商业是基础性的配套商业,主要是为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提供便利,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以家为中心,走访发现调研住区内缺乏集中的商业售卖点,居民自行发起的售卖行为集中在住区主要道路两侧,非常混乱,时常引起交通拥堵。单个模块作为售卖空间零星地散落在

18、住区内,合理规划售卖区域,释放道路空间,不仅可以提高本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可以通过吸引邻近社区居民及外部来访人员,带动社区经济,增加社区活力(见图 4)。5.4.2 单向延伸模块社区教室一般学校的教室在放学或放假以后都会空置,其功能和利用率都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学生通常早早放学,只能回家写作业或者去补习班,显然这两种方式或效率不高或代价昂贵,城市里难觅一处供孩子们集体学习的免费场地。如果住区中有这样一间“社区教室”,孩子们在放学之后能在“社区教室”进行学习,住区中的居民可以扮演老师的角色,教给孩子们学校和书本以外的知识,而学生也可以作为纽带,搭建一条社区邻里之间沟通的“桥梁”6。“社区教室”

19、由两个基本模块组成,模块单元可在工厂里预制生产,再运输到现场组装成建筑整体。模块的位置见缝插针地设置在社区内的剩余空间中,面积大小依场地条件而定(见图 5)。5.4.3 双向延伸模块社区活动中心邻里交往是社群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这些老旧住区建设之初,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以及合理的规划,往往忽略了邻里交往对空间的需求。通过笔者实地调研走访发现,调研住区内居民达到退休年龄(大于 55 岁)的人群占比 60%,老龄化严重,而住区中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考量极度缺失,因此在住区中为社区居民创造一定的公共交往活动空间显得尤为重要7。内附面板外附面板饰面板墙体骨架墙体结构示意图屋面板地面板3.3m4.2m3

20、.6m楼面板墙面板玻璃窗木质百叶图 3基本模块构造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4社区售卖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下转第 157 页)157 2023.03/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4 结语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内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全面展开,文化旅游型乡村规划的编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以庙底村为例,梳理文化旅游型乡村发展的现存问题,以乡村总体定位文化发展策略村庄用地布局引导乡村产业发展注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为路线,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的文化旅游型乡村发展路径,期望能为

21、同类型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文献1陈文娟 关于发展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J 科学与财富,2015(06):882侯淑珺,赵梅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探析 J农村实用技术,2020(07):147-1483瞿华,罗静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回顾与展望 J旅游导刊,2022,6(01):89-1104张京祥,张尚武,段德罡,等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J城市规划,2020,44(03):74-835田淇元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乡村规划 J中国科技信息,2021(19):113-1146郭丹丹乡村振兴下的村庄规划“留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5):10该活动中心由多

22、个基本模块堆叠组合而成,建筑内部可拆除部分侧板和楼板,解决单个模块内部空间狭窄局促的问题,形成开敞的大空间,满足住区居民不同的活动需求(见图 6)。三维模块因空间组合的灵活性,使建筑不再局限于我们所调研的住区内使用,也不限于社区活动中心一种功能建筑,在其他性质相同或类似的老旧住区中,只要场地允许,即可通过调整模块个数和组合方式在住区中创造出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建筑8。6 结论现代工程木材的开发及装配式木结构技术的支持让木结构的模块化建造成为可能。本文选择南京市浦口区津浦新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住区居民需求与现有老旧住区居住空间品质不高、人性化设计不足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现状之间的矛盾,提出木结构模块

23、插入式设计建议,试图以“针灸”的方式对住区中的破碎低效空间进行缝补,提图 6社区活动中心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5社区教室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高老旧住区的公共空间质量,进一步激发片区活力,提升区域价值。参考文献1刘巍以内涵提升为重点的存量建设地区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北京大上地地区为例 J城市建筑,2017(15):56-592张晓东,杨青,严莹“城市双修”背景下的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 J建筑经济,2021,42(04):78-823何艳,袁红对舒适性绿色模块化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 J城市建筑,2020,17(19):121-123,1864方炳森集装箱办公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205徐洪澎,吴健梅现代木构建筑设计基础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6黄伟文,陈雪,郑立丰,等从快建到闪建:建筑学需要开辟的新课题 J北京规划建设,2020(04):147-1517潘卉,冯浩宇老旧小区环境的适老化微改造建议:以南京建邺路、张府园小区为例 J建筑与文化,2021(04):190-1918于洋,姜丽城市老旧社区公共设施微更新设计研究 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10):107-111(上接第 1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