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_马小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916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_马小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_马小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_马小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3 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Mar.2023第 31 卷 第1 期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Vol.31 No.1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马小彦,潘鸣威摘 要:教材是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教材建设已列入我国教育领域的顶层规划,其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研究基于 Risager(2018)外语教材文化呈现理论分析框架,考察在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的内容特点和方式。研究发现,中学法语教材呈现了目的语文化、中华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在呈现方式上以多模态

2、课后练习的隐性呈现为主。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针对中学法语教材应如何平衡文化内容和优化呈现形式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中图分类号:H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76(2023)01-0066-05Abstract:Teaching materials are an important medium to develop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recent years,textbook compilation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top-lev

3、el planning of education in China.Based on Risagers(2018)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how cultures are represented in Chinas secondary school French language textbooks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new French Curriculum Standar

4、ds for Ordinary High Schools.It is found that the observed French language textbooks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as well as Chinese culture and a repertoire of world cultures,and that more implicit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is substantiated in the subse-quent exercises or after-class

5、tasks through multimodal texts.Based on the findings,this study discusses how secondary school French language textbooks should balance and optimize the representations of different cultures,and also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extbook compilation.Key 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s;new tea

6、ching materials;secondary school French language textbooks;cultural represen-tation1.引言 2018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法语课程标准(以下简 称 课 标)(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部 2018),首次将法语调整为规划语种,并明确了法语课程的性质,即使学生“了解法语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基本知识,认识文化多样性,形成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在交流中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尊重差异,促进合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5)。之后,教育部于 2019 年颁布

7、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指出:“中小学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毋庸置疑,教材建设已被我国列入顶层规划,并在呈现内容上有了明确要求。“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刘洪东 2022:62),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来源。对外语教材而言,呈现内容除了语言知识,还有文化元素。文化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等构成(牛新生 2002:80)。外语教材的文化要素不仅影响语言学习者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而且关乎意识

8、形态等政治问题和国家战略利益(杨冬玲、汪东萍 2022:16)。为达成国家的育人目标和满足外语教材建设的客观需求,必须全面将优秀的中华文化、目的语先进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融入教材和教学之中。而文化内容的选择、编排如何做到科学、适切,就涉及文化呈现(cultural representation)。基于此,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本研究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学多语种系列教材法语为研究对象,根据 Risager(2018)外语教材文化呈现理论框架,分析我国中学法语新教材的文化呈现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为提升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提供实质参考。2.研究现状与研究框架 2.1 研究现状国外学界对教材中

9、文化呈现的宏观分析框架已有丰硕成果。Kramsch 提出以跨文化分析视角来探究外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转引自 Risager 2018:28)。Byram(1993:9-12)专门针对狭义的文化概念,列出外语教材66DOI:10.16362/61-1457/h.2023.01.016文化内容分析的 8 个方面,即社会身份与群体、社会互动关系、信仰与行为、社会与政治制度、社会活动与生命周期、国家/民族历史、国家/民族地理以及刻板印象和国家身份。但这一分类虽较细致,但也存在交叉重叠之处,并无法体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Risager(2018)在此基础上精简为文化的五个维度,包括国家/民族、公民教育、文

10、化、后殖民主义和跨国,并通过对英、德、法等外语教材的研究,提出外语教材不仅应关注语言学习,还应重视文化、社会和跨文化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分析教材的文化呈现提供了可借鉴的分类框架。本文也将借助此框架开展研究,详见下文 2.2 的研究框架。我国在外语教材的文化呈现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主要围绕英语教材展开。比如,张雪梅(2019:91)在研究高校英语类专业教材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教材应避免本土文化的缺失。同样,王菲(2010:104)、文秋芳(2018:8)、周小兵等(2019:57)、张虹和于睿(2020:47)等在研究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价值观内涵、文化选择和文化呈现方式后认为,应在教材中合理

