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_薛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32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_薛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_薛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_薛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 理 研 究GEOGRAPHICAL RESEARCH第42卷 第2期2023年2月Vol.42,No.2February,2023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薛 芮1,余吉安2(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三亚 572022;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冰雪旅游是冰雪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集合,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经济提升与文化传承之间实现一种主体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达成与旅游场域下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演变密切相关,因此以空间范式为轴心的冰雪旅游研究十分有必要。以理论推演和模型构

2、建为方法,依次分析冰雪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利益主体博弈与文化资本实践的双轮驱动机制、解构在双轮驱动之下冰雪旅游地的空间体系、论述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联动逻辑,结果发现:乡村冰雪旅游地空间是动静结合、虚实共存的多维体系,在双轮驱动下重构为地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双层空间结构,以及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旅游空间的四维空间网络,各层子空间彼此交互联动。从空间体系出发的乡村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文化资本实践丰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深化利益主体博弈下的社区协调、通过空间联动优化乡村冰雪旅游规划。关键词:冰雪旅游;冰雪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空间联动DOI:10.11821/dlyj

3、0202207491 引言当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促使休闲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也促使休闲旅游方式不断从单纯观光向探险科考、康养度假、运动竞技等多种方式转变,其中,冰雪旅游是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的旅游类型。冰雪旅游的兴起源于18世纪的朝圣、探险、登山等活动,当代国际上的冰雪旅游发展模式多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1。20世纪80年代时,中国甘肃省祁连山“七一”冰川被列为旅游景点,由此正式揭开了国内冰川旅游的序幕。近年来,冰雪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尤其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的冰雪旅游产业更进一步从小众走向大众。冰雪旅游是依靠冰雪资源、注重旅游参与度和体验度的

4、旅游类型,包含冰上运动或雪上运动、冰川雪域观光度假等多种旅游项目,而自然雪域冰川、或者是人工雪域等场景,大多位于相对偏远或广袤的山区乡村,这就使冰雪旅游与乡村振兴有了内在连接。近年来中国一些乡村山区在冰雪资源的旅游开发下加快了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脚步,例如宁夏固原的红星村利用冬季户外低温条件,人工打造了树林里的“冰山”景观,带动了当地乡村冰雪旅游发展;青海海东的石碑村建起了莲花山冰雪世界,以旅游融合冰雪收稿日期:2022-07-12;录用日期:2022-12-21项目基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绿色一带一路战略研究”(202007ZX001)作者简介:薛芮(1988-),女,天津市人,博士、讲师,研

5、究方向为人文地理、旅游管理、文化创新。E-mail:通讯作者:余吉安(1979-),男,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战略创新与商业模式、科技创新、中国式管理。E-mail:407-421页地 理 研 究42卷运动和冰雪产业,开发了滑雪、雪橇、雪地坦克、雪地自行车等多种运动休闲体验活动,靠冰雪旅游弥补了冬季乡村经济短板;河北唐山古冶区大广生态园的“冰雪乐园”通过打造“冰雪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的一站式乡村旅游促进了周边乡村的致富增收;曾是贫困村的青海省卓扎滩村也依靠原生态景区开发了多种冰雪体验旅游项目,助力了当地的乡村振兴。作为冰雪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集合,冰雪旅游能够

6、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装备等新业态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冰雪文化输出、强化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学界的现有研究已经注意到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也已围绕冰雪旅游的内涵、动力、机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定性讨论和实证研究,但已有研究的视角多是从产业发展或产业融合等方面出发,而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来探讨冰雪资源利用与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仍然有待加强。并且,由于旅游活动带有天然的经济属性,当冰雪旅游目的地作为地域实体发生旅游经济活动,必然牵涉到区域的空间变化。在乡村振兴视阈下,以冰雪旅游为媒介的资本和权力等结构性力量相互交织、渗透,重塑着冰雪旅游地的乡村空间结构。“空间”是地理学研

