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冠疫情管理期间社区工作人...研究——以长春市H社区为例_曹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83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冠疫情管理期间社区工作人...研究——以长春市H社区为例_曹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冠疫情管理期间社区工作人...研究——以长春市H社区为例_曹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冠疫情管理期间社区工作人...研究——以长春市H社区为例_曹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绪论自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迄今为止的 3 年时间里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卫生组织在 2022 年 科学简报 上发布的数据显示:COVID19 全球焦虑和抑郁症患者人数增加了 25%;因经济困难、行动受限,以及因社会支持减少而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正不断冲击着当代人的心理健康防线。作为防疫政策的基层执行者,社区工作人员肩负的工作繁复冗杂,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停工停产居家办公期间,社区几乎承担了保障居民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的全部社会职能。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压力,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所能调用的各类资源却极其有限,再加上工作内容的反复调整,都使得这些

2、社会基层治理人员在心理上承受着各种冲击,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危机与创伤。因此,如何帮助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应对心理危机,使他们能够在助人的同时收获自身的意义感,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疫情防控新阶段的工作中,成为了当前社会工作研究的重点。二、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管理期间常见心理危机的具体情况与表现林德曼(Lindermann)在研究经历突发事件后虽无疾病指标但存在自述症状的案例时指出,当个体在遭遇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挫折、困难时,如果既不能通过自身努力加以避免,又不能利用现有资源和社会支持网络改善状况与处境,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身心不适症状,甚至造成认知、行为的持续性改变,且这种改变和不良状态往往是当事人

3、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而得到改善的。他将这种状况称之为心理危机。新冠疫情作为国际重大新发传染性疾病,属于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处在社会基层管理岗位上的社区工作者而言,疫情打乱其原有的工作、生活节奏,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笔者在 2022 年一年内对长春市 H 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对其心理危机的具体症状与表现从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 4 个维度加以梳理。1.生理方面心理危机的躯体化症状主要表现为各类神经性的躯体疼痛、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的阻塞感以及睡眠功能失调等。调查显示,有 65.67%的社区工作者认为自己存在身体上的不适感;其中强烈的疲劳感、

4、显著的体能下降、间歇性的神经性疼痛以及持续性的睡眠问题是 H社区工作人员在问卷和自述中最常提到的生理不适症状。社区工作者小高的情况很具有代表性,她的自我描述是:“2022 年 4 月份封控的时候,我 40 多天吃住都是在社区的。那时候特别累,身心俱疲,还吃不下饭;晚上有时候要干到半夜,但好不容易躺下了,却怎么都睡不着,第二天早收稿日期:20221011作者简介:曹迪(198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开放大学,教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新冠疫情管理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以长春市 H 社区为例曹迪(吉林开放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摘要:新冠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

5、事件对社会生活与经济运行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落实疫情管控最基层的一个环节,社区工作人员在应对传染风险极高且复杂多变的疫情时,极易出现紧张、焦虑、过度敏感等心理反应,并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有一定概率引发心理危机。本文从心理社会视角出发,通过对长春市 H 社区工作人员近一年的跟踪调查,试图从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 4 个维度尽可能全面地描述其心理危机;并以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分析导致其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文末以多元合作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为蓝本,尝试提出服务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力求构建一种由街道办事处统筹管理的长效机制和社会工作介入流程。关键词:疫情管理;社区工

6、作者;心理危机;社会工作;干预机制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22)06-0155-03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NO.6,2022(Total No.240)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 年第 6 期(总第 240 期)社区问题研究155上起来就更疲乏。而且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并没有因为解封而明显好转,像是落下毛病了似的。”2.情绪方面心理危机研究者认为,个体在处于突发危机事件的完全反应阶段可能会出现情绪异常状况。其具体表现为对身边一切事物过度紧张、敏感、抵触,无明确原因和固定对象的易怒

7、、烦躁,对灾病的过度害怕和担忧等。在调查中,笔者发现 86.78%的 H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在疫情管理期间有过明显的紧张、沮丧、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或持续性的情绪低落状态,其中 56.27%的人表示自己在完成工作后却依旧难以放松,或存在情绪过于敏感和持续担忧的状况。社区工作者 S 表示“我原本是个情绪很稳定的人,可在疫情这段时间里,我总是控制不住的想发脾气,不论是对同事、家人还是居民,有时候莫名其妙一股火儿就上来了,忍都忍不住。我还经常觉得心里不安生,但又说不出具体在担心什么,就好像头上总悬着个什么随时能掉下来的东西一样。这种状态给我带来很大的困扰,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这种状态中走出去”。3.

