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_杨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03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_杨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_杨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_杨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编码: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杨欢李香菊(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摘要: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 年中国股上市公司创新效率进行测量,探讨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且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和持续效应;企业自身吸收能力对于有效利用创新补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政府创新补贴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向外部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两个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补贴激励效应会因政策作用对象、作用时点和政策工具组合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关键词:政府创新补贴;创新效率;吸收能力;作

2、用机制;效应异质性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力,是 建 设 现 代 化 经 济 体 系 的 战 略 支撑”。据世界知识产权官网数据显示:年,中国研发经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数量位居世界首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但从综合创新能力来 看,全 球 创 新 指 数()排名中国居第 位,离创新型国家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见,创新要素投入规模的快速增加尚未带来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创新低效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问题。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技术创

3、新溢出性特征的存在使得创新活动的私人收益第 卷第期 年月管理学报 率低于社会收益率,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针对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在世界各国普遍运用和实施,创新补贴作为国家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在中国被长期执行。全面反思和科学评估政府创新补贴对微观市场主体的激励效应和作用机制,是“政府是否应推出创新财政政策”转向“如何让创新财政政策更有效”这一问题的探索,对提高宏观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启示。有鉴于政府创新扶持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效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府创新补贴有效性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重点,现有文献的讨论主 要 集 中 在

4、 以 下 个 方 面:从 促 进论、抑制论和非线性论等视角对政府创新激励政策效应展开研究。有学者认为,研发补贴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不但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效应,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产出数量与质量。尤其是在要素市场扭曲和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的状况下,政府补贴可以有效缓解创新成果外部性和企业创新惰性,弥补市场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的失灵。张杰等研究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程度越弱的地区,政府研发补贴越能促进企业私人研发的提升。然而,政府创新补贴政策目标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有时并不相容,中国式创新政策也面临着微观企业策略性反应的现实挑战,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匹配、补贴结构失衡、“寻扶持”等现象日

5、趋凸显,政府创新补助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在短期内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黎文靖等研究表明,政府创新补贴政策使企业倾向于迎合政府政策,片面追求创新“数量”,并未真正提升企业创新质量,是一种典型的“策略性创新”。张杰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政府专利资助政策扭曲了企业专利申请动机,造成中国的专利“泡沫”和专利“创新假象”。另外,毛其淋等指出,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 形 关 系,政 府 创 新 补 助 存 在“适 度 区间”。施建军等却证实,政府创新扶持补贴政策与企业创新投入或创新产出之间呈现 形关系,当补贴超过一定数值后,才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学

6、者们逐渐认识到,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可能会受到企业内外部因素的调节作用,如企业文化、企业间技术 溢 出、市 场 竞 争 等。随 着 研 究的深入,现有文献从资源属性、信号属性、缓解融资约束、交易费用理论等多方面检验政府补贴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综上可知,尽管已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于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并得出了研究结论,但尚未取得一致观点。一方面,结论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将创新过程简单化,仅从研发投入或创新产出单一视角来评估政府创新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当前中国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井喷式”增长,但是企业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现实背景下,创新补贴政策应兼

7、顾扩大创新活动规模与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双重目标。因此,明确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效应十分必要。效率是一个相对概念,指出,技术创新效率是在投入一定条件下最大化产出,或者产出一定条件下最小化投入的能力。根据效率的定义,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指标可以将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反映创新从投入向产出转化的全过程,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更为客观全面的指标。同时,创新补贴作为一项外部创新资金补充,企业在收到补助后,自身研发投入和人员配备对能否有效利用政府创新补贴也具有重要影响,吸收能力差异可能是造成创新补贴政策效应不同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创新补贴种类和发放方式不同构成了中国式创新补贴多样性,现有研究

