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675379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教研 文言文知识总结一、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査统计年份选材、文体考点分布分值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一宋史孙傅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二北史来护儿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一旧唐书于休烈传(人物传记)实词、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二明史韩文传(人物传记)实词、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一明史马文升传(人物传记)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二旧唐书李揆传(人物传记)实词、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19纵观这些

2、试题发现:都为人物传记,且都以叙述为主,偶有议论或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是借助人物之口发议论;考查的也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分值也都为19分。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二、 考点解析及做题技巧断句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注】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规律一:找名词(或代

3、词),定句读。 与现代汉语相同,名词、代词一般在句子中作主语或者宾语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放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边画圈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标点位置不能乱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

4、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规律四: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一、表示疑问何以?(凭什么?)何以家为霍去病传何所?(所是什么?)女亦无所思木兰辞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奈何?(把怎样呢?)孰与?(与比,哪个更?)孰与君少长鸿门宴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安哉(乎)?(哪里呢?)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不亦乎?(不是吗?)非欤?(不是吗?)宁耶

5、?(哪里呢?)(10) 顾哉?(难道吗?) (11) 独哉?(难道吗?)(12) 是何异于(这同。有什么不同)三、表示感叹何其也!(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直不百步耳寡人之于国也惟耳!(只罢了!)一何(多么啊!)亦哉!(也真是啊!)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无乃乎(欤)(恐怕吧?);得无(微)乎?(该不吧?)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与其孰若?(与其,哪如?)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

6、:这样却;但是。然而不王者寡人之于国也,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试使):假使,如果。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规律五:句式标志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1、 判断句,如“者,也”等2、 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得无乎”等2016年高考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阶段性检测蕃人赍金以

7、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己受之,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擢拜安西副大都护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 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迀为太原尹/

8、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文化常识 考查文化常识的实质,就是考查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实词1、常读课下注释,熟悉课本上的文化常识。2、通过平时阅读积累课外的文化常识。3、总结考查频率较高的词语。4、关注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积累更多的文化常识,并检验自己掌握的文化常识的准确性。 A、古人的称谓华夏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关于称谓也随对象、场合、情景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具体可分为习惯称谓、谦称、尊称、特殊称谓、贱称、朋友关系、文集名。1、 习惯称谓(1) 称籍贯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2) 称官名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9、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杜甫曾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为杜工部(3) 称爵名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4) 称官地名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5) 兼称 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的关系,再称名和字。(6) 直呼姓名l 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l 用于给人作传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7) 称号、字、斋号、谥号2、 谦称(1)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l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l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l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l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

10、、私自之l 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l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l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对别人称自己家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略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在下

11、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晚辈或地位低的人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人;妾女子;I寡君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3、 敬称(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

12、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贤侄、贤弟、仁兄等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丈人专指岳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称已经死去的父亲_一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一-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一-先贤。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一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等;(8)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一一君、

13、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一“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4、古人称谓之贱称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5、 古人称谓之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B. “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

14、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C. “传”字在文中位于“乘”字后,应该为名词,说文中提到 “传,遽也,驿递曰传。”因此传有驿传车马之义,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谓之传车。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2)职业的称谓。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 “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优”,亦称优伶、伶人,后亦称戏曲演员。6、称谓之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贫贱之交”情谊契合

15、、亲如兄弟的朋友“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往年之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 “忘形之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君子之交”B、官职任免1、 拜官授职l 拜:拜官授职,某种官职或名位,“于是辞相印不拜”张衡传l 除:除臣洗马陈情表l 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l 辟:连开辟公府不就张衡传l 举、荐:举孝廉不行张衡传l 加封、选、补、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

16、还有赠官、赠典等)l 起:起为太使令2、 表示官员提拔的有擢、拔、陟、升、迁、进、加、迁升、迁授、迁叙3、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外放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是夕始觉有迁谪意4、 罢免官职的:夺、黜、罢、免、去、废、蠲l “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免职三种情况。如“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5、 表恢复的:复、还6、 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7、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8、 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9、 知(典、主) 视事 用事 下车(伊始) 掾丞 洗沐 乞骸骨 致仕l “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工作。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

17、严。”l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致仕、致事、致政、休致等。l 视事:做官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l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邦后,有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闻祖、太宗、饮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l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

18、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C、传统节日元宵节上元节,起源于秦朝,汉武帝时下令改为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七夕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中秋节拜月节、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端正月重阳节登高节、老人节冬至至日、

19、长至、长日D、纪年月日()纪年(1) 干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2)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鲁庄公十年、赵惠文王十六年。(3)年号纪年:汉武帝始有年号;皇帝即位,均要改年号,称改元;一个皇帝在位,亦可变更年号,重新纪年。如,贞观、嘉祐、崇祯、康熙等。(4)生肖纪年: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二)纪月四时纪月: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孟夏(四月)仲夏(五月)季夏(六月)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孟冬(十月)仲冬(十

20、一月)季冬(十二月)(三) 纪日特定名称: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七月既望赤壁赋天色纪时夜半(三更)鸡鸣(四更)平明(五更)日出食时隅时日中日跌晡时日入黄昏(一更)人定(二更)地支纪时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现代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师旷劝学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E、古代地理常识l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

21、当于现在的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l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l “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v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v 江东、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史记项羽本纪v 河南:指黄河以南地区。v 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v 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今天山西西南部v 河内:指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v 关内: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即关西。v 关外: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即关东。v 山

22、东:一般指崤山以东。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v 山西:一般指崤山以西。F、古代年龄专用名词年龄男女初生婴儿不满周岁襁褓2至3岁孩提7岁韶年、始龀、髫年8岁始龀、龆年9岁九龄幼年(7-9岁)总角、垂髫、童龀10岁以下黄口13岁至15岁舞勺之年15岁志学之年15岁至20岁舞象之年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年华(成童)15岁束发(成童/少年)及笄之年(成年)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弱冠(成年/青年)桃李年华24岁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待年或待字30岁而立之年半老徐娘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平头甲子、杖

23、乡之年、还历之年61岁还历寿70岁中寿、古稀寿、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7岁喜寿80岁杖朝之年、伞寿80岁以上中寿88岁米寿90岁鲐背之年、上寿8、90岁耄耋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颐、人瑞老年皓首长寿老人黄发、鲐背晚年,暮年暮齿gGG、古人对“死”的讳称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分析概括这类题往往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设题方式对应陷阱

24、筛选主体主要人物非其人物主要事件非其事件主要观点非其观点筛选特征主要景物非其景物一个特点非给出的这个特点两个特点(分别表现)非给定的这两个特点或对应顺序不对或同属于一个特点设题方式对应陷阱表现方式全部表现选项有一句或者多句不能表现间接表现直接表现便为不妥直接表现混入间接表现作者评述他人评述或自述便是陷阱筛选角度能表现不能表现的需要剔除不能表现能表现的就要排除采用比对法解答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比对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翻译(信、达、雅)一、

25、 文言文翻译标准1、 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2、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二、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 保留法保留不译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地名、国名、年号、朝代、官职、典章制度、物品名称、度量衡等)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孝公既没太子丹2、 选择法选用翻译(多义词根据文意选用恰当的一项翻译)顾笑舞阳终已不顾3、 替换法单音节变双音节、古今异义、通假字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輮以为轮4、 增补法补充省略的部分(省略了主语、谓语、宾语)若舍郑以为东道主l 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数目项王l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5、 调整法调整语序(倒装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 删减法删掉句首发语词、结构助词、夫夷以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