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以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为例_刘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63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以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为例_刘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以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为例_刘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以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为例_刘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6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改革与创新以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为例刘睿(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Reform and innovation of“Fashion Design Creativity and Practice”cours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aking School of Fashion of 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Liu Rui(Henan Uni

2、versity of Engineering,Zhengzhou 451191,China)Abstract “Fashion Design Creativity and Practice”course belongs to the core curriculum of fashion and apparel design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mainly cultivates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for fashion design.P

3、revious research on the series of courses of fashion design unde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cused on the unity of school training and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for capabilities,while ignoring the orientation and nature of the course itself.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correctly position the teachi

4、ng content of“Fashion Design Creativity and Practice”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stimulate students creativity while exercising their practical skills,and focus on the overall design process.The new teaching model shifts the course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to

5、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l,highlights the higher-order and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increases the challenge of the course,and enables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better serve the in-depth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Key words “Fashion Design Creativity and Practice”;curriculum re

6、form;course position;fashion and apparel design major;fashion design series course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摘要“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属于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往对校企合作下服装设计系列课程的研究注重学校培养与企业要求人才的一致性,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定位和性质。文章探讨了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正确定位“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整体设计过程。新的教学模式将课程从传统的

7、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提高了课程的挑战度,使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深度培养。关键词“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改革;课程定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设计系列课程;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J523.5文献标志码:A“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在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平台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面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于大二下学期开设。本研究以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投稿日期:2023-02-19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

8、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SJGLX454);河南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JYZD021)作者简介:刘睿(1988),女,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学。创新。1 “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简介1.1 课程内容“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共40学时,其中,前28学时为理论讲授,后12学时为服装制作实操。课程主要针对时尚领域的设计、企划等岗位,以服装设计师的岗Education教育FANGZHI BAOGAO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97刘睿: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改革与创新以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为例位素质和能力为导向,以育人为宗旨。课程

9、教学以创意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为主线,通过学习创意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理解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法,掌握服装分类设计、廓型和细节设计以及色彩、面料、图案、工艺和配饰等元素的运用,还包括服装系列设计的程序方法与技能等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服装创意设计能力。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侧重服装设计构思向服装实物转化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和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服饰流行趋势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行业中服装创新设计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与事业、个人与团队、道德素养与个人技能的重要性,使其在将来的实际工作岗位中能胜任服装创意设计与表现工作。在修读“服装设计创意与

10、实践”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服装设计方法与程序”“服装画技法”“电脑服装画”“服装结构基础”“立体裁剪”等课程的学习,在服装设计方法、服装效果图的绘制、服装版型及制作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学完“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之后,学生还会继续学习“服装产品设计”“服装专题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1.2 课程定位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包含4个服装设计系列课程,分别为“服装设计方法与程序”“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服装产品设计”“服装专题设计”。这4门课程具有清晰的培养方案定位,其中,“服装设计方法与程序”课程主要教授学生服装设计的方法及步骤;“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主要培养

11、学生设计创意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服装产品设计”课程针对当今服装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根据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设计成衣产品的能力;“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是对提升学生服装设计综合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将来的毕业设计作准备。根据“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在服装设计系列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如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激发学生对服装的创意设计技能,对于教授该课程的教师来说是重点和难点。1.3 课程存在的问题回顾以往“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成果,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而忽视了对设计时装的基本设定,学生的产出成果过于夸张或戏剧化,更接近舞台装而不是服装与服饰设计

12、专业所要求的时装。其次,由于近几年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推广,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定位不够清晰准确,造成课程成果产出过于成衣化、市场化,忽略了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要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需要完全与市场同步接轨的教学及设计内容会在大三上学期的“服装产品设计”课程中系统教授,“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需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最后,教师在教授该课程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讲授而忽视了创意的实践性,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或者比较在意设计效果图和服装的结果性产出,忽视了激发学生创意的过程环节。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当代服装产业升级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校企合作引入课程教学是近年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热

13、衷讨论和应用的教育教学模式1,但笔者认为,该模式需要准确服务于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定位而不是盲目应用。课程做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相一致固然重要2,但普通高等教育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区别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3,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根据相关统计,越来越多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会在选择本科毕业之后继续深造,以提升创意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自身教授该课程为例,探讨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 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2.1 校企合作背景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拥有河南省

