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液体呼吸技术在援潜救生中的应用前景_陈锐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775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体呼吸技术在援潜救生中的应用前景_陈锐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液体呼吸技术在援潜救生中的应用前景_陈锐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液体呼吸技术在援潜救生中的应用前景_陈锐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军医学杂志 2022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12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43,No.12,Dec.2022倾斜不同角度,甚至依靠翻转品字轮竖直床位推运即可实现在通道转角处的快速通行。3.3起重功能组件在转运大批量伤员时,为了达到节省人力的目的,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设计了起重组件,起重组件安装在托盘底部头端中间部分,由电动绞盘机、绞绳、曳引钩以及蓄电池组成。操作时,先将绞绳一端的曳引钩挂于舰船垂直通道正上方的应力环上,通过有线控制手柄或无线遥控,控制绞盘机的启停,以达到搬运伤员的目的。该起重组件主要应用在舰艇内部不同甲板间的舷梯、垂直舱口的伤员调运,

2、以及不同舰船之间的伤员换乘。运行时由蓄电池供电,依托绞盘机提供动力对绞绳进行收放,以达到对伤员进行不同高度的转运。此外,为了保持运输车在悬吊状态时的相对稳定,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底部引出与绞盘机的有线控制手柄伴行的曳引麻绳,用于控制悬吊过程中运输车的相对平衡。4结论舰艇的内部环境特点有别于野战环境,在充分考虑海战环境搬运人员及伤员保护等因素的前提下,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能够适用于舰艇舷梯、垂直舱口、拐角等特殊部位的批量伤员搬运,其设计着眼于快速机动节省人力,兼顾伤员保护。在战场环境下,通过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的有效转运能为提高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发挥作用。参考文献1 Blood CGAnalyses o

3、f battle casualties by weapon type aboard U.S.Navy warships J Mil Med,1992,157(3):124-1302 Chapman P Operation corporatethe Sir Galahad bombingWoolwich Burns Unit experienceJ J R Army Med Corps,1984,130(2):84-883 王明科,张守亮,洪燕萍,等舰艇部队基层医疗保障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4(6):164-1664 邓文艳,郑焜,徐向天,等医疗设备维护费用现状分析及改

4、进措施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1):944-9465 蔡宏伟,谭小云,欧崇阳,等驱护舰编队远海防卫卫勤保障 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8):735-7376 张孝强,王伟,王猛,等海上伤员急救搬运装备勤务分析及发展探索 J 海军医学杂志,2015,36(2):177-1797 夏志方,郁建平,邱军达舰艇伤员背(吊)带的研制与应用 J 医疗卫生装备,1993,14(6):418 Davis TP,Alexander BA,Lambert EW,et alDistribution and care of shipboard blast injuries(USS Co

5、le DDG67)J J Trauma,2003,55(6):1022-10279 赵红旗,吕传禄,喻锡成,等我国舰艇担架的历史和发展建议 J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86-8710柴培俊,傅莹,郝晓晴,等加强海上伤病员立体救治与后送的思考 J 海军医学杂志,2018,39(5):387-389(收稿日期:2021-08-07)(本文编辑:莫琳芳)液体呼吸技术在援潜救生中的应用前景陈锐勇,金海,李梦醒,杨峰,顾靖华摘要 深远海拓展对援潜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失事沉没潜艇幸存艇员的救生依赖于潜艇逃生技术。但现有技术的极限脱险深度大多在 200300 m,与潜艇潜深性能超过 400 m

6、的深度差距,一直是援潜救生能力难以突破的瓶颈。而液体呼吸能改变人的呼吸支持方式,可改变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豁免人对气体环境的依赖。因此,基于全液体通气(total liquid ventilation,TLV)的液体呼吸技术对军事潜水和太空行走等军事特殊环境暴露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潜艇逃生中,不仅可避免肺气压伤、减压病等,也可将潜艇逃生的极限深度提高到人类压强耐受的极限深度(大约 600 m),适应了潜艇潜深性能提升和远洋海军战略发展对援潜救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本研究介绍了液体呼吸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提升我国液体呼吸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提供帮助。关键词