8、大多关注广义财政补贴的创新激励效应,但企业收到的补贴类型繁多,补贴作用对象和作用时点差异巨大,若未区分企业收到的创新财政补贴差异性,或仅考虑某一类型创新补贴的政策效应,研究结论很容易受到其他政策的干扰。基于此,本 研 究 拟 运 用 随 机 前 沿 模 型 对 年中国 股上市公司创新效率进行测量,探讨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本研究的或有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研究视角方面,基于企业创新效率视角探究政府 补贴效应;同时,从企业内部环境角度出发,剖析吸收能力对政府创新补贴激励作用的调节效应,系统科学地评估创新财政补贴有效性。理论拓展方面,鉴于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和

9、融资约束两大重要特征,从风险分担机制和信号传递机制两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政府创新补贴的作用机制。实践应用方面,本研究从多维度考察创新补贴政策有效性,拓宽了政府创新补贴作用对象、作用时点以及创新扶持政策组合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 杨欢李香菊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对政府“精准施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创新财政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政府创新补贴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激励效应:风险分担机制。从资源属性角度出发,政府创新补贴的直接作用可以体现为研发额外性,通过补充企业创新资源,缓解内源融资压力,降低投资成本,

10、分担研发活动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随着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提高,企业对创新试错成本的容忍度逐渐增加,从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信号传递机制。政府创新补贴的间接作用体现在行为额外性,在企业从事 活动融资难背景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在项目筛选审核过程中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可以向市场投资者传递隐形的“政府认证”信号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和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释放投资利好信号,通过帮助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改变融资约束困境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郭玥 进一步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政府补助的信号传递机制。等 则分析了选择性创新补贴和普惠性创新补贴对于不同研发主体创新合作的影响。一些学者认

11、为,政府创新补贴非但没有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反而导致创新效率损失,主要的作用机制表现为:寻租行为。一方面,企业将原本用于创新的资源行贿政府官员进行“寻补贴”,直接提高了企业创新成本,对创新效率产生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寻租活动易扭曲政府创新政策资源配置,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稀缺政策资源,导致政府创新资源错配困境。迎合行为。政府在实施创新补贴政策时,面临企业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双重困局。部分低质量企业通过刻意隐瞒、虚假申报等方式将自己“包装”成符合激励条件的对象,发送虚假信号获取政府创新补贴。事后道德风险意味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价机制,政府与创新主体动机不一致,获得政府创新补贴的

12、企业可能将创新资源用于非研发用途,挤占创新要素。激励错位。已有研究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存在分配倾向性,更多地流入大型、国有、成立时间长、负债率低的企业。这种选择性补贴政策造成创新激励结构性偏差,财政补贴资源误置,补贴政策效果不佳。综上所述,政府创新补贴实践性制度安排执行结果可能与政策预期目标背道而驰,形成政府支持悖论。基于此,提出以下两种相互对立的可能假设:假设 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假设 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面抑制效应,导致创新效率降低。企业吸收能力对政府创新补贴作用效果的调节作用要深入研究政府创新补贴对微观企业技术创新效

13、率的激励效应,需要关注的另一个因素,是企业吸收能力对政府创新补贴激励效应的影响。等 指出,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消化和应用外部新知识的能力。他们将吸收能力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同化、知识应用个维度。随后 等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维度 知识转化能力,即吸收能力体现为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内化、转化和利用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一方面,吸收能力作为企业对外部知识的一种反应能力,当企业自身拥有卓越的吸收能力时,更容易发挥外部制度支持的作用,成为正式制度支持的“放大器”。吸收能力高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和有实力的科研人员,能有效将政府创新补贴与自身研发资源进行内外整合,转化为产出,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创

14、新补贴政策中的“产学研合作基金”“协同创新基金”等支持措施能够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吸收能力高的企业能有效实现产学研合作和企业内部研发的互动,增强 合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 企业吸收能力增强了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综上,政府创新补贴会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向外部投资者进行信号传递两个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但也可能会受到企业寻租行为、迎合行为和激励错位的影响,导致创新效率损失。企业吸收能力作为对外部资源的处理能力,在政府创新补贴影响企业创新效率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应将其纳入研究框架。同时,鉴于中国创新补贴政策的多

