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专业特质与培养路径探究_张利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406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专业特质与培养路径探究_张利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专业特质与培养路径探究_张利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专业特质与培养路径探究_张利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0卷第6期2022 年12 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lunbuir UniversityNo 6Vol 30Published in Dec 2022收稿日期:2022 04 26作者简介:张利华(1978 ),女,呼伦贝尔学院科学与技术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翻译。基金项目: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路径探究”(NJSZ21020);2021 年呼伦贝尔学院第八届教研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路径初探”(JYZD2021044)。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专业特质与培养路径探究张利华(

2、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海拉尔021008)摘要:小学教育是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启蒙阶段,具有帮助学生认知世界、养成品性等卓越优势,旨在培养具备综合性、全面性、高素养的学生,与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的根本任务相吻合。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课程体系、统筹与实施课程为主体的教学能力为核心特质,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首发阵地。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一系列现实桎梏。为此,可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等角度出发,探索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进路,以打破教育教学藩篱,为相应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助力小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小

3、学全科教师;卓越教师职业技能;素质教育;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G625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4601(2022)06 0120 04小学阶段是塑造儿童心智、培养学习兴趣及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1 在此阶段,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对儿童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21 世纪初,我国将小学教师培养纳入到高等教育环节,这一阶段我国小学教师培养主要采用分学科培养模式,而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全科型教育模式,且全科型小学教师占据很大一部分。2 一定意义而言,全科型教师与分科型教师各具特色。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过早实施分科教育弊端越来越凸显,从而使社会对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4、3 对此,2018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文件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 0 的意见,文中重点强调要积极探索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模式路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备受关注。然而,目前有关小学教师全科型、卓越新内涵解析还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存在全科教师即卓越教师等误解。针对此现象,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索小学全科型教师内涵、面临挑战及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一、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专业特质分析从特质来看,全面性和卓越性是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最基本表现。4 而从教育理念上应以小学生素养发展为培育的关键点,在专业知识方面要统筹各学科课程,使得小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一)以“

5、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伴随社会快速进步,知识获取渠道更加多元,相互融合的现象在各行业各领域陆续出现。新时代人才只有具备较好的知识技能素养,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渐多元的融合环境。与知识和技能相比,针对小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更应该注重个体方面的综合发展,以及对知识素养的内化。这既是教育发展模式变化的走势,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一种变革。相对来说,教育的宗旨在于推动人的综合、全方位发展,不仅要培养人的知识技能,更应注重修养、智慧、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内容,021注重培养兼顾知识、品格、关键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从这一方面来讲,专业特质是新时代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应首要具备的,即以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理

6、念,并以这一教育理念为基础,不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为媒介,同时不断超越知识,通过探究性、实践性课程教学,提升小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社会生活应具备的必备品质。(二)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课程体系作为个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知识是个体的核心品质。教师专业知识则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特征,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对小学教师而言,全科型特征决定了教师要掌握广泛的知识,而卓越型特征决定其更要提升知识深度。表面看,知识的全面性和扎实性有一定冲突,但从本质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所具备的全面性知识,并非指其应掌握所有学科知识,而是相对于分科教师来

7、说仅掌握单一学科知识;扎实性知识并非指对所需要教学学科的内容掌握精度越深就越好,实际上是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性、整体性和规律性有所知晓和把握。可以说,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需要具备一定宽度和厚度的知识,从厚度上可以体现专业素养的卓越性,从宽度上能够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只有宽度和厚度的融合,方能更好地诠释全科型内涵,凸显教师的专业品质。(三)以统筹与实施课程为主体的教学能力实际上,能力作为物质和精神的动态统一概念,主要在认识和实践中形成,表现出个体的能动力量,通过结合智力和体力并以自身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而体现。教师能力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动态能力,是其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的具体标新,直接影响

8、教学活动成效及质量。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对小学课程的统筹、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通常来说,按照小学生认知特征,小学整合性课程在启蒙性教学教育中,应分为自我认识、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三种类型的课程。具言之,自我认识课程涉及文体类、语言类,这些课程的价值在于培养儿童身体素养,提高其语言思维能力及现实思考能力;认识世界类课程主要涵盖数学类、科学类,使得小学生更清晰认识物质世界;认识社会课程主要涉及文化历史类、思想品德类学科,旨在更好地塑造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应具备统筹这类课程的能力,按照实际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和组织课程内容,承

9、担起此类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二、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困境对比观察传统大文理学科教学模式、先基础后分科的小学教师教育模式和各种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多数教师教育模式在本质上都是按照不同学科培养教师。这些模式的运行有历史发展现实性:一是现阶段小学主要通过分科教学方式展开教育活动,迫切需要更高能力的对应学科教学的教师;二是分学科教师培养模式有更加清晰的知识逻辑、未来发展脉络,一定程度上可以传递学科知识,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应当看出,在基础教育中进行分科教育,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鉴于培养全方位精通各类学科的学生的任务无法实现,而小学生能够通过分科教育在较短时间

10、内获取专业知识的精髓,从这一方面来说,实施分科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及后期阶段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但是,整合性的养成教育更适合属于儿童启蒙期的小学低年级阶,暂时无法通过分科教育提升其知识、能力素养。然而,综合性养成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以支撑现有的小学教育,以及当前现有的培养机制并不健全,极容易出现偏重技能、弱化学术性的职业教育倾向。所以这些模式并未体现小学全科型的卓越特质。整合而言,在培养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威胁与挑战。各学科教育的任课教师数量欠缺。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为结构性缺乏。换言之,在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素养过程中,各学科任课教师极度缺乏,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教师数量严