7、 液体呼吸;全液体通气;军事潜水;潜艇逃生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9-0754.2022.12.010作者单位 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潜水与高气压医学研究室(陈锐勇、顾靖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金海、李梦醒),药学系(杨峰)通信作者 陈锐勇,电子信箱:chenruiyong_ 短篇论著 海上卫勤保障 1320海军医学杂志 2022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12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43,No.12,Dec.2022液体呼吸(liquid breathi

8、ng,LB)是正常呼吸空气的生物体呼吸富氧液体(如全氟化碳)而不是呼吸空气的一种呼吸形式。人体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呼吸功能,是从外界摄入机体代谢所需的氧并排出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的唯一途径。人体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决定了人体适应于气体呼吸,也就决定了人只能活在气态环境中,不管是正常的大气环境,还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微小气体环境,如潜艇内的密闭空间和潜水呼吸器维持的微小气体环境。因此,人能脱离气体环境的时长受到屏气时间的限制。而液体呼吸改变了生命(呼吸)支持方式,改变了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不仅使得机体可以不依赖气态环境,还解决了因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和液体呼吸无气态空腔状态时气压降低导致气体体积及溶解度改变

9、所带来的医学问题。20 世纪 20 年代,Wenternitz 和 Smith 证明肺部可以耐受大量盐水的吸入而不会造成严重损害,随后 Neergard 用盐水填充肺部来研究表面张力对肺功能和结构的影响1。1966 年,Clark 和 Gollan 首次使用常温含氧氟碳化合物液体支持完全浸没的动物呼吸2。20 世纪 70 年代研发出根据需求调节的液体通气机3。至此,液体呼吸技术才开始正式成为技术研究命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介绍液体呼吸研究进展,探讨其军事应用前景,梳理援潜救生应用的研究重点和方向。1液体呼吸技术的研究现状医疗领域中液体通气最有希望的应用方向是儿科医学。在 20 世纪 90 年代氟化

10、物全氟辛基溴研发出来后,就有研究尝试将液体呼吸应用在呼吸窘迫的早产儿中和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成年人中4-7。由于正压通气可导致早产儿肺部疾病恶化,并且可能有诸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后遗症,而液体通气可以避免造成这种损害的压差梯度。此外,也有研究证明全氟碳化合物(fluorocarbons,or perfluorocarbons,PFCs)可减少肺部炎症,改善通气-灌注匹配,并为肺部给药提供了一种新途径8。最新的研究倡议将PFC 用于大脑降温、药物输送、基因转移或作为肺部超声造影的造影剂9。尽管近年液体通气技术有所进展,但标准化的应用模式尚没有建立起来。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液体呼吸介质

11、的理化特性与肺通气和气体交换之间的关系、液体浸没对肺组织的生理影响和实现液体通气的装备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等。液体呼吸介质选择上,前期的研究结果基本明确了 PFCs 的相对优越性10。PFCs 是一系列氟碳化合物的总称,属于惰性物质,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但实际使用中主要依赖其物理特性。除了工业使用外,也在一些医疗领域中应用,如液体呼吸、血液替代品、超声造影等。目前认为可用于生物医学的 PFCs 有 18 种,主要利用其理化特性,即气体溶解性很好,见表 1。但在流体力学参数上存在差异。因此,最适合液体呼吸的 PFCs 尚没有定论。最早使用的是全氟溴烷(perflubron),后期 FC-75 和全氟萘

12、烷(perfluorodecalin)等氟碳化合物也常应用在医学实验研究中,其分子结构见图 1。有观点认为,现有可用液体介质的密度对二氧化碳清除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液体呼吸技术对抗重力加速度的应用前景11。综合密度、气体溶解度和流体特性,是否有更好的液体介质有待进一步研究。液体通气技术包括全液体通气(total liquid ventilation,TLV)和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12。后者是采用部分肺内空腔(40%)填充液体介质,依然采用气体进行基本的通气。PLV 大大降低了技术难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前景。但这种通气方式没有改变肺部

13、需要气体的状态,依然存在气态空腔和惰性气体,使得在潜水和太空行走等领域,特殊环境因素问题依然没有规避。因此,在军事上不具备研究价值。TLV 需要一个复杂的充液管系统,包括膜式氧合器、加热器和泵,以实现模拟正常肺功能潮气量需求的 PFC 进出肺。在新生儿液体呼吸的治疗研究中,Shaffer 等13研究认为,使用微处理器和新技术,TLV 对呼吸变量(如液体残余量和潮气量)的控制可能比气体通气更好。因此,TLV 需要一个类似于医用呼吸机的专用液体呼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应保证全液体介质满足氧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有效通气。用于临床动物实验的液体呼吸机原型已经逐步投入使用,最典型的是加拿大 Sherbro

