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视角_尹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759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视角_尹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视角_尹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视角_尹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视角尹 喆 赵冬云【内容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在先驱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伟大建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智慧结晶。学理、价值和进路是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视角。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性、科学性、教育性、科学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方向、学科发展、育人宗旨、开展时机方面相契合。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坚决拥护者

2、、可靠支持者、忠诚实践者。通过“沉浸式”小课堂与“开放式”大课堂融合、权威性阐释与日常化讲述结合、地方性资源与制度化引导融合,就可以比较有效地用伟大建党精神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关键词】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金项目】本文为 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编号:)成果。【作者简介】尹喆(),女,河北灵寿人,河北中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赵冬云(),女,河北灵寿人,河北中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产生于中国共

3、产党的创建、发展过程中,立足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核心内容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做党和人民的可靠支持者和忠诚践行者。一、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视角(一)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相吻合。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4、中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效融合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近两年因为疫情原因,课题组团结一致,努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课堂上通过线上实时测验、弹幕、在线投稿等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为日后的求职就业等进行道德素养教育。(四)探索综合性、多元化的教学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应该是多元性考核方式,包括专业知识综合性考核和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从建设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考核内容既要覆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

5、能也要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考核方式应注重学习过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要在“平时考核 期末考试”的基本模式上进行创新。考核的总体原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引领下灵活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修养的综合提高,培养出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四、结语以汽车理论课程为例探索建设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通过引入在课程思政领域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指导建设课程思政资源,积极探寻二者结合关系和契合点。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在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中,挖掘各具特色的思政元素,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参考文献】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

6、问题及解决思路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 思想理论教育,:张凌云,谢正明,张晓晓 从“课程思政”看测量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教学 科技咨询,:佟一璇,陈宗芳 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育研究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邓利军,向立明,刘祯,王书贤“新工科”背景下的理工科课程思政 科技视界,:李爽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2卷 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国共产党百年庆典的政治活动当中一个标志性的思想理论观点,这一政治宣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态度、政治

7、方向。在创造历史、书写未来的过程中,正是依靠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出了坚守信念、牢记初心、勇于奉献、爱党爱国的政治品格,并在新时代焕发新机。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是政治思想,理论是政治理论。思想政治理论是不凭空出现的,是党在斗争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中对基本经验、基本思路、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目的在于通过党情、国情的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学生坚持真理,从道德层面形成对党和国家的价值认同。党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术,更要有高尚的政治品格、坚定的政治信仰、厚实的爱国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以坚定的政治

8、立场抵御各种不良诱惑和错误的社会思潮。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强化青年学生政治立场的客观需要。(二)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相耦合。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在科学性上相耦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强调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信仰。回顾历史,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基石与指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传入国内后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分子接纳,在积极宣传的同时,将其同社会主义劳工运动有机结合,进而建立了共产党,在这些伟人建党的过程中产生了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培养

9、学员思想意识、思想方法、价值观念。所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既是伟大社会主义建党精神的重要源泉,又是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载体。以伟大建党精神,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是坚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应有之义。(三)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宗旨相契合。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肩负着重大使命,但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知识储备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欠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他们规避“歪门邪道”,走好“康庄大道”的重要步骤,也是激励他们主动改造主观世界,成为能量满满的新时代青年的主渠道。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首次提出,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精神指引,是当前和今后一

10、段时期推动党的建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很重要的精神动力。从爱国启蒙运动,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人运动、组织建党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基础,并积淀出弥足而珍贵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天然优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育人成效,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宗旨不谋而合。(四)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时机相恰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国际局势动荡,地区冲突频发,新冠感染疫情反复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在望,中外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互相交锋、碰撞

11、,世界的力量对比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的格局也在加速震荡和重构。在动荡不安的国际大背景下,青年学生容易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危机、思想焦虑和文化困惑,不安定、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问题虽没有改变大学生的整体风貌,但也不可小觑。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给我们整个社会指明了道路方向,将这一时代性成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恰逢其时,以精神力量凝聚人,以红色文化呼唤人,以历史力量亲和人,能够给青年学生注入一剂“强心针”,引导青年学生创新实干、继往开来。二、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视角(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引导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指向理想信念问题,不同于其

12、他国家的信仰,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伟大建党实践活动中,无数先辈以此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柱,攻坚克难、前仆后继,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所应该汲取的。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信仰,引导青年学生乐观面对困难和逆境,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躺平”不是应有之义,随波逐流不可能创造出幸福,引导青年学生心中有信仰、脑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自信心和自控力,继承先烈遗志,积极地行动起来破除“内卷

13、”,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浪潮完成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所应担负起的责任和使命。(二)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精神激励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当代大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宽阔,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重大的任务。而掌握了全球政治话语权的西方发达国家,则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媒介资源和各种渠道,向我国青年大学生灌输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西方政治思潮,严重冲击着中国大学生的价值理念,造成了相当多的中国大学生盲目崇拜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社会责任淡化。这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方向和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伟大建党精神是革命先烈秉持为人民谋

