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国际贸易专...实践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_丛海彬.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810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国际贸易专...实践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_丛海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国际贸易专...实践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_丛海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国际贸易专...实践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_丛海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 育 观 察JIAOYU GUANCHA2023 年 1 月第 12 卷 第 2 期课程建设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丛海彬1,冯根荣1,邹德玲2(1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宁波,315175)摘要 随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工程的启动,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实践实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的特色,是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一直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基于新文科建设趋势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的要求,各高校应着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多层递进、多

2、元协同、数字赋能”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能型贸易人才。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23)02006305一、引言2019 年,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工程。1 2020 年,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与时代紧密相连2,为新时代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新文科就是把新技术融入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促成学科间、技术间的交叉、融合、渗透和跨越,培养跨学科的综合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全面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所开设的学科。近年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

3、求越来越大,但多所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说明人力资源开发和市场需求极为分离。因此,借助新文科建设的契机,改革当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构建“多层递进、多元协同、数字赋能”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对培养和提升国际贸易人才的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都有深刻且长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当前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一)课程内容单一,教学体系传统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更加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范围广、课程内容杂、学科交融性强,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但是其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复

4、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从课程内容上看,一方面,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为单一学科,教材基础知识占课程内容的篇幅较多,实验课程教学以教授软件使用和模拟实验为主。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未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教学体系也较为传统,缺乏科学论证。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与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息息相关,而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脱离则会导致学生缺乏综合素养和复合型思维,无法达到能力的交汇融合,更无法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从教学体系上看,一方面,多数高校的教学体系大都属于理论教学,按照理论课程的内容安排开设相关实践实训课程,未能从学科建设和职业规划层面构建教学体系,从而实

5、现“教学相长”。3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难点。就目前来看,多数高校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简单再分配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并未深入探讨传统教学体系中学时分配不均的问题。对于实践实训课程的设置,也是照搬名校的课程安排,忽略了专业自身特色,使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二)培养模式僵化,教学条件不足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体制的束缚,高校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跨专业综合教学方面,虽然部分高校已做出课程上的调整,开设了经管36收稿日期 20220919基金项目宁波大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专项“质量革命 背景下寓教于研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6、业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研究”(JYXMCZX202002)。作者简介丛海彬,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冯根荣,宁波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邹德玲,宁波财经学院,副教授。DOI:10.16070/45-1388/g4s.2023.02.015类等综合课程,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4 同时,理论与实践协同也流于表面,只局限于一些国际贸易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和创新能力下降,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当前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模式僵化严重,与其

7、他学科的协调融合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范式。此外,教学条件也是造成实践实训教学模式僵化的因素之一。对于彰显国际贸易专业特色的课程,如国际商务谈判、商务礼仪指导、企业仿真实训等,由于设备短缺、空间不足等问题,导致此类课程只能在普通教室开展,这样的教学环境无法使学生置身其中,也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发放的用于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多数用来购买硬件设施,如电脑、普通实验设备等,真正用于实践实训教学的经费则是少之又少,这大大减弱了教师对实践项目改革的热情,以致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改革。(三)师资力量匮乏,协同育人流于形式理工科实验室往往配备专职实验教学人员,但文科实验室的专职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则较为薄弱。5 随着

8、国际贸易不断向现代化发展,传统的师资队伍已经无法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需要管理思维与科研能力兼备的专业实践教学人员,既能管理和改造实验室,又能设计教学方案和开发实验项目。高校虽已着手组织实践教学人员的培训,鼓励其进行实训教学研究,但也只是浮于表面,并未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协同育人机制是完善高校办学制度、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实现多元化主体资源共享,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6 然而部分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协同育人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多数高校都开展过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但由于缺乏“专业支撑”和“企业活动支撑”,大多以校内讲座和假期实习告终

