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形式逻辑》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p.13练习题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的“逻辑”一词的涵义。
1.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反映这种规律性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
2.表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3.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4.表示看事物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p.43练习题
一、在下列句子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1)“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2)“宇宙”的内涵: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
“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分散的物质,即星际物质,和集中的物质,即天体。
(3)“国家”的内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外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4)“生产资料”的内涵: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物质资料。
“生产资料”的外延:土地、森林、水流、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工具等。
(5)“科学”的内涵: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概念、定义、公理等逻辑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6)“宪法”的内涵: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外延:资本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二、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何种概念(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或非集合)?
(1)集合概念。
(2)集合概念。
(3)集合概念。
(4)集合概念。
(5)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6)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三、请用图形表示下列各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发
展
中
国
家
亚
洲
国
家
印
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2)
政
党
中国共产党
无
产
阶
级
先 锋 队
(3)
亚洲
小学生
中学生
三好学生
工人
(4)
直接
经验
知识
间接
经验
知识
(5)
科研
工作者
教育
工作者
脑力劳动者
劳
动
者
(6)
伟大
的思
想
家
伟大
的文
学家
伟大的革命家
鲁
迅
(7)
小
说
戏
剧
文学作品
(8)
四、(略)
五、请对下列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概括。
(1)辩证唯物主义;主义。
(2)自然科学;学问。
(3)现代生产关系;关系。
(4)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国家。
(5)现代大学生;学生。
(6)喜剧;剧。
(7)大行星;星体。
(8)手工艺品;艺术品。
六、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错。否定定义。
(2)错。循环定义。
(3)错。定义过窄。
(4)错。循环定义。
(5)错。比喻定义。
(6)错。定义过宽。
(7)错。定义过窄。
(8)错。定义过宽。
七、下列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1)错。因为华东师范大学与它的各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
(2)错。多出子项(当然,多出子项必定导致子项相容)。
(3)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特征,而不是概念的两个种。
(4)错。多出子项(当然,多出子项必定导致子项相容)。
(5)错。多出子项(当然,多出子项必定导致子项相容)。
(6)错。地球的南北两半球是地球的两个部分,地球与其南北两半球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
(7)错。汉族不是少数民族,多出子项。
(8)错。划分不全。
八、请运用有关概念的逻辑知识具体分析并改正下列语句中的逻辑错误。
(1)“词汇”是集合概念,不能计数,应改为“词”或“单词”。
(2)划分不正确,因为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都属于非无产阶级思想,可以改为“必须批判绝对平均主义、自由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3)“避免不再产生”是双重否定,意思是促使产生。应改为“为了避免产生类似问题,我们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
(4)“自己”的指称不明,可以改为“开学以来,老师对我十分关心,一有进步,就表扬我”。
(5)不应补上“弱点”,而应补上“缺点”。
(6)改为“学习方法好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九、填空题。
(1)内涵;外延。
(2)交叉;反对(或者,不相容)。
(3)全异(或者,不相容)。
(4)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5)定义过窄。
(6)真包含;全异。
(7)限制;概括。
(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十、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d
(5)a
(6)d
(7)a
(8)c
p.77练习题
一、下列语句哪些直接表达命题?为什么?
(1)否。祈使句。
(2)否。祈使句。
(3)是。反问句。
(4)否。疑问句。
(5)是。陈述句。
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性质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如何?
