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_唐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31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_唐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_唐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_唐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唐 靓1,2,李丕睿2,冯博雅2,赵万里2,陈 雨2(1.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2.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省中药材生态种植与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14)摘要 地涌金莲是芭蕉科多年生大型丛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用作当地草药历史悠久。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芳基庚酮类、脂肪类、甾醇类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地涌金莲具有止血、消炎、抗菌、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等作用。对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和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植物化学研究提供参考

2、,加强对其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关键词 地涌金莲;特有植物;化学成分;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3-0015-08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3.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pplication Values of Chinese Endemic Plant Musella lasiocarpaTANG Liang1,2,LI Pi-rui2,FENG Bo-ya2 et

3、al(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37;2.Jiangsu Provinc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Eco-cultivation and High-valu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Institute of Botany,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Botanical G

4、arden Mem.Sun Yat-Sen),Nanjing,Jiangsu 210014)Abstract Musella lasiocarpa is a perennial large clump plant of the Musaceae family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being used as local herbal med-icine.M.lasiocarpa is a unique plant in China and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The chemical co

5、nstituents of M.lasiocarpa mainly include diarylheptanones,fats,sterols,and etc.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M.lasiocarpa has the functions of hemostasis,anti-inflammatory,antibacterial,anti-tumor and antioxidant.In this paper,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pplication values of M.lasiocar

6、pa are reviewed,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hytochem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endemic plant M.lasiocarpa,and to strengthen its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Key words Musella lasiocarpa;Chinese indigenous plant;Chemical constituents;Application values基金项目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0360)。作者简介 唐靓(1996),女,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通信作者,研究员,博士,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收稿日期 2022-04-14;修回日期 2022-05-11 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Fr.)C.Y.Wu ex H.W.Li是芭蕉科(Musaceae)地涌金莲属大型丛生草本植物,是地涌金莲属植物唯一成员,别名地涌莲、千叶佛莲、矮芭蕉等1。地涌金莲原产我国云南和四川等西南地区,是我国特有植物,现已驯化成为热带和亚热带花卉。其花除具有观赏价值外,还可入药,具有收敛止血作用,民间用于治疗白带、红崩及大肠

8、下血;茎汁可用于解酒及草乌中毒2。此外,地涌金莲的假茎可作饲料,具有饲用价值3;其根系发达,可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具有生态价值4,可见地涌金莲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前期,对地涌金莲的研究多侧重于种群遗传多样性5-7、组培快繁技术8-11、园艺观赏价值12、引种栽培技术13以及保护生物学14等方面。近年来,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已有研究表明,该植物主要含二芳基庚烷类、phenylphenalenone 类、甾醇类和长链脂肪类等化学成分,其中 phenylphenalenone 类化合物是香蕉的植保素。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涌金莲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等药理

9、活性。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其资源价值,该研究从生物学特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等方面,对地涌金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展望,以期为地涌金莲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1 生物学特征地涌金莲植株较矮小,地上部分的叶鞘层层包围重叠,螺旋状排列,称为假茎,假茎粗壮,高约 1.01.5 m;叶片呈浓绿色,形似芭蕉叶;最具观赏性的苞片一般为金黄色,极少数为橙红色15。地涌金莲因其先花后叶,于早春开花时忽从地下涌冒而出,悄然绽放,故谓之“地涌金莲”。地涌金莲为雌雄同株植物,雌、雄花着生于同一花序上,花序下部的花为两性花或雌花,每苞片内一般有 3 朵花,少数为 24

10、朵花,极少数只有 1 朵花;上部的花为雄花,每苞片内一般有 4 朵花,少数为 23 或 56 朵花,极少数只有 1 朵花15。它的花期长达 810 个月,开花后假茎逐渐枯萎而死。所结果实为浆果,三棱状卵形,外被黑褐色硬毛,内具多粒扁球形种子,种子颜色多为褐色或黑褐色16。2 地理分布野生地涌金莲现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和中部以及四川省南部金沙江流域,生长在海拔 1 6002 200 m 的悬崖峭壁17。2019 年 Ma 等17报道了地涌金莲的生长起源,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悬崖生境中发现了 9 个野生地涌金莲种群。通过对 3 个叶绿体 DNA 片段(psbA-trnH、trnL-F 和 rpl16