14、oke 大学研发的Inolivent5。见图 214。有专家建议继续向临床应用方向发展液体呼吸机。但常压下这种需要专门医疗机构才能使用的液体呼吸机,即使完善了也不适用于潜水和太空行走领域的特殊环境及其生命支持。液体呼吸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液体的高黏度对流体力学的影响及其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15。潜水时使用液体呼吸必须是 TLV。然而,TLV 不像气体通气时 CO2比 O2的交换速率更快,过度通气往往带来呼吸性碱中毒。TLV 中CO2的清除依赖于液体介质的溶解度,并且可用于将 CO2溶解到呼吸液体中的 CO2气体分压不会超过血液中 CO2存在的压力(约 40 mmHg)。TLV 很难移动足够的液

15、体彻底清除代谢产生的 CO216。日本的研究表明,大多数 PFCs 液体需表 1PFCs 和 H2O 的气体溶解性能(37)类别PFCsH2OO2(ml/100 ml)33662.4CO2(ml/100 ml)14016656密度(g/ml)1.582.01.0黏度(cS)0.88.00.51.8注:PFcs 为全氟碳化合物注:A 为 FC75;B 为全氟溴烷;C 为全氟萘烷图 1医用全氟化碳分子结构示意图1321海军医学杂志 2022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12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43,No.12,Dec.2022要约 70 ml/(kgmi

16、n)的液体通气量(70 kg 成人约 5 L/min)才能足够排出代谢产生的 CO217。大量液体的移动需求,使呼吸做工增加,还会进一步增加 CO2的产生和呼吸速率,这将挑战液体呼吸的流速极限。因此,也有人建议将液体呼吸系统与连接到潜水员血液供应的二氧化碳洗涤器相结合。美国已经为这种方法申请了专利18-19。液体呼吸改变了肺部生理结构正常的暴露环境。肺泡和气道上皮的液体浸没和冲刷导致的机械力学影响也是临床更倾向于开发 PLV 而不是 TLV 的主要原因。至今 TLV的生物学影响研究非常少。但是 PLV 对氧合、二氧化碳清除和肺组织力学的影响已在多个使用不同肺损伤模型的动物实验中进行了研究,PL

17、V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各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液体介质使用剂量也有报道,另外还有 PFCs 液体介质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研究。由于 TLV 的军事应用相对于临床治疗采用的PLV,尤其是新生儿疾病的治疗,生理功能的影响往往是长时间的、持续的、全面的。这些都不仅会影响液体通气过程的顺利实现,也存在恢复大气呼吸后的残留问题。临床治疗中采用了逐步退出和机械通气衔接的做法,在新生儿治疗中是可行的,但对于成年动物的实验显得非常困难。多个报道提到,在液体呼吸动物中存在的酸中毒,通常归因于二氧化碳潴留、低温事件和/或手术应激因素。然而,即使控制了这些因素,轻度但明显的碱中毒仍

18、继续存在(7.14pH7.25),并被确认为是一种与液体呼吸相关的独特代谢紊乱。在这方面,Lowe 和 Shaffer20研究表明,猫液体通气期间 pH 值的降低(从 7.39 降至 7.19)可能与心血输出量减少 48%,局部血流量重新分布导致的继发性高乳糖血症有关。此外,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在离体的充满氟碳化合物的猫肺中,肺血管阻力(PVR)以及血流量再分配显著增加21-22。这些研究表明,在成年猫使用氟碳液体通气时,PVR 的升高可能是所观察到的心血管活动调节的一个促进因素,尽管这不是直接的证据。2液体呼吸技术的军事应用潜力液体呼吸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3。随着技术不

19、断进步,或能在战伤救治中发挥作用,但其军事应用价值远超战伤救治,更具潜力的方向是在极端作战环境下的生命支持,如大深度军事潜水、太空行走。这两个极端环境下的人手作业技术在现代军事发展上具有战略性意义。液体呼吸技术使得人体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将根本性改变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命支持方式,大幅度提高人在极端环境下存在和活动的自由度。2.1太空探索领域太空行走领域中,最早研究用“液体浸泡”降低重力、物理应力。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使得其在高重力加速度下不会改变密度。人浸没在液体中,加速度的作用是全身的、均一的,不存在组织结构或体表受力点局部的压差,使得过载荷的作用被极大地降低了。最早应用这个原理的是一