(1)A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A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A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凡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
(4)E命题。主项和谓项都周延。(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
(5)O命题。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I命题。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
(7)A命题(单称肯定命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8)E命题。主项和谓项都周延。
三、根据性质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之间的关系为上反对关系,所以,由“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不能有效地推出“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
由于“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所以,所以,由“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能够推出“有些商品没有商品”为真。
(2)因为“有些零件不是次品”与“有些零件是次品”之间的关系是下反对关系,所以,由“有些零件不是次品”为假,可以推出“有些零件是次品”为真。
因为“有些零件不是次品”与“所有零件不是次品”之间的关系是差等关系,所以,由“有些零件不是次品”为假,不能推出“所有零件不是次品”为假。
(3)a.“商学院的所有学生都是青年人”是A命题,由它可以推出:
E命题“商学院的所有学生都不是青年人”为假;
I命题“商学院的有的学生是青年人”为真;
O命题“商学院的有的学生不是青年人”为假。
b.“甲班有的学生是会打桥牌的”是I命题,由它可以推出:
A命题“甲班所有的学生都是会打桥牌的”真假不定;
E命题“甲班所有的学生都不是会打桥牌的”为假;
O命题“甲班有的学生不是会打桥牌的”真假不定。
c.“校园内有些果木不是长青的”是O命题,由它可以推出:
A命题“校园内的果木都是长青的”为假;
E命题“校园内的果木都不是长青的”真假不定;
I命题“校园内有些果木是长青的”真假不定。
d.“唯物主义者都不是有神论者”是E命题,由它可以推出:
A命题“唯物主义者都是有神论者”为假;
I命题“有些唯物主义者是有神论者”为假;
O命题“有些唯物主义者不是有神论者”为真。
四、将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1)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是非马克思主义者。EP├A。
(2)有些劳动模范不是非科技工作者。SIP├ SO。
(3)一切文化都不是历史现象。SAP├ SE。
(4)有些著作是非哲学著作。SOP├ SI。
五、将下列命题能否换位?若能,请用公式表示之。
(1)有些非正义战争是战争。SI├IS。
(2)有些周延的谓项是否定命题的谓项。SAP├ PIS。
(3)不能。
(4)不犯错误的不是人。SE├ ES。
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若正确,请把省略的推理步骤补充完整。
(1)错。
(2)错。
(3)对。SEP├ PES├ PA├IP├O。
(4)错。
七、填空题。
(1)SOP。
(2)真包含于关系。
(3)同一;真包含于。
(4)真假不定。
(5)特称的;否定的。
(6)SI真。
八、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d
(5)c
(6)SA。
九、双项选择题。
(1)d,e。
(2)d,e。
(3)b,c。
(4)b,c。
十、概念S与概念P具有交叉关系,试问:以S为主项、P为谓项的四个性质命题中,哪几个取值为真?这些取值为真的命题中,哪几个可以进行有效的换位法推理?请用公式表示这些换位法推理。
答:当概念S与概念P具有交叉关系时,在以S为主项和P为谓项的四个性质命题中,SIP和SOP为真。其中,SIP可以进行有效的换位法推理,即SIP├ PIS。
十一、设下列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话,请问:甲班班长是否懂电子计算机?
A:甲班所有学生懂电子计算机。
B:甲班小张懂电子计算机。
C:甲班所有学生都不懂电子计算机。
解:(1)由于A与B具有反对关系,所以A与B不能同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2)根据题意,由(1)可知,B是真的。
(3)既然B是真的,那么由题意可知,C就是假的。
(4)由C是假的,根据题意可知,A就是真的。
(5)所以,加班班长懂电子计算机。
十二、下面三句话一真两假,试确定S与P的外延关系。
A:有S是P。
B:有S不是P。
C:有P不是S。
解:(1)由于A与B具有下反对关系,所以A与B不能同假,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2)根据题意,由(1)可知,C就是假的,即POS为假。
(3)由POS为假,根据对当关系之中的矛盾关系可知,PAS为真。
(4)由PAS为真,根据换位推理可得,SIP为真。
(5)由POS为假和SIP为真,根据题意得,SOP为假。
(6)由SIP为真、SOP为假和POS为假可知,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同一关系。
十三、某公请客,尚有人未到。于是,他说:“该来的不来。”有些来客听了此话便起身走了。某公又说;“不该走的走了。”于是,剩下的客人全走光了。请分析一下某公为何请客不成?
