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生儿黄疸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_魏从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7172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黄疸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_魏从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生儿黄疸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_魏从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生儿黄疸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_魏从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 12 月第 20 卷第 4 期Dec.2022Vol.20No.4兵团医学JournalofBingtuanMedicine巴结是否转移和是否手术治疗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10-11。本研究中部分患者缺少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结果,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等,影响患者资料完整性。此外,部分病例随访时间较短,如能长期随访,可进一步分析男性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更利于临床医师有重点地观察病情。综上所述,男性乳腺癌患者年龄较大、病程长、预后差于女性乳腺癌10。这与缺乏积极的健康知识宣传和自我保健意识有很大关系。如果早期发

2、现、及时治疗,男性乳腺癌预后与女性患者趋于相同4。早期发现是关键,及时手术并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状况,提高预后生存有很大帮助。参考文献1 Ryu SW,Ho K,O Toole SA,et al.Case report of male breastcancer detect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J Med ImagingRadiat Oncol,2017,61(3):369-371.2 Popovic L,Trifunovic J,Pesic J,et al.Male Breast Cancer intheEra of Mo

3、dern Therapies:Serbian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Repor J.The Breast Journal,2014,20(3):329-330.3 Tawil AN,Boulos FI,Chakhachiro zI,et al.Clinicopathologicand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breast cancer:asingle center experience.Breast J,2012,18(1):65-68.4 马家芳,丁丽,张永强,等.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诊治分析 J

4、.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7(34):790-792.5 Chen X,Liu X,Zhang I,et al.Poorer survival ofmale breast cancercompared With female breastcancer patients may 1)e due to biological differences J.Jpn J Clin Oncol,2013,43:954-963.6 洪育蒲,王卫星.男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28(5):624-629.7 Nwashilli NJ,Ugiagbe EE.Bilateral syn

5、chronous male breast cancer J.Saudi Med J,2015,36(3):359-362.8 Davies C,Pan H,Godwin J,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continuing adjuvant tamoxifen to 10 years versus stopping at 5 years afterdiagnosis of o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ATLAS,arandomised trial J.Lancet,2013,381(9869):805-816.9

6、 王斌,连镇,熊健,等.102里男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1(30):26-26.10 刘东颖,谢广茹,陈明.71里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与预后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2(34):187-190.11 师弘,马鑫,彭书甲,等.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15):2629-2632.新生儿黄疸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魏从朴蔡金娥陆东阳江苏省沭阳市医院沭阳市2236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9-2020.9月在我院收治的70

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均分为2组,各35例,奇数与偶数编号分别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长时连续蓝光照射治疗,后者接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统计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属治疗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2h两组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去情况,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将两组家属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两组差异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长时连续蓝

8、光照射治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更为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采纳。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短时多次蓝光照射;长时连续蓝光照射;临床疗效新生儿黄疸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主要指出生后28d内存在胆红素代谢异常情况,血清总胆红素明显超标,进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主要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1-2。新生儿黄疸具有短暂性的特点,多数情况下持续7-10d能够自行消退,少数会发展为病理性黄疸,主要发生于躯干、四肢与手掌。部分病情严重患儿会发展为核黄疸,甚至引发死亡。通过皮胆红素检测仪对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准确诊断该疾病,常用

9、的治疗方法为触摸、药物及序贯疗法3。蓝光照射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因为胆红素对光线的吸收作用良好,所以通过蓝光照射能够促进患儿体内的IX aZ型胆红素在氧化、异构作用的影响下,转变为胆红素异构体,具有水溶性的特点,可以经由胆汁、尿液排出体外,进而有效降低总胆红素水平,使患儿的症状得到改善4。但是蓝光照射包括短时多次照射与长时连续照射两种方式,临床对选择何种方式仍在一定的争议。基于此,本研究选择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多次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期限为 2019.9-2020.9月,按就诊顺序编号,均分为2

10、组,各35例,奇数与偶数编号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女例数为 20 例和 15 例;出生时间 2-12d,平均(5.371.21)d;体重2.51-4.03kg,平均(3.030.41)kg;早产儿11例,足月儿24例;观察组男、女例数为19例和 43第4 期兵团医学第20 卷16 例;出生时间 2-13d,平均(5.421.25)d;体重2.48-4.01kg,平均(3.080.37)kg;早产儿13例,足月儿22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确诊疾病,符合儿科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2)存在程度不一的黄疸、嗜睡、拒奶等症状;(3)家属均

11、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存在全身感染性病症;(3)先天畸形;(4)产妇孕期有合并症;(5)难产史。1.2方法入院后两组患儿均接受母乳喂养,均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内容为维持水电解质酸解平衡、保暖、维生素K1肌肉注射、调节肠道菌群等。对照组采取长时连续蓝光照射治疗,使用蓝光婴儿培养箱,波长控制在425-475mm,灯管和创面的距离保持在38-42cm,合理控制光疗箱内温湿度,温度保持在30-33,湿度保持在55%-65%,严格遵守相关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患儿皮肤均匀受照射,照射时间为12-16h,之后间隔6-12h再次照射12-16h,累计

12、照射72h。照射阶段患儿眼部戴黑色眼罩,下身穿尿不湿。治疗阶段定时帮助患儿翻身,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治疗。观察组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仪器选择、相关参数与患儿干预措施与对照组一致。照射时间为4-6h,休息4-6h后再次照射,重复操作直至时长达72h。1.3观察指标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标准:显效: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全部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85mol/L;有效: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85-222mol/L;无效:相关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22mol/L。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治疗后72h的血清

13、总胆红素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重氮法。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低体温、皮疹及脱水。通过本院自制量表评估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可分为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100%。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对本次研究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如表1所示。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x2P例数353

14、5显效26(74.29)19(54.29)有效7(20.00)8(22.86)无效2(5.71)8(22.86)有效率33(94.29)27(77.14)4.2000.052.2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2h两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表2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xs,mol/L)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例数3535治疗前285.1451.22284.9350.290.0170.05治疗后48h234.6131.50236.5231.070.2550.05治疗后72h175.6220.34210.