14、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信念,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舍己为人、担当奉献的高尚品格和无畏情感的集中体现。不管时间怎么变迁,精神文化都是珍贵的财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振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宣传红色事迹,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引导他们跟随榜样的步伐,有助于在青年学生形成爱国进取、团结奉献的良好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触动他们崇尚模范的情感,激发他们尽责担责的斗志,通过学思践悟渐渐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动力,意识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重大使命,做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追求人民价值、坚持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追求有高度、有境界的人生。(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启发青年成为党和人民的可靠支

15、持者。甘于奉献是一个人赢得尊重的宝贵品质,勇敢战斗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意志品质,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生死考验,用无数壮年牺牲换来了革命胜利的曙光。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随时准备牺牲生命、勇敢斗争,这是老一代共产党人对奉献的最好的诠释,也是留给当代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直至今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不少青年学生在面对选择时首先考量个人利益。面对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出现为了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1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1取而奉献的态度,以“我能得到什么”作为是否参加的标准;以“有利于和老师搞好关系”作为

16、竞选班委的初衷,而不是单纯为他人服务等等;在看到校园欺凌、考试作弊等情形时前怕狼后怕虎,责任意识淡漠。这些情况都是青年学生奉献意识淡化、斗争勇气不足的表现。若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得当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启发青年学生秉持先公后私的理念,在服务中贡献一些时间,在纪律面前放弃一些自由,在个体利益跟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放弃小我利益,勇敢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做党和人民可靠的支持者、建设者,积极奉献、胸怀国家,在奉献社会、关注民生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四)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培养青年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忠诚实践者。忠诚是一个人深沉的情感、高尚的品质,共产党员一路走来,经过了无数次困难危阻,

17、但一切困难都没有压倒过我们,一切强敌都没有击垮过我们,所凭的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忠心。如今在高等学校,还存在着把“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发展”作为“入党的动机”的现象,在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出现抵触、叛逆情绪等情况;对青年学生进行忠诚教育,对于他们忠心的养成、入党动机的净化、执行力的达成大有利处。能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拼搏努力,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忠诚实践者,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政策,不打折扣地执行党中央的决定,不叛党。三、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路视角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探索“沉浸式”小课堂与“开放式”大课堂结合、权威

18、性解读与日常化叙事融合、地方性资源与制度化引导融合的实践进路。(一)“沉浸式”小课堂与“开放式”大课堂结合。青年学生正处于情感的丰富期、需求的高峰期,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妙用配方、巧借方法,将“沉浸式”小课堂与“开放式”大课堂相结合。“沉浸式”小课堂注重个体的充实感和获得感。在课堂导入环节,可巧妙而自然地引入红色歌曲、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故事,如此,既能缓解思想政治理论的枯燥感,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感。在课堂开展环节,以伟大建党实践为蓝本,将伟大建党精神“引进来”,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使学生产生感想和感悟,从而正确把握建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采用鲜

19、活的实践、生活事例,引发学生思考、触动学生心灵,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接受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洗礼。在课堂结束环节,可布置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作业,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实践等,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正确认识和自身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贯穿传统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开放式”大课堂能增加学生的新鲜感。用课堂外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魅力,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研实践活动,以激励学生加固精神支柱、形成优良作风;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主题党团日以及重大纪念日诵读诗歌、参观红色文化基地,表达奋斗意志,感受英雄

20、气概和革命精神。(二)权威性阐释与日常化讲述融合。青年学生正处于生长的显著期、人格的塑造期,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深用理论、浅用案例。以权威性阐释奠定其理论基石,在了解知识、实践思维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提升生命品质和境界,将马克思主义智慧用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同时,紧随时代脉动,着眼于我国未来命运,通过他们亲闻的社会热点、亲历的社会事实讲好一个故事,从故事中解读理论,从理论中看待故事,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置身学术前沿,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学生熟悉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推动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领会

21、伟大建党精神四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与精神谱系之间的相互关联,回应学生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思维创新,从了解知识、实践思维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提升生命品质和境界,把智慧用于民族复兴;同时,紧跟时代脉搏,关注中国前途命运,取材学生亲闻的社会热点、亲历的社会现实讲好中国故事,在故事中阐释理论,在理论中看待故事,增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从而消除他们的思维障碍,利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社会真实问题、优化自身行为,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三)地方性资源与制度化引导融合。青年学生正处于资源的积累期、思维的规范期,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制度、善用资源,将地方

22、性资源与制度化引导融合。中国各地不乏丰富的红色资源,如物质形态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博物馆等,以及非物质形态的革命精神、英雄事迹等。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显示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的重视和支持。对于事物的发展来说,势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应充分利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潮期和国家支持力度,探索地方性资源与制度化引导可行的融合方式。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红色基地保护、管理、使用制度,高校利用好学校驻地的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探索切实可行的红色基地教学模式,如访谈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实践锻炼法等。改变仅仅通过静态的形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历史变得可触摸、可感知。通过直观的感受和亲身体验,使学生感受革命先烈

23、、英雄人物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伟大建党精神和青年学生的时空距离,引起学生共鸣,使伟大建党精神渗入血液、浸入心扉,“润物细无声”地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性。【参考文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北京:人民出版社,齐斯文 自我决定理论对高校学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教育教学论坛,:刘喆琼,仲帅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青年投身强国实践的四重维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王树荫,马二杰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之源 思想理论教育,:文娱 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与培育路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何虎生,张林 论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