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唐山二十三中2015——2016高二语文导学案
香闺幽怨谁识得
——闺怨诗导学案
主备人:卢红霞 审核:高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⒈ 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⒉ 识记该类诗的意象
⒊ 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⒋ 了解该类诗的常用表达技巧
一、闺怨诗定义
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闺怨诗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男尊女卑夫为纲,别离迟暮源征商。
三、抒情主人公身份
1、宫妇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2、宦妇(官太太)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商人妇
罗贡曲 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4、征人妇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游子妇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6、 弃妇 《卫风氓》
四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五、常见的内容感情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一:表现闺中人的孤独、寂寞、冷清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二: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陌头杨柳色”使女子触景生情,表现了女子对丈夫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后悔与怨恨。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三:表现对游子的相思、想念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撷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寄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却被不知趣的黄莺惊扰了她的美梦。表现了女子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和对丈夫的思念、想往。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的那种期盼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寄征衣 (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五:表现闺中人的伤春、惜春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六: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六: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托志帷房”
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
以相思寓渴望抱效;
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
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摸鱼儿 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六、常见表达技巧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对比、衬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出宫墙",这是宫女的愿望,因此那落花"飞舞出宫墙"的眼前之景,特别触动她们的心,她们恨不得立即变成落花,飞舞而出.落花在这里不仅起了引情作用,也起了对比衬托作用:落花飞出,无从禁止,而自己身锁重门,插翅也难飞,人不如花."唯有"一句,更暗示宫禁森严,无处不戒备."禁"字与上句的"锁"字相呼应,更烘托出宫女的不自由.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
3、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4、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比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烘托、渲染
七、自主赏析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愁:别离之愁、相思之苦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愁绪?
① 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 、圆月、西楼、落花、流水
② 抒情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 赏析诗中的典型意象
花:(1)“红藕香残”
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2)花自飘零水自流。
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借雁抒离思。雁在诗词中多以离思的形象出现。每年秋季雁便南飞,所谓“秋雁南回”,故常常因其秋去南方春到北方而引起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引起他们的羁旅伤感来。唐朝诗人赵嘏在《长安秋望》中写道:“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亦唱道:“碧云天,黄草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则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
月:
锦书、玉簟、兰舟、西楼
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意对即可)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 你从哪里看出它是一首闺怨诗的?
2、这首词表达词中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种感情的?
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孤独寂寞的情感。主要通过上阕鬓发零乱、懒起梳妆的烘托描写下阕新贴双鹧鸪的反衬来表达的。 (意对即可)
3、末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别有意味,请作赏析说明。
鹧鸪双飞,象征了爱情的甜蜜美满。,从中可以看出闺中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盼。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含蓄委婉,令人回味。(意对即可)
八、链接高考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3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