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学人文学科建制化:融通与创新
2007-6-29 10:01:26 阅读220次
医学人文学科建制化:融通与创新
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勒于1910年发表的关于美国医学教育的报告,导致了美国医学教育的革命性变化。美国的医学教育以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为模式,建立了基础医学科学和全日制临床医生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医学教育与医学科学水平,并在不长的时间内,使美国的医学科学跻于世界前列。“医学教育与神学委员会”期望能重复这个美国医学教育的神话,将人类价值引入医学教育以革新美国的医学教育。
1966年,“医学教育与神学委员会”通过美国医学院校联合会向84所四年制医学院发出调查问卷,了解医学人文类课程的教学情况,大多学校的回答是暂无,只有10所开设过此类课程。委员会通过问卷和考察,发现医学教育存在着严重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于是决定设立一个计划,筹集资金和建立机构,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促进医学人文教育,主要包括课程体系、设置专门学科和长期教席。委员会希望该计划能获得美国医学会(AMA)和美国医学院校联合会的支持,获得学术上的合法性。
1969年,该委员会的学院组举行会议,来自芝加哥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罗彻斯特大学和耶鲁大学等大学医学院的10位从事医学与人类价值教学和研究的教授与会,其中包括1960年达特茅斯学院那场讨论会的主席杜博斯。随着工作的深入,该委员会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更加世俗化和学术化,并于1969年更名为“健康与人类价值学会”(Society for Health and Human Values),其目标是促进将人类价值作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教育的基本、明确的内容[2]。为了获得来自包括联邦政府和国家人文基金会的更多资金的支持,该学会淡化其宗教色彩,并成立“健康与人类价值研究所”,主要关注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缺乏考虑人的价值或考虑不够的问题。
第一个在大学中设立医学人文学教育和研究独立建制的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学系。1964年,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院长哈里(George T. Harrell)应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之邀创建一所新的医学院。哈里设想建立一个新型的医学院,其新的课程体系将强调理解社会中家庭的重要作用,研究慢性病发生中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影响,理解疾病和医疗保健中的哲学、精神和伦理问题。因此,该学院继设立了内科、外科学系后,1967年又设立了家庭与社会医学、行为科学和医学人文学三个系[3]。医学人文学系旨在应用人文学科方法和理论来审视医学教育和实践。当时,医学人文学和生命伦理学的概念尚未形成,该系创建后首要任务是确定课程设置,将人文教育综合到医学教育体系中,这无疑是一个创举。1970年代中期,该系与临床学系合作,建立了一个“人文医学:临床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人文医学中心”(The Center for Humanistic Medicine)。
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医学技术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日显突出,促进了医学人文学科的建制化发展,许多大学的医学院纷纷成立了医学人文学教学和研究机构。医学人文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大学设立了跨学科的医学人文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医学人文学科在美国的发展也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一些国家的著名大学也陆续建立了医学人文学的教育和研究机构。
一般认为,一个学科的建立应有三个代表性标志,即在大学中设立教席、建立独立的学术团体以及拥有自己的专业期刊。最早的医学人文学术团体是“健康与人类价值学会”。在1970年代以后,随着生命伦理学的兴起,生命伦理与医学伦理学科得到迅速发展,在医学人文学科群中占据了突出地位。因此,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上半叶,欧美各国主要是通过医学史课程来培养医学生对医学中人文价值的认识,在20世纪下半叶,医学伦理取代了医学史,成为医学生认识和分析当代医学危机的工具[4]。
20世纪后期,面对当代医学和卫生保健中日益增多的人的价值问题,人们认识到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宽阔的视野。1998年,美国健康与人类价值学会与生命伦理咨询会
(Society for Bioethics Consultation,SBC)及美国生命伦理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ioethics,AAB)合并为美国生命伦理与人文学会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ioethics and Humanities,ASBH)。1999年,英国医学人文学会(Association for Medical Humanities)成立,并创办了一本国际性同行评议的《医学人文学》杂志(Medical Humanities)。2001年5月,由威尔士大学和Nuffield信托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一个研讨会在威尔士波厄斯郡举行。会议目的是提供一个深入探讨医学人文学的机会,研究如何能使之发展为一个有价值的大学教育与研究领域。2004年11月,澳大利亚医学人文学会(The Australasian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Humanities)也宣告成立。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医学院校陆续开展起来,来自医学史、自然辨证法、医学伦理学以及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在承担着传统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也开设了一些新兴的医学人文学课程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如医学文化人类学、生命伦理学、医学美学等。90年代,国内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建设医学人文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必要性,在南京、大连、上海、北京分别召开过医学人文学学术研讨会,《医学与哲学》等杂志上也不断有呼吁和讨论医学人文学学科建设的文章,也有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界和新闻出版界人士开始关注医学人文学问题。医学人文学科研究的相关机构有了一定发展,这些举措表明国内学者对医学人文学的学科建设已有了共识。
医学人文学强调人的存在和价值,在此方面,中医的优势日渐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