9、,学生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实验平台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由于无法保障企业权益,协同育人成效低下,企业融入不深,使得实践实训的协同育人机制徒有虚名,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构建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一)系统性原则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在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特点以及岗位需求。新文科建设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新技术、新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培养实操能力和创新思维不仅是短时间的重复动作,还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循序、系统、连贯的学习才能保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利用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10、由已知到未知,化被动为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二)渐进性原则新文科建设要求高校在构建实践实训教学体系时,应深刻理解新文科的新要求、新指向、新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包括各教学阶段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体系循序渐进、逻辑严谨、科学合理。注意不可跨越既定顺序,也不可逆转教学过程,要按照国际贸易专业的系统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顺序逐步进行,最终实现逻辑思维的提升。7例如,平时的理论课堂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通过自我管理、互相监督更好地完成工作。在实践实训课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据、分析讨论、汇报展示等流程充分展现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

11、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三)规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是指,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各流程均应具备科学规范的运作程序、质量控制标准、评价标准、制度规范。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具有更鲜明的开放性、可塑性、创新性。从自身出发,高校应针对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制订教学规范、实习管理等一系列文件,以区别于一般的理论教学,切实保障实践实训教学得以顺利开展。8 在制订书面文件的同时,应佐以对教师的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可参考原有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细则,增加学生的实践实训教学成果和教学评价。对于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要奖在实处;对于因循守旧、消极懈怠的教师,要及时约谈,严重者取消其各项参评资格并通报

12、批评。此外,对于校企关系的协调,要建立协调监督机制规范双方行为,专门负责经费的发放以及所投项目的跟进,保障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将新文科教学体系的建设落在实处。四、构建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的具体路径新文科建设是新科技革命与文科的融合性发展,历史新节点与文科新使命的结合。有学者将新文科理念的本质定义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旨在打破专业壁垒,扫除学科障碍。4 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始于知识理论,重在实践探索,贵在研究创新,而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新文科建设要求学生除了学习与掌握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还应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因此,高校应以此为契机,构建“多层递进、多元协同、数字赋能”的实践实训教

13、学体系,通过“理论+实践”深度融合交流、校企研协多维融合并进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新思维、掌握新工具的国际贸易创新人才。46(一)基本理念“多层渐进”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可分为三层: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个性差异化实践。基础实践的教学目标在于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一般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以及基础知识竞赛来实现。专业实践则更为全面和丰富,学生在已经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同时融入新知识和新领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通过专业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9 个性差异化实践主要通过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实施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专业活动实现“理论+实践”融合交流,培养学生的创

14、新创业思维,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学以致用。“多元协同”是指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各方主体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博弈”,推进多种资源要素的共生发展、合作联系、融合开放。基于市场规则,其主导的多元协同机制通过对所有参与“合作博弈”当事人的目标、战略、资源、行为和利益进行协调,使合作关系实现效率最大化。高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如企业管理者、政府官员等,组建各行业精英与名校专家共同搭建学校数字化实验平台与配套环境,参与课程开发、教材设计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通过联合培养真正实现教学资源、企业文化与政府政策的有机融合。10此外,为实现“互动、合作、共享、共赢”的目标所构建的权责明

15、晰、稳定协调、平等互利的多元协同综合育人机制,也离不开契约的约束。“数字赋能”实质上是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在高校原有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中建立产学互动的生态系统,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商科人才,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向前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贸易数字化转型突破了以往的专业认知,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人才能够充分了解并熟练运用数字技术,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跨学科知识和主流贸易平台的操作,熟悉跨境电商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和数字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11 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应着眼于企业的数字资源和技术优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搭建数字化产教融合新平台,建立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心,充分

16、发挥相应产业的人才资源优势,包括但不限于上下游关联各层的高管、创业者、H 以及对接企业的政府官员,联合推进多方参与、开放创新、动态组合、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共同开发数字经济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12(二)具体设计1多层递进: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学生各种能力的不可通约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却被多数高校所忽视。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忽略了科研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却疏漏了专业基础的锻造。13 从当前就业形势来看,多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都存在一定的能力盲区,但各种能力间的不可通约性导致这种间隙难以跨越。究其原因,高校未能从全局把控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只是机械地照

