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思考_胡静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93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思考_胡静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思考_胡静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思考_胡静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新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思考胡静柔【内容摘要】在新闻传播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培养高校学生的正确三观与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国内外舆论场动荡不安的“后疫情时代”,将思政元素与育人目标巧妙融入课程,依托新媒介技术建设多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新闻传播学思政教学体系教学成效显著,为文科类专业课程提供了可复制、易推广的思政教学改革路径。【关键词】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

2、0 年度湘南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资助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新媒体概论”(编号:校发 2020 78 号,序号 1)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胡静柔(1991 9),女,湖南长沙人,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一、引言新闻传播学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之一,课程主要围绕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其关注重点在于各社会力量如何对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与发展趋势进行塑造,以及新闻媒体如何影响作为社会群体和传媒市场主体的受众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进程。该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包括 新闻学概论 传播学教程 新媒体概论 等课程,在探讨媒体的概念、特征、形式与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关注信

3、息的传播、接受、伦理与法制,以及新媒体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塑造,对受众和整个社会结构发挥的作用。“立德树人”作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在新闻传播学这一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题中之义,融汇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文科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的重要一环,新闻传播学的基础专业课中蕴含着天然的思政元素,但如何以学生喜爱且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满

4、足学科创新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仍是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与痛点。二、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新媒体时代,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国际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日趋复杂;国内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格局调整中社会矛盾时有呈现,新闻舆论工作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面临很大挑战。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先驱力量,高校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与媒介素养都需要通过新闻传播学教学来提升。新闻传播学学科中诸多研究理论能够为高校学生分析和评价国际时政与社会新闻提供专业

5、参考,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强、转化率高。因此,对新闻传播学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要顺应时代,紧扣时事,让学生在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透彻认识媒体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培养学生辩证的思考和理解网络信息的能力,成为具有批判能力、责任意识与大局观念的现代公民。基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属性,其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更加需要重视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的正确引导。通过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挖掘和提炼课程所承载的德育功能,让学生深刻认识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为责任与信念,在网络舆论场与实际生活中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

6、量,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三、依托新媒介技术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优势对于新闻传播学学科而言,思政教育的重点体现在媒介素养与科学素养教育上。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国内外舆论场动荡不安,教师借线上教学契机,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能够对学生发挥安抚情绪、稳定局面、宣传科普、坚定信念的作用。(一)微信公众平台具备多媒体信息发布的功能,助力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能够围绕新闻传播学课程,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讲授课程,紧跟时事热点进行新闻评论与宣教科普,将疫情阻击战中体现出来的党员精神、制度优势与典型事迹,同大学生应有的正确三观、家国情怀的培养融为一体,提升课程思

7、政的亲和力与学生的接纳度。(二)微信公众平台具备实时更新信息的特点,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即时干预。面对纷繁复杂、真假难辨58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的网络信息,初步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高校学生极易陷入舆论造势下的思维误区,亟需一个充分信任、随时交流的意见领袖,指导他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判断客观现实。(三)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自行设置不同栏目,便于教师根据自身情况与科目特色进行创造性线上教学。除去对教材知识的传授,教师可创建诸如“国际新闻”“时事评论”等栏目,主动与学生探讨国际时政与社会新闻,通过摆事实、列

8、证据、做对比、细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领悟,在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同时为他们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教师可选择性开设“常识科普”“论文指导”“考研经验”“心理咨询”“影视推荐”等栏目,满足学生从学习到生活,从生活到娱乐的全方位信息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程序全天在线答疑,旨在给予学生细致、及时的教育和帮扶,提高学生对整个新闻传播学思政教学体系的依赖和信任程度。(四)微信公众平台与高校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高度契合。教师可将部分优秀学生作业以“作业选登”的方式公开发布,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对公众号文章进行转发的过程也实现了平台内容的二次传

9、播,有助于推广该思政教学模式。当学生以私信等方式抒发学习感受时,将留言择优选登在“师生互动”栏目中也能够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为继续开展深入人心的思政教育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四、蕴含于新闻传播学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当今的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一些西方国家始终未放弃在中国发生“和平演变”的图谋。培育足以胜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精英新闻人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与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阶段,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途命运。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概论(匡文波著)为例,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思

10、政元素与育人目标在课程中的融入至关重要。新媒体时代,凸显个性化、分散性、去中心化的新媒体,使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社会控制弱化。突发事件所引爆的种种矛盾冲突与利益诉求在网络舆论中被无限放大。但我国的主流媒体为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一直在积极尝试媒介融合,通过强势入驻新媒体平台,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倾听民生,反映民情。在导论部分,即可通过展示中国舆论场受到的政治重视程度,让学生深刻领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执政党先进性与代表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追求。在新媒体用户特质的学习部分,可引入

11、文化规范论,即传播媒介对受众产生的影响足以使受众产生新的观念,并按照媒介所树立的文化规范行事,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文化规范一旦根植于人们心中,就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如果大众传媒经常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倡导良好社会风范,长此以往,受众会在不知不觉中愈加认同文明观念并付诸于实践,反之亦然。以此向学生阐述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大众传媒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社交媒体的学习部分,可引入新媒体时代没有硝烟的新型战争:网络舆论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成立了专门在世界各国发动网络舆论战的网络部队。他们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策划、组织和煽动民众,引发现实生活中的大规模暴乱,造成严重的人员伤

