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训练热学 班级_学号_姓名_得分_一、选择题( 每题10分共计120分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做成两支温度计,刻度的方法,都按照摄氏度的方法。现在用这两支温度计分别去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只要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就相等B 如果两支温度计读数相等,被测两物体实际温度肯定不等C 最少存在两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D 最多只存在一个温度值,读数如相等,被测两物体的实际温度也相等2.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C,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
2、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C,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C,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 ( )A.92C B.94CC.96CD.98C3.如图所示,金属球甲和金属环乙用同种材料制成。室温环境下,甲球恰好能穿过乙环。则( )A.在同一高温环境下同时加热短暂时间后,球不能穿过环B.在同一高温环境下同时加热足够长时间后,球不能穿过环C.在同一低温环境下同时冷却短暂时间后,球不能穿过环D.在同一低温环境下同时冷却足够长时间后,球不能穿过环4.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
3、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5.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实际情况是(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6.如图所示,甲容器内
4、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7.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的实验中,由于不可避免会有热量的损失(包括小铝筒容量的吸热),那么 ( ) A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大干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 B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大于其真实值 C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 D测出放热物质的比热小于其真实值,测出吸热物质的
5、比热大于其真实值8.人的体温是由“下丘脑”中特殊神经细胞组织控制的,它对人体体温的变化很敏感,当下丘脑温度高于37时,人体散热机制(如血管舒张,出汗等)就会活跃起来。已知37时蒸发18克汗水所需要的能量为4300焦。现有一中年人漫步行走时,每秒钟体内产生的热量为35焦,而此时人体通过传导、辐射等方式(不包括出汗)产生的散热功率只有33瓦,因此还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才能保持37的体温不变。那么此人漫步行走1小时出汗约( )A.20克 B.30克 C.40克 D.50克9.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
6、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 A.45 B.4 C.35 D.310.将质量为m、温度为O的雪(可看成是冰水混合物)投入装有热水的容器中,热水的质量为M,平衡后水温下降了t;向容器中再投入质量为2m上述同样性质的雪,平衡后容器中的水温恰好又下降了t。则m:M为 ( )A. 1:2 B.1:3 C.1:4 D.1:511.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l、2,且l:2=2:1,它们的比热分别为cl、c2,且 cl:c2=1:2。现用这两种金属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球甲、乙。甲球中两种金属的体积相等,乙球中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则甲、乙两金属球的比热c甲、c乙的比值关系是 ( )。A.8:9 B.9:8 C. 10:9 D9:1012.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其材质不同。将它们放入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温度均达到100,然后将它们按不同的方式投入一杯冷水中,使冷水升温。第一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甲,将其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甲从杯中取出,测得水温升高10;然后将乙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测得水温又升高了10。第二种方式:从沸水中同时取出甲、乙投入冷水中,使之达到热平衡。则在第二种方式下,这杯冷水温度的变化是 ( )A.升高不足20 B.升高超过20 C.恰好升高了20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