11、融入中华文化、目的语文化和世界文化,把握好中国立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个跨文化交际和沟通的问题,讲述的场景多涉及跨文化的语境(岳豪、庄恩平 2022:57)。而刘艳红等(2015:90-91)的研究更是发现,大学英语教材中英美文化呈现较为强势,但中国文化尚未充分彰显。相较于英语教材,法语教材的文化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且研究主题多停留在对教材中文化元素的描述或对比。不少研究发现,法语教材虽一定程度上关注多元文化,但几乎都以法国文化为呈现核心,其他法语地区的文化内容鲜有涉及,且教材以法国为主要出版国(Arbex 2000;Auger 2007;Block&Gray 2018)。此外,研究者通过比较中法

12、各自使用的法语教材也发现,不同法语教材传播法国文化的途径不同(谈佳、傅荣 2019),文化理念(董遥遥 2020)和教学实践存在差异(孙欣欣 2021;王丹 2021)。由此可见,虽然外语教材文化呈现的分析框架较为成熟,但相关研究仍集中在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法语教材研究也往往聚焦于法语教材的文化传播或教学应用,鲜有涉及中学法语教材的文化呈现。由于中学法语教材是学生迈向高等教育外语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有必要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审视中学法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2.2 研究框架Risager(2018:1)认为,文化呈现的指向较广,如日常生活

13、、社会群体的身份、字词的文化内涵、庆祝、性别角色、青年文化、宠物、艺术、文学与电影、媒体与信息技术、体育、健康、旅行、商业与消费等。并且,Risager(2018:ix)提出了基于国家/民族、公民教育、文化、后殖民和跨国五个维度的多角度外语教材文化呈现考察框架(限于篇幅,可参见下文研究发现中表 1)。比如,这一框架中的第一个维度,即国家/民族维度有两个文化呈现的分析角度,即文化、社会和世界的呈现和国家/民族身份呈现的角度。前者包括具体的国家/民族情况、目标学习语标准语的不同变体以及学习者的国家情况等,后者包括本土视角和全球视角。可见文化呈现是多维的,不仅以目标语文化为参照,也需让学生通过学习目

14、标语更好地反哺母语文化教育。Risager(2018)的框架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将文化呈现具象化,但仍未涉及文化呈现的方式。周小兵等(2019:54)指出,文化呈现方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前者包括教材中文化知识板块和明显以文化为主题的材料,而后者主要指通过练习、插图等方式呈现文化。由此,本研究以 Risager(2018)的框架为文化呈现的分类参照,以显性或隐性为方式和程度参照,考察我国中学法语教材的文化呈现。3.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问题本研究聚焦两个研究问题:1)我国中学法语教材中呈现哪些文化?2)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的方式如何?3.2 教材信息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本研究选取了课标

15、颁布后由我国外语教育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学法语教材。法语教材编委会指出,教材编写充分贯彻课标关于培养学生法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遵循课标中关于中学法语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要求。该系列教材共 12 册,每册包含 5 个单元;每单元 3 课,共 15 课,每课以板块式任务推进。自2020 年起,法语系列教材已出版初中第一册(上册)和高中第一册(上下册),其他分册待陆续问世。该教材发行量逾千册,在我国中学法语教材中颇具规模,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辐射面。故本研究选取了法语初中和高中学段的首册作为研究对象(以下分别简称为“1 上”和“4 上”)。该系列教材虽尚未完全出版,但由于编写理念

16、和单元结构设置一致,本研究属于系列教材内的抽样研究,这与张虹、于睿(2020)研究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时曾采取的典型个案抽样做法一致。3.3 研究过程针对研究问题,本研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三步展开。第一步,根据 Risager(2018)框架中的维度初步确定编码方案。其中,一级编码为该框架的五个维度,二级编码为文化呈现分析角度,三级编码则为具体内容(参见表 1)。第二步,研究者筛选出“1 上”和“4 上”中所有的文化内容(含引言、正文、听力文稿、插图和练习等),确定762023 年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第 1 期四级编码指标,完善编码方案。由于教材所呈现的文化内容在 Risage

17、r(2018)的框架中可能不完全对等,因此研究者完善了编码方案。比如,教材中未涉及“他人化”“后殖民”等内容,则不对其编码。表 1.Risager(2018)框架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的结果汇总一级编码(4)二级编码(10)三级编码(22)四级编码(58)国家/民族(236)文化、社会和世界的呈现(236)目标语国家/民族文化与社会(155)法国(154)突尼斯(1)学习者国家/民族文化与社会(52)中国(52)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与社会(29)美国(7)西班牙(5)日本(4)巴西(3)意大利(2)埃及(1)荷兰(1)希腊(1)瑞典(1)德国(1)芬兰(1)奥地利(1)挪威(1)公民教育(4