7、究的核心概念,是研究旅游地人文经济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范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始终需要在经济提升与文化传承之间实现一种主体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达成与旅游场域下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演变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从立体视角对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空间范式上的解析。鉴于此,以乡村振兴为视阈、以空间范式为轴心,所要探讨的科学问题是通过分析冰雪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利益主体博弈与文化资本实践的双轮驱动机制,解构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体系,论述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逻辑,最后得出有关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启示,以期为乡村冰雪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决策参考。2 文献综述

8、在乡村振兴语境下,冰雪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冰雪自然景观与基于冰雪文化而产生的人文景观,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冰雪自然景观与冰雪文化向消费产品转换,促使银装素裹的冰雪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转化为“金山银山”,为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区域发展注入新生命机能、推动周边乡村地区的发展开启新生命周期。目前学界已经围绕冰雪旅游或冰川旅游、滑雪旅游进行了一定的质性研究或量性研究,在人文地理与旅游管理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近十余年来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是针对冰雪旅游产业的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等问题,张丽梅从地域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的角度、产业发展角度、人才培育等角度,探讨了冰雪旅游开发的文化融合

9、3;陆丰刚等基于刻画产业集群网络关系的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网络性风险与治理4;常晓铭等提出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沿线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5;李在军等基于自组织理论分析指出中国冰雪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性和涨落性的特征6;秦继伟以边缘效应理论为视角评估了中国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效率,指出目前中国的冰雪旅游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7。其二是针对冰雪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目的地管理等问题,王世金等指出,中国的冰雪旅游需要改变以往的单一景点开发模式,转向冰雪景观组团开发模式8,并针对中国冰川旅游开发提出了“十心、三带、五区”的空间

10、结构9;吴伟伟等设计了冰雪旅游资源承载容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冰雪旅游资源承载容量的预警区4082期薛 芮 等: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间10;史晋娜以冰雪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式为基础,分析了冰雪资源、冰雪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对冰雪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影响,指出要围绕冰雪资源、旅游项目、基础设施来促进冰雪旅游的发展11。此外,也有部分学者针对中国冰雪旅游发展的典型地区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重点研究区域诸如京津冀地区12-14、吉林15-17、内蒙古18,19、黑龙江20,21、新疆22,23等。整体看来,立足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分析的探讨,

11、还需要更立体的切入视角。通过文献研究可知,冰雪资源是基于自然地理条件生成的天然冰雪资源,但在旅游研究语境下,冰雪资源也无法排除基于社会经济条件所制造冰雪旅游产物。从旅游活动类型来说,冰雪旅游通常被认为是集合了山地旅游、竞技旅游、探险旅游等多种活动类型的旅游项目24,游客在冰雪旅游中的活动内容多为观光、探险、滑雪、徒步等,现有研究通常按季节性功能将冰雪旅游划分为冬季兴趣游与夏季避暑游,或按旅游活动形式将其划分为观光旅游和体验旅游25,26。本文进一步将冰雪旅游划分为传统休闲类观光游、运动竞技类体验游、度假和康养类综合性游憩:冰雪观光游包括赏略冰雪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冰雪体验游主要指登山

12、、滑雪、探险等体育竞技类旅游活动,但也包括对冰雪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和节日庆典等地方特色的体验;冰雪游憩主要是指雪域避暑、度假、康养等活动。显然,不同类型的冰雪旅游活动也存在内容的相互交织。总体来说,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元和交融的开发模式,这种多元与融合的开发模式正需要以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联动为基础,而这种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联动则需基于空间生产三元辩证体系,以多元利益主体博弈和文化资本实践为双轮驱动。3 乡村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机制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三元辩证体系来看,在旅游语境下,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物质空间生产是旅游开发使乡村冰雪资源被赋予了旅游符号,使乡村冰雪自然景观和在其生

13、态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生活生产习俗等人文景观,都成为了被旅游凝视和体验的对象;非物质空间生产包括文化空间生产和社会空间生产,文化空间生产指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冰雪文化成为了旅游消费的符号化目的,外来游客进入时携带的多元文化也渗入到当地生产生活方式之中,在文化碰撞中重塑当地的社会关系,从而也即引起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社会空间生产。旅游场域的形成必然带来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重构。一方面,在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物质空间生产、文化空间生产与社会空间生产过程中,政府规划与管理、市场需求与供给等权力和资本要素以乡村当地的冰雪旅游发展为表现舞台,产生更多经济利益或政治收益的利益相关者,使乡村冰雪旅游地原本相对团结和单一的空

