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丹顶鹤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很长。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 几乎和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两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 它走起路来的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mio)瞄,西瞧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 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起,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 丹顶鹤真有意思!
2、(1)用波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本文的结构是( )。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3)理解短文内容,说说短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丹顶鹤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4)句子赏析。 句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丹顶鹤_的特点。句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丹顶鹤_的特点。(5)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1)丹顶鹤真有意思!(2)B(3)丹顶鹤外形美丽;丹顶鹤走路姿态优雅;丹顶鹤休息时更好看。(4)比喻;眼睛有趣;拟人;姿态优美(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
3、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结尾。(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选段说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最后再总的概括,即“总分总”结构。(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短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故答案为:(1) 丹顶鹤
4、真有意思! (2) B ;(3)丹顶鹤外形美丽、丹顶鹤走路姿态优雅、丹顶鹤休息时更好看。(4)比喻、眼睛有趣、拟人、姿态优美;(5)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结构的掌握。(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
5、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
6、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1)用“横线”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银雨撒金街”的景色。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按照由_到
7、_的顺序写了自己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过程。24.自然段主要抓住了瀑布的_的进行了具体的描写。5-8自然段作者除了写自己看见的,更主要的是写了_。通过阅读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特点是_、_。(用文中词语回答)(4)品读句子,回答问题。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这句话用了_的修辞方法,从“泻”这个字中,我们体会到_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句话把两处瀑布进行了_,这样写的好处是_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这句话写的是
8、作者的_,其中“乐池”指_,“乐声”指_(5)用一句古诗来赞美黄果树瀑布吧。 解析: (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2)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3)远;近;声音、样子;感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4)比喻;水向下快速流动的速度极快。;对比;衬托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置身其中的感受;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瀑布的声音(5)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
9、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故答案为:(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2)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
10、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3)远;近;声音、样子;感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4)比喻;水向下快速流动的速度极快。对比;衬托出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置身其中的感受;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瀑布的声音。(5)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脚比路长 古老的
11、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A( )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王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阔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B(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
12、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小王子C( )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要乐?”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j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D( )地行进下去,就回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1)文中A、B、C、D四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词语最适合?写在括号里。一往无前 风尘仆仆 陆
13、陆续续 美丽而富饶(2)国王让儿子们探路,其用意何在? (3)四个王子的探路过程,你认为有何不同?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前三个儿子是_;小儿子是_;写作手法是_(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脚比路长”的意思吗? (5)“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 解析: (1)A 美丽而富饶;B 陆陆续续; C 风尘仆仆;D一往无前(2)考验儿子,并借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脚比路长”的道理。(3)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对比(4)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5)现实生活中,人们
14、往往对困难、目标作出过高的估计,致使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信心不足,畏首畏尾,以至给自己留下遗憾的借口,追悔莫及。【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故答案为
15、:(1)A 美丽而富饶;B 陆陆续续; C 风尘仆仆;D一往无前(2)验儿子,并借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脚比路长”的道理。(3)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对比。(4)本文告诉人们: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5)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困难、目标作出过高的估计,致使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信心不足,畏首畏尾,以至给自己留下遗憾的借口,追悔莫及。【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
16、以概括的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5)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4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多。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小山网。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
17、的稻田。一阵晩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録的西瓜地,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_ 遐想-_ 喜悦-_(2)画“_”的句子
18、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 (3)短文是按的_顺序进行描写的。请用“_”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4)作者抓住了起伏的山峰、_、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_,抒发了作者_、乡村傍晚的感情。 解析: (1)安静;畅想;高兴(2)比喻;稻田的美(3)由远及近;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金黄的稻田比作“金色的海洋”是比