解:(1)“该来的不来”等于说“该来的都是还没有来的(SA)”,
换质得:该来的都不是已经来的(SEP);
换位得:已经来的都不是应该来的(PES);
换质得:已经来的都是不应该来的(PA)。
(2)“不该走的走了”则等于说“不应该走的都是已经走的(AP)”,
换质得:不应该走的都不是没有走的(E);
换位得:没有走的都不是不应该走的(E);
再换质得:没有走的都是应该走的(AS)。
所以,该公请客不成。
p.110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三段论推理的格和式,并指出其中的大项、中项、小项以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1)大项:一定要胜利的(事业);
中项:正义事业;
小项:我们的事业。
大前提:一切正义事业都是一定要胜利的;
小前提:我们的事业是正义事业;
结论: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
(2)大项:导电;
中项:石墨;
小项:非金属。
大前提:石墨能导电;
小前提:石墨是非金属;
结论:有的非金属能导电。
(3)大项:文学作品;
中项:需要创造艺术形象;
小项:学术论文。
大前提:一切文学作品都需要创造艺术形象;
小前提:学术论文不需要创造艺术形象;
结论:学术论文不是艺术作品。
(4)大项:鱼;
中项:用腮呼吸的(动物);
小项:鲸。
大前提:鱼都是用腮呼吸的;
小前提:鲸不是用腮呼吸的;
结论:鲸不是鱼。
二、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违反什么规则?
(1)错。大项扩张,或者违反第一格规则“小前提必须肯定”。
“并非所有的青年工人都是共青团员”等于“有的青年工人不是共青团员”。
“并非所有的青年工人都是青年”等于“有的青年工人不是青年”。
(2)错。中项两次不周延,或者违反第二格规则“大前提必须全称”。
“并非所有唯物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有的唯物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
“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所有共产主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3)错。四概念。
(4)错。中项两次不周延,或者两个特称命题得不出结论。
(5)错。中项两次不周延,或者违反第二格规则“前提必须有一个是否定的”。
“不是快车是不带邮件的”等于“带邮件的车都是快车”。
(6)错。中项两次不周延,或者违反第四格规则“若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全称”。
三、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并写出解题过程。
解:(1) (M)A(P)
(S)(A)(M)
S(A)P
① 把小前提的质填为A;
② 因为大小前提都是A命题,所以结论也必定是A命题,即结论的质填为A;
③ 由结论为A命题可知,大项P不周延。因此,P在前提中也不得周延。所以,大前提的谓项应填为P,主项应填为M;
④ 由结论为A命题可知,小项S周延。因此,S在小前提中也必须周延。所以,小前提的主项应填为S,谓项应填为M。
但是,这个题所给的条件不足以用来确定一个唯一的答案,多种填法都可以满足该题所给的条件。例如,
(M)A(P)
(S)(E)(M)
S(E)P
(2) M I P
(M)(A)(S)
S(I)P
① 结论的质应填为I,因为大前提为I命题,P在大前提中不周延;
② 既然结论为I命题,那么小前提就只能是A命题。因为如果小前提是否定命题E或O,那么结论也必须是否定命题;如果小前提是I命题,那么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命题,得不出结论。
③ 由于中项M在大前提中不周延,所以中项在小前提中就必须周延,即小前提的主项应填为M。因而,小前提的谓项应填为S。
(3) (M)O(P)
(M)(A)(S)
S(O)P
① 大前提为O命题,所以结论也应当为O命题,即结论的质应填为O。
② 可见,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大项在大前提中也必须周延。满足这个条件的情况只有MOP。
③ 由于大前提是特称否定命题O,所以小前提必须是全称肯定命题A。
④ 由于小项在结论中不周延,所以它在小前提中也不能周延。由于小前提是A命题,所以,小前提应当为MAS。
(4) (P)(A)(M)
(S) O (M)
S(O)P