1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了目前野生地涌金莲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传播途径的影响因素,推断地涌金莲野生种群的起源在金沙江的丽江一带,靠近延边、攀枝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横断山的造山运动以及古地中海的西退有关。古红河的改道和河流对其支流的截流是导致地涌金莲野生种群生境破碎化的主要因素。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3):15-22,36 3 地涌金莲化学成分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含有二芳基庚酮类、脂肪类、甾醇类以及其他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3.1 二芳基庚酮类 地涌金莲中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phenylphenaleno

12、ne 类、acenaphthone 类、musellarines 类以及线性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该植物中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丰富,是研究二芳基庚烷类成分之间生源关系的理想植物对象。3.1.1Phenylphenalenones 类。苯基非那烯酮(phenylphe-nalenones)类化合物是一类源自苯丙氨酸合成途径的稠环二芳基庚烷类天然产物,目前仅发现于单子叶植物纲芭蕉科(Musaceae)、血皮草科(Haemodoraceae)、旅人蕉科(Strelitzi-aceae)和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植物中18。该类化合物是一种酚类代谢物,由一个含酮基团的三环非那烯酮和

13、一个侧苯环组成。根据它们的结构差异,又可分为四大类:pheny-lphenalenones(PhPN)、oxabenzochrysenones(OBCN)、phenyl-benzoisochromenones(PBIC)和 phenylbenzoisoquinolinediones(PBIQ)19。它们之间的生源关系如图 1 所示,是由苯丙氨酸和甲酸合成二芳基庚烷中间体,二芳基庚烷发生4+2环化形成 PhPN 母核,PhPN 进一步氧化可形成 OBCN、PBIC 和PBIQ 类化合物。目前,从地涌金莲植物中得到的 phenylphe-nalenones 类化合物均为 PhPN 类化合物。图 1

14、 PhPN、OBCN、PBIC 和 PBIQ 的生源关系Fig.1 Biosynthetic relationships of PhPN,OBCN,PBIC,and PBIQ 2001 年,杨维力等20从地涌金莲全草中首次分离和鉴定出 4 个 PhPN 类化合物,分别是 2-hydr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1)、2-meth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2)、2-hydroxy-9-phenyl-phenalen-1-one(3)、2-methoxy-9-phenyl-phenalen-1-

15、one(4)。2006 年,Qin 等21从地涌金莲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了2-meth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2)。2011年,Dong 等22从地涌金莲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2 个新的phenylphenalenone 类 化 合 物 2-methoxy-9-(3,4-di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6)和 2-methoxy-9-(3-methoxy-4-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7)。3.1.2 acenaphthone 类。Dong 等22从地涌金莲的地上部分

16、分离出了 acenaphthone 类化合物,这是从地涌金莲植物中获得的新的 acenaphtylene 衍生物(10)。3.1.3 musellarins 类。Dong 等22从地涌金莲的地上部分还分离出了 5 个双环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1115)。2014 年,Li 等23通过 Achmatowicz 重排、Kishi 还原和 Friedel-Crafts 环化反应构建三环骨架,在合成的最后阶段中芳基重氮盐经 Heck 偶联反应将芳基以 2,6-反式方式引入二氢吡喃等关键合成步骤用 1516 步反应实现了musellarin AC(1113)的非对映选择性全合成。2015 年,付蕾等24还

17、从青龙衣抗肿瘤活性部位分离得到环状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枫杨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其首次全合成,作者将目标化合物拆分成Ar1-C4和 Ar2-C3 2 个片段,先通过羟醛缩合反应构建 C7 骨架,然后氢化还原,再经过威廉森合成法合成环二苯醚,最后在酸性条件下脱保护得到目标化合物。目前,从地涌金莲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共 17 个(117)(图2),具体化合物名称如表 1 所示。3.2 脂肪类 从地涌金莲分离和鉴定出的化合物中,除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以外,还包括脂肪类化合物(1836),它们大多为长链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25、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二十八、三十碳酸等长链饱和脂肪酸20,少