14、间共同体衍生为复杂的利益相关主体结构,使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秩序呈现出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协商下的重塑。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乡村冰雪旅游的吸引物资源在物质上是积雪和冰川景观,在非物质上则是冰雪文化,或者说是由冰雪环境生成的人文景观。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文化资本已经是一种经济基础27,和政治、市场等要素共同驱动或制约着乡村冰雪旅游地的旅游消费空间。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旅游消费满足点也逐渐从普通的大众旅游转型为文化资本的提高28,基于冰雪文化的文化资本实践牵动着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物理空间和传统文化的商业化、生活理念与价值观的概念化。由此,多元利益主体博弈和文化资本实践构成乡村冰

15、雪旅游地空间重构的双轮驱动机制(图1)。409地 理 研 究42卷3.1 多元利益主体博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空间是由社会关系所建构的,是反映主体所缔结的社会关系状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开始聚焦空间正义问题,大卫哈维提出空间正义是一种“领地再分配式正义”,强调社会资源以正义的方式实现公正的地理分配过程。这也意味着空间问题是一种主体性问题,旅游业的渗透引发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多元主体对空间的主体性争夺。乡村冰雪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主体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旅游空间内部视角主体、外部视角主体、内外间视角主体。内部视角主体主要指乡村冰雪旅游地或其周边的原住居民;外部视角主体主要指到访的

16、冰雪旅游游客;内外间视角主体则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旅游开发商、经营商、务工者,以及冰雪运动或科考探险等专业人士、相关的NGO组织或科研机构等等(图1)。其中,原住民在乡村冰雪旅游地空间生产中的角色同时处于两种性质之中:一是被支配性,即在旅游场域的权力和资本下的让渡状态;二是支配性,即获取资源的行动以及对空间表征的各种反抗。在旅游业进入前,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原住民在生产生活上具有更多的空间主导性,其空间也相对更具“闭合性”。当旅游场域形成后,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权力与资本运作下,当地原住民则开始面临难以与之抗衡的发展态势29。原住民的主体性并不会从空间关系中剥离,而是在外来游客、政府与开发商的互动中

17、,通过旅游空间生产表现出与旅游场域相互建构的规训与顺应等惯习30,其邻里情感或权威身份等要素在旅游空间生产过程中逐步解体,形成主体的客体化,使其在空间生产上由旅游开发前的自主性逐渐向从属性衍变,乡村冰雪旅游地也就相对凸显出空间的“开放性”。这种内、外、内外间视角下的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博弈的过程,以及在利益博弈中导致的空间“开放性”,驱动着乡村冰雪旅游地空间体系的变化重构、进而驱动着各层子空间在冰雪资源的旅游开发中的联动。3.2 文化资本实践旅游活动在具有经济属性的同时也具有文化属性。伴随着多元主体的能动作用,旅游业不仅使乡村的冰雪文化得以向外传播,也同时通过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将外部的多元图1乡村冰

18、雪旅游地空间重构的双轮驱动机制Fig.1 Dual-wheel driving mechanism of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ice and snow tourism4102期薛 芮 等: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文化带入了乡村冰雪旅游地,使具有乡村地方性特色的冰雪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相遇,多元文化在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中发生冲突碰撞。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中,资本是被争夺的对象,也是进行争夺的凭借,场域中的主体为占有资源而发生竞争和冲突,从而推动着场域的发展。其中“文化资本”泛指与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可以被理解

19、为非正式的习惯、态度、语言风格、生活方式等,具体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文化制度三种存在形式。就旅游场域来看,旅游文化能力是具体化的旅游文化资本,旅游文化产品是旅游文化能力和经济资本的统一,旅游文化制度是社会关系博弈的结果31。旅游场域形成过程中的权力、资本、惯习,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当地的物质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尤其是连接着冰雪文化的文化资本,使乡村冰雪旅游地空间不断被解构与重构:其一,冰雪旅游文化能力和冰雪旅游文化制度型塑着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物理空间,使其物理空间在保留外形样态的基础上,产生商业化的内里“翻新”,例如在天然冰雪景观的基础上修筑用于冰雪娱乐项目的人工场景、或“抹去”部分天