17、搬传统培养方案,或是盲目跟风当下的教育改革浪潮,并没有结合专业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无法真正提升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14 因此,高校亟须把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各项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多层递进地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尽管各方对新文科早已耳熟能详,但对其建设目标仍存在误解。新文科的出现不仅在于解决传统文科的发展难题,更侧重于打造全新的教育生态。首先,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传统实践实训内容和模式存在的问题。15 具体而言,实践实训课程安排主要分为课程实验和课程外实验,其中课程实验包括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专业

18、综合实验以及相关专业实验;课程外实验则侧重于综合性与创新性。第一,高校应认真审视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特点和行业趋势进行修订,及时摒弃繁冗低效的传统课程,深度融合符合国际贸易新要求的专业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第二,注重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破除学科间屏障,体现跨界融合特性。第三,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增强创新潜力开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高校教师应改革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企业案例分析等,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度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以便其更快地适应职场生活。第四,全方位丰富教学内容,除

19、日常教学活动外,可增加学术沙龙、名师座谈会、校企交流会、基地研学等活动,围绕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资讯挖掘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一方面通过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创新创业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的核心竞争优势,如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2多元协同:健全产学研协同共构的运行机制新文科背景下,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其既懂国际贸易实务技能、国际贸易治理规则,又懂“大智移云”等新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而产学研协同共构的

20、运行机制是完善高校办学制度、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实56现多元化主体资源共享,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15 首先,为了适应国际贸易行业的新要求,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应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充分整合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合力打造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立体化师资队伍。专业理论和实操基础由高校教师授课,职业规划和行业实践可特聘外贸企业资深专家全程带教,从而实现校企有效协同、产学研真正融合。其次,整合优化同类课程,加强校际院际协作,共谋发展。国际贸易专业以往的教育改革存在照搬照抄名校课程、机械模仿名校教学模式的现象,忽视了高校自身特色和学生个性差异。新文科背景下,除政府、企

21、业和高校协同共构外,多元协同还包括高校和高校之间、院系和院系之间的局部联动,如联合申请基金项目、举办高校联盟挑战杯、校际学术交流会等,不再是单一专业参与或者某一院系主办,而是实现校际院际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最后,创新校研协同,凝聚校内外科研力量。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入学开始就实施导师制,通过系统的学术训练,长期培养逻辑思维,更易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此外,要充分运用地方科研所和产业孵化基地的各项资源,通过案例分析、实践调研等方式将校内学术会议与校外课题研究有机融合,灵活调配校研双方的人力资源和实习资源,共同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3数字赋能:创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创新生态

22、系统数字经济时代的产教融合是多方协同、共谋发展的,具有连接性和网络性,开放创新的复杂生态系统,如校企、政企、校研及其他组织,而数字化能力应用平台也是数字经济时代产教融合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16 因此,高校要紧跟时代,借助大数据技术,引入“平台+教育”模式,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首先,深度改革教学理念,注重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建设。高校可购置先进智能、功能多样、可多终端共享的教学设备,结合多样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沉浸式体验,如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教师可借助智能设备进行多功能授课,打造师生互动良好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时查阅授课数据,结合学生

23、的个性发展为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同时,各高校要做好与数字化教育平台对应的制度保障,建设在线实训实战云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制定智慧课堂的授课评价机制;联合企业、政府和其他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如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外出研学等,提升师生应用能力,促进智慧课堂应用常态化,促进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数字化。其次,与行业专家联合开发高水平数字在线课程,通过数字教育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如学习通、慕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和技能外,不同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大数据概论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Python 语言设计”“跨境电商业务”“涉外电商平台操作”“

