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1. 我能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 我能按要求找出符合要求的数。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规律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2的倍数的特征是:
5的倍数的特征是:
知道了2和5 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可以找出100以内3的一些倍数。如:
观察3的倍数发现:
① 从个位观察:个位上的数字没有固定的特征。(0—9均没有)。
从各数位上观察:3的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都是3、6、9、12、15、18等是3的倍数,它们都是的倍数。
二、合作交流
1.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请在小组内自己举一些数字并判断它们是不是3的倍数。
我来闯关:
1. 下面各数是3的倍数的有
15 38 1008 425 7350 943
2. 3的倍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
3. 82增加( )后,是3的倍数中最大的2位数。
4.任何一个奇数加1后都是2的倍数。
5.用1、5、9这三个数能组成几个是三的倍数的数?
6在下边的○中填上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18○○2 17○4 ○53
质数和合数
学习目标:
1. 我能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
2. 我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能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学习重点:
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质数、合数同奇数、偶数的区别。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教材23页,完成表格。
2.20以内只有1个因数的数是( ),只有1个它本身的两个因数的数有( ),有2个以上因数的数有( )
二、合作交流
1.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依据是这个数的的个数。如:
27有( )个因数 36有( )个因数 81有( )个因数
19有( )个因数 43 有( )个因数 2有( )个因数
2.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依据是
如:2207 6 101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画○,哪些是合数画⊿。
19 22 36 47 89 96 1
2.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
1 17 8 2 311 87 0 156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3.1—20中,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有(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有(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有( )。
4.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判断
①两个质数相乘,积是合数。( )
②偶数不全是合数,奇数不全是质数。(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我能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 在观察、比较和测量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粉笔盒、牙膏盒都属于立体图形,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 观察几个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什么?正方体呢?
①长方体有( )个面,其中相对的面的形状
②长方体有( )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
③长方体有( )个顶点。
3. 试着照例2提示用筷子、木棒和橡圈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找出相应的长、宽、高。
3、合作交流
① 长方体有什么特点?正方体呢?
② 怎样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 正方体也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为什么?
自我检测: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 )
2.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 )围成的立体图形,
它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有( )个顶点。
3.找一找,如下图长方体的长是( ),宽是( ),高是( )。(单位:cm)
4
3
8
4. 用48d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他的棱长是多少?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习目标:
1. 我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从而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 我能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我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4. 发展空间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自学书33页,也可拆开一个牙膏盒,你会发现
①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关系:
上、下面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长×宽
前、后面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长×高
左、右面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宽×高
②长方体的表面就是6个面的总面积。
3自己找一个长方体纸盒,在上面标出上下左右前后面,沿着棱剪开分别比一比各个面有什么关系。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在小组上交流。
二、合作交流
1.先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
2.要求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3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怎么求?后面呢?下面怎么求?上面呢?左面怎么求?右面呢?
4.完成书上例1的填空,小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⑴长方体的表面积=
⑵正方体的表面积=
自我检测
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 )
2.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
前面的面积是: 算式( )
上面的面积是: 算式( )
左面的面积是: 算式(
那么这个长方体的饼干盒的表面积是( )
算式:
3.一个正方体玩具的表面积是45cm²,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M?
5. 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无盖水桶,长是5dm,宽是4dm,高是6dm,制作这个水桶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M?
体积和体积单位
学习目标:
1. 我能通过观察、实践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 我能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会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 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体积的概念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自学书38---39,通过回忆“乌鸦喝水”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所有物体所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的体积就是的大小。
2.计量体积需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可以用字母写成,,。
3.棱长是1m的正方体(接近29寸的电视机大小)体积为1m³。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接近粉笔盒的大小)体积为1dm³。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接近食指的指间部分)体积为1cm³。
合作交流
1.体积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用字母表示是?
自我检测:
1. 用8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接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他们的体积都是( )cm³
2.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2cm,宽是1cm,高是2cm,
它的体积是( )cm³
代入公式v=abh
3. 一个长方体的木箱体积是240dm³,它的长是8dm,宽是6dm,木箱的高是多少分M?
4判断
只有棱长是1m的正方体的体积才是1 m³。 ( )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案反思:
容积和容积单位
学习目标:
1.我能进一步认识容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互换。
2我能掌握求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用排水法来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学习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
1.自主学习51页例6。
想: 放入西红柿前量杯里的水是( )毫升,
放入西红柿后量杯里的水和西红柿共有( )毫升,
那么西红柿的体积就等于( )
思考:
如果量杯中的水是满的,再放入西红柿的话,杯里的水会怎样?( )
溢出的水的体积正好 ( )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完成52页做一做。
2流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自我检测
1. 3.6立方分M=( )升=( )毫升
5.4升= ( )立方分M=( )立方厘M
1250毫升=( )升
2. 一瓶墨水约有60( ),一桶食用油约有5( )。
3. 判断
(1)物体的体积等于该物体的容积( )。
(2)李刚口渴了,一次就饮了1立方M的水。( )
4. 把84升水倒入一个长7分M,宽4分M,高5分M的长方体水池内,池内水深多少分M?
