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编 明代文学:1. 明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对文学的影响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朱元璋屡兴文字狱,明初隆庆之前的文坛一片沉寂。由于集权政治空前强化,文字狱大兴,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制度有效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直接导致了文学上的封建教化主义、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倾向,歌功颂德的“台阁体”诗歌、鼓吹神仙道化的戏剧泛滥成灾,把文学创作引向了贵族化、御用化的轨道。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因二百年的稳定统治放松了警觉,因此代表文人个人人格精神的公安派文学得以面世。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理学自身的变化决定了它对社会的影响作用的相应迭替。表现封建纲常思想
2、、宣扬复古思想成为明代前期文学的主流。而理学演变到后期,则成为进步文学思潮的旗帜。嘉靖以后,城市商业经济日趋繁荣,强有力地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文学创作无论主体还是客体都发生了迅猛的变化。王阳明提倡“心即理”论和“致良知”说,实际上具有冲决封建网罗的文化意义,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特别是王门后学的左派,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离经叛道的倾向,他们公开肯定人类的正常情欲,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掀起了明代文坛复苏人欲、张扬个性的解放思潮。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文学创作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传统的诗文日渐没落,通俗小说、戏剧登上了大雅之堂并取得明代文学主流的地位。西游记、金瓶梅的
3、问世,使长篇章回体小说蔚为大观;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则促进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全面繁荣;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三大传奇”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使明代戏剧成为继元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嘉靖、万历年间,“后七子”继续高举复古旗号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也从不同的角度为推进中国文学的变革作出了努力。明末多事之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文人们或投笔从戎血洒疆场,或结社集会品评时政,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2、三国演义对历史的塑造三国志演义开历史演义类小说之先河,对后世文学创作、政治生活、军事战略、民族文化精神乃至当今国内外人才学、管理学、外交
4、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以刘备蜀汉集团的兴衰为主要线索,围绕着曹魏集团和蜀汉集团的斗争刻划了相互对立的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军阀混战和暴君苛政的不满、对和平统一和明君仁政的向往。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有“三绝”,即:曹操奸绝奸诈、残忍的典型;诸葛亮智绝智慧、忠贞的化身;关羽义绝忠义、勇武的代表。曹操形象的最大特点是“奸雄”二字。他雄才大略,知人善任,高瞻远瞩,善于审时度势,永远不屈服于逆境,“煮酒论英雄”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他的价值观念:“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是他一生的信条。与此同时,作者更多地渲染了他狡诈残暴、诡计多端的性格,甚至是一个
5、巨奸大恶,杀吕伯奢全家后竟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表明他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极端利己主义者,而玩弄权术和假仁假义更是他政治上的拿手好戏。三国志演义塑造曹操形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让“奸”和“雄”两方面在曹操身上达到了奇妙的统一,雄中有奸,奸中有雄,成为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的典型,是一个由丑转化为美的艺术典型。3、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虚与实的巧妙结合。三国演义以汉末三国史实为基干和框架,在一定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进行艺术创造,使实服从于虚。所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大多都不是历史的原貌,而是艺术加工后的产物。非凡的叙事才能。全书
6、结构宏伟但不失严整,头绪纷繁但又脉络清晰。作者兼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笔法,时明时暗,时实时虚,时详时略,使故事详略得当,摇曳多姿。全景式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作者笔下的战争有张有弛,富有悬念和节奏感,向世人歌颂了力,赞扬了智,传递了美。特征化性格人物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采用了多种手法,如开场定型、反复渲染、运用对比和烘托等手法,还利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文不堪深,言不堪俗”。三国演义采用浅近通脱的语言风格,营造了良好的历史气氛;时而又引用一些史料,使作品雅俗共赏。文中的叙述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
7、,简洁、明快、生动、有力,洋溢着阳刚之气。4、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水浒传是一曲英雄好汉的悲歌。书中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啸聚山林,从与朝廷分庭抗礼,到最终接受招安却为奸人谋害的传奇故事。“忠义”是贯穿作品始末的思想核心,是作品中的基本道德价值理念,也是作者不遗余力进行宣扬的价值观念。作者在大力弘扬“忠义”思想的同时,还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揭示了“奸逼民反”的道理,同时又抒发了对传统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黑白颠倒世道的迷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5、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第一、语言浅显生动。水浒传的语言是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因而带有鲜明的“俗文化“的特征。水浒传