① 由于小前提为O命题,所以结论也应当为O命题,即结论的的质应填为O。
② 可见,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大项在大前提中也必须周延。
③ 由于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命题O,所以大前提应当为全称肯定命题A。
④ 由于大项在大前提中必须周延,大前提为A命题,所以大前提应为PAM。
⑤ 由于结论为O命题,所以小项在结论中不周延。那么,小项S在小前提中也不应周延。因此,小前提应为SOM。
四、请运用三段论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以“有些A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B是C”为小前提,那么可以推出“有C是A”。
如果以“所有的B是C”为大前提,以“有些A是B”为小前提,那么可以推出“有A是C”。
(2)如果以“所有的A都不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C都是B”为小前提,那么可以推出“所有的C都不是A”,以及“有的C不是A”。
如果以“所有的C都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A都不是B”为小前提,那么可以推出“所有的A都不是C”,以及“有的A不是C”。
(3)以A命题为大前提和以E命题为小前提的三段论推理满足第二格和第四格的规则,可以有效的进行第二格和第四格推理;但不满足第一格和第三格的规则,不能进行有效的第一格和第四格推理。
(4)以E命题为大前提和I命题为小前提的三段论推理,结论应当是O命题。因为前提是否定命题,结论必定是否定命题;前提是特称命题,结论必定是特称命题。
(5)不能。因为如果三段论的三个项都周延两次,那么两前提都是否定命题,这不能有效地得出结论。
(6)因为如果结论是O命题,那么大项在结论中便是周延的。这样,大项在大前提中就必须周延。I命题的主谓项都不周延。所以,大前提不能是I命题。
五、试分析如下一段话,指出这个人在推理时所犯的逻辑错误。
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你既然生疮,你就说和甲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毫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若你没有生疮,是说谎也。卖国贼是说谎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说卖国贼无疑了。
解:“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中国人生疮”构成一个三段论,但它犯有大项扩张的错误,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卖国贼是说谎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是一个省略小前提“你是说谎的”的三段论。这个三段论是错误的。因为中项两次不周延。
“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也是一个省略三段论,它省略的是大前提“凡骂卖国贼的人都是爱国者”。这是一个有效的三段论。但是,由于它所省略的大前提是错误的,所以它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我是爱国者,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也是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同样,由于它的大前提是错误的,所以它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
六、设a、b两类,b、c两类分别有以下关系,问a、c两类有什么关系?
(1)设a类与b类全异,b类与c类交叉。
(2)设a类包含b类,c类也包含b类。
解:(1)① a类与b类全异,就是说,凡a不是b。b类与c类交叉,就是说,有b是c。
② 由“有b是c”做大前提和“凡a不是b”做小前提得,有a不是c。由“凡a不是b”做大前提和“有b是c”做小前提得,有c不是a。
③ 由“有a不是c”和“有c不是a”可知,a类与c类之间是交叉关系,或者全异关系。
(2)① a类包含b类,就是说,凡b是a。c类包含b类,就是说,凡b是c。
② 由“凡b是a”做大前提和“凡b是c”做小前提得,有c是a。由“凡b是c”做大前提和“凡b是a”做小前提得,有a是c。
