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龙虾水稻幼蟹高效养种培试验_王山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219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龙虾水稻幼蟹高效养种培试验_王山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龙虾水稻幼蟹高效养种培试验_王山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技术学堂TECHNOLOGY FORUM20233当代水产067066当代水产 20233根据实验结束后对稻田养殖鱼类各组织采样检测结果显示,合方鲫、乌鲤、瓯江彩鲤的肌肉和鱼皮中均未检测出镉含量,肝脏和肠道组织中的镉含量均未超标(低于0.1mg/kg限量值),详见表6。GB/T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规定食品鱼类中Cd限量值为0.1mg/kg。4 结论与讨论4.1 实施效果本试验集成组装全周期“虾-稻-鱼”生态种养模式,以渔促稻、以稻育鱼;通过泼洒生石灰提升土壤pH值、加高水位以钝化镉离子,并为水产养殖营造适宜环境;通过水稻秸秆回收饲料化,有效移出土壤镉;通

2、过建设鱼虾沟坑、宽窄行栽植、深水位管理等工程技术措施,实现“虾稻轮作+稻鱼共生”复合种养模式,提高田块复种指数,实现N、P周年循环利用、种养平衡、质量安全、效益提升。从实施结果来看,试验基地实施“虾稻轮作+稻鱼共生”复合种养技术模式后,与对照田稻谷镉含量超标相比,实验田水稻稻谷与鱼类水产品的镉含量均在安全限值以内,表明该复合种养模式降镉效果明显,达到安全利用镉污染稻田的目的。中国生态环境公报从2019年起在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中连续三年提及“影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其中镉为首要污染物”。针对耕地镉污染状况,国内许多学者专家都积极研究各种土壤治理修复手段,并取得一定成效。当前,稻

3、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重点围绕镉污染修复而展开,常见的有品种调整、原位钝化、优化施肥、叶面调控等多种技术手段,在镉污染治理试点采取土壤修复剂或钝化剂等措施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经济成本大幅增加,修复稳定性及环境友好性尚待评估,特别是农民在种稻过程中应用此类修复手段的可操作性、积极性均较低,不能有效复制及大面积推广。“虾稻轮作+稻鱼共生”复合种养技术模式,在种水稻前养殖一茬小龙虾,亩纯利润近3,000元,种植一季中晚稻的同时套养一茬禾花鲤(鲫),水稻亩产500kg,稻谷低镉安全,每亩多收了30kg禾花鱼。该模式基于“VIP+N”,将生石灰的使用纳入到小龙虾与禾花鲤的养殖环节,将强制要求使用转变成

4、农民的自发行为,在确保稻田种粮、粮食稳产的大前提下,每亩增加纯收益3,0004,000元,农民操作简单、积极性高,实现水稻复种、产品安全、增产增收的效果。4.2 讨论与建议小龙虾养殖期间应保持每20d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每亩1015kg用量),保持pH值微碱性,水体消毒,水体补钙促进小龙虾蜕壳;禾花鲤养殖期间每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调节水质与消毒。2022年高温干旱补水时采用地下水源,经检测地下水源pH值偏低(55.5),长期灌溉可导致田水偏酸。秧苗移栽前,每亩施100kg左右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在进水口处常用生石灰挂袋,调节进水水体酸碱度。在小龙虾、鱼类养殖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勿需使用复合肥基

5、肥,因为有两茬水产动物养殖,投饵养殖能补充稻田碳氮来源;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可适当少量补施磷钾肥。稻鱼共生时,以投放大规格鱼种较好,且放养密度不宜过大。种植水稻后放养的禾花鱼种尽量集中标粗到2550g/尾。大规格鱼种下田提高成活率的同时,投饵摄食生长效果好,10月底稻田禾花商品鱼上市。表4 2022年实验田水样镉(Cd)含量 单位:mg/L表5 2022年试验田糙米、茎、叶、谷壳Cd含量 单位:mg/kg表6 2022年实验稻田水产品各组织中Cd含量 单位:mg/kg小龙虾水稻幼蟹高效养种培试验 王山宝(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水产站 242000)2022年我们在安徽腾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小龙虾、