8、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第二、塑造了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如阴险狡诈的高俅,鲁莽豪爽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智深等等,无比是有血有肉,另人印象深刻。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具有流动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从注重特征化走向注重个性化的趋势。第三、传奇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作品中往往把英雄理想化,渲染、夸张到超乎常态的地步,如鲁智深倒拔垂柳、武松打虎,都具有传奇色彩;同时,作者又把这些传奇人物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让他们被现实的人和事环绕,这样就使传奇性与现实性紧密结合,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与真实感。第四、连环钩锁、百川
9、入海的结构。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推进的,上半部以人为单元,以梁山聚义为线索,环环相扣,把一个个好汉串联在一起;下半部以事为序,连环钩锁,层层推进。6如何看水浒传的招安“忠义”二字是贯穿水浒传全书的主题思想,宋江就是体现这一思想的典型形象。他以“义”结交天下豪杰,也因“义”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忠君报国的观念则导致了梁山义军接受招安,在轰轰烈烈中走向毁灭。作者的高明在于他不仅写出了官逼民反,而且写出了招安的悲剧结局,圆满完成了对招安道路的批判。来自与作者的思想矛盾 根源在于1 农民自身认识的局限 不反皇帝 符合历史事实2 统治阶级招安政策的影响3 忠君思想的影响4 受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
10、响7名词解释台阁体1 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2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茶陵派李东阳,茶陵(今属湖南)人。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主张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前七子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
11、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2、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8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明中期杂剧处于转变时期,元杂剧的余波影响至此已经荡然无存。与传奇相比,杂剧在这个时期明显处于颓势。明后期是杂剧创作的巩固时期。虽然在规模上不能与传奇相比,但就自身而言,中期作家所开创的杂剧体制风格的转变至此已经完成,得到巩固和发展。9牡丹亭的思想意蕴和文化意义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传奇作品,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那样的有情之人,给予了处在正统理学束缚和迫害当中的人们启迪与鼓舞。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作品肯定了青春的美
13、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反映了商业经济日益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作品仍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轨道,仍受到封建礼教藩篱的束缚。10、牡丹亭的人物性格分析 女主人公杜丽娘本是一位唯唯诺诺的千金小姐,在遇见心爱之人后,发展成为了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神情女郎。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在为情而死后,身为鬼魂的杜丽娘依然痴心不改,执著追求爱情,为情而复生。这是她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在历经劫难、终获团圆后,杜丽娘又勇敢地与来自封建礼教的压迫作斗争,捍卫胜利的成果,这是她性格的第三度发展和升华。 男主人公柳梦梅的性格基
14、调是痴情、钟情与纯情。拾到美女像便想入非非,就着画像叫唤出真身来,此谓之痴情;在梦中便于素昧平生的杜丽娘结合,此谓之钟情;与杜丽娘的鬼魂幽会,使之起死回生后又对她忠心不二,此谓之纯情。杜宝作为父亲,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他固执而呆板,严守这封建纲常,从未真正关心过女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变化。他缺乏基本的亲情观念,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甚至可以将女儿活活打死。在他绝情绝义的冷酷面孔下,是已经被封伦理道德理扭曲了的人格。11西游记的思想意蕴作者以游戏笔墨,通过神话故事,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激愤。”1 以孙悟空形象为中心体现的文化思想内涵 对自由 自尊 平的意识的推崇2表现对现实政治制度 用人体制的反思 通过
15、孙悟空的遭遇 反应后起人才的不到重视的问题 反映由皇帝至各级官吏的昏庸无能 通过与神佛有关联的妖魔危害人间的故事反映恶人仰仗大势力为害地方的现实3 反应丰富的人生哲理 事业成功哲理 形象说明伟大事业的成功有多方面的条件 首先 要经历千辛万苦的磨难其次 战胜各种敌人再次 战胜自身弱点和毛病 个人修养哲理悟空身上表现出 一个人的成长和内心修炼不是静止的 单靠克服内心私欲的静态行为 还必须是动态的 在于社会接触 与恶势力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完善的。 12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想象与夸张相结合,塑造了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作品中的绝大多数主要都是作者想象的产物,并且他们的本领和性格都经过了艺术的夸张,如孙
16、悟空的“七十二变”等。其中,主要人物孙悟空的的形象是人、神、兽三性的结合,他机智勇敢,充满反叛精神,有时却又鲁莽草率,显得不够冷静稳重。个性化的描写,侧重性格中的缺陷来展示人物的独特风貌。首先,作者对人物个性化的外貌、语言以及心理进行描写,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身份特点。例如,在猪八戒这个形象上,着重突出他懒惰、憨直的性格特点。运用对比、烘托,凸显主要人物的典型特征。作品中的孙悟空有鲁莽草率的一面,但这是他机智勇敢、坚忍不拔精神的有力衬托,同时赋予了这个角色更加丰满的个性,增强了真实感,避免了神性化、偶像化。运用反复渲染的技法,突出人物个性。在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进行
