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伦理反思_陈晓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93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伦理反思_陈晓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伦理反思_陈晓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伦理反思_陈晓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第 23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Vol.23 No.1Mar.2023-68-DOI:10.13829/ki.issn.1671-9654.2023.01.01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伦理反思陈晓东,刘月鹏(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42)摘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村实现振兴发展,反思农村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使农村社会工作能够发挥更为行之有效的作用是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结合在辽宁省周边

2、乡村的实地调研内容,尝试归纳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探析农村社会工作中的伦理要求以及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服务效率的科学方法。农村社会工作中存在熟人关系与专业关系冲突、价值介入与客观实际存在差异、建议选择与自我决定两难等困境。农村社会工作者与村民应当建立灵活的专业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实现助人自助,进而促进和贡献于“乡风文明”,把引起社会不满的问题因素用服务化解于无形,激发催生更多元的主体力量参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654(2023)01-0068-05Ethical Reflecti

3、on on Rural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CHEN Xiao-dong,LIU Yue-peng(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henyang Liaoning 110142)Abstract: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eradication and help rural areas achieve

4、revitalization,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construction to reflect on the ethical issues of rural social work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e,so that rural social work can play a more effective role.In this paper,we try to summarize the ethical issues in rural social work practice,explore the

5、ethical requirements in rural social work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s for social worker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services by combining the field research in the surrounding villages of Liaoning province.In rural social work,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acquaintance and professional relation

6、ship,value intervention and objective reality.In rural social work,there are dilemmas such as conflicts between acquaintances and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differences between value intervention and objective reality,and dilemmas between advice selec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Rural social workers

7、should establish a flexible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with villagers,promote the localization of rural social work profession,and achieve self-help.In turn,they should promote and contribute to the“civi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dissolve the problematic factors causing social discontent with servi

8、ces,and stimulate the participation of more diversified subject forc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social work;professional ethics收稿日期:2022-06-04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1 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宁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LJKR0182)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晓东(1964),女,江苏无锡人,教授,硕

9、士生导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农村社会工作。-69-陈晓东,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伦理反思第 1 期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处于水土不服的情景之中。一方面,传统社会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农村不具有普适性和可推广性,在专业关系建立中要求双方不掺杂私人情感,需要严格按照社会工作的规章制度来建立关系;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呈现人情社会的特点,农村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受差序格局影响的成员

10、关系及时调整方式、方法,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1。陷入关系多重化及专业界限不清晰的伦理困境亟须社会工作者结合中国农村环境特点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笔者前期在辽宁省周边乡村开展调查研究时的实践总结,将辽宁省 W 村、X 村、E 村的社会工作服务的调研实际情况作为本文研究分析的具体案例,通过对社会工作者在农村开展实务时所闻、所见、所感的伦理困境展开分析,寻求社会工作者有效处理伦理困境的可行性方法。重视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反思并不断突破专业伦理困境,对构建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体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有重

11、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农村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一)熟人关系与专业关系的冲突人情是人际交往中存在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属性。人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关系取向,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村这个充满人情的社会中,熟人关系的发展更为普遍,这是农村社会的关系纽带,也是一种源于相互信任的资源互动2。社会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建立的专业关系不带有个人情感。以法律制度、规定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农村环境注重强调熟人关系以建立专业关系模式就产生了冲突。案例一:W 村位于辽宁省朝阳市 K 县,农村空心化问题比较严重,村中主要劳动力人口多数分布在 6070 岁,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

12、。社会工作者深入 W 村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的调研活动,在前期入户走访过程中,村中老者会试图向单身社会工作者介绍对象,并希望社会工作者能赴约见面,若社会工作者拒绝其请求,村民就会产生“看来你们社工都没把我当成自己人,不给我面子”的误解;在社会工作者开展农村调研座谈会时,W 村村委书记对社会工作者称赞道“再次欢迎各位来到 W 村,各位青年一定要给咱们村的党建工作和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啊,村里的经济这两年因为疫情发展得很不乐观”。农村社会工作者陷入农村社会的熟人关系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要求的两难境地。(二)价值介入与客观实际的差异当前农村的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妇女儿童为主,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农村存

13、在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就结构分布来看,一些村民普遍集中生活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资源相对贫乏的环境之下,难以通过农村产业建设而发展。农村中社会交往相对封闭,与外界交往和交流较少,村民对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相对陌生,对社会工作者融入农村社区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社会工作中传统助人关系建立在农村的熟人关系上,社会工作的开展基于社会工作者对当地农村基本情况的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将产生不同的问题和多种类型的价值观,价值观所具备的多元性使得社会工作者和村民对社会活动有着不同的认知和看法。一些老年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在开展服务中不知不觉地将自身的价值观和态度方法强加给村民,或者将自己的价值判断默认代替村民的价值判断,