24、数字贸易”“国际贸易前沿理论”“自贸区国际商务环境分析”“一带一路 国家小语种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供应链管理”等相关课程。此外,高校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高智能素养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培养新商科人才的关键力量和重要保障。17 高校应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创新平台,积极引进企业各层级人才,鼓励在职教师进企业交流学习,充分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切实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共同探讨数字化教学研究的创新发展。五、结语时代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不断成熟,产业转型和商业发展对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急需培养契合新文科建设需求的

25、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本文就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学科课程设置体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为加强新文科建设力度,高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健全产学研协同共构的运行机制、创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着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贸易人才。参考文献:1 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EB/OL(20190430)20220719 http:/wwwmoegovcn/jyb _ xwfb/xw _ zt/moe _357/jyzt _ 2019n/2019 _ zt4/tj

26、x/mtjj/201904/t20190430 _ 380243html 2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EB/OL(20201103)20220719 http:/wwwmoegov cn/jyb _ xwfb/gzdt _ 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3 李喜燕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阶梯式”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43147 4 沈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管类专业跨界融合人才培养研究 J 教育观察,2022(19):8587 5 董海军,凌伊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实验教学的创(下转第 70 页)

27、66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了河南力量,而且有助于河南高校外语院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甚至是校本特色的中国文化外语表达教学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现“三全育人”。同时,“翻译河南”工程也为河南省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必将推动河南高校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的创新发展,提高河南高校的语言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11):421 2孙玥成功入选!“翻译河南”工程入选“2020 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EB/OL(202

28、01217)2022 10 07 https:/www hntv tv/yc/article/1/1339063983910555648 3 赵应吉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现状调查及启示 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6110 4 兰军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90193 5 宋建清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与翻译中的身份认同 J 教育评论,2013(3):105107 6 张玉宏从“中国文化失语”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 语 专 业 中 国 文 化 教 学(20002020)的现状与出路 J

29、语言与文化论坛,2021(2):3948 7 常海潮大学英语课讲好中国故事:现状、路径和方法 J 外语电化教学,2021(5):96100 8 邵英俊唤醒文化自觉讲好中国故事 大学英语教学反思 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7):227228 9 周晓冰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658 10 李慧超中国文化俄语表达的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探究 J 现代交际,2021(24):4547 11 吕敏,张彦法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融合 由“中国文化失语”引起的思考J 法语学习,2014(1):3943 12 黄友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

30、求 J 中国翻译,2010(1):4950 13黄旦华AI 视域下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 J 语言与文化论坛,2021(1):4959 14 刘和平政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J 中国翻译,2014(5):4045 15 王志伟美国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及其对我国MTI 教育的启示 J 外语界,2012(4):5260 16黄志刚,钟春玲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地方院校一统本科教育 J 教育与考试,2016(2):7479 17 蔡辉,张成智论翻译专业培养硕士中的校企合作 J 中国翻译,2013(1):5253(上接第 66 页)新与发展 J 实验室研究

31、与探索,2021(3):216220 6 范晓男,鲍晓娜,戴明华新文科背景下“跨界融合”经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6):8890 7 张百珍经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多元协同培养研究 J 商展经济,2021(14):7880 8 黄兆信,罗志敏多元理论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 教育研究,2016(11):5864 9 匡增杰国际商务本科专业“全过程、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分析 以上海海关学院为例 J 对外经贸,2018(1):125127 10 张纪凤,牟亚静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对外经贸,2020(12):153155 11

32、 沈云慈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 基于产学研协同全链条融通视角 J 中国高校科技,2020(12):7276 12 刘洁,郑丽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2):10 13 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 的分析 J 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28,73 14 韩二东数字经济驱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J 才智,2022(9):154156 15 黄春丽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拔尖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2019(35):8586 16 王新华,吴怡林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对外经贸,2022(7):132135 17 唐姣美数字经济时代商科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模式创新探讨J 科技与创新,2021(19):3132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