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大班随笔 幼儿园大班随笔 幼儿园大班随笔 今年春天,北大园一班的王睿小伴侣调班到了清华园四班,小家伙还念念不忘以前的活动室、老师和小伴侣们。课间,她作为新班级老师的得力助手,负责帮老师拿水果,我常常观察她拿着水果盆从楼梯上走下来,转到北大园一班的后门旁边,歪着小脑瓜,隔着门上那一块小小的玻璃往里望,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北大园一班的依恋。 平日,王睿到我这里拿水果时,见了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北大园一班拿没拿?”假如我说:“拿了。”她就不再问,假如说:“没拿,你给他们送去吧。”她就高高兴兴端着水果给北大园一班送去,然后在里面玩一会,和小伴侣说上一会话。假如说:“没拿”而没有后边的“你给他
2、们送去吧。”她就会围着我转上半天而不走,直到我让她给北大园一班送去,她才端着自己班的水果回去。对王睿的这种表现,一开始我并没在意,时间长了,她光这样问,光这样做,我就能感觉到她对北大园一班的浓浓关怀之情。 据我了解,王睿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父母对孩子从小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养成了关怀爱惜别人的良好品德。在北大园一班时,班主任张云惠老师善待孩子,对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片真爱。天长日久,孩子对北大园一班产生了感情,凡事都想着班中的老师、小伴侣们,直至离开之后还依恋着 段时间以来,我发觉大班的孩子,自想法识强了很多,他们会就班上的一些事物发表很多看法,并且主动把自己的一些观点讲给老师听。看到
3、孩子们象个小大人似的,我觉得他们真的长大了,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这种高兴的心情维持的时间不长,几次下来,我感觉他们都象在打小报告,说的大多是别人怎么怎么不好。 一次,我试图采纳民-主评议的方式评比“小红花”,小伴侣们对此反响剧烈,各自发表了很多看法。有的说“往小伴侣身上吐口水”,有的说“刚刚欺侮了小班小伴侣”,有的说“昨天扔饭菜”孩子们说起别人的缺点来不遮不掩,头头是道,有的甚至一口气说出10多位小伴侣的缺乏来。眼瞅着“评比”就要变成“揭短”,成批判大会了,我抓紧启发他们:“哪些小伴侣最近有进步,请小伴侣们也来说说!”想不到班上立刻鸦雀无声。我请了几个小伴侣来说可他们都抓耳挠腮,说不出个子丑
4、寅卯。我觉得问题有点严重了,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看到的只是同伴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作为一种学习的典范作用就会失去意义。这种认识的狭隘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为了引导孩子擅长发觉别人的闪光点,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故事,如傲慢的大公鸡、他比我好等,并组织幼儿把它们编排成情境表演。表演之前,我特地提示“小观众”,除了查找主人公的.缺乏之外,还要留心主人公有哪些长处。 另外,我还依据孩子们爱“打报告”这一特点在班上多次强调:“我最想知道发生在小伴侣当中的好人好事和小伴侣进步的消息。”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支配了“夸夸我班的好人好事”小栏目。这样,孩子们纷纷关注起四周小伴侣的长处和进步。我将这些信息核实后,准时予以宣扬,并告知强调这是谁告知老师的,同时对他表示感谢。 就这样,孩子们查找同伴优点的主动性空前高涨 ,在查找的同时自己也有意识地学习,越来越多的幼儿成了大家学习的典范,孩子们慢慢地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