20、然冰雪景观、并改建与城市化和现代化接轨的冰雪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其二,冰雪旅游文化产品与冰雪旅游文化制度形成乡村冰雪旅游地生活理念与价值观的概念化。旅游者不仅消费客观的旅游对象本身,也消费着其中能够象征品味、兴趣、身份等意义的信息,正如鲍德里亚的理论,旅游活动不仅仅是工具性的消费,也更是符号性消费,或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说,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中经历的是对区隔的寻觅。通过文化资本的符号再现与创造,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冰雪旅游景观形成了概念化的构想的空间,生产着反映当地人地关系的冰雪文化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其三,冰雪旅游文化能力与冰雪旅游文化产品推动乡村冰雪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商业化。通过旅游场域中节日的日常化

21、、仪式的世俗化等手段,冰雪文化在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中不断型塑为具有消费性质的商品化文化,而商品化的文化是一种渐变真实32,在冰雪旅游这种典型的体验经济中传承和传播,进而循环往复的推动乡村冰雪旅游地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图1)。旅游场域同其他场域一样,都是资本竞争的空间,文化资本积累的程度越高,文化鉴赏和消费水平也普遍越高,游客的文化资本差异更会造成文化需求的差异,从而整体影响乡村冰雪旅游地的消费空间演化,可见文化资本也是乡村冰雪旅游地空间重构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对冰雪自然景观优化开发,也要对冰雪文化活化利用。4 双轮驱动下乡村冰雪旅游的空间联动逻辑在多元利益主体博弈与

22、文化资本实践的双轮驱动下,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体系不再是静止不变的结构,而是兼具动、静、虚、实的多维复杂系统。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后,人类社会已经走入信息主导的时代33,旅游场域下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物质空间生产仍以传统的地理空间为依托,但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地理空间(即地方场所),文化资本实践也拥有线上、线下、智能化和智慧化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多元利益主体及文化资本实践的双轮驱动使乡村冰雪旅游地的文化空间生产和社会空间生产都延伸到了信息空间,形成了乡村冰雪旅游地“实体空间+虚拟空间”的双层空间结构。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土地利用功能的集聚化、以及区域主导功能作用

23、,使“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简称“三生”空间)被普遍认为是国土空间格局的综合性分区方式。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实践的旅游活动首先以生态空间为411地 理 研 究42卷基础,在物质空间生产上作用于乡村冰雪旅游地生产生活的建筑景观风貌和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在旅游语境下,乡村冰雪旅游地多元主体的社会关系建构也因与“他者”文化的互动而不再局限在特定边界范围内,在自然、生产、生活和旅游活动中生成文化资本,推动着乡村冰雪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空间生产。文化资本的生成与流动、以及多元主体在经济利益上的诉求,驱动着乡村冰雪旅游地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向旅游空间延伸,由此形成“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旅游空

24、间”的四维空间网络(图2)。在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体系中,各个子空间并不相互隔离或独立,而是彼此交融和联动。4.1 空间体系构成4.1.1 双层空间结构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地理实体空间是冰雪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载体,是承载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和经济、冰雪娱乐休闲、雪域度假和康养等活动的物化场所,更具体来说包括雪道等冰雪运动设施、雪墙和冰雕等观光景点景区,以及交通站点、食宿场所、冰雪文化商业街区等。实体的地理空间制约着乡村冰雪旅游活动的深度、广度、速度34,并且又可以具体细分为物理空间和人本空间,物理空间在旅游媒介图2乡村冰雪旅游地在双轮驱动下的空间重构Fig.2 The spatial recon