15、5925.876.2870.05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如表3所示。表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x2P例数3535发热2(5.71)1(2.86)低体温3(8.57)0(0.00)皮疹2(5.71)1(2.86)脱水1(2.86)0(0.00)发生率8(22.86)2(5.71)4.2000.052.4两组家属治疗满意度对比将两组家属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两者差异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4所示。表4两组家属治疗满意度对比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x2P例数3535满意28(80.00)17(48.57)一般满

16、意6(17.14)11(31.43)不满意1(2.86)7(20.00)满意度34(97.14)27(77.14)6.2480.053讨论通常情况下,生理性黄疸无需进行特殊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能够有效缓解。而病理性黄疸患儿多伴随一定的症状,常见的症状为厌食、贫血等,具有发生早、发展快以及持续时间久、易反复等特点,如果未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导致胆红素渗入大脑,引发核黄疸,进而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影响,极易导致发育异常6。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核黄疸新生儿的病死率约16.0%,死亡多发生于急性期,受到胆红素毒性作用的影响,患儿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多数存活患儿存在各类后遗症,对其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7。因此

17、对新生儿黄疸而言,在早期阶段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光疗方法,需要在明确疾病发病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8。胆红素是人体的主要化学结构,也被称作Z型胆红素,胆红素的疏水基团暴露在分子表面,能够使其穿过血脑屏障,导致组织细胞 442022 年 12 月第 20 卷第 4 期Dec.2022Vol.20No.4兵团医学JournalofBingtuanMedicine毒性,进而引发疾病。蓝光照射属于一种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确切,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主要为降低体内未与血清结合的胆

18、红素水平,受到蓝光照射作用,胆红素分子能够有效吸收蓝光波长,使胆红素得到有效分解,分解后,能够溶于水,成为结构异构体等相关产物,并不需要经由肝脏代谢便能够排出体外,进而有效达到治疗目的。蓝光光谱的波长为400-480nm,和吸收光谱十分相似,因此通过蓝光照射,能够促进其异构化,产生水溶性E型胆红素与光红素,能够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进而使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较低,有效缓解患儿病情9。现如今蓝光照射治疗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确切,而对于选择何种照射疗法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蓝光照射疗法主要包括长时连续蓝光照射和短时多次蓝光照射,两种方法均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但是连续

19、蓝光照射易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预后不佳。连续长时间的照射极易导致胆红素代谢产物大量堆积,进而引发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因此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提倡10。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治疗后72h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显著(P0.05)。说明对患儿采取短时连续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短时连续蓝光照射在治疗阶段可以提高未结合胆红素的水溶性,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同时短时连续照射过程中停止照射时,有助于促进未结合的胆红素在皮下组织于体表重新分布,之后再次进行照射,能够确保胆红素排出的彻底性,所以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显著

20、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1。对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满意度差异显著,观察组更优P0.05)。这也说明相较于长时连续蓝光照射,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的安全性更高。长时连续蓝光照射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将会导致光疗反应增加,当达到一定的峰值后,继续照射不当导致光疗反应,还会对新生儿体内修复状态的染色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极易导致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等。与长时连续蓝光照射相比,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可以确保照射总时长达标,满足治疗要求,保证治疗效果;同时照射过程中预留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避免胆红素代谢产物的堆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有

21、助于提高患儿的舒适度12。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但是在治疗阶段仍需要注意,虽然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有助于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但是蓝光治疗难以完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保护措施,以进一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比如说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过程中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与核黄素,避免其发生脱水、溶血等不良反应;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新生儿敏感部位的保护,避免蓝光刺激损伤,如会阴、眼睛、肛门等13。如果照射治疗阶段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通常情况下通过对症干预后能够继续进行治疗,而如果患儿存在青铜症,需要立即停止蓝光治疗,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治疗

22、措施。综上所述,相较于长时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更为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采纳。参考文献1张丽霞,朱雷,李慧芳.超声在新生儿梗阻性黄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1,39(6):836-839.2黄家虎,孙建华.新生儿黄疸管理研究进展 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1):126-128.3张杰,李臻,吴芳,等.新生儿黄疸431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肝脏,2021,26(6):677-679.4周杏花,王樱儒.蓝光联合支持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炎

23、症细胞因子、心肌晦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研究 J.贵州医药,2021,45(12):1935-1936.5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 M.9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13-114.6林霞.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及对免疫因子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J.中外医疗,2021,40(32):191-194.7张卓辉,吴国豪,吕川.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 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2):4125-4127.8王洪蓉,庞亚娇.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J.中国基

24、层医药,2020,27(12):1487-1490.9程娟,张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蓝光治疗的效果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预后的相关性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0):3035-3037.10陈红星.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 J.系统医学,2021,6(4):112-114.11李颖.间歇性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比较 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8):117-119.12陈巘,梁桂娟,李永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及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J.临床医学,2020,40(11):121-122.13李琳.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1):77-78.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