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届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人口第Ⅱ课时作业专题过关检测.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658775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人口第Ⅱ课时作业专题过关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人口第Ⅱ课时作业专题过关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过关检测]专题验收,高考能力实战冲关 一、选择题 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15~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小于7.5且大于4.8时,经济中速增长;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含预测)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四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  ) 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 2.据图推测,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  ) A.1992年 B.2000年 C.2020年 D.2050年 3.下列有关四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的劳动力人口短缺 B.②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C.④国比③国经济总量大 D.②③两国均为发达国家 解析:1.D 2.C 3.A 第1题,由人口支持比的概念可知,人口支持比越大,说明老年人口越少,人口年龄结构越年轻。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国中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④国。选D。第2题,四国中中国和印度劳动力人口比较多,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故③国为中国,④国为印度。人口支持比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大致是2020年。选C。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③国为中国,④国为印度。中国经济总量比印度大,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故C、D错;由图可知,约1992年以后,②国人口支持比一直大于①国,即①国(日本)老年人口比重大于②国(美国),人口老龄化比②国更严重,劳动力人口短缺,故A对、B错。选A。 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人口问题最显著的表现是低生育率和人口外流。据此完成4~5题。 4.东北三省人口生育率低的原因是(  ) ①人口外流严重 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较完善 ③自然条件恶劣 ④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分别是(  ) A.社会文化 新建综合性大学 B.自然环境 加大对北大荒的开发力度 C.政治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经济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解析:4.C 5.D 第4题,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多,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较完善,故人口生育率低,C项正确;人口外流跟生育率无关,故A项和D项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自然条件对于生育率的影响越来越小,故B项错误。第5题,东北三省人口外流主要是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应对措施也应该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故D项正确。 (2019届高三·安阳联考)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6~8题。 类别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 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45岁 58.5% 23.2% 45~60岁 25.2% 43.6% ≥60岁 16.3% 33.2% 6.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 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 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 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 7.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 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8.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 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 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解析:6.D 7.C 8.B 第6题,表格显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较多,但是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例并不多,这说明年轻人很多外出到城市打工了,该现象是因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导致的。第7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门化经营转变;专门化经营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青壮年外出打工,收入多元化,会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第8题,针对该地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现状,三县应全面落实农村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要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的现状;实施大规模专门化生产制度;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2018·濮阳二模)坦桑尼亚(如图所示)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对GDP贡献不足13%。2000年以来,该国平均人口增速保持在3.1%,人口分布呈现“南疏北密”的特点,集中分布在东北沿海、维多利亚湖(淡水湖)沿岸和中部地区。2002~2012年达累斯萨拉姆市人口偏移(指区域内部子区域人口增长速度偏离区域平均增长速度的增长,其值为正,说明子区域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区域平均增长;其值为负,说明子区域的人口增长速度慢于区域平均增长)正增长位居全国首位,而以政治职能为主的新首都多多马市的人口一直为偏移负增长。读图回答9~11题。 9.2000年以来坦桑尼亚的人口增长趋势带来的影响是(  ) A.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B.自然资源开发不足 C.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D.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0.坦桑尼亚人口集中分布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部地区工业发达 B.东北沿海对外贸易较发达 C.中部地区金融业高度发达 D.维多利亚湖盐业资源丰富 11.多多马市的人口一直为偏移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  )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入量大 B.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迁出量大 C.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 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慢 解析:9.C 10.B 11.B 第9题,2000年以来坦桑尼亚的平均人口增速保持在3.1%,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趋势带来的影响是人口增长快,社会养老负担轻;劳动力充足,促进自然资源开发;人口增加,使基础设施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压力大,环境恶化。第10题,坦桑尼亚人口集中分布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北沿海对外贸易较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第11题,多多马市的人口一直为偏移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迁出量大。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1月31日,平时寂静的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渭南一个村庄随着春节到来一下子热闹非凡,回家团聚,走亲访友的人和车你来我往。就在这喜庆的景象中,村子内部随处可见残垣断壁、荒草丛生、多年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而在村庄的外围则有一排排新近盖起来的楼房。以下信息为该市统计局对该村庄附近22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调查统计: 本次调查的22个行政村总户数19 021户,其中举家外出户数1 082户,占总户数的比重为5.7%;在村内有房屋的户数18 315户,闲置房屋户数894户,占房屋总数的4.9%,其中闲置房屋质量较好的405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5.3%,闲置房屋质量较差的379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2.4%,质量极差已无法居住的11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12.3%;此外,闲置房屋中闲置两年以上(含两年)的57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63.8%。 (1)推测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2)为调查该村“空心化”状况,请你为从村内搬迁到该村西北部外缘新建房居民设置调查内容。 (3)分析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不利影响。 (4)请你为该村摆脱“空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空心化”表现为房屋的闲置空心和人口的空心,这与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甚至入城落户有关,也与旧村落落后的建筑样式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有关。第(2)题,为调查该村“空心化”状况,可以抽样调查,如对从村内搬迁到该村西北部外缘新建房居民进行调查,可以从搬迁时间、搬迁原因、旧房状况、旧房的再利用等方面调查。第(3)题,该村形成“空心化”,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旧房有安全隐患且旧房环境卫生影响村内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可能还会对后代造成财产分割纠纷;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增加了该村的养老、治安、经济发展难度;分散的村落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等。第(4)题,该村摆脱“空心化”必须从村民思想认识、村貌改造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等。 答案:(1)在农村建设上,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新建住宅的占地面积比传统农宅大等原因,导致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土地利用“空心化”状况。在经济上,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造成城乡收入差异增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使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并长期居住在城市,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为主,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状况。 (2)①您是什么时候建的新房?②您建新房的土地原来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③是什么原因导致您从村内搬迁到村外的呢?④您是否认为村内部旧宅的闲置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⑤您认为如何才能够把闲置的老宅基地充分利用起来?(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村内闲置旧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村内旧房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内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少数居住在村内部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村内废弃宅基地多年未用,后代会因为旧宅地界模糊而引发潜伏矛盾纠纷;随着该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严重影响了该村养老、治安等问题;由于村落面积扩大、居住分散,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农村劳动力外迁导致人力资源匮乏,延缓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4)广泛宣传“空心化”的不利影响,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在尊重民意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与村容村貌改造,道路交通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完整的村庄建设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制止违法乱建;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人口回流,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7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9 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增速为0.59%。图1为我国2007年、2010年和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图2为2008~2017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及增速统计图。 (1)描述2007~201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2)说出2007~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变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3)说明2016年以后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多的原因。 (4)推测2016年以来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变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1,2007~201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先降后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升高;15~64岁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高,且呈先升后降趋势。第(2)题, 2007~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变化是老龄人口比重增大,导致我国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第(3)题,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政策的调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导致了2016年以后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多。第(4)题, 2016年以来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增长,有利影响是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未来我国补给劳动力资源,平衡性别比。不利影响是人口增加,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负担加重。 答案:(1)少年儿童比重先降后升;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升高;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高,且呈先升后降趋势。 (2)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 (3)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政策的调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4)有利影响: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未来我国补给劳动力资源;平衡性别比。 不利影响: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负担加重。 5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