③ 由“有c是a”和“有a是c”可知,a类与c类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
七、下列各混合三段论的形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1)正确。
(2)错误。前提中是性质命题是否定的。
(3)错误。中项两次不周延。
(4)错误。大项扩张。
八、证明题。
(1)试证明:若一三段论的大前提是特称命题,则其小前提只能是肯定命题。
证明:① 假定小前提是否定命题,则结论也应当为否定命题。
② 如果结论是否定命题,那么大项在结论中就是周延的。因此,大项在大前提中也必须周延。
③ 由于大前提为特称命题,所以大前提应当为特称否定命题O,并且大项应当处于大前提的谓项位置。
④ 但是,两个否定命题为前提得不出结论,所以假定错误,即小前提应当为肯定命题。
(2)试运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则证明:第四格的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均不能是特称否定命题。
证明:① 假定大提是特称否定命题,则结论也应当为特称否定命题。如果结论是特称否定命题,那么大项在结论中便是周延的。因此,大项在大前提中也必须周延。这表明大前提是全称命题。这与假设相矛盾。所以,大前提不能是特称否定命题。
② 假设小前提是特称否定命题,则结论也应当为特称否定命题,中项在小前提中不周延。如果结论是特称否定命题,那么大项在结论中就是周延的。因此,大项在大前提中也必须周延。这表明大前提是全称肯定命题,因为两个否定命题为前提得不出结论。因此,中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但是,中项两次不周延得不出结论。所以,假设错误,即小前提不能是特称否定命题。
(3)试证明:若一三段论中项周延两次,则其结论必然是特称命题。
证明:① 假定结论是全称命题,则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小项在小前提中也必须是周延的。
② 因为中项周延两次,小项在小前提中周延,所以,小前提是E命题。
③ 如果小前提是E命题,那么结论必定是否定命题。
④ 如果结论是否定命题,那么大项在结论中必定是周延的。所以,大项在大前提中也必须是周延的。
⑤ 如果大项在大前提中周延,那么由于中项周延两次,所以大前提必定是E命题。
⑥ 但是,两个否定前提是得不出必然结论的。所以,假设错误,即结论必然是特称命题。
(4)已知某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否定命题,试证:该三段论大前提只能是全称肯定命题。
证明:① 由于小前提是否定命题,所以大前提就必定是肯定命题,并且结论是否定命题。
② 由于结论是否定命题,所以大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
③ 由于大项在大前提中是周延的,所以它在大前提中也应当是周延的。
④ 由于大前提是肯定命题,大项在大前提中是周延的,所以大项是大前提的主项。
⑤ 由于大前提是肯定命题,周延的大项是大前提的主项,所以大前提是全程肯定命题。
(5)设ABC分别为有效三段论的前提和结论,D是与结论C相矛盾的性质命题,试证:ABD中肯定命题必然是两个。
证明:① 假定C是否定命题,那么,由于C是有效三段论的结论,所以前提AB必定有一个是否定命题。
② 由于假定C是否定命题,所以由题意可知,D是肯定命题。
③ 如果AB之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所以三段论ABD的结论D便是否定命题。
④ 由假定的前提推出矛盾,即D既是肯定命题又是否定命题,所以假定错误,即C必然是肯定命题。
⑤ 由于C是肯定命题,所以三段论ABC的前提AB也都是肯定命题。
⑥ 由于C是肯定命题,D是与C相矛盾的性质命题,所以D是否定命题。
⑦ 由于AB都是肯定命题,D是否定命题,所以三段论ABC中的肯定命题是两个。
九、欧勒图解题。(略)
十、试用凡恩图判定下列三段论是否有效。(略)
十一、试从对称性和传递性两方面指明下列关系的逻辑性质。(略)
十二、从关系的逻辑性质方面指出下列两段话中的逻辑错误。(略)
p.133练习题
一、下列命题属于何种复合命题?请写出其逻辑公式。
(1)联言命题。如果用p表示“努力学习逻辑知识”,用q表示“努力学习其他科学知识”,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