18、数为不饱和脂肪酸26以及烷烃类化合物21,25,2021 年,Li 等26通过GC-MS 分析技术,从地涌金莲乙酸乙酯部分中鉴定出了一些脂肪类化合物,如图 3、表 2 所示。3.3甾醇类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中,除了 phenylphe-nalenone 类、脂肪类化合物以外,还包括植物甾醇20,25和糖苷20-21,25(3741),如图 4、表 3 所示。3.4 其他化合物 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除了上述主要成分以外,还含有黄酮类、苯丙素类、含氮化合物18以及酚酸23等化合物(4255)。2006 年 Qin 等21从地涌金莲的地上部分首次分离出一个新的内酯化合物并取名 musellactone(

19、49)。2021 年 Li 等23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制备地涌金莲不同极性的粗提物,根据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能和酶抑制活性试验的结果,选择化学成分含量和生物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 HPLC-MS/MS 分析,从中分离得到多个黄酮类化合物,如图 5、表 4 所示。61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年图 2 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117)结构式Fig.2 Structures of diaryl heptanones(1-17)表 1 从地涌金莲中分离鉴定的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117)Table 1 Identified diaryl heptanones(1-17)from Musella lasioca

20、rpa编号No.化合物名称Compound name分子式Molecular formula文献Ref.12-hydr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C19H12O320,2222-meth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C20H14O320-2232-hydroxy-9-phenyl-phenalen-1-oneC19H12O22042-methoxy-9-phenyl-phenalen-1-oneC20H14O22052-hydroxy-9-(3,4-dihydroxyphenyl)-1H-phenal

21、en-1-oneC19H12O42262-methoxy-9-(3,4-di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C20H14O42272-methoxy-9-(3-methoxy-4-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C21H16O42282-hydroxy-4-(3,4-di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C19H12O42292-hydroxy-4-(4-methoxyphenyl)-1H-phenalen-1-oneC20H14O32210trans-(1S,2S)-3-(4-methoxyphen

22、yl)-acenaphthene-1,2-diolC19H16O32211musellarin AC20H20O42212musellarin BC21H22O52213musellarin CC21H22O52214musellarin DC21H22O52215musellarin EC20H20O42216(4E,6E)-1,7-bis(4-hydroxyphenyl)-hepta-4,6-dien-3-oneC19H18O32217(4E,6E)-1-(3,4-dihydroxyphenyl)-7-(4-hydroxyphenyl)-hepta-4,6-dien-3-oneC19H18

23、O4227151 卷 3 期 唐 靓等 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图 3 脂肪类化合物(1836)结构式Fig.3 Structures of fats(18-36)4 地涌金莲应用价值4.1 药用价值4.1.1止血、消炎。夏季时采集地涌金莲的花瓣,晒干入药,可收敛止血,亦能治疗白带、红崩以及大肠下血。地涌金莲不仅花瓣可以止血固脱,其茎的汁液也具有多种药效。如治疗慢性气管炎、止咳、祛痰和平喘等,也可内服用于醒酒以81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年及解草乌之毒2。此外,研究表明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有利尿作用,对降低胆固醇、治疗高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也具有显著疗效,还有研究发现其

24、可治疗宫颈癌和皮肤溃疡27。表 2 从地涌金莲中分离鉴定的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1836)Table 2 Identified long chain fatty acids(18-36)from Musella lasiocarpa编号No.化合物名称Compound name分子式Molecular formula文献Ref.18steraric acidC18H36O221,2519docosanoic acidC22H44O22020lignoceric acidC24H48O22021hexacosanic acidC26H52O22022octacosanoic acidC28H56O

25、22023melissic acidC30H60O22024Eicosanoic acid ME P891C21H42O22625n-Hexadecanoic acidC16H32O22626Methyl stearateC19H38O22627Trans-13-Octadecenoic acidC18H34O22628Cis-13-Octadecenoic acidC18H34O22629Methyl 9-cis,11-transoctadecadienoate C19H34O22630Hexacosyl pentafluoropropionateC29H53F5O22631tetracos

26、aneC24H5021,2532Cis-13-eicosenoic acid,methyl esterC21H40O22633Cis-11-eicosenoic acid,methyl esterC21H40O22634Hexadecanoic acid,methyl esterC17H34O226359-Octadecenoic acid(Z)-,methyl esterC19H36O226369-Octadecenoic acid(E)-,methyl esterC19H36O226图 4 甾醇类化合物(3741)结构式Fig.4 Structures of sterols(37-41)9