25、struction of of rural ice and snow tourism under the dual-wheel driving mechanism4122期薛 芮 等: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下呈现出资本的空间化形态,人本空间则是旅游场域下各主体结成的互动空间,其互动既涉及物质要素,也涉及精神、情感、权威等非物质要素。结合物理空间和人本空间来看,地理空间存在自然物质环境的相对静态、自然演替的相对动态、和主体间的绝对动态性质。信息时代基于ICT作用形成的信息空间是乡村冰雪旅游地的虚拟空间,也即一种赛博空间(cyberspace),通常被认为是实

26、体空间的客观数据化35。作为传统地理空间的延伸和异化,网络信息空间已经是人文地理学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36,37,在信息要素的介入下,旅游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和交互形态由二维视角延展到了由人、地、信息构成的“三元空间”概念38。旅游场域下的信息空间是由与乡村冰雪旅游地相关的网络信息建构的虚拟空间。信息空间的瞬时性、多变性等特点能够突破传统地理空间的距离和边界等限制,使其作为地理空间的扩展,与地理空间相辅相成地融合发展,为乡村冰雪旅游地增添了鲜明的流动性,使乡村冰雪旅游在地理空间物质互动的“实”空间性的基础上,延伸出了非物质流动的“虚”空间性。也即是说,乡村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处于实体空间与虚拟空

27、间的联动中,其空间联动存在着相对静态与绝对动态的共存。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双层空间结构如图3所示。4.1.2 四维空间网络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生态空间是其“三生”空间的基础,更是由“三生”空间所衍生的旅游空间的基础,主要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调节和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在提供旅游吸引物资源上,生态空间由于相对处于未利用状态或严格保育状态,仅能够为当地的部分冰雪旅游项目提供冰雪资源(例如相对限制人类活动的观光活动)。虽然特定的社会文化空间是形成人类认知方式的环境基础,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物质环境为社会文化空间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来提供着线索39,因此生态空间作为乡村冰雪旅游地空间生产的基础,必然引起自身与生活空

28、间、生态空间及所衍生的旅游空间的彼此联动。生产空间在乡村振兴语境下是具备生产功能的生态空间,通常指耕地、苗圃、林地图3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双层空间结构Fig.3 The binary spac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ce and snow tourism413地 理 研 究42卷和水域等,可从事种植、木材生产、畜牧、渔业养殖等农林业生产。但旅游场域的形成使乡村冰雪旅游地的“乡村性”文化消费不断增长,农牧业在其生产空间中的核心地位逐渐丧失40。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生产空间既包括物质空间生产也包括非物质空间生产,即文化空间也属于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生产空间。乡村冰雪旅游地作为一种文化

29、空间,可以被视为由有关冰雪文化的想象、虚构、书写来表征的符号化空间。乡村冰雪旅游地的文化空间生产是以物质空间为媒介的文化编码过程,既是原住民地方性冰雪文化的再现,也是冰雪旅游所处大背景的现代性的再现。生活空间则以生活功能为主导,呈现着空间使用者与环境的关系,综合着“人-地”的关系与“人-人”的关系。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生活空间体验除了指涉着原住民的物质生活、集体记忆、身份认同外,也包括“旅游移民”在物质与文化等各方面生活习俗上的合并与协调过程。在旅游场域之下,生活空间的开放化与符号化可能导致当地的空间生产带有“舞台化”性质。为刺激文化空间的再生产,资本和权力持有者不仅单纯的挖掘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冰雪

30、文化资源,也很可能进行文化移植或复制,又或者直接用民俗的“空壳”去改造、包装、甚至发明“传统”,从而进行文化空间的批量生产与再生产。虽然这种“发明传统”式的“伪民俗”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传播有着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仍然在学界引来了众多批判。并且,在冰雪旅游的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消费主义机制运作之下,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原住民可能被迫外迁、也可能被迫改变生活方式,其生活空间也可能在“地方性”向“全球化”的转向下面临“去地方化”的发展。旅游空间是在以生态空间为背景环境的基础上对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综合利用,基于利益主体博弈与文化资本实践的作用,通过文化想象和建构,乡村冰雪旅游地发生传统空间的资本化实践,由