(2)联言命题。如果用p表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用q表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
(3)反蕴涵命题。如果用p表示“有文化”,用q表示“学好马克思主义”,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或者理解为蕴涵命题,其逻辑公式是:﹁p→﹁q。
(4)等值命题。如果用p表示“人犯我”,用q表示“我犯人”,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p→q),或者,p↔q。
(5)反蕴涵命题。如果用p表示“入虎穴”,用q表示“得虎子”,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或者理解为蕴涵命题,其逻辑公式是:﹁p→﹁q。
(6)(相容)选言命题。如果用p表示“液体因温度高而沸腾”,用q表示“液体因压强下降而沸腾”,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
(7)不相容选言命题。如果用p表示“这次旅游去泰山”,用q表示“这次旅游去黄山”,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
(8)反蕴涵命题。如果用p表示“会休息”,用q表示“会工作”,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
(9)蕴涵命题。如果用p表示“理论为群众所掌握”,用q表示“理论变成物质力量”,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
(10)蕴涵命题。如果用p表示“自然科学在思维”,用q表示“自然科学的发展形式是假说”,那么其逻辑公式便是:p→q。
二、简答下列问题。
(1)(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是,选言命题为真,当且仅当,该选言命题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所以,要使命题“A或者B”为真,对于任何支命题B而言,支命题A应取值为真。
(2)联言命题的逻辑特征是,联言命题为真,当且仅当,该联言命题的所有联言支都为真。所以,要使命题“A并且B”为假,对于任何支命题B而言,支命题A应取值为假。
(3)蕴涵命题的逻辑特征是,只有蕴涵命题的前件真而后件假时,该蕴涵命题才为假;否则,该蕴涵命题就是真的。所以,要使蕴涵命题“如果A那么B”为真,对于任何后件B而言,前件A应取值为假。
(4)断定一个复合命题为真,并不表明必然断定了其所有支命题为真。具体地说,对于联言命题而言,断定一个联言为真,就必然断定了其所有联言支为真;但是,对于选言命题、条件命题和负命题而言,断定它们为真,并不表明必然断定了其所有支命题为真。例如,断定选言命题p∨q为真,就不能表明必然断定了p与q都为真。
(5)因为能够打开一架收录机不是表明他拥有该收录机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所以,当甲说“如果我能够打开这架收录机,那么它便是我的”时,审判员给予了否定回答。但是,如果甲不能打开这架收录机,那就肯定表明他不是这架收录机的所有者。
三、下列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1)错误。因为它的推理过程是:
“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假,或者“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
“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
所以,“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真。
它属于选言命题的肯定否定式推理,是无效的。
(2)错误。因为它的推理过程是:
若A不是B,则C是D;
A是B;
所以,C不是D。
它属于蕴涵命题的否定前件式推理,是无效的。
(3)正确。反蕴涵命题的否定前件式,是有效的。
可以把“只有一列车是快车,它不在这一站停车”理解为:如果是快车,那么就不在这一站停车。因此,如果在这一站停车,那么就不是快车。这个推理属于蕴涵命题的否定后件式,是有效的。
另外,还可以从三段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推理。“只有一列车是快车,它不在这一站停车”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快车都不是在这一站停车的。上一班车在这一站停车,所以,上一班车不是快车。即