14、从而偏离了社会工作价值中立原则。伦理价值观的标准无法统一。社会工作者过分强调介入方法或者相关资料的客观性会影响社会工作者在农村开展专业关系的效率,不利于社会工作者与村民快速建立关系。案例二:X 村位于辽宁省铁岭市 F 镇境内,全村共有 1 873 人,其中劳动力有 350 人左右,以中小学文化背景的中老年人为主。X 村空心化情况严重,青壮年多数外出学习、务工,有大量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村中缺少能够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的劳动力,农业生产的技术性人才不足,缺少村民所提及的能够打开农产品销路的市场“能人”-70-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3 卷和能进行农产品技术化培育与生产的生产型“专家

15、”。经验不足的农村社会工作者与老人沟通交流中用的社会工作专业词汇较多,这导致老年群体无法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质以及服务期望,服务过程中的互动程度较低,同时会产生疑问和不解,如:做这些活动是干什么的?啥叫赋能?不知道你们这些大学生说的什么意思,那些专业词汇我听不懂。社会工作者如若默认村民的学识背景和价值观念与自己不相上下,不加变通的沟通技巧和方式会使社会工作者在农村开展专业关系的效率降低,影响服务开展进度。(三)建议选择与自我决定的两难多数的社会工作者通常抱以搜寻问题的态度进入农村,容易忽略农民的自主权。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如果是完全依靠问题的角度,强调服务对象的脆弱性,提供专业的单向帮扶,会助

16、长村民的依赖性3。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可能由于文化程度和对社会工作认知存在偏差等原因无法作决定,无法对自身所在处境给出清晰的判断,在村民的请求下,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作出决定。服务所处的实践情境涉及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当行动缺乏准确指导和明确标准时,社会工作者可能会沉浸在建立选择和自我决定不当之中,违背了案主自决的专业伦理要求4。案例三:E 村位于辽宁省丹东市 K 自治县,村内缺少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文化娱乐活动和形式。现居村里面的年轻人大多有精神或身体上的残疾,还需要旁人照料,无法正常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社会工作者在 E 村开展农村调查研究时了解到村中留守老人偏多,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普遍对社

17、会工作专业无接触、无认知、不了解。一位老者家中无青年劳动力,且家中有人需要长期照护,他对社会工作者说:“家里就我和我妻子两个人,今年都70 岁,她得了脑血栓已经半瘫 17 年。家里主要花销是看病购药,虽然我们都参加了新农合,但平时都去村里的小诊所而很少去城里大医院看病,但这一部分钱新农合不能报销。你们说这个情况我要怎么办?”让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作决定,这使得社会工作者陷入提供专业建议与让服务对象自我决定的伦理困境当中。二、农村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产生原因分析(一)人情社会下专业介入边界意识模糊社会工作者进入农村开展调查需要地方政府的引荐,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当地各方面基础情况,这些行为会影响村民对社

18、会工作者身份的看法,误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政府委派的工作人员,默认其权威性。当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提出超出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的请求时,社会工作者被迫参与到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参与负责本不擅长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块等。在 W 村开展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A 在面对村委书记的请求时的第一反应是“村干部如此真诚地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提些建议,我是不是应该诉我所知、尽我所能提供一些见解帮W 村搞好发展,哪怕只有小小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很可能会在面对自身专业局限性和勇于尝试探索中犹豫不决,严重降低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导致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身份困境。(二)传统社会工作方法不适应农村环境农村环境是社会环境中基

19、础且重要的一部分。相对封闭的农村社会环境使得村民形成了长期深入的内部交往关系网络,这个网络中不会存在陌生人。农村中留守群体的认知水平与社交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时的方式和方法。在 X 村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作为开展小组工作的主持人社会工作者 B 在督导反思环节说道“在给老年群体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若用一些专业名词,会让服务对象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但当下我又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来代替那些专业名词”。社会工作者在服务沟通技巧上对专业名词的表述遇到了困难。究其原因,多是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语言体系、理论建构和实践方法带来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在具体应用社会工作理论时会不

20、自觉地从西方社会工作体系中寻求答案,或完全借用其理论框架来解读社会工作实务。传统的社会工作方法不能十分贴合服务对象的需求,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在农村环境下的局限性。由于缺少本土化的语言模式,这就导致了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时表述会出现生硬、僵化、不合适等一系列问题。(三)为特殊情形下的服务对象作伦理决定由于农村发展环境不均衡,农村中越来越多的-71-陈晓东,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伦理反思第 1 期年轻群体选择走出农村,在城市中谋求生计,这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越加严重。在当前社会中,夫妻共同走出农村外出务工的现象十分常见,农村中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社会工作者 C

21、 在 E 村开展服务的反思中说道“在调查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很多经济条件并不乐观的家庭,多是老人独居且伴有慢性疾病,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国家政策帮扶下有所缓解,但有求必应真的很困难,我们社会工作者真的很想帮助村民改善一下周边环境,但能做的十分有限”。在现实情形下,农村中一些由于生理、心理和其他原因无法作决定的特殊群体,难以对自身的处境作出清晰判断,需要通过农村社会工作者来代替其作出决定。三、农村社会工作伦理抉择建议(一)建立非契约型的合作关系1.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当前农村社会的观念、环境、交往方式均较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期生活在此的村民是农村文化的体现者也是改变农村经济现状的主力军。农村社