15、样性,为了更加清晰地识别政府创新补贴的微观效应,本研究将从补贴作用对象、补贴作用时点以及政策组合三方面展开异质性分析。上述逻辑分管理学报第 卷第期 年月析框架见图。图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和作用机制的逻辑分析框架研究设计 模型构建()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在对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一步法”探讨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构建企业创新产出前沿水平:,(,)(,),(,;,),()式中,代表企业在时期的创新产出前沿水平;()代表前沿生产函数;,为企业创新投入组合;为待估计参数变量;,为外部随机扰动项。在非效率因素

16、的影响下,企业实际创新产出如式(),对式()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随机前沿模型的基本形式:,(,)(,),;(),(,),()式中,代表企业在时期的实际创新产出;,和,相互独立且均与,相互独立。,服从正态分布,即,(,);,为用来捕捉创新效率损失的非负随机干扰项,设定其服从截断型单边正态分布,即,(,)。根据式()和式(),企业创新效率()可以定义为实际创新产出与前沿面创新产出的比值,则有,(,)(,)(,)(,)(,),()式中,(,当,时,效率取得最大值;随着,的增大,的值越小,表示企业创新非效率越大。随机前沿模型除了可以定量测算企业创新效率外,还可以考察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因素。假设

17、无效率项均值存在异质性,方差为常数,采用“一步法”进行模型估计,为进一步考察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引入技术非效率项,即,()式中,为时期政府对企业的创新补贴;,是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其他因素,代表控制变量个数;为常数项;为政府创新补贴的估计系数(若系数为负,说明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反之,则有负向影响);为各控制变量系数;,为随机误差项。()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为了考察企业吸收能力对政府创新补贴作用效果的影响,在式()的基础上加入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吸收能力的交乘项,构建如下模型:,()式中,代表企业吸收能力,当系数显著小于时,表明企业吸收能力增强了政府创新补贴政

18、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本研究从风险分担机制和信号传递机制两方面入手,分析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传导机制。为验证传导机制的存在,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展开分析,即.,;().,()式中,和 分别代表风险承担和信号传递中介变量;、均表示常数项;式()关注的是政府创新补贴()对风险承担水平()和信号传递()的估计系数,即政府创新补助对中介变量的影响估计;式()检验中介效应,表示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的显著性代表了风险承担和信号传递中介效应的显著与否;代表政府创新补贴经由风险承担和信号传递对企业创新效率产生的间接影响效应;、表示各控制变量系数。变量定义本研

19、究各变量的定义如下。()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企业创新效率(),采用 ()生产函数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 杨欢李香菊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并采用超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即 ,()式中,代表第个企业期的创新产出,采用企业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加取自然对数作为衡量指标;此外,对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分别赋予 、和 的权重,作为替换企业创新产出的指标,以此进行稳健性检验。,和 ,分别表示第个企业期的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两类创新投入,分别采用企业研发支出总额的自然对数和研发人员数量的自然对数作为代理变量。()解释变量上市公司获得补贴的相关信息披露于公司年

20、报“营业外收入”科目下的“政府补助明细”,但该类补贴数据既包括企业获得的科研专项、专利资助、人才引进等创新性政府补贴,也包括其他如节能减排、招商引资、稳岗等一系列一般性补贴。本研究采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区分企业创新性政府补贴和非创新性政府补贴。为了研究各创新补贴政策的异质性,根据政策作用对象分为支持研发投入类、支持创新产出类、支持人才激励类和国家科技计划类创新补贴类,具体界定见表。表政府创新补贴界定补贴类型政策关键词检索比例支持研发投入类“研究”“开发”“研发”和“技术”等 支持创新产出类“专利资助”“优秀专利奖金”“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和“知识产权”等 支持人才激励类“人才”“引

21、才引智”“巨人计划”“创客”“海外高层次人才”“专家”“储才”和“海鸥计划”等 国家科技计划类“”“火炬”“瞪羚”“独角兽”“小巨人”和“星火”等 ()调节变量 等 认为,企业吸收能力与研发活动有关,企业吸收能力很大程度依赖于企业内部资源,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研发投资等。企业人力资本的高低反映了企业吸收知识的能力,即高素质员工比例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就更容易接受外部知识;企业研发投入越多,吸收能力也相对较强。基于以上考虑,选取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作为企业吸收能力()的代理变量。()中 介 变 量既 有 研 究 大 多 采 用 盈 利()波动性反映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研究也以其来衡量企

