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应用型本科院校“党建+文化...以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为例_靳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878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院校“党建+文化...以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为例_靳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党建+文化...以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为例_靳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 46 4党史党建南方论刊2 0 2 3年第 2期【摘要】“文化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为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激发专业兴趣为基础,以提升专业能力为重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实习实训基地优质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党建+文化”育人新模式,形成了“党建+文化阵地”“党建+文化主题”“党建+文化载体”“党建+文化典型”四大育人模式,构建“课上课下联动、网上网下一体、校内校外协同”的“党建+文化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局面。【关键词】高校;文化育人;“党建+文化”育人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党建文化”协

2、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为例靳盼(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蚌埠 2 3 3 0 0 0)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服务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党建作为统领至关重要。文化育人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平台,通过“党建文化”把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以党建为核心的文化育人体系,使党建与文化育人互融互促、协同共进、相得益彰 1。一、“文化育人”背景与理念“文化育人”的本质目标是以文化感染人、以文化影响人、从精神层面上教育人、培养有文化内涵、文化底蕴的人 2。通过将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专业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课程建设,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成效,最终实现教育的

3、根本目标。“党建+文化”育人工程,紧扣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和学院优势学科与专业平台,面向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展学科特色鲜明、专业特点突出、符合青年特征的建筑文化教育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模式实践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党委按照这一指导方向,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培养各环节结合起来,契合学生工作实际,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建筑文化育人”工程,在实践中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构建形成了“党建+文化阵地”“党建+文化主题”“党建+文化载体”“党建+文化典型”四大育人模式

4、,培养高质量人才 3。(一)“党建+文化阵地”育人模式红色场馆是党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学院依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党员自发走进红色阵地,如藕塘烈士纪念馆、王稼祥纪念馆、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通过红色阵地场景再现、先进事迹感悟等,补足精神之钙,形成大学生可持续的强大学习动力 4。教室、实验室是党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学院党委用高质量党建工作促进学院学风建设,以党建促学风,用榜样树学风,以活动育学风。教工党员通过开设美术、设计构成、建筑艺术表现基础等核心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开展优秀学生作品展,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和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强化学生专业素质教

5、育。开展古建筑科普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古建类别、基本构建及其原理、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乡村社区是党建文化育人的另一重要阵地。学院通过举办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乡村规划实践及学术交流活动、安徽省第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依托横向课题与社会实践助推文化育人。“同心振乡”国家级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蚌埠市长青乡涂山村开展“担青年使命,助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古建保护小队前往黄山市黟县宏村进行调研,研究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经济进步对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的影响。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力资源,在服务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主动对接、主动作为,让党旗在一线飘扬。(二)“党建+文化主题”育人模式“党建+文化主题”育人模式的开展

6、是把红色文化、专业文化、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等作为“党建+文化主题”育人的重要内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全面发展 5。建筑学院坚持入学教育“早启动、早落实”,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普查心理,用“心”守护健康活动,组织新生学习学生手册,树立行为规范、开展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教育、“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等主题教育活动,凝聚育人合力,全方位、多角度帮助新生迈好大学第一步。红色主题文化育人,通过组织党员集中观看红色影6 56 5视“党课开讲啦”之党的光辉历程等形式,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

7、创新精神,2 0 1 9 年,在“喜迎新中国成立 7 0 周年”之际,学院组织“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画展,学生用心中最美的画,回顾新中国光辉发展历程,讴歌党的事业发展成就。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结合学生专业特长,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围绕“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同学们用自己独有的创造力和别样的心意,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爱党之心、报国之志,将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开展“强国有我新征程 献礼党的二十大”主题党日及团日活动,观盛会、话感悟 建筑学院团员青年畅谈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体会,举办学党史 青年说“青年心向党,百年正辉煌

8、”主题宣讲活动,引导同学们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创新者、奉献者。开展“快乐劳动,幸福成长”主题绘画创作、“我劳动、我快乐”主题班会暨劳动实践,将专业学习和劳动教育充分结合,在绘画创作中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养成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良好习惯,学会主动劳动、坚持劳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黄梅盛绽艺心向党 戏诉衷肠礼赞百年;“弘扬传统文化,赏析古建风采”建筑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开展古建筑赏析主题党日活动,提升了同学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通过开展以上主题文