18、8)文化、社会和世界的呈现(13)语言多样性(2)交际礼仪用语(2)文化多样性(11)各国礼仪(1)各国饮食习惯(9)西方节日(1)跨文化学习与公民身份构建(35)责任意识(9)文明餐饮(1)文明旅游(8)批判文化意识(20)饮食习惯(10)中国年轻人买房观(1)住房观(8)旅行与成长(1)跨文化交流(6)家庭介绍(1)中法餐桌文化(1)餐饮礼仪比较(1)度假文化(2)学习交流(1)文化(281)文化、社会身份的呈现(247)性 别 与 两 性 关 系(4)交际礼仪(2)男女教育(2)职业与阶层(11)职业(11)媒体(14)法国传媒(14)家庭、年龄与世代(20)法国人家庭观(3)中国家庭(

19、3)多元家庭(8)同辈关系(6)生活方式(123)法国人作息与工作(9)各国饮食文化(27)法国饮食文化(21)中国饮食文化(20)法国住房(33)住房(12)中国住房(1)体育与运动(43)北京奥运会(12)里约奥运会(3)奥运史(1)法国人与运动(12)体育运动(15)教育(33)法国教育(26)中国教育(7)语言文化(32)语义语用(31)法语谚语(21)交际礼仪用语(10)身份(1)交际礼仪用语(1)跨文化学习与主体性和文化身份意识构建(2)身 份 的 交 叉 交 融(2)学习建议(2)跨国(56)跨国组织呈现(1)协会、组织(1)国际奥委会(1)思想、话语和实践的跨国流动传播呈现(1

20、2)重大议题(12)世界重要赛事(12)跨国流动和侨居(40)旅行(40)国际旅行(24)法国人与旅行(11)中国人与旅行(5)跨国数字化交流(3)社 交 媒 体 与 网 络(3)网络交流(2)网页设计(1)(注:四个级别编码后中的数字为该级别下的项目数;每个项目后的数字为文化内容出现的次数)通过两轮试编码,最终确定完整编码方案(参见表1)。具体而言,四级编码是最具体的编码层,针对教材中体现文化内容的对话、图片或练习,如关于奥运会的课文及课后关于重大体育赛事的图片即为“文化”(一级)“文化、社会身份的呈现”(二级)“体育与运动”(三级)下的“北京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奥运史”(四级)。再者,

21、根据周小兵等(2019)提出的文化呈现方式,课文、对话、文化板块及其配图和配套听力文稿等列入显性呈现方式,其他列入隐性呈现。研究者首先根据编码方案独立编码,再汇总编码结果,最后在与另两位具有丰富中学法语教材编写经验的专家讨论后,最终通过协商统一编码结果。第三步,分别汇总“1 上”和“4 上”中文化呈现的内容、数量和比例,考察文化呈现内容的特点,用于解答我国中学法语教材中呈现了哪些文化。此外,分别统计两册教材中的文化呈现的具体方式,用于解答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的方式如何。4.研究发现 以下围绕两个研究问题呈现本研究发现。4.1 文化呈现内容表 1 为本研究的编码体系和文化呈现的汇总情况。研究

22、发现,总体而言,两本中学法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均涵盖了 Risager(2018)框架的四个维度,内容贴近中学生生活,但“中法”文化的比重失调,法国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很高。一方面,教材“集中”呈现与我国中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文化元素。如表 1 所示,教材中的文化内容主要集中在礼仪(17)、家庭(20)、饮食文化(89)、体育运动(43)、教育(33)、住房(46)等方面。另一方面,教材虽关注中法两国文化,但“集中”呈现法国文化。这特别体现在法国文化呈现的高频结果上(共 154 次),其在国家/民族文化与社会的呈现占比为 65.8%。可见,虽然教材强调“中法文化异同的分析和比较”,但主要聚焦在“法”的文