31、生活空间产生“家”空间的旅游化、由生产空间产生生产结构的旅游化。乡村冰雪旅游地的旅游空间不仅在物质空间生产上融合着“三生”空间,在社会空间生产与文化空间生产上,也使乡村冰雪旅游地原住民从农牧业生产者经不同的转型轨迹转向旅游从业者,通过冰雪运动运营、冰雪娱乐经营、冰雪文化展示和纪念品售卖等方式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丰富了生计方式。一方面,从文化资本实践的驱动来说,乡村冰雪旅游地的旅游空间是被有意规划构成的“旅游产品”,不仅仅是其他文化符号的“容器”,其本身也是旅游凝视的对象,并且可以拥有无数子空间符号,例如根据自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解为冰雪运动体验空间、冰雪娱乐空间、冰川探险空间、雪域度假空

32、间等。旅游空间既是旅游者获得旅游体验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体验所建构的产物,在感知的旅游空间生产中,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区位配置、地理景观、文化物质载体得以开发实践;在构想的旅游空间生产中,乡村冰雪旅游地的旅游景观符号系统被制造与呈现41,文化资本通过舞台化再现与生产成为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从利益主体博弈的驱动来说,旅游空间关联着乡村冰雪旅游地内部视角主体与外部视角主体的双重感知。在外部视角,游客显然会对旅游空间内的体验和消费产生感受、形成经验、凝为记忆;在内部视角,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原住民也会因旅游空间带来的流动性而获得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特殊体验。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四维空间网络如图4所示。4.2 空

33、间交互关系4.2.1 双层空间结构的交互随着旅游行为的各种商业性扩展实践,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体系从相对封闭的原始空间向相对开放、流动的空间转化,从传统的地理空间结构演化为地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双层交互结构。地理空间是信息空间依附的基础,信息空间则是地理空间在时空上的延伸和拓展(图3),地理空间中的实体要素与信息空间中的虚拟要素相互投射并相互影响。4142期薛 芮 等: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一方面,乡村冰雪旅游地信息空间的网络通信设施设备需要落实到地理空间。物理空间上的高速公路改善、机场建设,以及网络媒体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革命塑造了信息空间的产生。信息空间突出

34、的虚拟性和瞬时性明显区别于传统地理空间,并需要通过不同的要素组合来实现空间可视化42。同时,信息空间也为地理空间带来了数字地理的变化,使传统的地理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界限,适应着全球化和流动性所塑造的时空断裂。另一方面,信息空间中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各要素实时影响着地理空间维度上的旅游空间演化。物理空间中的乡村冰雪旅游地各要素在信息空间中形成投影,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地运输到乡村冰雪旅游的行为动机、兴趣取向、出行决策等方面。人本空间中各主体的主观行为既是信息流动的主观途径,也是信息流动的意义和目的,各主体要素之间进行着信息交互,并通过信息空间中的要素流动不断重构着

35、主体间的社会关系。4.2.2 四维空间网络的交互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各子空间并非是各自完全独立的空间形式,而是以某种功能为主导的复合型空间,具有空间尺度差异性、功能复合性、范围动态性、用地异质性的特征43。也即,在乡村冰雪旅游地的某一子空间中,能够同时存在多种功能。在主体利益博弈的驱动下,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收益分配的利益冲突,使乡村冰雪旅游地出现空间叠写(图4)。从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内部视点来看,乡村图4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四维空间网络Fig.4 The four dimensional space network of rural ice and snow tourism415地 理 研

36、究42卷冰雪旅游地对于当地原住民而言首先是“家园”的意义,而在旅游场域形成后,“家”空间经历着现代性与传统性的角力,成为二者缓和与互动的特殊空间44、成为外界资本与权力的竞争性场所45、成为兼具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地方”46。乡村冰雪旅游地原住民的“家”空间的旅游化和生产结构的旅游化,本质上是传统空间资本化的实践过程,需要调试空间的资本化与发展异化的矛盾,才可能实现乡村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再从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外部视点来看,游客的旅游活动目的是体验冰雪旅游项目和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冰雪文化,后者则完全需要呈现于乡村冰雪旅游地原住民的生活和生产空间之中。也就是说,生活和生产空间对于冰雪旅游游客而言也有

