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_洪佳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37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_洪佳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_洪佳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_洪佳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2课改教研教研园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福建省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洪佳惠【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通过资料分析与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且结合研究当中产生的认识,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3)05-0142-03【DOI】10.12240/j.issn.2095-921

2、4.2023.05.043“教育回归生活”是当前重要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薄弱,日常生活无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顾名思义,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当中。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学习素材,使知识内容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十分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准确把握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从而逐步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这突出了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性。第一,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内容依然过度依赖教材,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容易与生活出现脱节,知识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不利于知识内化。第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语言讲授仍然是教师比较依赖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开发。受此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产生一种枯燥感,甚至会诱发抵触情绪。从长远来看,在这种不良情绪

4、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第三,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从本质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价值观念。对于这类内容,教师往往更加习惯通过讲解与灌输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第四,教学评价有待完善。从生活化的角度来看,当前评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对评价环节有时会有所忽视,将教学的重点过于集中在课内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在课内学习完成后缺少有效的整理;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的内容过于简略,难以真正发143教研园地课改教研挥出评价环节的作用。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

5、略(一)明确学习导向,设置生活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导向性都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就是设置恰当的目标。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既要重视课内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目标,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内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比如教学“弘扬优秀家风”时,笔者从能力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设置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其中,能力目标为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优秀家风与家训中蕴含着怎样的传统美德;方法目标为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或者网络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一些不同的家风

6、家训,懂得家风家训对于个人的成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情感目标为结合生活案例以及课程内容感受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借助这样的目标,不但学生明白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而且为后续学习活动的进行指明了方向。(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意愿单一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枯燥感是当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课程内容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改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刻板印象。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置身情境中,从而更加自然地完成生活经验向学习内容的过渡,推动学习效果的提升。比如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时,笔者利用两

7、组图片创设了教学情境。第一组图片是本地一些比较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些景色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利用这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紧接着笔者呈现了第二组图片,图片中的环境十分恶劣,植被稀少,空中飘着塑料袋,河里流淌着污水。这样直观的对比,使学生受到了震撼。然后笔者对学生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但第二组图片中的景象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我们不爱护环境,那么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我们迟早有一天会毁掉自己的家园。”这种方式不但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吸引力,而且更加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的主题。由此可见,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尊重学生主体,引导自主探究开展生活化教

8、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逐渐从生活的主体向学习的主体过渡,以此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目的,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比较开放的空间,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比如教学“我们的公共生活”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同时,为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笔者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1)公共生活通常是指哪些场所?(2)参与公共生活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哪些影响?(3)在公共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这些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危害?(4)参与公共生活有怎样的必要性?(5)参与公共生活有怎样的要求?同时,笔者结合

9、课程内容提供了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案例,学生需要结合问题与案例进行思考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其他人进行适当的交流讨论。相对于教师的直接讲授,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认识往往更加深刻。此外,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也整理出了自己的困惑,这使学生明确了后续学习活动的重点。总之,在生活化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四)组织生活实践,促进知识内化生活化教学强调沟通课内外的联系,除了将生活现象引入课堂之外,教师还应突破学习空间的限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课堂中获取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通过这一过程,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并使学生明确所144课改教研教研

10、园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从而真正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功能。同样在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时,通过课内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外实践活动,并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任务。比如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周围生活当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调查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时,要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分析这些环境问题如果持续恶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此外,要结合课堂所学内容以及课外了解到的知识,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在环境保护中做出哪些贡献。最后,要对课内所学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感受进行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保护自然

11、环境的意义,明确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不难发现,生活实践的合理开展,对于知识的内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开展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合作原本就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延伸到了家庭生活中,这无疑更加突出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家庭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家长的教育能力以及素质会对学生的行为与观念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家长进行协同配合,逐步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学活动的影响力,从而提升教学实效。首先,教师要利用各种渠道与家长构建联系,在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使家长逐步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12、其次,与教师相比,家长的教育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为了使家校双方能够真正协同配合,教师应结合学校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此来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最后,学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校双方要不断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从而调整家校合作的重点。(六)完善评价方式,实现提质增效评价作为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同样会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为了真正使教学活动回归生活,就必须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评价,对现有的评价方式做出调整。这样有利于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

13、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在生活化教学评价中要着眼于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多主体的参与。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点评,从而了解学生的想法;其次,要充分听取家长的建议;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与家长评价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总评。第二,要拓展评价内容。教师可以设置课堂参与、实践活动、个人成果等不同的评价维度,同时,每一个评价的维度,要赋予不同的权重。借助这些评价内容,可以对学习活动全过程展开评价。第三,要弱化评价环节的甄别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恰当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后续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中。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促进学生持

14、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发展规律是相吻合的。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准确把握生活化教学的组织方法,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从而逐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 白玉珍.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77-78+87.2 张常飞.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J.天津教育,2020(35):36-37.3 步二伟.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95-96.【作者简介】洪佳惠(1978.01),女,汉族,福建南安人,本科,一级教师,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