22、会工作者,不能以外来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展服务。农村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到“融入社区”,也就是需要融入当地的熟人社会中。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需要社会工作者与当地环境频繁地密切接触,拉近与村民之间的空间距离,融入居民生活之中。农村社会工作中的信任模式需将传统社会中人际信任与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制度中的信任相结合。社会工作者为破除身份陌生感需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发挥专业优势。社会工作者需要向服务对象澄清关系的角色定位,当村民能够对社会工作者身份有较为透彻的理解时,村民会认为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并且值得信任。2.发展相对灵活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中的专业伦理所规定的专业关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

23、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关系的建立并不是要发展为真正的熟人,而是需要借助这种熟人关系来开展专业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即使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无法正式签订协议,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也需达成两点共识:一是彼此之间不是真正的“熟人”,服务动机明确;二是在服务过程中须伪装成“熟人”,这样双方才会信任对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成为熟人”而建立关系的,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案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帮助服务对象摆脱自身困境是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根本目的,为了让这个助人过程在农村社会中变得更加“合情合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需要建立发展相对灵活的专业关系,并遵循熟人关系中的逻辑。(二)

24、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1.尊重农村传统文化和语言习惯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农村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特点和语言习惯,这一事实加大了农村社会工作的难度。社会工作者应在不牺牲农村本土利益、不片面追求农村向城市发展看齐的前提下5,组织农村居民群体实现自主发展和建设,从而实现农村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重视农村的本土特点,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及居民生活习惯。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农村社会工作时尊重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话语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农村发展并不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单方面地将城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服务方法和技巧套用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当中是不可取的。乡村振兴需要维护好

25、国家、民族的发展根脉。在农村发展和建设中,农村当地的文化、制度体制和语言习惯值得被尊重。社会工作者应实践在农村当中,在熟悉掌握当地的文化传统习惯和语言习惯的前提下,开展针对性的有效服务。社会工作者需要立足现实,从社会工作实践中提炼理论,不要做僵化的、绝对的理解,要充分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6。2.积累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根据农村具体情况来确定针对性的介入方案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农村社会工作的方法本土化过程。例如,服务对象相信社会工作者明白自己的诉求,并敢于与其一同去开展工作,从而回应自己的真实诉求。在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双重或多

26、重关系正是传统助人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模式相结合的结果。社会工作者基于对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通过链接当地的资源,将专业社会工作建构成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不断转-72-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3 卷换、中和、调整,从而形成适合我国农村的社会工作方法体系。(三)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1.尊重服务对象的自主权社会工作者在农村开展调查过程中,可运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方法,深入了解村民需求,村民真实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状况、家庭状况等信息。在农村这个熟人环境中,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内外结合的过程,除了外部的推动,还需要服务对象自身的改变。一方面要发挥村民现有的能力,鼓励村民参与自主创业发家致富;另一方

27、面可从优势视角来看,通过提升村民的自信心,凭借其独特优势,充分运用周边可利用资源。村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当前的环境都具有改变的可能性。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尊重村民们的自主权,积极鼓励家庭参与到农村的发展建设当中。社会工作者尽可能鼓励服务对象进行自我决定,发挥服务对象潜能,使其在自助中改变和成长。当面对一些因生理、心理或者其他原因无法作决定的特殊类型的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需要作出充分思考判断,要尽可能避免为服务对象作伦理决定。农村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过程中,仅仅根据社会工作的理论指导开展服务活动是不够充分的。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是村民进行自主发展的引导者和资源链接者。村民意识的觉醒和行动的科

28、学性是实现农村发展目的的重点。2.树立边界意识,注重多方合作在乡村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多方合作。社会工作并不是万能的,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问题时首先应有边界意识,再凭借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理论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农村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对每家每户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时都需要以此为基础,做到“量力而行”。政府作为主导者,主要是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发挥督促指导作用。自治组织包括村民自治组织、老年协会等,激发成员积极参与到农村发展建设中,发挥他们的联动作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社会工作者利用专业优势,开展专业服务,支持政府和自治组织的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

29、根据每个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充分运用优势视角面向不同的群体,开展针对性服务。社会工作者需要注重调查过程中使用的介入方法和调查资料的客观性,尽量减少社会工作者主观上的判断,多加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与诉求,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选择。四、结束语鉴于地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特殊群体的利益,突破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是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工作者能够在乡村振兴中起到更广泛作用的关键。社会工作者需结合本土实务案例,不断拓展实践视野,及时反思、多进行经验总结。这一过程必然漫长艰难,却也是意义深远且极具价值的。参考文献:1 张起帆.熟人关系与

30、专业关系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J.中国社会工作,2019(25):24-25.2 萧子扬.人情、关系和面子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中伦理困境的二重解读 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5-9.3 胡子彤.百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体系建设下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 J.黑龙江粮食,2021(1):65-66.4 左晓茹.农村社会工作中保密原则的本土化 J.百科知识,2021(6):50-51.5 沈 菊.农 村 社 会 工 作 伦 理 的 实 践 反 思 J.乡 村 科技,2020(25):40-41.6 李迎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方法论原则 J.社会工作,2019(4):20-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