37、着“家”的精神寄托,是冰雪异域文化的载体,可见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生活和生产空间都与旅游空间在多元利益主体的驱动下相互交融。在文化资本实践的驱动下,乡村冰雪旅游地各层子空间的空间交互成为旅游文化资本运作的环境,共同构成旅游符号的动态背景,使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重构体系中各层子空间的联动表现为复合功能空间的融合扩张(图4)。其中,生态空间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旅游空间运作的生态基底,其提供的气候、地形、水文等客观条件,直接影响着其他子空间的发展质量,同时也是孕育乡村冰雪旅游地冰雪文化的摇篮。而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也在生产化,出现诸如乡村冰雪民宿类的“产居一体化”新型复合空间模式。同时,日常生活空间和生

38、产空间也关联着旅游凝视下的文化想象和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更替为旅游空间,例如乡村冰雪旅游地原住民的农牧作业等日常生活行为,都成为旅游空间中被游客凝视的景观,因此也都具有部分旅游空间功能。旅游空间的运作,也会包含着当地原住民的经营行为、关系着原住民的日常生计,因此也具有生产空间功能。5 结论与讨论5.1 结论在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和商业化的时代趋势与冬奥会等契机之下,冰雪旅游愈发成为冰雪产业的重要构成,朝向四季常“热”的趋势发展,尤其是在以冰雪产业为优势的地区,政策与资源都可能倾向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冰雪旅游+”的模式能够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冰雪资源地域走向共同富裕。冰雪旅游的发展在本质上

39、有着资本需求,资本的流动以多元利益主体为载体,而空间是行动主体的客观关系的网络、是文化资本实践的基础,空间重构是乡村冰雪旅游活动所必然的,空间联动也是乡村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所必须的。通过解析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体系可知,乡村冰雪旅游的空间重构机制是以多元利益主体博弈和文化资本实践为双轮驱动,双轮驱动下的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联动能够助力实现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具体可得出以下结论:从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驱动作用来说,当旅游业进入后,乡村冰雪旅游地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旅游活动的舞台,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与经营商等身份的介入使其空间出现主体泛化的现象,这使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生产背后存在着多元主

40、体之间的利益与权力争夺;从文化资本实践的驱动作用来说,旅游活动导致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商品化,使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从后台走向前台、被赋予冰雪旅游资源的消费价值,以迎合旅游者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在双轮驱动机制下,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体系是动静结合、虚实共存的多维体系,重构为地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双层空间结构,以及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旅游空间的四维空间网络;其中,双层空间结构彼此交互,4162期薛 芮 等: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逻辑与双轮驱动机制信息空间不能脱离地理空间单独存在,由物理空间和人本空间共同构成的地理空间是信息空间存在的基础和意义所在;四维空

41、间网络彼此联动,都具有复合性空间功能,生态空间承担着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旅游空间的生态屏障角色,“三生”空间共同构成旅游空间的背景,旅游空间生产影响着“三生”空间生产,也推动着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生态功能与旅游业的经济功能的相互呼应发展。5.2 讨论从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联动逻辑与其双轮驱动机制出发,乡村旅振兴视阈下的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拓展:(1)深化利益主体博弈下的社区协调。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冰雪旅游目的地既是外来游客参与和体验的旅游场域,也是当地原住民的生活场域,多元利益主体间容易因利益分配导致旅游空间在资本竞争和关系错位下失去控制47,因此需要注重政府主导、

42、市场导向、原住民利益诉求等主体性因素,加强协调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分配平衡。一方面,要避免对乡村冰雪旅游地原住民“掠夺式”或“边缘化”的旅游开发模式,通过对原住民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赋权”和生态补偿等政策,保障乡村冰雪旅游地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护原住民的冰雪文化认同感和集体记忆,使乡村冰雪旅游地能够形成和谐的冰雪文化传承机制。另一方面,也要通过“限权”等措施来严格保育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生态空间,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例如严格控制生态空间的冰雪产业利用范围、合理规划交通运输路线等。(2)依靠文化资本实践丰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冰雪旅游的吸引物资源既包括