19、喻,写出了稻田的美。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可知,作者是按由远及近写的。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1、由远及近 2、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
20、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 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
21、然杂交稻,我们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 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随后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仍没能培育成功。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水稻增产30%。 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2000年,超级
22、杂交水稻亩产700千克目标实现;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克。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千克攻关。”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23、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1)第段中“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是指袁隆平( )。 A.一觉睡了非常久B.坚持研究水稻50多年C.梦想一直没实现D.50多年经常梦见水稻(2)关于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列举有误的一项是( )。 A.拯救饥饿奖B.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C.世界粮食奖D.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第段中列出“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实验”三组数据的目的是说 明( )。A.实验条件恶劣B.实验方法错误C.实验过程艰辛D.实验结果喜人(4)“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是袁隆平的自作诗,
24、文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段落是( )。 A.第段B.第段C.第段D.第段(5)有人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骄傲,题目“让世界远离饥饿”改为“让祖国远离饥饿”更贴切。你同意吗?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6)读了本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把它写下来,并说说解决的途径。 解析: (1)B(2)D(3)C(4)C(5)示例:不同意。 理由: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6)示例: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
25、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图表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6)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1)B(2)D(3)C(4)C (5)示例:不同意。 理由: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 示例: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我的解决途径
26、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13分) 拱桥老臣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已经很老。那时,他在村庄东边的一座老石屋里,已经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说是校长,其实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那老师也就是他自己。 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一座真的拱桥。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都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丈宽的沟,雨天浊流滚滚。水
27、( )仅齐校长的膝盖,( )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没有木桥、石桥、铁桥,只有校长这座肉做的桥。一次,洪水把我们隔在这边,校长便从对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最后,八个同学都被背到了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躲。他浑身湿透,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孩子。”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_(li qi,身体歪斜
28、,脚步不稳)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去,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_(tn t,倒塌)的拱桥。 喘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_走的,_爬的。”“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候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
29、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2)“我”不好意思让校长背的原因是什么?请在文中用“_”画出来。 (3)对“他浑身湿透,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了校长的劳累,体现出他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奉献。B.校长全身被气势汹汹的洪水打湿了,他感冒了。C.他已经背了八个学生,此时他已很劳累,喘着气,并且喘气的声音是低沉的。(4)“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去,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从句中的“扳”字你体会到( ) A.校长担心自己摔倒,所以紧紧扳着“我”。B.校长对“我”的爱护以及害怕“我”受到伤害的紧张。C.“我”太重了,校
30、长差点儿背不动“我”,所以要用手扳着。(5)读完文章,我认识了一位_、_(填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的校长。他这样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 (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拱桥”的理解。 解析: (1)虽然但是;不是而是(2)画出: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3)B(4)B(5)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示例:校长怕我们过不去,就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过沟的“拱桥”;他不但背我们,也背过我们的父母,说明他长期坚守在这偏僻的乡村,体现出他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奉献。(6)文中的“拱桥”一方面指校长的身材,他的腰已经很弯了,像拱桥;另一方面,文中描写了校
31、长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真正的“拱桥”。“拱桥”给了我们希望和关爱,表现出校长对我们无尽的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故选“ 不是而是”;(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4自然段找到答案。(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结合句子及选项比较判断正误。(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
32、质。(6)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推断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故答案为:(1)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2)画出: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3)B;(4)B;(5)1、关爱学生 2、无私奉献;示例:校长怕我们过不去,就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过沟的“拱桥”;他不但背我们,也背过我们的父母,说明他长期坚守在这偏僻的乡村,体现出他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奉献。(6)文中的“拱桥”一方面指校长的身材,他的腰已经很弯了,像拱桥;另一方面,文中描写了校长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真正的“拱桥”。“拱桥”给了我们希望和关爱
33、,表现出校长对我们无尽的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6)此题主要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7阅读 到月球上织网(节选)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在天幕上,晚风送来一阵阵醉人的花香。当人们踏着银色的月光,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在花前月下漫步之时,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有人会突发奇想:未来人类