17、了反复的渲染和突出。如写猪八戒性格中的“贪”,在作品中就从贪财、贪吃、贪色、贪睡等方面多次、反复渲染突出。13金瓶梅的思想意蕴金瓶梅通过西门庆一家日常琐事的描写,暴露了明代后期社会政治的黑暗、经济的腐败、人心的险恶、道德的沦丧,笔调极为冷峻,描写世态人情可谓鞭辟入里,诚如鲁迅先生所评:“就文辞与意象以观金瓶梅,则不外描写世情,尽其情伪”,“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14金瓶梅的人物形象塑造金瓶梅描写的人物不再是超人的传奇英雄,而是现实人生的普通男女。西门庆是一个精明强干的新兴商人的艺术典型,他交结官府,巧取豪夺,短短五六年间便暴发为家资巨万的豪富,并不顾传统道德、无视因果报应、欲壑难填地追求金钱
18、和女人,尽情地享受快乐人生,他对人欲的贪求已异化为人性的扭曲和人生的毁灭。潘金莲形象远远超过了水浒传的描写,成为古代小说中淫妇、妒妇、悍妇的典型,一淫二妒三善骂,构成了潘金莲全部性格的主要特征,也成为她全部生活的基本内容。李瓶儿的性格是复杂、矛盾的,她对待两个前夫凶悍无比,自从嫁给西门庆后却变得十分善良、懦弱,作者有意把她塑造成与潘金莲迥乎不同的性格典型。庞春梅是潘金莲的帮凶,一搭一档干了不少坏事,最后淫纵而死,她的任务是充当潘金莲死后的女主角。15、三言、两拍的思想内容反应了商业经济逐步发展、商人队伍壮大的社会潮流。在作品中,商人的形象和地位比之以往的文学作品,都有了改善和提高,“重商”的思
19、想更加明显。善良、正直、吃苦耐劳的商人形象得到了作者的赞扬。歌颂婚恋自由,张扬男女平等。作品中所表现的婚恋自主精神,既突破了门当户对、父母包办的陋习,又突破了一见钟情、人欲本能的冲动,从而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尊重女性、倡导男女平等的进步意识也在作品中有所体现。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作者利用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视角去关照现实的黑暗和丑恶,增强了真实感和思想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16、三言、两拍的艺术手法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作品中常常巧妙地运用了巧合误会的手法,让情节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扣人心弦,虽出于意料之外,但却又在情理之中。同时,悲剧性与喜剧性情节的交互穿插,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20、运用传统白描手法,塑造了一批性格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描写环境、动作、细节、对话上比以前的话本小说更为细腻,尤其是心理描写方面,更加细致入微,这种写心传神的笔法是一种新的开拓。语言通俗浅近,书面语与口语、俗语、俚语相结合,显得雅俗共赏。在体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将原来的话本模式改为供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同时删繁就简,使内容更为紧凑。17名词解释公安派(公安三袁)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
21、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竟陵派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名。他们提倡学古人的精神,积储文学底蕴,这与单纯在形式上蹈袭古风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有积极意义。再者敏锐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具有一定的胆识。但他们偏执地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第
22、八.九编 清代文学 近代文学:1清代文学的思想文化语境对文学的影响1、清文化专制政策,其具体措施是独尊程朱理学;实行八股科举制度;编书与禁书;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的直接结果是“乾嘉汉学”的兴盛,进而造成清中叶文学的背离文学的滞化现象。2、清初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切中时弊,反宋明理学空谈心性,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清中叶时,汉学家戴震以自然人性论批判宋儒“以理杀人”,清初进步思想渗入到文学领域中,清中叶呈现出一股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的思潮。如袁枚的“性灵说”及儒林外史、红楼梦两部文学巨著的出现,都反映着历史的进步要求。 2阳羡派清初诗坛以阳羡人陈维崧为
23、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以词并肩经,史,摒弃小道和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畸域,以豪情抒悲愤。成为清词的一面旗帜,为词的振兴作出重要贡献。3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长生殿演绎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品表达了对杨、李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肯定了爱情的价值了执著追求爱情的行为。但不同以往作品,长生殿改变了故事的悲剧结局,让杨、李在仙界结合,以“长生”化解了“长恨”,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重新弘扬了晚明尚情的思想。重史意识,作品融合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资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 情节大多是有根据的,表现出尊史重真意识。
24、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嫔妃的情爱生活,也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性格。长生殿结构严密,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偕参错,富有变化和层次感。在语言上,融入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了清丽流畅的风格;措辞能随着人物形象、心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叙事简洁生动,心理、情感描写细腻多彩、声情并茂,具有浓厚的抒情性。4长生殿与梧桐雨、牡丹亭的比较。5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桃花扇是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一部历史传奇剧作,作品内容主要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并揭示南明覆灭的原因,抒发兴亡之感与人生的空幻之感。表现出作者清醒超脱的历史态度。对下层人物高尚情操
