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金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h di w y zn zhngzhn xnsh xng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解释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今天的阳光明晃晃(hung) 的,澄(chng)澈的湖水碧波荡漾。B即使共产党人被俘(f)虏、威吓(h),他们也没有屈服。C听到爸爸没有回来的消息,小明的目光暗然下来,绰(cho)起了他的书包就出门了。D没头脑对很多事都不甚(很)在意,而不高兴对待事情却是矜持不苟(马虎)。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走到铡刀前,吓得刽子手心惊胆战。B因为准备充分,王明在比赛中显得胸有成竹。C
2、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姐姐手忙脚乱地随着唱起来。D学生听完老农有关种菜的奥秘,个个都跃跃欲试。4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B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有过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C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D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
3、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B“一个星期吃一次。”队长声音小了。C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芙。D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7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就在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站在队伍的前面,好像在向我打招呼。购买车票的队伍长长的,轮到我得好久。我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呢,心里十分着急。我灵机一动,悄悄地走到她身旁,趁势站在她前边。站着站着,我想到小学生守则,感到很惭愧,悄悄退回原位。A之前B一之间C一之间D一之间8小练笔。下面这句话应怎么改成人物对话?表演时应加上哪些表情和动作?谈谈你的看法。他(曹小三)
4、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_9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能传情,能言志。诗中有孩童之趣:“_,_”那群在桑阴下学种瓜的少年多么天真烂漫,“_,_”那位横坐牛背的吹笛少年多么悠闲自在;诗中有爱国之情:那是杜甫“_,_”的喜悦之泪,也是陆游“_,_”的失落、悲愤之泪;诗中有离别之意:“_,_”是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10补写诗句。(1)童孙未解供耕织,_。(2)稚子金盆脱晓冰,_。(3)_,五千仞岳上摩天。(4)_,初闻涕泪满衣裳。(5)_,唯见长江天际流。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上百年
5、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美地吃起来。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中国的筷子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材料二】【热点背景】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
6、,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热点聚焦】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出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
7、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材料三】11、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有很多话可说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
8、有必要。1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 )(2)从调查结果看,有6 4万人觉得使用公勺公筷太麻烦。 ( )(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1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_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
9、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5、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16、读书中的“三到”指_。17、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1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的。B最后一句话用反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19、你喜欢读书吗?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背书上学时,我是住校生,喜欢早早地起来到校园背书。那时没有手表,一觉醒来,便不敢再睡。有时起得太早,开门一看,天上繁星点点,亮亮的月儿还挂在半空中。
10、轻轻地掩了宿舍的门,走过校园那条长长的甬道。月光下的校园,影影绰绰,迷迷蒙蒙,一片肃静。不到起床时间,学校不供电。所以我早起背书时,手里便提一盏煤油灯。我的煤油灯是自己做的。一个普通的墨水瓶,一绺(li)棉纱,一枚废弃的平板车轮胎上的气门芯。气门芯当灯芯,上边有螺母拧上拧下,灯光便可大可小,可明可暗。为了防风,我又在煤油灯外罩了一圆肚短颈的玻璃罩。有时,一阵夜风吹来,上了罩的煤油灯,闪闪烁烁,提着它,真像提着一颗星星在走。我是个爱静的人,()是早起背书,()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我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的围栏,薄薄的雾气,冰凉的青石板。坐在上面背书,真是
11、清新爽快。除了背诵文史地英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那是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印。一首一首,一页一页,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日子,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都从油灯下,从我琅琅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我的两只脚也溃烂成疮,袜子与脚粘在一起
12、,脱都脱不下来。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20、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1、及时概括句段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的速度。请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22、第3自然段中描写了作者在冬天背书的场景,想象当时的画面,我能从中感受到_23、联系上下文,说说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24、本文作者爱读书背书,古人对读书也有深刻的见解,比如宋朝朱熹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25、表达与交流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雏鸟尝试着振翅飞翔,幼儿尝试着
13、蹒跚学步,我们尝试破解生活的奥秘“尝试”,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大门。在尝试中我们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引导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将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恰当运用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写出人物的心情;3写完之后,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1蝴蝶 无疑 尊重 崭新 施行【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蝴蝶”“疑”“尊”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2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
14、理解识记。本题要结合题干中的句子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A有误。明晃晃(hung) 应为“hung”。B有误。俘(f)虏应为“f”。C有误。暗然应为“黯然”,绰(cho)起应为抄起。故选:D。3C【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A项,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符合题
15、意。B项,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符合题意。C项,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不符合题意。D项,跃跃欲试:形容急切地想试试。符合题意。4B【解析】B考查诗句感情理解。A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B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为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C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
16、为初闻涕泪满衣裳翻译: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表达了作者听闻大捷时的喜悦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D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为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了作者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和浓浓的爱国之情。A、C、D项都是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B项表达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5B【解析】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在解答时首先需要熟知病句的类型。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把“通过”或“让”去掉。C搭配不当。“优美的舞姿”不能“在耳边回响”。D成分残缺,可在“已”后加上“成为”。故答
17、案为B。6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根据每句话的不同选项选出标点符号的有误的是A项。这句话应改为:“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7C【解析】C【详解】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结合句子“我灵机一动,悄悄地走到她身旁,趁势站在她前边。”可知前面的句子应为:就在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站在队伍的前面,好像在向我打招呼。8曹小三边向身穿黑衣的师傅投去钦佩的目光边对师傅说:“您这身黑色的衣服真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啊!”【详