14、内本科院校首建行业学院、产业学院,2016年,与河南豫发集团共建“锦荣服装学院”;2019年,与新密市人民政府、河南豫发集团共建“HUE豫发时尚产业研究院”;2021年,联合河南豫发集团等企业申报“纺织服装产业学院”获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文化传承,促进产教融合。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艺术与技术、时尚与创新、推广与应用”为一体的高层次应用型服装人才4。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需要与“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定位相结合,笔者将该课程设计内容以模拟独立设计师品牌研发服装设计为出发点,完成服装创意系列设计的理论教授,并指导学生完

15、成从灵感搜集、到服装制作、再到秀场发布的一系列实践。该课程通过这种创新改革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2.2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2.2.1 校企合作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并结合课程定位,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引入独立设计师进行讲课,结合市场为学生讲授品牌的定位、企划、营销与推广等内容,使学生对创办独立设计师品牌有一定的概念和了解。课程之所以选择邀请独立设计师是因为相比服装企业设计师,独立设计师在自主品牌的定位和服装设计、研发阶段有更高的话语权,服装设计作品更具创意性和个人风格。这种机制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独立设计师品98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刘睿:校企合作背景

16、下“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改革与创新以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为例牌下的服装设计过程和品牌运营等知识5,又可以给予学生相对充分且自由的服装创意设计空间;既发挥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教学优势,又满足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激发了学生的服装设计创造力。“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依托校企合作背景,课程内容与安排由任课教师总体把控。除此之外,服装学院还联合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WGSN世界时尚资讯在线资源。WGSN是专业的时尚潮流预测机构,为服装企业和品牌提供趋势资讯、市场和消费者信息。国内很多服装品牌和设计师在研发服装产品的初期阶段都会参考该机构发布的内容。在“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校的

17、数据资源库浏览WGSN网站获得专业的时尚潮流资讯,了解当下流行和市场趋势。通过WGSN,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下市场的时尚潮流,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创意与市场的有效平衡。2.2.2 课程规划改革与实践“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共40课时,前28课时为理论讲授,后12课时为服装制作实践。学生自由分组,以23人为一组,分小组完成服装创意设计。在前28课时中,教师除了要完成该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完成服装设计的创意工作,内容包括设计主题的确定,包括灵感搜集与调研、启发创意思维导图、灵感展板的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稿的绘制,包括服装设计草图、效果图、款式图;服装面料的确

18、定,包括面料选取、面料的艺术设计再造等。学生需要以图像化的形式对整体设计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在此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在符合独立设计师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启发学生的服装设计创意思维,学生需要完成服装作品的设计定稿。在后12课时中,学生需要完成服装的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打版或立裁的方法每人制作一套服装。在制作过程中需注意过程素材的积累,以便结课时的服装作品集制作。受整体课时限制,服装制作的实践时间只有12课时,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在规定日期内完成服装与配饰的制作。该课程结课时,学生会与服装表演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场专业的服装设计发布会。学生们的服装设计作品都会在发布会

19、上由模特穿着展示。结课成果通过服装设计发布会展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宣传推广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设计制作服装的积极性,提高服装的完成质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本次发布会是他们人生中举办的第一次作品发布会,增加了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热爱。“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属于考查课,结课项目以综合作业的形式提交。作业除了服装设计作品的制作与展现之外,以小组为单位,同时还需要提交服装设计作品集,内容包括思维导图、灵感展板、服装效果图、款式图、面料再造、服装制作过程展板及服装拍摄大片;一段记录服装设计过程的短视频,内容包括服装创意、制作、走秀、拍片等过程。通过

20、作品集和服装设计过程短视频来考查学生对服装创意设计过程的积累和把控,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创意过程的重要性,而不只是关注结果6。以小组为单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7。2.2.3 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思政元素并不是生硬地在教学中进行植入,而是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做到“润物无声”。在“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中,思政元素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接受多元审美,了解科技与艺术的相互关系8。思政元素具体体现在开课初期,笔者提出该课程服装创意设计的两大主题:“艺术与科技”和“镜花水月新中式”。学生需在以上两大设