6、水稻、幼蟹高效养种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亩产小龙虾215kg,水稻612kg,规格幼蟹206kg,亩产值25,901元,每亩成本12,528元,每亩利润13,373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建议示范推广。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 塘口条件试验塘口综合条件优良,无旱涝污染之忧,池塘走向为东西方向,长宽=(34)1,池塘埂的坡度为13,面积12亩,四周深水处能保持水深1.5m,中间浅滩种植水稻,进、排水设施完善。池塘配有2kW的微孔增氧设备1套及池塘四周应设置防逃设施,入土1015cm,高出地面5060cm左右,塘埂铺设生态护坡布。2 苗种放养前准备工作2.1 清塘消毒清除过多的淤泥,老塘口应曝冻

7、曝晒1个月左右,放苗前1520d,亩用75100kg生石灰(块灰)兑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包括塘埂。2.2 种植水草小龙虾养殖以伊乐藻为主,幼蟹培育以水花生为主,一般清塘消毒结束1周后,注水4050cm,同时在深水处种植伊乐藻,四周浅水处种植水花生,等到4月中下旬小龙虾起捕完毕后将伊乐藻清理干净。2.3 及时施肥在苗种下塘前7d,应及时投施生物渔肥,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有利于小龙虾、水草生长,营造良好生态水环境;同时抑制青苔的生长。池水透明度保持40cm,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呈嫩绿色或茶褐色。3 苗种投放3.1小龙虾苗种投放在2月中下旬或3月初投放自繁自育的小龙虾早繁苗,亩投放规格为300只

8、kg早繁苗40kg,根据天气、苗种规格及时投放开展养殖,宜早不宜迟。3.2种植水稻4月中下旬小龙虾强化捕捞结束后,及时清理水草伊乐藻,种植水稻,本次试验种植的水稻是再生稻,采用机插秧,水稻种植面积占80%。3.3大眼幼体投放5月10日前选择天气良好,亩投放1.5kg大眼幼体,开展幼蟹生态培育。4 饵料投喂在整个饲喂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小龙虾饵料选择鱼丸料,龙虾苗种下塘后,每天每亩用鱼丸料5kg左右,以后日投喂量按塘内虾体重计算,一般前期投饵率2025,中期投饵率1520,后期投饵率510,实际用量掌握在小龙虾1h内吃完为宜。投喂方法一般每日2次,上午89时,占全天投喂量的20%30,下

9、午5时左右占全天投喂量的70%80,龙虾养殖区域全池投喂,采用无人机投喂,投喂时做到“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活动生长情况。二是大眼幼体-仔蟹1期:每天每公斤蟹苗投喂开口饵料1kg,制成浆水每天分56次均匀全池泼洒,仔蟹-仔蟹期:每天每公斤蟹苗投喂1号饲料2kg,日投喂4次,四周浅滩多撒,中间再生稻少撒,随后投喂次数减少到23次,投喂量适量增加,至六月底;78月份高温季节,以投喂低蛋白饲料为主,降低幼蟹性早熟比例。秋季投喂,此时水温适宜,幼蟹活动量大,是幼蟹生长的高峰期,应加大饵料投喂量,并增加鱼丸饵料的投喂,以增强幼蟹体质,提高质量,保障幼蟹安全过冬。三是再生稻全程不施肥不打药

10、。5 水草管理早期以伊乐藻为主,当小龙虾起捕干净后及时干塘清理干净伊乐藻,防止高温期败坏水质,在四周浅水处移栽水花生,中间浅滩处种植再生稻,可有效吸收残饵、虾蟹粪便及水中氮硫营养物质,降低氨氮、硫化氢的毒副作用。6 水质调节早期小龙虾养殖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在35cm左右,杀虫消毒1次,小龙虾捕捞及再生稻种植结束后,池塘水位随再生稻生长逐渐加深直至高温期加满水位,养殖中后期应及时加换新水、改底增氧。高温季节开启微孔管道增氧机,保持池水上下对流,既降低水温、改善底质又增加溶氧,养殖后期注意改底,根据天气、虾蟹生长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施,保持池水溶氧在5g/m3以上。养殖中后期定期泼洒生物制剂调节水