12、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通过向学生展示“颜色革命”的发起、组织以及产生的巨大危害,让其深刻认识到西方国家已经把这场战争的重心放在了中国。他们通过操控网络舆论,制造社会矛盾与阶级对立,强行抹黑我们的政党与体制,竭力损害我们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坚定信念,斩断“颜色革命”的苗头。在新媒体宏观管理的学习部分,应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互联网技术能够突破国与国的界限,但是互联网相关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使用者、互联网运营公司等客观存在都是拥有国籍的。新媒体时代,网络资源已经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存在,世界各国都对其严格保护。向学生解释加强网络监管并不意味着

13、干涉公民的言论自由。在国际社会中,各国对互联网的强势控制都在逐步以法律和科技的手段实现。以目前中国民众的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如果不对新媒体进行严格管理,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将引发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网络谣言的学习部分,应强调政府机构实事求是的公开信息能够奠定消解谣言的基础,媒体以上传下达的“桥梁功能”能够实现政府机构与民众之间的信息对称,是消解谣言的关键,人民群众出于对科学的崇尚以及对真理的追求,是成功消解谣言的最终推动者。通过分析疫情期间针对中国的恶意造谣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让学生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次疫情是一次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示,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我们继续坚

14、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终,所有谣言都会不攻自破。在手机媒体的学习部分,可通过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引入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以畅销国外的国产手机为切入点,结合近日美国商务部再度发起对华为的制裁以维护美国科技霸权的真实案例,揭露美国的“去中国化”与孤立主义。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的信息技术与科技制造已经领先全球,激发学生支持国产的爱国热情。总体而言,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绘制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思路、设计方案与育人目标,并将三者自然融合。五、教师的情怀与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推行课程思政,培养卓越新闻人才,是高校贯彻落实中央立德树人任务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教育理念的一部分

15、。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专业课教师不同于专门的思政课教师,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与学科背景固然重要,但只要对思政教育事业投入真实情感,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工作中的热情与责任意识进行转化,必将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实现学生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欲人勿疑,必先自信”。一名思想有境界,语言有魅力的教师,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思政系列课程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所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师首先应当丰富自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储备,勇于表达自己对“四个自信”的坚定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681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16、Tribune基于 OBE 理念的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军霞【内容摘要】针对机械类专业的 液压与气压传动 核心基础课程,在完成主要教学内容重组的基础上,秉承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管控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了基于 OBE 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施全过程控制,创建教学资源平台、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业形式多样化、采用综合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强调课程目标产出。实践表明,该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效解决了课程学时压缩与课程信息扩增之间的矛盾,更加有利于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值得作为一种教育范式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推广实施。【关键词】OBE 理念

17、;混合式教学;全流程管控;过程考核【作者简介】高军霞(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唐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流体传动与控制、智能制造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工科”建设的逐步深入,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1,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如何做好教学教改工作,在学时压缩的前提下提质增效地讲好一门课,是当前基于新工科视域的教育改革首要任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汇集了网上慕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各自的优势,既可以实现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也可以拓展课程的学习外延,丰富教学内容,同

18、时营造更加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此外,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分析,有助于因材施教的落地实施。液压与气压传动 是面向机械类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核心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阅读并设计一般复杂液压传动系统及简单气压传动系统的能力,提升其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目前在新工科内涵下课程教学中仍普遍存在问题,应以教学目标中的能力成果导向为依据,整合、重组课程内容,秉承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管控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基化的热爱,并以身作则地感染学生,让这种信念和信仰在学生心中扎下根来。“传道、授业、解惑

19、”是人民教师的使命与职责,当遇到学生将某一新闻事件抽离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片面地对其进行错误定性和归因,从而产生一些不成熟、不正确的想法时,教师可以调整思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的角度进行解答。中国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探索中完善的。新中国成立 70 余年以来,中国人民历经坎坷,在摸索中前进。这其中免不了走些弯路,也一定存在失误,此乃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但这并不是丧失对党的信念,动摇理想的坚定性的理由。只有教师善于倾听、循循善诱,学生才能够逐渐转换心态,积极地面对和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还应当广泛涉猎其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拥有宽广的

20、国际视野。当学生把国内外类似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提出一些疑问时,教师只有在平时的观察和学习中不断积累事实、案例、素材,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学生的困惑。面对政治制度、社情国情、文化传统均存在显著差异的中西方世界,只有教师率先在比较中直面差异性,以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的态度引领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两者之间的优劣,方能够培养学生在批判和鉴别中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总之,对贯彻落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来说,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与综合素质,切实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高尚的人格与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是建设课程思政的立足点。充分挖掘学科特色、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巧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是建设课程思政的着力点。而通过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才是建设课程思政最终的落脚点。当教师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时,普通的专业课程就会演变为一门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思政系列课程。【参考文献】1 姜红,鲁曼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研究 以“当代媒介素养”课程为例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1:81 92 2 李岭涛 将思政工作融入新闻传播学科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19,18:41 437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