21、计主题中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设计。其中,“艺术与科技”主题主要探讨科技的进步对艺术和时尚发展的影响,重点在科技与未来方面;“镜花水月新中式”主题主要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探索以及如何与当下流行趋势相结合,并体现在现代时装设计中。这两大主题都在内涵上做到了设计与思政的结合,并使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整体教学过程中。2.3 课程教学改革成果通过对“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使该课程从之前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突出该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提高课程的挑战度,使学生在结合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基础上完成服装设计从灵感来源的确定

22、到服装设计制作的一系列过程,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评价反馈非常积极,课程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胡清清同学的设计作品入围2021年第26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比赛并获得优秀奖,是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第一位入围新人奖的学生。新人奖比赛会影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行业中的排名,所以学院非常重视,但之前一直未能入围该比赛。分析原因,笔者认为新人奖比赛不仅要求提交服装设计效果图,还要求提交女装流行趋势提案,注重从灵感来源结合流行趋势到服装设计这一过程,而不只看效果图这一结果。通过对“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弥补之前只重视结

23、果这一缺陷,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注重学生设计过程的素材积累,进而获得了 一定的成效。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99刘睿: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改革与创新以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为例3 结语本研究是对“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思政元素的结合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创意能力的探讨。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模式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院校、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方面,注重服装产品的设计,忽视了课程原本的定位、对学生创造力的启发和将来个人发展的多样性。如何使校企合作模式服务于课程内容,符合当今普通高

24、等院校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值得深入研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 一定的思考和创新。“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在服装设计系列课程中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对服装的创意设计和实践的能力。在以校企合作为背景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充分把握以上要点,选择比较注重创意设计的独立设计师或品牌进行教学合作。本研究在“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上注重对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和创意过程的指导,以理论结合实践,结课成果以服装作品发布会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对服装与服饰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为“服装设计创意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参

25、考文献1 叶鉴铭,贾文胜,许淑燕,等.基于校企共同体的服装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57-61.2 陈淑聪,汪斌.基于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的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设计,2020(23):106-108.3 高星.基于“工匠精神+艺术创新”双驱动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服装创意设计实验”课程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22(5):491-494.4 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介绍EB/OL.(2022-10-31)2023-03-20.http:/ 濮琳姿.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商品企划模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棉纺织技术,2021(10):10

26、8.6 梁燕.行业新趋势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J.艺术设计研究,2016(2):121-128.7 洪叶.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纺织报告,2022(4):89-91.8 冯亚,孟云飞.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及当代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1-118,155.不是所有的传统元素都适合运用于服装设计中,也不是每一个传统元素都适用于不同的语境,需要结合现代环境进行灵活运用。融合重塑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是指打散重组已有的元素进行新元素的创作,使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土壤中焕发新的光彩。国潮服装品牌的受众大多是年轻一代,一味地堆砌传统元素会使设计出来的服装

27、与现代生活产生割裂感。设计师需打造出既保留本土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和特征、又不失时尚感的国潮服装。5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为服装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可以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不断的继承与创新。将传统元素融入品牌服装设计中,有利于品牌更长远地发展,并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要想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国潮服装设计中,需要设计师充分挖掘文化元素的内涵和价值,不断进行设计革新。参考文献1 谢佳言.国潮消费下民族品牌形象传播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2 王兴.文化自觉视域下“国潮”品牌崛起的传播战略D.西安:西北大学,2021.3 陶然.基于国潮文化的李宁品牌形

28、象调整策略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1.4 乔典.当代国潮服装设计研究及创新设计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20.5 未来网.国家图书馆携手李宁用“神秘的文字”书写中国文化篇章EB/OL.(2021-12-23)2023-03-20.http:/ 甘昕,郑东平.关于“国潮”复兴中设计元素的应用研究J.包装与设计,2019(3):106-107.7 刘馨鸿.走进色彩对中国话颜色的浅思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15.8 邱义慧.民国时期月份牌色彩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7):34-35.9 赖娟.传统工艺在现代服装技术中的蚺变探究J.纺织报告,2021(4):121-122.10 李永燕.刺绣在服饰创意设计中的运用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5.11 宋思羽.服装设计中传统扎染工艺的创新运用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1.12 周瑞.传统工艺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J.纺织报告,2022(5):70-71,83.(上接 7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