25、的歌颂,同时借离合之离情,写兴亡之感,体现出国家至上的思想。艺术特色: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作品既重视情节的历史真实性,又不拘泥于历史,作了必要的艺术加工与提炼。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忠贞不二的妓女李香君、优柔寡断的侯方域等,都刻画的活灵活现、生动传神。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剧作以道具“桃花扇”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巧妙地通过侯李的“离合之情”, 传达出了所谓的“兴亡之感”。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6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特色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写的是才子佳人才色相慕,终成连理的故事,没有礼教的束缚和社会的干扰,大多都以喜剧收场,乃是作家们徒自憧憬的风流富贵梦。从思想上看,小说中表现了自主择婚的
26、意识,提出了以才、貌相当为条件的爱情观,但并没有让对爱情的追求超越礼教的范围。这也反应了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作者多是为谋生而写小说,使得作品缺乏生活体验的基础,思想性和真情实感贫乏。同时,故事模式化现象严重,有千篇一律的弊病。7 简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一、聊斋志异中最富现实意义、最具思想价值的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此类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鞭挞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势豪劣绅肆虐乡里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现出下层民众不屈不挠的反抗。二、科举批判小说最能体现聊斋志异作为“孤愤”之书的特色。作者对科举的愤懑不平,首先发泄在科场的是非颠倒与考官的衡文不公上。三、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
27、高的是描写男女情事的爱情小说。此类小说往往通过非现实的幻想世界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理想、人性理想。一些小说突出强调了两情相契的知己之爱,已突破郎才女貌式的传统爱情观;一些小说充分描绘出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使作品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其中的女主角大多是由花妖狐魅幻化而成,她们被赋予各种各样的美好品格,不虚伪,不矫情,不受羁绊,不被约束;在追求婚姻幸福生活的过程中,热烈大胆,富有主动的精神,坚贞专一,具有执着的信念,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四、描绘家庭伦理的矛盾纠葛,揭示各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世情小说,在聊斋志异中包罗最广泛、思想倾向也最复杂。
28、此类作品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美刺的原则,立意在于劝善惩恶。部分作品歌颂了世间的真情。8儒林外史的文人群像吴敬梓生活的清代康乾时期,随着理学地位的逐渐巩固和八股制艺的强大控制力,文人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失去与皇权对抗,保持群体独立人格的锐气和动力。吴敬梓属于那些没有失去自我,期盼恢复文人群体自尊和优越感觉的个别文人。出于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和追崇,对文人群体人格复归的强烈愿望,使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一边是以王冕为代表的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可惜的是,他们并非当时文人生活的现实写照,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具体化身。另一边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丑类。吴敬梓以其悲愤和辛酸的
29、笔触,写出了儒林群丑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9.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长篇结构的新形式。将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出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的独特形式,冲破了传统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写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完成了以传奇故事为题材的“传奇型”小说到以凡人为主角描写世俗生活的小说的转变。全书有270多个人物。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塑造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人物更贴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
30、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人物性格摆脱了类型化,更有丰富的个性。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人物性格非固定,性格发展变化。摆脱肖像描写的脸谱化,代之以真是细致的描写,揭示出人物的性格。自然景物的描写舍弃了章回小说长期沿袭的程式化,骈俪化的韵语,运用口语化的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确的,不落俗套的描写。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书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讽刺艺术的新成就。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有锋利的讽刺。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真实的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加的
31、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给读者以双重审美感受。范进中举发疯。10红楼梦的悲剧世界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一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1 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2 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32、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3 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二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