22、业风险承担水平,盈余波动性越大,说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具体计算如下:,;(),(,),()式中,为息税前利润()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同时采用去均值的方法缓解行业和周期因素的干扰。以每年()为一个观测时段,滚动计算调整后的 标准差,得到 指标。风险投资作为主要外部融资来源,如果政府创新补贴政策信号传递机制存在,风投企业就会收到积极信号,增加对企业的支持。为了检验政府创新补贴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引入信号传递变量(),根据企业前十大股东中是否包含风险投资机构,从而判断企业当期是否获得了风险投资,当企业收到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赋值为,否则为。()控制变量为了有效区分政府创新补贴效应,本研究对企业

23、长期负债水平()、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企业所有制性质()、流动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投资机会()、股权集中度()、两职合一()等因素也进行了控制,同时控制了年份哑变量和行业哑变量。具体变量定义见表。表变量定义名称符号定义创新效率 根据随机前沿模型()计算所得创新产出 (专利申请数)研发投入 企业支出的自然对数研发人员数量 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的自然对数政府创新补贴 创新补贴总额的自然对数企业吸收能力 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盈利波动性信号传递 当企业收到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赋值为,否则为企业长期负债水平 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 企业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年龄 (观

24、测年度企业注册时间)企业所有制性质国有企业取值为,非国有企业取值为流动资产比率 流动资产合计资产 无形资产比率 无形资产净额资产 投资机会托宾值股权集中度 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两职合一当董事长与总经理为同一人赋值为,否则为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研究选择 年中国沪深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原因是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 年开始披露,年前数据缺失较多,因而不纳入回归样本中。本研究对样本做了进一步筛选,具体步骤如下:剔除、和 的公司;剔除金融类上市公管理学报第 卷第期 年月司;剔除主要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的样本包含 家公司 个观测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 的缩

25、尾处理。为了尽量降低数据错漏和缺失的影响,本研究综合多个数据库,其中专 利 数 据 来 源 于 中 国 研 究 数 据 服 务 平 台()数据库,研发人员数据来源于万得()数据库,其余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实证分析 描述性统计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由表可知,企业专利申请数、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的样本均值和中位数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偏态分布特征;同时可以看出,不同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存在明显差异。企业收到的政府创新补贴 的均值小于中位数,呈现出左偏分布特征。表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均值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 .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

26、随机前沿模型回归分析见表。表随机前沿模型回归结果类别()无时滞()滞后期()滞后期()滞后期()资本吸收能力()人员吸收能力前沿生产函数 ()()()()()()()()()()()()常数项 ()()()()()()技术非效率函数 ()()()()()()()()()()()()()()()()()()()()()()()()()()()()()()()()()()()()()()()()()()()()()()()()()()()()()()()()()()()()年份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常数项 ()()()()()()对数似然值 注:、分别表示在、和 的

27、水平上显著;括号中为值。下同。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 杨欢李香菊()基础回归为了检验研究假设,本研究采用 中的 命令,基于“一步法”考察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企业创新过程从投入到产出存在滞后性,对政府创新补贴分别滞后期、滞后期和滞后期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见表列()列()。从个模型的前沿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来看,企业投入和人员均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技术非效率估计结果来看,在控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 率 的 公 司 内 外 部 因 素 后,列()中 变 量 的系数在 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积