18、解】本题考查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直接叙述句是指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说话人应当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这时候,听话人相对于说话人而言,是第二人称。说话人所说出的每一个字、词、句,都是说话内容,应当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本题中说话人是曹小三,他说话的大概内容为: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应使用引号表示出来,本题还要加上说话的对象。本题可以使用神态与动作描写,将曹小三对人物说话时的的神态与动作描写出来。如:曹小三边向身穿黑衣的师傅投去钦佩的目光边对师傅说:“您这身黑色的衣服真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啊!”9 童孙
19、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详解】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宋代雷震村晚。原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
20、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
21、又一年。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10 也傍桑阴学种瓜 彩丝穿取当银钲 三万
22、里河东入海 剑外忽传收蓟北 孤帆远影碧空尽【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默写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与课外积累,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即可。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原文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原文是: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原文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
23、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1C【解析】11、C12、C13、 14、我认同红红的想法。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家人生病的风险,还有利于培养好习惯。【解析】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
24、内容体会这句话中“长”的意思,它指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故答案选C。A.错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高。B.错误;筷子的传播距离跟筷子本身没有关系。12、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A.正确;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就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正确;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这样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错误;使用公筷公勺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并不是小题大做。故选C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筷”:筷子
25、,吃饭时夹食物的用具。“快”: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虽为同音字,但是字义不同,不能放到一起去理解。故此项错误。(2)正确;符合材料二,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3)正确;材料三图片中宣传的标题就是“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14、本题考查观点论证。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就是倡导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公筷公勺,所以我们应该认同小红的想法。可以围绕“使用公勺公筷不仅干净卫生,而且能够预防疾病”,“不使用公筷,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疾病在
26、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等方面来写,言之有理即可。A【解析】15、 随意 重要,要紧16、心到、眼到、口到17、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8、A19、喜欢。边读边想,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分析】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15、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作答时,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意思是: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
27、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的意思是:随意。“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意思是: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急”的意思是:重要,要紧。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及信息提取。根据文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知,读书中的“三到”指心到、眼到、口到。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即可知,这句话即说明了“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这句话用反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A选项“最后一句话表达
28、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的”说法错误。19、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先回答自己是否喜欢读书及自己好的读书方法。我喜欢读书。边读书,边批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20、即使 也21、“我”坚持早早地在校园的一角背书。22、作者读书的刻苦、勤奋。23、表达了作者对早上读书的喜爱之情。24、 眼到 口到【解析】20、本题考查关联词语。通过阅读可知,“早起背书”和“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之间是假设关系,可用“即使也”等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连接。21、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关键句概括,通过文中“我是个爱静的人,即使是早起背书,也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我选中了校园墙角
29、的一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可知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坚持早早地在校园的一角背书。22、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第3自然段中描写了作者在冬天的清晨背书的场景,从“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我的两只脚也溃烂成疮,袜子与脚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读书的刻苦、勤奋。23、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喜欢早早地起来到校园背书”“有时起得太早,开门一看,天上繁星点点,亮亮的月儿还挂在半空中。轻轻地掩了宿舍的门,走过校园那条长长的甬道。月光下的校园,影影绰绰,迷迷蒙蒙,一片
30、肃静。”可知作者早上起床的时间太早,月亮还挂在半空中,校园一片寂静,而起这么早是为了背书。体现了作者对早上读书的喜爱之情。24、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结合积累作答。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是: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25、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有尝试,才有成功。不管是否成功,我们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在生活中,我们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够收获更多。上个星期六,我看见院子里有不少小朋友都在滑轮滑。他们脚穿轮滑鞋,头戴头盔,时而往左侧,时而往右倾,轻松自在地在地上滑来滑去。看着看着,我也忍不住想要试一试,便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轮滑鞋,尝试着滑滑
31、轮滑。我先换上轮滑鞋,扣好扳扣,试着保持平衡,站起来。我一手扶着墙壁,慢慢放下手,还好,我能够稳稳地立着。然后,我微微弯下身体,轻轻地抬起了左脚,身体很快就失去了平衡,整个向右倒去,我急忙扶住身边的墙壁。站稳了之后,我决定先试着在地上遛一遛,能掌握平衡后,再滑。我轻蹲身子,把两脚由前向后撇成了一个“八”字形,身体往前倾,就这样靠着墙边慢慢遛。我摇摆双臂,右脚轻轻抬起,在快要摔倒时,右脚立刻着地,左脚抬起,双腿用力向前滑,我渐渐地能在路上滑行了!很快,我就像其他小朋友那样,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左右滑动,就仿佛在平地上滑行了!很快,我就像其他小朋友那样,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左右滑动,就仿佛在平地上
32、行走一样轻松。终于,我的尝试成功了,我会滑轮滑了!尝试,需要勇气,需要拼搏。这次滑轮滑的尝试让我明白了:没有尝试,也就没有了成功。有信念,能坚持,敢于尝试,那就没有做不到的事!【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要求以“那是一次的尝试”为写一次难忘的尝试。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忘的尝试,想想哪次尝试你印象最为深刻或最有意义,然后根据选材补充题目,如可补充“难忘”“有趣”“成功”“失败”等。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运用哪些修辞、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叙事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记叙尝试的过程,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结合选材进行构思,开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运用题目的一个字来点题。也可开门见山,引出所要写的内容,也可通过回忆来开门。中间部分:写清楚这件事。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结尾要照应开头,可写自己的收获,可以得到的教训,让感情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