8、认知方面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缺乏自信心、兴趣丧失、自我效能感和决策能力下降等一系列认知方面的变化也是社区工作者出现频率较高的心理危机表现。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表示,自己很难将注意力从新冠病毒感染这件事情上转移开,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家庭生活。社区工作者 F 将自己的状态描述为“既疲惫忙碌,又无所事事”。他认为“我每天都机械的完成着领导安排的工作,但我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事情上去,经常没有原因的就走神了。领导也说过我做事不走心,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疫情以前并不是这样的”。4.行为方面研究者发现,个体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行为呈现出自我防卫的本能反应,而随着应激事件发

9、展趋于平稳,许多原本正当的行为就会变得异常或不合时宜。具体到此次新冠疫情对社区工作人员行为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诸如反复洗手、重复消毒、过量囤物等刻板性的强迫行为,远离人群、不愿与人交往、对视紧张等社交恐惧表现,以及暴饮暴食、作息规律错乱、烟酒过度摄入等行为改变。通过对 H 社区的调查,笔者发现新冠疫情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危机,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文以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 4 个维度所呈现的心理危机表现仅是较为浅显、容易被观察或自我觉知到的部分。但心理危机具有极强的潜伏性、内隐性和复杂性,加之个体心理差异巨大,就使得

10、许多藏匿更深的心理危机难以被发现或描述;这也从客观上体现了对参与防疫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三、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危机的成因分析危机理论心理学家布拉默(Blammer)认为,心理危机的本质是伴随着危机事件而产生的一系列个体心理失衡状态。而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危机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是个体在感知到危机事件之后主观上的痛苦体验。笔者尝试将新冠疫情这一客观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解,寻找其造成社区工作人员主观心理扰动的原因。1.客观层面(1)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带来的身心上的疲累自 2020 年初社区实施疫情防控管理以来,社区工作人员与辖区居民人数配比悬殊的问题一直严重

11、制约着社会基层防疫工作开展的速度与质量;尤其是在 2022 年春季长春市实施长达 40 多天的疫情静默管理期间,几乎全部社区工作人员全程、全时段参与防疫工作。长时间超时且繁重的工作给社区工作人员带来明显的疲累感。笔者在跟踪调查的过程中发现,2022 年 4 月疫情封控期间,H 社区工作人员全部采用闭环制管理,他们的日均工作时长为 13.8 小时;而当遇到确诊病例转运、密接居民集中隔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接待异地驰援医务工作者等临时性的突发工作时,每天能够获得休息的时间甚至不到 5个小时。此外,在封控初期,由于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配备远不能满足需要,社区工作人员还需肩负核酸检测扫码、居民需求统计、

12、物资搬运、生活用品发放、垃圾清理,以及安抚居民恐慌情绪等诸多分外工作。社区工作人员 W 表示:“自从疫情开始以后,加班变成了这 3 年社区工作的常态,尤其是封城期间,连轴转的工作让人透不过气来,一天下来,我们有时候累得连话都不想说,饭都不想吃。”(2)缺乏可调用资源带来的自我效能感下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和资源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在疫情期间,社区所能够支配的物质资源和可以调配的社会资源都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社区居民庞大而多样化的需求。巨大的需求缺口与居民的抱怨都在消磨着社区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极易陷