9、化活动,在实践中探索与实践主题文化育人,从根本上践行“三全育人”。(三)“党建+文化载体”育人模式“建筑文化节”是学院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自2 0 1 6 年以来,“建筑文化节”已举办七届。活动包括建筑模型制作、B I M设计竞赛、建筑结构大赛等 2 0 项活动,每届近 1 0 0 0 人次参加。“建筑文化节”深受师生欢迎,广受社会关注,被安青网、安徽教育网、中国高校之窗等主流媒体报道 3 0 多次。一是开设“匠魂”版块,浓厚学习氛围。开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团史推文大赛、百年团史大比拼、初心向党星火路、向上向善青年说等活动,依据各班级青年大学习开展情况,学院评定星火团支部 1 0 个,星

10、火团支部书记 5 人。城乡规划 1 8 3 团支部荣获“安徽省高校百优团支部”荣誉称号。二是开设“匠技”版块,开展建筑文化教育竞赛。开展建筑文化知识竞赛、龙湖校区图书馆文化环境创意设计大赛等建筑文化教育活动。2 0 2 1 年学院举办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乡村规划实践及学术交流活动和安徽省第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扩大了办学影响力,提升了学院美誉度。三是感受建筑魅力,体验建筑之美。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团队赴黄山市南屏村开展古建筑测绘实习,并且被 C C T V-9 央视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报道,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地域特色建筑的感官认知和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和建筑设计水平。通过建筑

11、文化节“以赛代练,以练促学”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荣获省级 B I M大赛9 项,省级 G I S 技能大赛 6 项,省级结构大赛 1 6 项,省级乡村规划设计竞赛 1 2 项,省级建筑建造节三等奖 1 项。学院有 4 名学生在 I C A D国际当代青年美术设计大赛中获奖,6 名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手绘艺术与设计大赛中获奖,8 名学生在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奖。(四)“党建+文化典型”育人模式一是学院推出“匠艺之星”百人报道工程,宣传学生中先进典型,大多是国家奖学金、全国城乡规划设计竞赛、省级结构设计大赛、省级B I M竞赛等获得者。目前,已在

12、我校官网首页“校园动态”栏目推出 2 3 人,宣传他们在勤奋学习、专业素养、学科竞赛、个人成长方面的特色专长。二是挖掘“思政元素”,选树先进典型。学院建立“委员讲给书记听、书记讲给党员听、党员讲给青年听”的宣讲圈层,依托“课程思政专题课堂”“青年宣讲团”,层层宣讲,实现先进理论思想入心入脑入魂。三是推进“党建+”,感悟榜样力量。学院举办“听身边党员讲奋斗故事”主题教育,邀请不同专业党员讲述他们的入党心路,分享在追梦路上拼搏、进取的故事,让更多青年感受青春正能量,学习身边榜样坚定信念的政治品格。三、新时代“文化育人”模式的未来规划建筑学院以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党建+文化”为抓手,将

13、在完善现有工作模式基础上,统筹文化育人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在深度广度角度上挖潜,丰富活动内涵,提高层次水平,扩大受众群体,增强育人功能。将契合学科专业特点,进一步拓展活动版块,创新现有活动载体,丰富活动传播媒介,加强文化研究,健全规章制度,优化运行流程,强化文化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本文为安徽科技学院 2 0 2 2 年校级党建课题立项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党建+文化”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 0 2 2 d g y b 0 5”成果。参考文献:1 张娜.应用型本科院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机制研究 J .时代报告 2 0 2 0,(0 9):1

14、3-1 4.2 龙武安,黄海霞.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模式实践与探究以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建+文化育人”模式为例 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2 2,4 1(1 0):7 2-7 8.3 刘兵勇,沈芳.高校院系文化育人定位、特征与载体机制研究 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 0 2 2,(0 1):9 7-1 0 5.4 王鹂.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实践与思考 J .北京教育(德育),2 0 2 1(1 2):5 8-6 1 5 戚琦.新形势下高校党建文化工作实践创新研究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 0 2 2,3 8(1 0):4-6.作者简介:靳盼(1 9 8 7-),女,山西芮城人,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党政办主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编辑/陆一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