33、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三人生悲剧。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王国维认为解脱悲剧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看破红尘而出世,这种
34、解脱是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出这种解脱的是贾宝玉,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得到解脱之道的。 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及宝、钗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主线和灵魂,所谓“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木石前缘“有爱无婚”,金玉良缘“有婚无爱”。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到底意难平”,宝钗“婚后守活寡”。象征着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着富与贵结合的“金玉良缘”取代。女子的悲剧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但更多的是几千年沉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大观园里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不仅哀悼美之被毁灭,而且深刻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
35、的根源。这是对封建社会和文化进行的深刻反思,也是一种精神的觉醒。11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人物个性化程度高,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人,给人有深刻印象的十几个,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了千古不朽的形象。打破历史小说的窠臼, 注重形象的真实与自然。美女并非无陋处,反面人物也非一副坏人脸谱。美丑互相渗透,人物塑造富有深蕴,如赵姨娘,探春。 人各一面,主要个性的独特与鲜明,人物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不同的人物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充分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多面性。王熙凤的香辣、麻辣、泼辣、酸辣还有毒辣。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精雕细刻人物。如周瑞家的送宫花,把黛玉
36、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漓淋尽致。 在场面描写中刻画人物性格,小说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放在生活冲突的漩涡中,来集中刻画人物。着意与人物之间的相互照应,互为补充,生发出更为丰富,深刻地意思。如黛玉与宝钗。12名词解释格调说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尊唐抑宋,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即要求诗歌创作中正和平。肌理说1 清代作家翁方纲提出“肌理说”。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
37、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常州派1 干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2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桐城派1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2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
38、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3 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4 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浙西词派 : 以朱彝尊为宗
39、的词派。朱论词宗法南宋,崇高清空醇雅风格,主张向姜夔、张炎学习,蕴藉空灵,无轻薄浮秽之弊,也不落浓艳媚俗,追求音律和谐,独具机杼。清中期因词境单一,生活狭窄,逐渐衰微。代表词人 厉鄂 吴锡麟 郭 等。13龚自珍的思想及在诗、文、词中的体现龚自珍是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他富有叛逆精神,同时又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这些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在龚自珍的散文作品中,大胆揭露统治的腐朽及其必然没落的命运,呼号革命,憧憬未来,反应时代的重大课题,这类的代表作有明良论事、古史钩沉论一、尊隐等。另一方面,龚自珍还在散文里表达了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如病梅馆记等。在诗、词创作方面,龚自珍往往以史识为诗,揭
40、示统治的腐朽与没落,具有警世意味,如杂诗,乙卯自春徂夏等;他的诗中还有不少抒发忧国伤时而不容于世的压抑、苦闷,如夜作等;追求精神解脱,呼喊童心与真我的回归,也是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如能令公少年行等;还有一些作品则反应了作者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热情,如己亥杂诗等。14为什么说黄遵宪是诗界革命中最有实绩的诗人黄的诗歌“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他的诗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患意识。黄的诗歌批判了腐朽的事物,大力倡导务实求变,饱含了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和憧憬,具有积极的进步性。黄的诗歌将题材范围扩展到海外世界以及近代新生事物,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开拓了诗歌的取材对象,令人耳目一新。黄的诗歌广泛师法前人,同时又积极求变,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黄的诗诗歌笔墨细致,场面描写宏伟壮阔,人物塑造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