20、种被称为 Libelle Gsuit 的太空服1。太空服中充斥着液体,飞行员或宇航员能在超过 10 G 的重力加速度中依然保持清醒和相对正常的能力状态。但体表液体浸泡的过载荷保护受到机体内部组织结构和浸泡液密度差异的限制。如果载荷超过 20 G,肺这一空腔结构将不能承受,需用液体填充肺部,即液体通气。液体太空服的适用性限制在 1520 G。另外,接近真空环境的太空中,航天员舱外作业类似于潜水,需要提供正常呼吸条件。密闭太空服带有近 1 个大气压的内压,不仅阻碍了人诸多认知功能(如触觉)在人手作业中的作用,内压撑起的坚硬的太空服也限制了人的活动能力。一旦采用液体呼吸,这些限制将大大降低。本研究将

21、重点讨论军事潜水技术领域的应用可能。2.2水下作战领域潜水技术在水下作战力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水下特种作战、军事打捞和援潜救生方面。现有的潜水技术其核心是采用呼吸器为水下高气压环境提供生命支持技术,主要通过咬嘴或面罩,提供含氧气的空气或混合气来实现水下高气压环境下的生命支持。气体压强随潜水深度增加而增加,呼吸气体中的各种成分也将随之增加,进而会带来各种医学问题,限制了潜水作业的深度、持续时间和效率。如,空气潜水时由于作为氧气稀释剂的氮气的存在,30 m 开始就会有明显的氮麻醉作用。因此,空气潜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60 m。水下作业完成后,在高气压下大量溶解于体内的惰性气体,需要花费很长

22、的时间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呼吸循环缓慢地释放出体外,以免在体内直接形成气泡导致减压损伤或发生减压病。气压变化还可能导致肺内气腔过度膨胀或压缩,引起气压伤。液体呼吸改变了水下生命支持方式,避免了惰性气体的毒性作用、减压损伤和气压损伤。人的潜水活动只受限于压强本身的作用,而压强本身的作用正是用液体呼吸方法证明的。采用氦氧混合气进行大深度潜水的震颤等问题在早期被认为是与氮麻醉一样的气体毒性问题,被称为“氦震颤”。20 世纪采用液体呼吸暴露下的动物高压暴露发现了同样的“氦震颤”症状体征,第一次证明高压神经综合征(high pressure nervous syndrome,HPNS)不是氦气的气体毒性作

23、用而是纯粹的压强本身的生物学效应。并且发现了小鼠惊厥阈值在 8.5MPa(85 ATA)左右,提示啮齿类动物的极限压力耐受的深度区域极限在 850 m 左右。同样的,人类的耐受极限不会超过这个深度2。液体呼吸因此也进入了军事潜水技术研究领域的视线。美国杜克大学曾在 1977 年给美国海军提交了 人图 2加拿大 Sherbrooke 大学研发的 Inolivent51322海军医学杂志 2022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12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43,No.12,Dec.2022类液体呼吸的可行性 报告,提出了液体呼吸在军事潜水中的应用前景6。虽然这

24、项提议及随后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实现实际战力,但世界军事强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从未停止。水下特种作战的现有程序受限于不减压潜水原理。蛙人的活动空间非常局限。根据前期的论证研究所绘制的典型蛙人潜水模式可见,航渡过程必须在不减压的饱和潜水深度,也就是 6 m 以浅。接近目标后的规避过程也只能短时间在 40 m 以浅活动。蛙人的作战半径还受到携行气体总量的限制。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蛙人的隐蔽性突袭性作战特点。如果采用液体呼吸,不仅不需要考虑减压问题,蛙人还可以在严重的 HPNS 症状出现的深度(150 m 或 180 m)以浅“自由”地活动。而且作战半径虽然继续受限于携行生命支持物资,但后