5.个长100厘M,宽80厘M的长方体水槽中,放入一个长方体的铁块,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时,水面上升了4厘M,(1)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M?
(2)如果铁块长40厘M,宽20厘M,它的高是多少厘M?(5.6号同学可以不做)
由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教案重点:
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教案难点:
能正确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学案
导学案
一、导入
出示1/4:你认识这个数吗?对1/4你有哪些认识?1/4是怎么得来的?举例说明。
二、自助(一)
1、画一画。在下面的图形中表示出它的1/4。
2、比一比,想一想:上面的4幅图表示的 有什么不同呢?
3、做一做。任选几枚磁扣,自己创造一个分数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所用的颗数
平均分的份数
取的份数
用分数表示
观察,比较,思考:可以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自由选择数量和平均分的方法,在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意义。完成本组表格,为展示做准备。
三、生助
议一议。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与什么有关系?结合你创造的分数,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是什么?
四、师助
学生展示自学内容,展示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时提问,及时引导并适时板书(一个整体都可以表示什么?单位“1”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五、自助(二)
自学分数单位
卡片:说出所出示分数的分数单位。
六、反馈练习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的部分。
课件出示
为什么分的总数量不一样,每份的数量也不一样,却可以用相同的表示呢?分数与什么有关?
2、圈里共有几颗磁扣?相同的数量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3、听口令,抢答。
七、你的收获?
八、小知识课下自学。
分母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分子与取的份数有关。
分数的概念通过交流逐渐完善。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通过让学生介绍所学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自然地引入课本学习内容。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前后呼应的总结在学生脑中留下了较为完整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案反思:
分数与除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渗透辩证思想,激情发学习兴趣。
3、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案
导学案
一、 导入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我们现在来复习一下,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1、口算:
3.8+1.29= 0.6×0.7= 12-3.8=
2.14+0.6= 1.5÷0.3= 7.4-3.6=
2、填入适当的小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0ml=( )L 200ml=( )L
569立方分M=( )立方M
125平方分M=( )平方M
3、表示( )个。
7÷8表示:( ),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结合我们刚才复习部分的内容,根据分数的意义,说一说你有哪些解法,下面分组讨论,看看哪一组同学能有新的发现。
解法一:
解法二:
揭开联系:
2、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请同学们拿出圆片和剪刀分组动手操作,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分组讨论,
方法一:
方法二:
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单
3、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4、小结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被除数÷除数=
5、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四、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5÷8= 24÷25= 16÷49= 7÷13= 57÷97= 23÷78=
2、填空: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 )。
3、填入适当的分数:
9cm= dm 79dm=m 30cm=m
56平方厘M=平方分M 133立方分M=立方M
五、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小组织交流并分组汇报。
六、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Error! No bookmark name given.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通过课件展示引起学生兴趣,并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
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一步步由深入浅,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新知。
采用完全放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应用新知的过程中来,通过动手前的相互交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教案反思:
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习目标:
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其特征。
2、认识带分数,理解带分数是大于1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3、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带分数的方法。
教案重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案难点: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联系。
学案
导学案
二、 复习导入。
1、填空。
5÷7= 9÷13= =( )÷( )
=( )÷( )
2、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内容,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分类的知识。
三、 自学检测。
1、自学教材第69、70、71页,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 ),真分数小于( )。
⑵、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
⑶、像3、12,……这样的分数叫做( )。
2、检测。
⑴、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6 7 45
假分数 真分数 带分数
⑵、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
②、假分数都大于1。 ( )
③、带分数都比假分数大。 ( )
④、分数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种。 ( )
⑤、分母是4的假分数有无数个,而真分数只有3个。( )
四、 教师导学。
1、纠正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真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小于1。
3、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4、明确带分数意义、组成及读写法。
5、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明确: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6、学生谈收获体会。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⑴、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 ),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 )。
⑵、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⑶、2读作:( ),十五又六分之五写作:( )。
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
1= 4=
2= =
2、把下列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 = = =
3、把下面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13= 4= 3= 5=
4、解决问题。
⑴、小刚计划用15天读完一本书,那么平均每天读完这本书的几分之几?7天读完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⑵、学校食堂每天用食油3㎏,一桶10㎏的食油可以用多少天?(用带分数表示。)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导学,使更多的学生理解、掌握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明晰它们的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教案反思: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