所有快车都不是在这一站停车的;15000311256
上一班车在这一站停车;
所以,上一班车不是快车。
这是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4)错误。因为它的推理过程是:
如果桥梁被水冲坏了,那么汽车就不会准时回来;
汽车没有准时回来;
所以,桥梁被水冲坏了。
它属于蕴涵命题的肯定后件式推理,是无效的。
四、不改变下列语句的内容,把它们改成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1)如果他是运动员,那么他能跳过这道沟。或者
如果他不是运动员,那么他不能跳过这道沟。
(2)如果x>5,那么x>3。或者
如果x≯5,那么x≯3。
(3)如果他胜利到达顶点,那么他是不畏艰险的人。或者
如果他是畏惧艰险的人,那么他不能胜利到达顶点。
(4)如果他不会下围棋,那么他会打桥牌。
五、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b
(6)c。由(A∧B)和(非B∨C),即(A∧B)∧(﹁B∨C),可以推出:(A∧B∧﹁B)∨(A∧B∧C)。(A∧B∧﹁B)包含B∧﹁B,违反矛盾律,不可能成立。所以,A∧B∧C成立。按照联言命题的分解式推理,由A∧B∧C可得B∧C。
六、综合题。
(1)① 由题意可知,小蓝的书包不是蓝色。
② 由题意还可知,小蓝对他们之中背黄书包的人所说的话表示赞同,这表明小蓝背的不是黄书包。
③ 由①、②和题意可知,小蓝的书包是白色的。
④ 由①、③和题意可知,小白的书包是黄色,小黄的书包是蓝色。
(2)① 由b和c得,手表不是在宿舍丢失的。 (p→q)∧p├ q
② 由①和a得,手表是在校园或大街上丢失的。 (p→q)∧p├ q
③ 由d和e得,手表不是在校园内丢失的。 (p→q)∧﹁q├﹁p
④ 由②和③得,手表是在大街上丢失的。 (p∨q)∧﹁p├ q
(3)① 由c和e得,乙的证词是正确的。 (﹁p←﹁q)∧p├ q
② 由①和d得,作案时间在零点之前。 (p→q)∧p├ q
③ 由②和b得,甲没有盗窃财物。 (p→q)∧﹁q├ ﹁p
④ 由③和a得,乙盗窃了财物。 (p∨q)∧﹁p├ q
(4)① 假定甲是第一,那么由蕴涵命题的逻辑特征可知,A和B都是真的。
② 但是,这不符合题意,所以甲不是第一,即C为真。
③ 既然C为真,那么根据题意,A和B便都是假的,即乙是第二,丙是第三。
④ 由于甲不是第一,乙是第二,丙是第三,所以在甲、乙、丙、丁的1-4名的名次排定中,甲就是第四。进而可知,丁是第一。
(5)① 根据联言命题的分解式,由(c)得,S不与P全异。
② 同理,根据联言命题的分解式,由(c)得,S不与P交叉。
③ 根据充分条件命题的否定后件式推理,由①和(a)得,P与M全异。
④ 同样,根据充分条件命题的否定后件式推理,由②和(b)得,S不与M全异,即S与P相容。
⑤ 由“P与M全异”可知,凡P不是M。由“S与P相容”可知,有S是P。
⑥ 由“凡P不是M”和“有S是P”作为前提,按照三段论推理,可得,有S不是P。S、M、P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凡恩图(这里应当是凡恩图,而不应当是书上所说的欧勒图)表示如下(其中,阴影表示不存在,加号“+”表示存在):
p.152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果做坏事,那么就会受惩罚。
(2)如果被录取,那么通过了考试。
并非没有通过考试并且录取了。
(3)假,真。
(4)假,真。
(5)假。
(6)小王不是大学生或者不是运动员。
如果小王是大学生,那么他不是运动员。
(7)真,真。
(8)他不去。
(9)﹁p∨﹁q。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c
(5)该题没有正确答案。备选答案a、b和d都包含否定,而由前提A∧B和B∨C是不可能推出包含否定的合取命题的。原备选答案c也不对。因为由(A∧B)∧(B∨C)只能推出(A∧B)∨(A∧B∧C),推不出A∧C。可以把备选答案改为A∨C。实际上,仅由A∧B便可以推出A∨C,因为A∧B├ B├ A∨C。
(6)d
三、双项选择题。
(1)d,e
(2)a,b
(3)a,d
(4)a,d。
由p∧﹁q,按照联言命题的分解式,可推出p。由p可推出p∨q,因为如果p真,那么p∨q肯定也真。所以,选a。
由p∨q推不出p∧﹁q,所以,选d。
注:也可以用真值表法来检验。
(5)b,e
(6)b,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e
(3)a,b,e
由p可推出p∨q,同理,由q可推出p∨q。因此,如果增加前提p,或者增加前提q,或者增加p∨q,按照必要条件命题的肯定后件式推理,都可以推出r。