28、极作用,验证了假设,假设 未得证。考虑时间效应,列()列()中,变量 的系数均在 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政府创新补贴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且系数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估计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滞后效应,这可能是因为企业创新周期长,政府创新补贴政策效果从企业研发投入阶段到成果转化阶段经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由表列()和列()可知,交乘项 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的吸收能力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越高,越有利于吸收和利用政府创新补贴,验证了假设。稳健性检验为了检验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29、通过改变模型设定形式,以及改变变量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见表)。表稳健性检验结果()类别()()()()()()改变模型设定形式改变变量度量方法前沿生产函数 ()()()()()()()()()()()()()()()()()()()()()技术非效率函数 ()()()()()()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年份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对数似然值 ()改变模型设定形式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则有 ,(,)(,),()式中,均表示系数。改变模型设定形式的检验结果见表列()列()。由此可知,其与本研究主检验回归结果一致,说明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30、)改变变量度量方法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分别赋予 、和 的权重作为企业创新产出的代理变量,回归结果见表列()列(),结果依然显著。内生性检验为了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本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政府创新补贴激励效应进行分析。具体做法为:以企业创新效率()为结果变量,构建(获得政府创新补贴企业赋值为,否则赋值为)为处理变管理学报第 卷第期 年月量,将反映企业特征的一系列变量,如企业长期负债 水 平()、企 业 规 模()、企 业 年 龄()、企业所有制性质()、流动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投资机会()、股权集中度()、两职合一()作为协变量,采用一

31、对一最近邻匹配,限于篇幅,仅报告平均处理效应(),结果见表。比较匹配前后结果可以看出,当以是否获得补贴作为处理变量时,获得 补贴的企业相较于未获得 补贴 的 企 业 创 新 效 率 明 显 提 高,值 为 ,且在 的水平下显著。与主回归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表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处理效应()处理变量样本处理组控制组处理效应标准差值 匹配前 匹配后 作用机制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分析见表。表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分析()类别风险承担水平信号传递()()()()()()()()()()()()()()()()()()()()(

32、)()()()()()()()()()()()()()()()()()()()()()()()()()年份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注:由于中介变量存在缺失值,故测量值有所减少。()风险承担水平检验结果见表列()和列()。列()中,变量 对 的回归系数在 水平下显著;列()中,变量 对 的影响系数和 对 的影响系数均在 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在政府创新补贴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中介机制,本研究采用 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系数 为 ,置 信 区 间 为 ,不包含。这说明,提高风险承担水平是一种重要机制,政府创新补贴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风

33、险,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创新资源,进而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信号传递由于中介变量为二分类变量,本研究采用广义结构方程方法检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列()和列()。列()中,变量 对 的回归系数在 水平下显著,表明企业收到政府创新补贴能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促使企业获得更多风险投资;列()中,对 的影响系数和 对 的影响系数均在 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信号传递机制在政府创新补贴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方法显示中介效应系数为 ,置信区间为 ,不包含。这说明信号传递机制是创新补贴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一个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异质性分析异质性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见表。()不

34、同作用对象由表列()列()可知,研发投入类补贴 的系数为 ,且在 的水平下显著;创新产出类补贴的系数为 ,在 的水平下显著;人才激励类补贴的系数为 ,在 的水平下显著。据此,旨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创新产出和人才激励的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提升作用,且与其他补贴相比,人才激励类补贴回归系数最大,说明其激励作用最强。列()中,国家科技计划类补贴的系数为 ,但是统计意义上不显著。()不同作用时点基于政府补贴和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时间区分,政府创新激励可以分为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两类。财政补贴一般以直接支付的方式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前给予支持,属于典型的“事前扶持”行为,补贴收入具有确定性,但可能引发道

35、德风险问题。“事后激励”是政府在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后给予的补贴,如税收减免、优惠税率等,可以有效降低微观企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 杨欢李香菊业的税收负担。本研究采用收到的各项税费返还(收到的各项税费返还支付的各项税费)作为衡量税收优惠()的指标。政府创新补贴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在前文已经得到验证,为 方 便 对 比 将 结 果 展 示 在 表 列()。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效应回归结果见表列()。列()中,的系数在 的水平下显著为负;列()中,的系数在 的水平下显著为负。可以看出,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都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且事后补贴的系数大于事前