34、能够到月球上去上因特网吗?目前,因特网已经把整个地球都包罗在内了。然而,未来人类在月球上建成人类基地之时,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月球上的网络能和地球上的因特网连接吗?这的确是有趣的问题。 据欧洲宇航局的预测报告显示,月球的引力小,并且月球上的矿藏很丰富,很有开采价值,因此,月球在未来的200年内将成为太阳系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工业中心。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为未来向月球移民和开发月球进行科学试验,准备在2030年建成月球人类基地。为此,通信学家们也正在为建立未来的月球电脑网络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以便在将来月球人类基地建成之时,月球网络能够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月地通信
35、”的重任。(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的“奇想”是指:_“到月球上织网”中的“网”指的是_,它的作用是_(2)下列说法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为建立未来的月球电脑网络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的还有通信学家们。B.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为未来向月球移民和开发月球而进行科学试验,并成功地建成了月球人类基地。解析: (1)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月球电脑网络;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月一地通信”的重任。(2)A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
36、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1、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2、月球电脑网络3、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月一地通信”的重任。(2)A 【点评】(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8阅读 电子“五官” 人们常说:狗的鼻子最灵。可是科学家制造的电子鼻比狗的鼻子还灵。有的电子鼻能嗅出夹在包裹中的爆炸物的气味,防止意外的发生;有的电子鼻能嗅出大麻、海洛因等毒品的气味,不管毒品贩子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别想从电子鼻下蒙混过关。这些电子鼻在车站、机场、码头认真地履行着职责,也有人称它们为电
37、子狗。 还有一种电子鼻是专为诊断疾病而设计的。健康的人呼出的气体是清新无味的,患病的人呼出的气体则带有各种不同的气味。科学家和医生合作,将各类病人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汇编成图,病人只要对着电子鼻吹一口气,电子鼻根据气味,马上就能判断出病人体内什么地方出了毛病。这样就省去了不少检查、化验带来的麻烦。这种电子鼻也可称作电子医生呢! 电子舌则是一种专门用来品尝味道的电子装置,能分辨出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在食品厂里,它能检验配料添加得是否合理,还可品尝出食品的新鲜程度;在污水处理厂,它负责化验处理后的水是否达到标准。有些东西,我们人的舌头还真不敢尝呢! 你知道声呐吗?声呐是利用声波进行
38、定位和测距的技术。也就是说,用“听”的方法来确定要找的东西在什么地方,离自己有多远。电子耳发出声音信号或者声呐脉冲,然后对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就能知道水中哪儿有潜艇,哪儿有水雷,等等。最先进的声呐系统甚至能探测到埋藏在海底1米深的淤泥中的炸弹或别的东西。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就是用声呐“听”到而发现的。 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几百亿千米之外的天体;透过电子显微镜我们能够看到分子、原子的活动情况;借助电子扫描、电子衍射仪器,我们甚至能够看到人或动物身体里面的情况和地球内部发生的事情。这些电子眼协助我们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 (有删改)(1)写出文中的“电子五官”的作用。
39、电子鼻:_电子舌:_电子耳:_电子眼:_(2)依次给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_(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解析: (1)嗅出危险物品的气味和诊断疾病品尝味道;分辨味道;进行定位和测距;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2)B;D;A(3)有了电子五官”,我们人类真的能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了。科技的发展太迅速了,则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科学研究者的努力,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
40、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1、嗅出危险物品的气味和诊断疾病品尝味道 2、分辨味道 3、进行定位和测距4、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2)B、D、A(3)有了电子五官”,我们人类真的能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了。科技的发展太迅速了,则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科学研究者的努力,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
41、用。(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9课外阅读。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所谓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我们知道,1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1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此微小的单位,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甚至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都不能看见它!拿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拿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差别实在太大了。 纳米技术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有了纳米技术,人类制造任何一件物品的最原始材料只有一种原子!通过排列原子制造出机器人、电视、房
42、子、高层建筑 当你早晨一觉醒来时,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人新鲜的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你不小心把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杯子却像有弹性一样蹦了起来;又重又厚的电视机已经不存在了,它们是直接印到墙壁上的由神奇的纳米发光材料制造的电视;你使用的计算机已经精确到原子水平,因为样机的电路、存储器等都是用纳米尺度的元件制造的。当然,机器人也是纳米级的;你所居住的地球周围的太空神乖数的纳米卫星包围着,因为一次卫星发射可似将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当这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1)围绕以下内容,提取信息,制作读书卡片。 纳米:_纳
43、米技术:_纳米机器人:_(2)本文主要采用了_等说明方法。 (3)在文中找出说明纳米是“极小的”又是“神奇的”内容。 (4)纳米技术的应用价值在想象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有人说这毕竟是想象,不是现实,那这种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在科学探索中想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 (1)又称毫微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2)下定义,列数据、作比较(3)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4)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否成立。纳米技术
44、在应用上的神奇展望是由纳米性能特点所决定的,科学的探索既要求有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求有严密的理论探讨,只要为想象找到理论依据,那么想象就可能变为现实。 【解析】【分析】(1)、(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4)考查就某一观点谈看法,回答时能结合问题的主旨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故答案为:(1)1、又称毫微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2、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3、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2)下定义,列数据、作比较 ;(3)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 ;(4)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否成立。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神奇展望是由纳米性能特点所决定的,科学的探索既要求有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