43、冰雪自然景观、也包括冰雪人文景观,冰雪文化在乡村冰雪旅游地的“三生空间”中至关重要,因此冰雪旅游产品的多元和创新都需要注重冰雪文化在当地旅游发展中的力量。一方面,在冰雪旅游规划设计中,需要通过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联动,充分利用具有乡村地方特色的冰雪文化、深入挖掘具有乡村地方特色的冰雪资源,使冰雪资源依托文化资本“活起来”,将乡村冰雪旅游地“三生”空间结合冰雪民俗节、冰雪博览会、冰雪运动产品展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冰雪旅游的产业融合、促生冰雪旅游的新业态、拉长“冰雪旅游+”的产业链。另一方面,也需要控制乡村冰雪旅游地的旅游空间商业化程度,避免当地生态空间的破坏和超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化解被

44、商品化的乡村冰雪旅游与当地原住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空间的对立。(3)通过空间联动优化乡村冰雪旅游规划。一方面,要适度把握乡村冰雪旅游地旅游空间与“三生”空间的边界,保证旅游活化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在严格保护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生态空间、积极维护原住民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的前提下,将原始的冰雪文化下的生产生活空间向旅游空间延伸,进行各层子空间的模块功能升级,以遵循景观生态学基础进行合理的景观生态规划,例如可以将冰雪文化下的生活食宿特色去结合冰雪运动旅游,进行点状和块状冰雪旅游规划,建立冰雪运动旅游主题民宿、冰雪运动补给站(如冰雪运动主题餐饮店)等。另一方面,在当下信息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博弈与文化资本实

45、践的驱动作用也需借助外部科技创新手段,依靠技术的“新”助力于冰雪文化的“原”与“真”,因此乡村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和人本空间的交融作用:其一,要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丰富乡村冰雪旅游的内容,例如以数字虚拟技术多维立体地展示分解乡村冰雪旅游地的建筑结构;其二,要提升乡村冰雪旅游空间生产的智能化或智慧化水平,打造符合现代化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例如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冰雪旅游信息和生态空间监测的全面信息化;其三,要注重乡村冰雪旅游的体验经济和沉浸式空间的发417地 理 研 究42卷展,例如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完善当地物理空间的基础设施配置,使物理空间在旅游者亲历空间的维度上提升冰雪

46、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并注重乡村冰雪旅游地历史文化场景的复原性生产、或适度的人造模拟式景观再生产等。致谢:真诚感谢匿名评审专家在论文评审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专家对本文结构框架调整、概念模型阐述、结论与对策梳理等方面的修改意见,以及在部分词句校对上的提醒,都使本文获益匪浅。参考文献(References)1 刘丽敏,钟林生,虞虎.冰川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地理科学进展,2019,38(4):533-545.Liu Limin,Zhong Linsheng,Yu Hu.Progress of glacier tourism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Progress in G

47、eography,2019,38(4):533-545.DOI:10.18306/dlkxjz.2019.04.006.2 白鹤松.冰雪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6,26(S1):452-455.Bai Hesong.Overview of researchon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6,26(S1):452-455.3 张丽梅.旅游文化产业视阈下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研究.学术交流,2013,(10):106-109.Zhan

48、g Limei.Research onice and snow tourism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Academic Exchange,2013,(10):106-109.4 陆丰刚,陈寅平.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网络性风险与治理:基于刻画产业集群网络关系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商业研究,2018,(11):161-167.Lu Fenggang,Chen Yinping.Network risk and governance of ice and snow tou

49、rism industryclust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depicting the network relationship of the industry cluster.Business Research,2018,(11):161-167.DOI:10.13902/ki.syyj.2018.11.020.5 常晓铭,刘卫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冬奥会推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7):86-96.Chang Xiaoming,Liu Weiguo.Researc

50、h on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of Chinas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the“the belt and road”.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2020,43(7):86-96.DOI:10.19582/ki.11-3785/g8.2020.07.009.6 李在军,崔亚芹.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3):299-307.L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