27、151 卷 3 期 唐 靓等 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表 3 从地涌金莲中分离鉴定的甾醇类化合物(3741)Table 3 Identified sterols(37-41)from Musella lasiocarpa编号No.化合物名称Compound name分子式Molecular formula文献Ref.37-sitosterolC29H50O21,2538stigmasterolC29H48O2039stigmast-7,22-dien-3-O-glucosideC35H58O62540stigmasterol glucosideC35H58O62041(

28、5)-stigmasterol-3-O-D-glucopyranosideC35H58O6214.1.2 抗菌作用。2001 年,杨维力等20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白色假丝酵母和黑曲霉作指示菌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hydr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1)对蜡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2006 年,Qin 等21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化合物 musellactone(49)和 2-meth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2)在 0.2 mg/mL 浓度下对大肠杆菌、铜绿

29、假单胞菌、大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 musellactone(49)和 2-meth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2)对藤黄八叠球菌都有抑制作用,musellactone(49)对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而 2-meth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2)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1.3 抗肿瘤作用。2006 年 Qin 等21还测定了化合物 6,7-isoquinolinediol,1,2,3,4-tetrahydro-1,2-dimethyl(52)对K

30、B(人口腔表皮癌)、HL-60(急性白血病)和 BEL-7404(肝细胞 癌)3 种 人 类 癌 细 胞 的 抑 制 作 用,当 IC50值 低 于10 g/mL 时,可判断该化合物对 3 种人类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化合物 52 对 KB 的 IC50值为 5.2 g/mL,对 HL-60 的 IC50值为 1.9 g/mL,对 BEL-7404 的 IC50值为 810 g/mL,说明化合物 52 对这 3 种人类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2011 年 Dong 等22采用 MTT 法对 5 种人类肿瘤细胞系(HL-60、SMMC-7721、A-549、MCF-7 和 SW480)进行细胞毒

31、活性评价,结果发现:2-hydr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1)、2-hydroxy-9-(3,4-di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5)、2-methoxy-9-(3-methoxy-4-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7)、2-hydroxy-4-(4-methoxyphenyl)-1H-phenalen-1-one(9)、musellarin B(12)和(4E,6E)-1,7-bis(4-hydroxyphenyl)-hepta-4,6-dien-3-one(16)这

32、 6 个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新化合物 2-methoxy-9-(3,4-dihydroxyphenyl)-1H-phenalen-1-one(6)对 5 种人类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最强,IC50值分别为 5.8、10.3、6.3、3.3 和 2.3 mol/L。musellarin A(11)对Hepa1c1c7 细胞具有显著的醌还原酶活性,而 mesellarin CE(1315)的生物活性尚未报道23。在地涌金莲植株中,除了PhPN 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脂肪酸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超过 70%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癌症和降低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作用28。4.1.4 抗氧化。2021 年

33、 Li 等26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地涌金莲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组分(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以及甲醇粗提物,对其进行总抗氧化能力测试,-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测试,并利用 HPLC-MS/MS 和 GC-MS 技术对生物活性最好的部位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组分中,乙酸乙酯部位表现出最强的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IC50值分别为 22.17、12.10 和 125.66 g/mL,对于乙酰胆碱酯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水部位和甲醇粗提物分别表现出最强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10.111.38)和

34、(5.230.35)g/mL,表明地涌金莲可视为一种优秀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2021 年刘晓雪等29以地涌金莲汁为原料,采用 ABTS 法和 DPPH 法分析不同浓度地涌金莲的抗氧化活性,并在 Hep-G2 细胞水平上建立乙醇和四氯化碳氧化损伤模型,分析其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对细胞受损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地涌金莲发酵液对 ABTS 和 DPPH 自由基皆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乙醇和四氯化碳对 Hep-G2 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表明地涌金莲具有一定的保健食品价值。研究报道,化合物 catechin(53)具有一定的-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30。4.2 植保素 P