23、化上。例如,“1 上”中有以缩略语方式的语音练习,但 8 个缩略语(共 9 个)与法国相关。相较而言,中国文化与社会内容仅占比 25%。此外,教材主要围绕法国的“法”核心文化,对其他法语国家与地区以及各国文化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且以全球性视角呈现的文化内容几乎鲜见,因而本研究尚未发现 Risager(2018)框架中“后殖民”维度的有关内容。而课标不仅要求法语课程内容要涵盖中华优秀文化、法语国家与地区文化,还要求能够让学生树立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观。4.2 文化呈现形式研究发现,两本中学法语教材的文化呈现主要以隐性方式为主。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学活动设计以任务为导向,通过丰富多样、新颖灵活

24、的任务和活动组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自编者序)是两册教材的特色之一,因而教材设计了多样化的练习和强关联的插图来丰富文化教学。教材中除在每课安排 12 篇课文外,也备有配套的课文理解、词汇练习、听力理解、口语练习和讨论、写作以及拓展任务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另一方面,两本教材的文化内容主要以课后练习的隐性方式呈现。“1 上”的文化内容隐86马小彦 潘鸣威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性方式呈现占 97 条,占比约为 76.4%;“4 上”的文化内容隐性方式呈现占 246 条,占比高达 88.5%。图 1.“1 上”某单元课后练习图 2.“4 上”某单元课后词汇练习以

25、上这种隐性呈现多以多模态文本的方式体现。比如,教材中的法国文化往往通过朗读、连线、讨论或书面表达等课后任务实现,且配有相当数量的图片和音频等多模态文本(见表 2)。例如,“1 上”中设计了让学生们上网查询具有法国文化特色期刊杂志的练习(图 1);“4 上”通过连线配对和卡片式信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法国的重大体育赛事(图 2)。研究还发现,多模态文本的隐性文化呈现在教材全册一以贯之,这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培养我国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这与课标对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要求相吻合。具体而言,两册教材的练习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融入文化比较、文化信息自主搜集、跨文化交流或批判文化意识的内

26、容(如图 1和图 2 所示的任务),使学生们通过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来学习和吸收法语文化。例如,“1 上”每单元中的交际型任务中都使用图片来增加任务的可视性和趣味性,这无疑有助于提升我国初中生对法语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样,“4 上”中有关中法餐饮礼节的比较、对当今年轻人不良饮食习惯的看法、中国年轻人买房观念的思考、做到文明旅游、给法国高中生提供学习建议等任务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我国中学生深入了解法语国家与地区的优秀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跨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这同样符合课标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学科素养的要求。表 2.两册教材文化呈现主要实现形式分册/单元图片音频文化知识跨文化任务型活动1

27、上/127(26 )13(11)2口语展示(世界礼仪展示)1 上/24(4)21网络交流(法国笔友)1 上/38(8)21/1 上/48(8)5(2)1网络交流(法国笔友)1 上/58(7)01口语展示(中法生活作息)4 上/139(39)18(16)0小组讨论(食堂守则、餐饮礼仪比较);口语展示(欧洲国家饮食、法国人饮食习惯、年轻人饮食);网页设计(法国餐厅);笔语交流(家乡饮食文化)4 上/222(21)2(0)0口语展示(介绍奥运会)4 上/324(24)5(4)0口语展示(中国年轻人购房、住房观念)4 上/45(4)2(0)0小组讨论(法国旅行计划、旅行意义、中国人度假习惯)4 上/5

28、8(5)9(7)0口语展示(学习建议);辩论(学习选科);笔语交流(学习经验分享;法国初中与高中比较)(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文化元素隐性呈现的次数)此外,根据初、高中学生的特点,两本中学法语教材在呈现方式也有分层的考量。如“1 上”针对初中生开辟了文化知识板块,而“4 上”未设置文化知识板块,而是更多设置了一些法语交际的场景,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去自主发现、探索并思考文化元素或现象。5.反思与结语 本研究基于 Risager(2018)外语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以两本具有代表性的中学法语教材为抽样研究对象,探究了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的文化呈现,并凝练了文化呈现的内容、形式和特