(4)c,d,e
按照联言命题的分解式,﹁q∧s├﹁q,﹁q∧s├ s。如果q为假,那么按照联言命题的逻辑特征,q∧r也必定为假。如果q∧r为假,那么按照充分条件命题的否定前件式推理,(﹁p→(q∧r))∧﹁(q∧r)├ p。按照联言命题的组合式,由p和s得,p∧s。所以,选c。这对于之所以选d也是同样的道理。
(﹁p∨﹁r)∧s等值于(﹁p∧s)∨(﹁p∧s)。既然选﹁p∧s和﹁p∧s都能满足条件,那么(﹁p∧s)∨(﹁p∧s)也能够满足条件。所以,选e。
五、真值表解题。
(1)列出真值表,判定下列各组命题形式在逻辑上是否等值。
a. p并且q p或者q
b. 非p或者q 如果p那么q
c. 如果p那么q 只有非p才非q
d. 如果p那么q 如果非q那么非p
解:做出这四组命题的真值表。
p
q
﹁p
﹁q
p∧q
p∨q
﹁p∨q
p→q
﹁p←﹁q
﹁p→﹁q
1
1
0
0
1
1
1
1
1
1
1
0
0
1
0
1
0
0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1
0
0
1
1
1
1
由上述真值表可以看出,a的两个命题不等值,b、c、d的三对命题都分别等值。
(2)列出下列A、B两个命题形式的真值表,并根据真值表回答A是否是B的充分条件。
解:要判定A是否是B的充分条件,只要判定A→B是否是永真式就可以了。
p
q
p→q
p↔q
(p→q)→(p↔q)
1
1
1
1
1
1
0
0
0
1
0
1
1
0
0
0
0
1
1
1
由真值表可见,A不是B的充分条件。
(3)请用真值表方法解答:当p→q与p↔﹁q均真时,p∧q和p∨q的真值情况。
解:做出这四个命题的真值表。
p
q
﹁q
p→q
p↔﹁q
p∧q
p∨q
1
1
0
1
0
1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0
0
可以看出,当p→q与p↔﹁q均真时,p∧q是假的,p∨q是真的。
(4)请列出下列A、B、C三个命题的真值表,并回答,当A、B、C均真时,甲是否去北京?乙是否去北京?
A:只有甲去北京,乙才去北京。
B:如果甲去北京,那么乙也去北京。
C:甲不去北京或乙不去北京。
解:如果用p代表“甲去北京”,用q代表“乙去北京”,那么A、B、C这三个命题的命题形式分别为:p←q,p→q,﹁p∨﹁q。列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值表。
p
q
﹁p
﹁q
p←q
p→q
﹁p∨﹁q
1
1
0
0
1
1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1
当这三个命题均真时,p和q的取值都为假,即甲和乙都不去北京。
(5)列出A、B、C三命题的真值表,并回答,当A、B、C中恰有两假时,能否断定所有人家有彩电?能否断定乙村有些人家没有彩电?
A:只有甲村有些人家没有彩电,乙村所有人家才有彩电。
B:甲村所有人家有彩电,并且乙村所有人家有彩电。
C:或者甲村所有人家有彩电,或者乙村所有人家有彩电。
解:如果用p代表“甲村所有人家有彩电”,用q代表“乙村所有人家有彩电”,那么A、B、C这三个命题的命题形式分别为:﹁p←q,p∧q,p∨q。列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值表。
p
q
﹁p
﹁p←q
p∧q
p∨q
1
1
0
0
1
1
1
0
0
1
0
1
0
1
1
1
0
1
0
0
1
1
0
0
可以看出,当A、B、C中恰有两假时,并非所有人家都有彩电,乙村有些人家没有彩电。
(6)甲乙丙三位领导发表了下列意见。请用真值表解答,是否有一方案可以同时满足甲乙丙的意见。
甲:如果小张去黄山,那么小刘也去黄山。
乙:只有小张去黄山,小刘才去黄山。
丙:或者小张去黄山,或者小刘去黄山。
解:如果用p代表“小张去黄山”,用q代表“小刘去黄山”,那么甲乙丙三句话的命题形式分别为:p→q,p←q,p∨q。列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值表。
p
q
p→q
p←q
p∨q
1
1
1
1
1
1
0
0
1
1
0
1
1
0
1
0
0
1
1
0
可以看出,当小张和小刘都去黄山时,可以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位的意见。
(7)请用简化真值表判定下列各式是否重言式。
a.(p∨q)→p
b.(p∧﹁p)→(p∨﹁p)
c.(p∧q)→(﹁p∨q)
解:a.(p∨q)→p
0 1 1 0 0
赋值中没有出现矛盾,因此a不是重言式。
b.(p∧﹁p)→(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