11、重不足。从政策文件来看,2018 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 中提到,“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方面要予以政策支持”。从这一政策看出,我国学科教学方面的师资队伍仍需进一步建设。三、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队伍培养路径探析(一)加强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吸引力师资队伍建设是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根本,授课教师质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121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其一,要充分考虑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工作特征及特殊性,在学术性、实践性、科研性方面找到平衡点,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其二,构建合理的人才制度,规范教

12、师引进流动的合理性,以此化解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不平衡问题。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在高校任职,鼓励校内教师继续深造和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和观摩公开课等活动,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其三,扩大师资队伍引进渠道。学校应逐步加强招录教师力度,并适当降低学术性考核标准,提高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其四,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吸引力。一方面,浓厚的尊师重道的社会文化氛围需努力营造,使得教师职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到全科型卓越教师队伍中。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还应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化解教师后顾之忧,使其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环境中;另一方面,在

13、教师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师师德、专业技能等,特别要在教师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加强并体现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卓越性。同时进一步通过内部体制管理和业务能力考核构建积极校园文化,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参与度。(二)优化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促进小学教师知识全面提升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教育培养前期,学校除了依据个人兴趣拓展学习课程之外,还需开设若干综合性课程,以便教师充分理解整合性课程的内涵。如,可从学科专业知识、自我认知、心理健康、道德伦理等方面开设新课程,使得更多教师能够掌握全科型卓越课程的内容,提高相应教学能力。同时,教师需利用课余实践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性课程,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进行探究性学习,不

14、断促进教学改革,由此推动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方案的优化。另外,在开展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注重知识关联性,特别是要以体现儿童发展为根本要义的教学理念,不断将教学课程内容和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小学教师专业职前综合技能,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通常,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三个方面: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和综合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和综合教育模块主要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术素养;专业教育模块主要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应更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专业必修课设置内涵全面,文理兼通,专业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其他课程可以用来补充学生综合素养,

15、教学模式设置体现教学上的一专多能,既在主要科目教学上有专长,又了解综合性知识,利于培养一批知识全面化的小学教师。(三)构建协同培养模式,建立双导师、师生结对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双导师、师生结对制既能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又能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同时也会加快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步伐。一方面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为学生安排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在学生大二期间设置完毕,主要指导学生学习小学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开阔发展空间,明确发展方向,提升职业认同度。同时在学生大三期间聘请校外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培养良好的职业修养,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16、的授课能力,坚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好适应小学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实行师生结对,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见习,教师可以通过听课、评课方式对学生的上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一对一交流,促进学生发展,达到教学相长。同时共建教育实习研讨交流工作制,每周开展一次研讨会,共同交流研讨本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共同突破瓶颈。6 多方共同培养,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建立以实践化为导向的培养方式,最终实现专业核心能力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过硬的全科型小学卓越教师团队。(四)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打造“实训反思研究”一体化 UGS 培养模式美国舒尔曼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知识主要涵盖三方面:一方面是原理规则性

17、知识,即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二方面是关于本专业的案例知识,即要像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员一样掌握大量的实践案例;第三方面是运用原理规则性知识于案例之中的策略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原理、原则性知识。7 实行 UGS 模式,能够实现原理规则性知221识、案例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综合培养,实现实训、反思、研究的一体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完全掌握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习、见习阶段的试讲教学,实践讲课和课内外的课下活动进行实践和改进。实行 UGS 培养模式,打造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一体化,在教育管理部门的帮助下,与小学建立同质同构

18、的教育生态环境,即将见习和实习贯穿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始终。8 参考文献:1 李向荣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J 基础教育论坛,2022(8):70 71 2 洪成丹,蔡志凌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对我国“全科型”小学教师教育的启示 J 教育现代化,2016(3):175 177 3 高洁,肖明,王有学 教师+AI,创造更好的教育 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课程建设案例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1):12 15 4 黄友初,马陆一首 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内涵、特征与培养路径 J 教育科学,2020,36(2):47 52 5 薛微微 基于卓越教师视角下的小学全

19、科教师培养问题研究 J 黑河学刊,2021(1):92 95 6 罗军兵 小学卓越教师实践能力职前培养研究 以 H高校“行知班”为例 J 当代教师教育,2021(3):66 71 7 杨九俊,吴永军 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24 8 程耀忠,吕云峰,刘春名 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9):30 33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Pathsof Outstanding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

20、sZHANG Li-hua(Hulunbuir University,Hailar,Inner Mongolia 021008)Abstract:Primary education is the initiation stag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which has the advantage of helping 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 world and cultivate character,and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21、 comprehensive and comprehensive high literacy,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fundamental taskof outstanding teachers of general subjects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centered on corecompetencies,the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and the teaching ab

22、ilitywith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s as the main body are the first positions to carry out the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promote the all 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morality,intellectual,physical and aesthetic work However,it is worth no

23、ting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mof outstand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s still facing a series of practical shackles For this purpose,from theperspectiv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we can explore the approach to the tr

24、aining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so as to break thebarrier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help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evelop in an all round way On the basis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general level outstanding teache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 faced

25、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school level outstanding teachers,and proposes the training path ofprimary school general level outstanding teacher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rresponding educatorsKey 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ers;outstand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skills;quality education;culturequality责任编辑:娜布其3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