29、点。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反思,供今后我国中学法语教材编写参考。第一,目标语的文化呈现比重过高,与母语文化失衡。本研究发现,教材虽融入相当比例的中华文化内容,也有意识地体现出中法、中外文化的交流,但在比重上仍与法国文化元素有较大差距。而具体在中华文化本身的呈现维度,教材更注重呈现当代中华文化,而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内容的呈现有一定欠缺,进而可能造成学生的“本土文化失语”,这也不利于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刘艳红等 2015:91)。第二,文化呈现以隐性方式为主,显性方式的力度不强。教材对接课标要求,虽通过课文或文化知识板块等呈现法语文化,但较多仍以“润物细无声”的多模态文本隐性呈现。因而,显性呈现力

30、度可有待加强。当然,究竟何种呈现方式在文化育人上更有效,仍待研究者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更多的实证研究。962023 年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第 1 期 针对以上反思,研究者提出三项建议:第一,我国中学法语教材的文化呈现上应在中华文化、法语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提升学生对中外文化互融互鉴的意识,努力落实课标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第二,在高中法语教材中可根据单元主题以显性方式呈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用法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第三,我国的中学法语教材在符合国家有关教材编写规定的前提下,要注重教材的文化性(张雪梅 2019:91),应该有意识、有层次地呈现世

31、界各国优秀文化,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世界多元文化,进一步彰显课标中有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法语国家与地区优秀文化乃至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的教育理念。本研究也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编码方案的确定尚未涉及法语系列教材中尚未出版的法语教材。在今后工作中,研究者可系统分析全套教材及配套教学材料,探究其文化呈现的全貌。再如,教材的文化呈现仅是静态的,如何真正实现文化输入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完成。因此,今后的研究也可从教学视角出发,探究文化呈现在教学中的实现方式,为教材发挥更好的文化融合作用提供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撑。参考文献1 Arbex,E.La diversi

32、t culturelle dans les mthodes de FLE utilises au BrsilJ.Dialogues et Cultures,2000(44):92-98.2 Auger,N.Constructions de lInterculturel Dans Les Manuels de Lan-guesM.Belgium:Cortil-Wodon,E.M.E,2007.3 Block,D.&J.Gray.French language textbooks as ideologically im-bued cultural artefacts:Political econo

33、my,neoliberalism and(self)brandingA.In S.Coffey.&U.Wingate.(eds.).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C.London:Routledge,2018:115-131.4 Byram,B.IntroductionA.In M.Byram(ed.).Germany:Its rep-resentation in Textbooks for Teaching German in Great BritainC.Frankfurt:Verlag Moritz Di

34、esterweg,1993:9-12.5 Risager,K.Representations of the World in Language TextbooksM.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2018.6 董遥遥.从中法法语教材的理念与结构看能力导向的异同J.外国语文,2020(4):130-136.7 刘洪东.新时代中国大学法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山东外语教学,2022(1):56-63.8 刘艳红,Lawrence Jun Zhang,Stephen M.基于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教材文化研究J.外语界,2015(6):85-93.9 牛新生.外语教

35、学中的文化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80-83.10孙欣欣.基于法语原版教材 Echo 的主题模块化教学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1(5):113-114.11谈 佳,傅 荣.价值观在法国对外法语教材中的融入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3):19-27,91.12王 丹.探析面向行动教学法在外语教材语法部分的应用 以法语教材 Alter ego+1 为例J.山西青年,2021(10):29-30.13王 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 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2):101-104.14文秋芳.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

36、的培养:思考与建议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1):3-11.15杨冬玲,汪东萍.外语教材思政建设研究:文化分析内容、方法与理论视角J.外语电化教学,2022(3):16-22,104.16岳 豪,庄恩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索:用跨文化方式讲好中国故事J.外语教学,2022(5):55-59.17张 虹,于 睿.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42-48.18张雪梅.新时代高校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外语界,2019(6):88-93.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EB

37、/OL.(2019-12-19)2022-07-03,http:/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1周小兵,谢 爽,徐霄鹰.基于国际汉语教材语料库的中华文化项目表开发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1):50-58.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材研究院外语教材研究项目“中法法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22SH0004)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人工智能发展中的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前沿研究”(项目编号:2020114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马小彦,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讲师,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政策与传播、外语教学与测评。潘鸣威,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语测试与评估。责任编校 郑 荣07马小彦 潘鸣威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我国中学法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