13、入自责与自我怀疑的负面情绪中。工作者 S 是 H社区的网格长,她表示:“我一个人要管 300 多户,居民的要求各种各样,缺菜的、没米没面的、要买药的、要去医院透析的,可是我什么都没有,人能不能出小区、东西让不让进小区也都是上边说了算,我能做的实在太少了。居民抱怨我们不作为,可我们也很为难,心里很难受。”(3)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丧失和失序感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Arnheim)认为,构建秩序感是人们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原有秩序被打破,而新的秩序和行为规范尚未建立或难以稳定维持时,人们就会因难以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产生不安全感,进曹 迪 新冠疫情管理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危机干

14、预机制研究社区问题研究156而造成心理紧张。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属于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极快,加之流行病学专家对疫情发展情况的研判时有调整,这都在客观上导致了疫情防控的复杂多变。(4)辖区居民不良情绪带来的社会传播效应情绪是可以通过人际互动在不同人群之间相互传递的,这也被称为情绪的社会传播效应。作为社会基层治理和防疫工作的实施者,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有大量时间要与辖区内的居民产生互动。居民在疫情管控期间对出行受限的诸多不满、生活中遇到困难,甚至是居家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由于缺乏有效宣泄的途径和化解的方法,往往在与社区工作者互动时态度消极并带有敌意,对其日常工作过分苛责、不配合或充满质疑,

15、而这种不良的沟通方式和负向情绪宣泄也会影响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心境,给他们带来委屈、自责、无助等消极情绪体验。2.主观层面(1)对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的担忧会加剧社区工作人员内心焦虑的程度由于社区工作人员有大量与各类人群接触的机会,加之防护措施和防疫知识有限,许多工作者对自身和家人感染病毒存在恐惧和焦虑的心理。而对于闭环的工作者来说,担心家人物资储备不足、牵挂子女老人无人照顾等,更加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程度,严重冲击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防线。(2)心理危机受个体认知方式、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布拉默(Blammer)认为,个体面对危机事件时,其反应不一定与相关事件的强烈程度呈正比关系;人格、经

16、验、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其应对危机时的心理状态。危机人格理论认为,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人具有一定的心理共性:认知肤浅、情绪不稳定、受暗示性强、行为冲动等。此外,存在焦虑、抑郁型人格倾向的人也较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感。四、完善疫情管理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议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社区工作人员自身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危机识别能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量社区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关注和了解,有些人即便产生心理危机,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很有可能会加重心理问题程度,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以致于威胁到身心健康。因此,在心理危机发生之前,向社区工作人员普及心理健

17、康相关知识,树立心理危机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线下讲座、线上公众号推送等方式,为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相关的心理学常识,讲授宣泄情绪、放松身心的方式,讲解一旦产生心理危机应采用何种求助方式等,帮助他们加强心理韧性,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2.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团队在以往的经验中,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往往会临时组建或调用心理援助团队。这些团队的成员大多数来自于民间,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服务的持续性通常也难以保证。因此,在应对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危机时,应当由街道办事处组织牵头,成立由专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负责的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团队,并制定严谨的规章

18、制度加以管理。具体而言,其职责一方面是在心理危机未发生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与保健工作,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风险点有大致了解;另一方面,在危机发生时,团队能够快速介入问题,并确保干预服务高效、稳定地执行。此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牵挂家人是社区工作人员产生心理危机的一大重要诱因。因此干预团队还应该适当为社区工作人员的家属提供帮助与支持,从而降低社区工作人员因家庭责任缺位导致的自责和焦虑感。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常态化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增强对心理危机的预见性由于公共卫生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和复杂性交织的特点,其带来的心理创伤与应激反应往往在人群中迅速扩散传播。就目前情况而言

19、,笔者认为,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的心理危机干预仍缺乏制度化管理,尤其是对于干预结果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因此,在处理此类心理危机时,工作者应当有预见性,提前做好人财物的全方位准备,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以确保服务实施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Flannery R B,Everly G S.Crisis intervention:A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ental Health,2000,2(2).2钟文娟,文红霞,杨玲花,明新贵,王加谋,马茜.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预防应对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3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刘夏,王小清,边阳,柴榕.支援武汉市某医院新冠肺炎治疗的山东省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8(05).5刘婧雯.论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9).曹 迪 新冠疫情管理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社区问题研究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