35、hPN 类化合物是地涌金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该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比如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从目前报道中了解,芭蕉科芭蕉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为酚性成分且也主要是 PhPN 类化合物31,芭蕉属植物芭蕉与地涌金莲植株有着相同的药理作用,作为民间草药,全株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以及利尿等功效32。此外,作为香蕉和野生香蕉自身产生的防御性成分,PhPN 类化合物在抵御病原微生物(香蕉叶斑病菌、香蕉枯萎病菌)33,线虫(香蕉穿孔线虫)34、害虫(香蕉象鼻虫、香蕉蚜虫)35侵袭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香蕉重要的诱导型植保素(phytoalexin)和组成型植保素(phytoanticipin)

36、36。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因此,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地涌金莲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香蕉的抗病性育种也有一定价值。4.3 食用价值 地涌金莲是彝族人民的传统美食,夏天,彝族人取其鲜嫩的假茎,去除叶鞘,取最中心的部位,当地人称之为“芭蕉心”,与肉丝或肉片爆炒,或者与牛羊肉等炖煮熬成汤,做成一道美味的菜肴;地涌金莲的假茎部位富含粗纤维,食之可帮助人们消化、通便,同时还具有减脂、美容等功效。冬季地涌金莲处于盛花期,可采集其花做汤或凉拌做成02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年凉菜等37,此外,地涌金莲的花瓣还可做蜜饯,味道十分美味。地涌金莲不仅可以用来做成美味佳

37、肴,也是云南地区十分重要的饲料植物。云南彝族自治州的人们将地涌金莲栽至房前屋后,取其全株用作猪饲料,发现以地涌金莲饲养的牲口生长快且肉质肥美3,38。图 5 其他化合物(4255)结构式Fig.5 Structures of other compounds(42-55)1251 卷 3 期 唐 靓等 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表 4 从地涌金莲中分离鉴定的其他类型化合物(4255)Table 4 Identified other compounds(42-55)from Musella lasiocarpa编号No.化合物名称Compound name分子式Molecul

38、ar formula文献Ref.421,2,3,4,6-O-pentaacetyl-3-O-trans-p-coumaroylsucroseC31H38O1822431,2,3,4,6-O-pentaacetyl-3-O-cis-p-coumaroylsucroseC31H38O1822,26446-methoxy-1,2,3,4,6-pentaacetyl-3-O-p-3,4,5-trihydroxy cinnamoylsucroseC32H40O2026451,6,2,3,4,6-hexaacetyl-3-O-p-coumaroylsucroseC33H40O192646vateriosi

39、de AC34H30O1126471,6,2,6-tetraacetyl-3-O-p-coumaroylsucroseC29H36O172648quercetinC15H10O72149musellactoneC13H12O1421501,4-Benzenedicarboxylicacid,dimethyl esterC10H10O42651Phthalic acid,butylhept-3-yl ester C19H28O426526,7-isoquinolinediol,1,2,3,4-tetrahydro-1,2-dimethylC11H15NO22153catechin C15H14O

40、62654Trans-santalol C15H24O26552,4-dihydroxybenzoic acidC7H6O421,254.4 观赏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野生花卉种类繁多,享有“花卉之国”之称。地涌金莲的花一般为黄色,极少数为橙红色,苞片鲜艳有光泽,花期较长,能保持很长时间不枯萎,绽放期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景观奇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39-40。4.5 生态价值 地涌金莲是云南地区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中的首选植物,其易种植、易管理、成本低且一次种植,可永续利用,能与多数植物共生,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要植物品种。地涌金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状生长,且株繁叶大,

41、对地面覆盖广,因此具有很高的防风固土、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以及保护和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4,41。5 展望综上所述,地涌金莲中含有二芳基庚酮类、脂肪酸类、酯类、甾醇类等多种化合物,具有止血、消炎、抗菌、抗肿瘤等活性,可用于治疗高血脂、宫颈癌和皮肤溃疡等病症。但是目前对地涌金莲全草或地上部分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对其花、果皮、种子等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且对其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报道也较少,需要重视地涌金莲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工作,明确其各个部位的活性成分和各自功效。同时,对于其具有抗肿瘤功效的成分,应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其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作为我国特有的草本植物,地