11、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7 杀虫消毒早期小龙虾养殖期间,小龙虾生长迅速,没有病害,利用纤虫净和二氧化氯进行杀虫消毒1次,幼蟹培育期间每周碘制剂消毒1次,5、9月份纤毛虫病高发期泼洒杀虫防治1次;69月份,每隔半月泼洒生石灰15kg,养殖后期注意及时加换新水,使用过硫改底,泼洒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预防病害。8 捕捞销售4月初根据小龙虾市场情况和龙虾技术学堂TECHNOLOGY FORUM养成规格及时起捕上市,4月底起捕干净,8月和11月人工收割再生稻,幼蟹年底先用地笼在干塘捕捞。9 试验结果9.1 投入情况每亩投入包括苗种、饲料、塘口租金、水电、人工、折旧及其它合计12,528元,全部合计投入150,

12、336元。9.2 收获情况小龙虾亩产215kg,产值8,225元,幼蟹亩产206kg,产值12,300元,水稻两次合计亩产612kg,产值5,376元,合计虾蟹亩产421kg,水稻亩产672kg,合计亩产值25,901元。9.3经济效益情况全年养殖总投人465,840元,总收入842,850元,总利润为377,010元,平均每亩利润13,373元。10 分析与讨论小龙虾水稻幼蟹养种培试验是在幼蟹培育池早期养殖一季小龙虾早繁苗,4月中下旬小龙虾起捕结束后栽种再生稻,5月初投放大眼幼体,该养殖模式结构合理,充分利用池塘前期养殖空间,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池塘幼蟹培育发展突破的新方向之一。当前我

13、区幼蟹培育面积5万亩,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培育技术成熟,但经济效益有所下滑,特别是俄乌战争以来,世界粮食危机,国家要求恢复耕地、找回耕地政策要求下,在幼蟹培育池中前期养殖小龙虾,种植水稻,既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而早期小龙虾市场行情火爆,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但早期小龙虾养殖成功必须有充足的小龙虾早繁苗,早期小龙虾生长快,无病害,回捕率高,市场价格高,基本供不应求,建议自育小龙虾早繁苗,数量充足,苗种投放有保障,但小龙虾、大眼幼体最佳的投放模式还需进一步试验确定。试验水稻,品种为“再生稻”,3月22日播种,4月26日栽插,7月25日齐穗,田间生长均衡,无病虫草害,进入黄熟期

14、。推广稻蟹种培新模式,全程不打药、不用化肥,采用生物及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达到了绿色生产的技术要求。水稻品种建议水稻稻杆粗壮,不易倒伏,生长期长,150d以上,水稻株间距和行间距要大,保持水稻通风,授粉均匀,大眼幼体5月4日投放,5月6日变态一期仔蟹,在稻田中自由摄食活动。推广虾稻蟹养种培新模式,水稻可有效吸收虾蟹排泄的粪便及剩余的残饵,降低氨氮和硫化氢含量,增加溶氧,保持水质良好。同时幼蟹可自由活动于水稻中,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及水稻害虫,水稻和幼蟹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建议水稻栽种行距和株距30cm以上,保障幼蟹池水稻通透性,利于水稻扬花授粉和幼蟹不缺氧。小龙虾水稻幼蟹养种培模式高产高效,是幼蟹培育发展突破的新模式之一,可以投放大眼幼体,也可投放仔蟹,但大眼幼体或仔蟹最佳的投放数量还需进一步试验确定。再生稻全年需收割2次,由于幼蟹四处爬行,无法机械化收割,全靠人工收割,劳动强度大,建议国内工程机械厂家研发在幼蟹田收割水稻的收割机,以利于此项技术大规模示范推广。广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