36、补贴,这可能是因为与创新补贴政策相比,税收优惠政策更具中性,能够减少企业寻租和骗补空间,对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干预也较少。表异质性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类别()研发投入类补贴()创新产出类补贴()人才激励类补贴()国家科技计划类补贴()事前补贴()事后补贴()政策组合前沿生产函数 ()()()()()()()()()()()()()()技术非效率函数 ()()()()()()()()()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年份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对数似然值 ()创新扶持政策组合政府对企业进行的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均能提升企业创新效率,那么,值得关注的是,二

37、者的政策组合是“相辅相成”还是“互相制约”呢?本研究在模型()中增加了 补贴与税收优惠的交乘项,并建立模型,政策工具组合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见表列()。可以看出,变量 系数在 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财税政策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效搭配可以共同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结语基于 年中国 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政策存在时滞性和持续性;同时,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对创新补贴政策作用效果具有调节作用,企业吸收能力越好,越能更好地利用创新补贴。政府创新补贴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向外部

38、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来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不同类型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性,人才激励类政策创新促进作用更强;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都能促进创新效率提升,但事后补贴激励效果更强;税收优惠和创新补贴两者相辅相成,政策组合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效搭配可以共同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综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改革建议:建立健全创新补贴政策事前甄选、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价机制。完善事前评审筛选,进一步细化政府补贴对象选择标准,明晰补贴资金流向,严格执行资格审查;完备事中监管,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审计,明确补贴可应用范围,要求接受补贴企业详尽披露资金使用信息;建立事后评估反

39、馈机制,对企业以往补贴使用信息建立档案,作为能否获得新一轮补贴的依据,构建良性循环。加大人力资本政策激励,强化普惠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鉴于中国目前人才支持政策力度相对较小,建议将人才政策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注重人力资本创新软环境的建设,调动科研人员和高精尖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另外,注重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确保补贴手段多元化,强化和提升税收优惠政策在政府创新政策工具箱中的主导地位,实现管理学报第 卷第期 年月激励效应最大化。围绕信号机制对 补贴政策进行供给侧改革。通过 补贴资金的杠杠“撬动”更多市场融资,如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社会资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

40、的效用。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探讨空间: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仅讨论了风险承担机制和信号机制,未考察其他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进行深入讨论;未探讨除税收优惠外的其他政策与创新补贴政策的混合激励效应,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究。参考文献 ,:,():严若森,陈静,李浩基于融资约束与企业风险承担中介效应的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 入 的影 响 研 究管理学报,():宋砚秋,齐永欣,高婷,等政府创新补贴、企业创新活力与创新绩效经济学家,():张杰,陈志远,杨连星,等中国创新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估:理论与证据经济研究,():,():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

41、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经济研究,():张杰,郑文平创新追赶战略抑制了中国专利质量么?经济研究,():毛其淋,许家云政府补贴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 基于补贴强度“适度区间”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施建军,栗晓云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能力:一个新的实证发现经济管理,():储德银,刘文龙政府创新补贴、企业文化与创新绩效经济管理,():黄福广,柯迪,王贤龙,等 基于技术溢出效应下的政府创新补助研究 管理学报,():夏清华,黄剑市场竞争、政府资源配置方式与企业创新投入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据经济管理,():周燕,潘遥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 交易费用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管理世界,():

42、(),():冯海波,刘胜所得课税、风险分担异质性与创新中国工业经济,():,():郭玥政府创新补助的信号传递机制与企业创新中国工业经济,():,():余明桂,回雅甫,潘红波政治联系、寻租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有效性经济研究,():杨国超,芮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经济研究,():赵玉林,谷军健政府补贴分配倾向与创新激励的结构性偏差 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匹配样本分析财政研究,():,:,():,:,():陈怀超,张晶,费玉婷 制度支持是否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和产学研合作紧密度的中介作用科研管理,():万源星,许永斌高新认定办法、研发操纵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科研管理,():吴伟伟,张天一非研发补贴与研发补贴对新创企业创 新 产 出 的 非 对 称 影 响 研 究 管 理 世 界,():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民营化、产权保护与企业风险承担经济研究,():(编辑丘斯迈)通讯作者:李香菊(),女,河南荥阳人。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 )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 师。研 究 方 向 为 财 税 理 论 与 政 策。: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 杨欢李香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