42、涌金莲具有其独特的分类地位,在芭蕉科的系统进化研究中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近年来对地涌金莲的研究主要围绕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快速繁殖技术、药用化学成分分析、自然分布以及栽培种植技术和园林观赏利用等方面,可供参考的解析地涌金莲系统进化研究的文献资料还不够充足。此外,研究表明地涌金莲的phenylphenalenones 类化学成分是其近缘种属植物香蕉和野生香蕉的植保素,用于应对病原攻击或胁迫。因此,地涌金莲此类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将对香蕉的抗病性育种有积极的参考意义。总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含有药用价值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新型药理模型探索其药理机制,为地涌金莲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

43、用提供参考,使地涌金莲这一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参考文献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16 卷 第 2 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3-6.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31.3 LONG C L,AHMED S,WANG X R,et al.Why Musella lasiocarpa(Musaceae)is used in southwest China to feed pigsJ.Economic botany,2008,62(2):182-186.4 周开永.推荐水土保持新种属植物 地涌金莲J.

44、北京农业,2013(12):240-241.5 李文娟,马宏,李正红,等.基于芭蕉属 EST 序列的地涌金莲 SSR 引物开发J.林业科学研究,2012,25(2):111-116.6 潘庆杰,李正红,王雁,等.地涌金莲野生与栽培种群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5):668-672.7 潘庆杰.地涌金莲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8 曾宋君,吴坤林,陈之林,等.珍稀药用和观赏植物地涌金莲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英文)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1):55-62.9 刘秀贤,潘庆杰,李正红,等.地涌金莲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45、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42-4444.10 王云波,凌青,李玉香,等.地涌金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6):211-213.11 尹桂芳,孙玲,马继琼,等.外植体取材时期对地涌金莲组织培养褐化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1):349-352.12 柏斌.特色花卉地涌金莲缘何在鲜切花市场难寻其踪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7(9):56.13 李洪波,罗慧君,周建坤,等.地涌金莲引种及其栽培技术J.广东园林,2007,29(S1):51-52.14 王德新.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保护生物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15

46、罗支铁,李小江,刘建林.地涌金莲形态特征和每苞片内花果数及其排列方式的观察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1):20-23.16 李正红.封面植物介绍 地涌金莲J.西北植物学报,2021,41(9):1515.17 MA H,WANG D X,LI T Q,et al.Phylogeographic study of Musella lasio-carpa(Musaceae):Providing insight into the historical river capture e-ventsJ.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2019,51(1):1-10

47、.18 COOKE R G,EDWARDS J M.Naturally occurring phenalenones and re-lated compoundsM/Fortschritte der Chemie organischer Naturstoffe/Progress in the Chemistry of Organic Natural Products.Vienna:Springer,1981:153-190.(下转第 36 页)22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年T2处理下生菜的叶绿素 a 含量、叶绿素 b 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证明红光相

48、同比例的情况下较少的白光组合更有利于生菜的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的积累。这与文莲莲13的结果一致。较高比例红光更能提高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影响作物的碳水化合物积累14。提高红光比例时黄叶白菜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这与在乌塌菜15、小白菜16、生菜17-18、韭菜19、芹菜20中的研究结果相同,可能是较高比例红光更能提高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影响作物的碳水化合物积累,高红光处理下蔬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会提高蔬菜的品质,与钟剑富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钟剑富等14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红光比例可以增加“黄叶白菜”的可溶性糖含量。该试验结果表明较少的白光可以增加生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该研究结果表明,绿光的加入会

49、增加生菜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且增加蔬菜的叶片数以及蔬菜重量。由此可见 R B G=831为最适宜生菜生长光模式。参考文献1 AVERCHEVA O V,BERKOVICH Y A,EROKHIN A N,et al.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Chinese cabbage plants grown under light-emitting diode-based light sourceJ.Russ J Plant Physiol,2009,56(1):14-21.2 范志强,余霞,王军.不同光强对油菜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26

50、-27,39.3 FOLTA K M,KOSS L L,MCMORROW R,et al.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djustable red-green-blue LED light arrays for plant researchJ.BMC Plant Biol,2005,5:1-11.4 TERASHIMA I,FUJITA T,INOUE T,et al.Green light drives leaf photo-synthesis more efficiently than red light in strong white light:Revisi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