25、者不再是以气体形式存在,支持时间将大大延长,意味着作战半径将大幅度拓展。2.3援潜救生领域液体呼吸的军事潜水应用前景不仅在深潜和水下特种作战中,而且还在失事沉没潜艇(disabled submarine,DISSUB)内幸存者的潜艇逃生(submarine escape)中。我军现行潜艇逃生技术沿用英国皇家海军提出的理论,极限深度不超过 220 m。近年来,英国在增加脱险减压病发病率风险容忍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的 MK11,被标称极限脱险深度为 310 m,然而未见人体试验的验证报道。实际上,跟踪研究表明,其仅仅是解决了装具设备的性能问题,并没有改变现有技术的高气压生理学基本原理。而潜艇的

26、潜深性能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不断加强,据报道美军的潜艇极限潜深达到 600 m。现实中,潜艇远海活动中出现沉没事件时,茫茫大海中等待搜索定位和展开水下救援的机会非常小,而潜艇逃生将是最主要的援潜救生方式。潜艇逃生技术极限深度 200300 m 与潜艇潜深性能 600 m 之间的深度差距,一直是援潜救生的瓶颈。液体呼吸技术的应用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人类压强耐受的极限范围内,进入液体呼吸状态,快速的压力变化不再会有肺气压伤、减压病。潜艇内幸存艇员可以快速脱离失事沉没潜艇的危险环境,快速到达水面。3液体呼吸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目前可见报道的液体呼吸技术研究除了新生儿呼吸窘迫中开始了临床试验外,其他领

27、域应用还停留在试验研究阶段。文献检索发现,我国有单位开展了液体呼吸用于新生儿疾病救治的试验研究23。液体呼吸依然存在诸多的技术性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 2 个方面。3.1呼吸介质密度呼吸介质密度增加(全氟碳流体的密度大约是水的 2 倍)导致了“自由呼吸”的困难,因此,需要一个特殊的复杂装置,具有动力泵、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清除功能。同时,肺组织正常呼吸条件下气血交换和液体血液交换的氧和二氧化碳交换规律上的差异也将无法直接采用现有临床使用的呼吸机的气体通气模式进行液体通气。3.2肺组织的适应性原有适应于气体环境的肺组织,尤其是肺泡和呼吸道上皮组织,液体流体浸没和冲刷的效应机制尚不完全清

28、楚,不仅对液体呼吸持续时间和长远期效应存在疑问,也对气体介质到液体介质交换和回归产生疑问。这些都亟待全新的肺生理学、流体力学和复杂机械控制的深入研究。高压环境下的使用进一步增加了装置性能的复杂程度和生理学研究的难度,这或许也是这项技术在潜水领域中应用推进困难的主要原因。4液体呼吸技术的研发平台建设基于军事特殊环境应用的预期,可以将液体呼吸技术大体概括为人体生理学和装备工程学 2 个方面。见图 3。对于我国从零起步开展液体呼吸技术研究,需要逐步解决技术基础和研发平台的问题。大致分为 3 个阶段。第 1 阶段是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重点是研发液体呼吸动物模型和获取生理学基础参数。包括研发动物 TLV,

29、建立生理、生物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探索液体呼吸技术的生理学基础参数和生物学效应规律。第 2 阶段是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是建立特殊环境下 TLV 装备研发的基础技术平台。包括液体呼吸介质的效应评价技术平台、TLV 通气功能检测平台和特殊环境下的呼吸控制装置设计平台。基于以上 2 个阶段的建设,第 3 阶段才能真正开始适合军事应用的全液体呼吸技术自主研发和战斗力转化。5援潜救生运用的研究方向基于以上分析,可见现阶段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主要是:(1)液体呼吸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包括动物液体呼吸装置、通气压力-流量-肺容积-体重的关系、肺功能指标的实时监测方法和手段等;(2)液体呼吸的生理影响研究,

30、包括FiO2、潮气量、肺容积变化曲线等液体通气参数与 SaO2、PaO2、PaCO2、Ph 等动脉血气参数的量效关系,液体通气对呼吸道和肺泡的生理功能影响,PFC 浸没和流体剪切力对肺泡和呼吸道上皮的影响,以及液体通气恢复气体通气后的长远期效应;(3)液体呼吸介质的性能评价研究,包括 PFCs 的生物学作用、氧和二氧化碳气体动力学以及 PFCs 在体内的代图 3液体呼吸技术框架1323海军医学杂志 2022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12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43,No.12,Dec.2022谢周期和代谢途径,最终建立医用 PFCs 质量标准;(4)

31、单人TLV 装置的技术基础研究,包括液体呼吸通气模式、管路PFC 流体氧实时监测和补充技术、管路 PFC 流体二氧化碳实时清除技术、管路 PFC 流体恒温技术、气体通气液体通气切换技术等。因此,以满足未来深海和深空介入能力突破需求为牵引,以拓展人在深海深空的自由活动空间为目标,尤其是提高大深度潜艇逃生能力,支撑海军深远海拓展,着力完成液体呼吸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储备,具有深远的军事意义。参考文献1 Shaffer TH,Wolfson MR,Clark LC JrLiquid ventilation JPediatr Pulmonol,1992,14(2):102-1092 Clark L

32、C Jr,Gollan FSurvival of mammals breathing organic liquids equilibrated with oxygen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J Science,1966,152(3730):1755-17563 Saga S,Modell JH,Calderwood HW,et alPulmonary function after ventilation with fluorocarbon liquid P12F(caroxinF)J J Appl Physiol,1973,34(2):160-164.4 Greens

33、pan JS,Wolfson MR,Rubenstein SD,et alLiquid ventilation of human preterm neonates J J Pediatr,1990,117(1 Pt 1):106-1115 Papo MC,Paczan PR,Fuhrman BP,et alPerfluorocarbonassociated gas exchange improves oxygenation,lung mechanics,and survival in a model of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 Crit C

34、are Med,1996,24(3):466-4746 Galvin IM,Steel A,Pinto R,et al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for preventing death and morbidity in adul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2013(7):CD0037077 Guyton,Arthur C Aviation,Space,and Deep Sea Diving Phy

35、siology.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M.7th ed.Oxford:W.B.Saunders Company,1986:5338 Harris DJ,Coggin RR,Roby J,et al Liquid ventilation in dogs:an apparatus for normobaric and hyperbaric studies J J Appl Physiol Respir Environ Exerc Physiol,1983,54(4):1141-11489 Lynn WS,Kylstra JA,Sahu SC,et alInv

36、estigations of black bronchoalveolar human lavage fluid J Chest,1977,72(4):483-48810Greenspan JS,Wolfson MR,Rubenstein SD,et alLiquid ventilation of preterm baby J Lancet,1989,2(8671):109511Rotta AT,Steinhorn DM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reduces pulmonary neutrophil accumulation in an experimental m

37、odel of systemic endotoxemia and acute lung injuryJ Crit Care Med,1998,26(10):1707-171512Weis CM,Wolfson MR,Shaffer TH Liquid assisted ventilation:physi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J Ann Med,1997,29(6):509-51713Shaffer TH,Wolfson MR,Greenspan JS Liquid ventilation:current status J Pediatr Rev,1999,

38、20(12):e134-14214Heckman JL,Hoffman J,Shaffer TH,et alSoftware for realtime control of a tidal liquid ventilator J Biomed Instrum Technol,1999,33(3):268-276.15Suryanarayanan P,Kumar D,Burton PValidity of polygraphs J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05,2005:1200-120316Matthews WH,Kylstra JAA fluoro

39、carbon emulsion with a high solubility for CO2J Undersea Biomed Res,1976,3(2):113-12017Miyamoto Y,Mikami TMaximum capacity of ventilation and efficiency of gas exchange during liquid breathing in guinea pigs J Jpn J Physiol,1976,26(6):603-618.18Lee C,Allebach JPThe hybrid screen:improving the breed

40、JIEEE Trans Image Process,2010,19(2):435-45019AJ LandArtificial gills for deep diving without incurring the bends and for scavenging O2 from and dispelling CO2 into water or thin air:US,20080295828A1 P.201420Lowe CA,Shaffer TH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 the fluorocarbon-filled lung J J Appl Phy

41、siol(1985),1986,60(1):154-15921Lowe KC.Perfluorinated blood substitutes and artificial oxygen carriers J Blood Rev,1999,13(3):171-184.22Cox C,Stavis RL,Wolfson MR,et alLongterm tidal liquid ventilation in premature lambs:physiologic,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correlates J Biol Neonate,2003,84(3):232-24223高荣,赵龙,祝志川,等完全液体通气联合体外无泵膜肺氧合应用治疗心脏体外循环术后重症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4):330-333(收稿日期:2022-02-23)(本文编辑:胡友花)1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