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隧道渗漏水整治.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658169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渗漏水整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 工程概况   xx隧道全长4104米,是xx铁路xx至xx段的北大门,统一里程为K161+055~K164+159,我队施工的是进口端2205米里程K161+055~K163+260。该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多为泥岩夹砂岩、页岩,只有少量的硬质砂岩。岩体节理发育、破碎、整体性极差;地表横坡大于40°,隧道顶上为到平行导坑的交通便道,形成了天然的拦水坝,隧道覆盖层厚20~100米,植被覆盖率80%以上,因此地下水较为丰富,特别是由于围岩破碎,节理发育,造成裂隙水发育。 2 隧道渗漏水情况及产生原因   xx隧道设计无防排水措施。我队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经二次衬砌后,仍有渗漏现象,其渗漏状况主要有如下几种:  2.1 混凝土孔眼渗漏(点漏) 在隧道拱顶部位,特别是刹尖部位,有明显的渗漏水孔眼,有的呈蜂窝状,形成多点渗漏水,地下水就从这些孔眼中渗出或流出,沿衬砌下流至隧道排水沟中。形成点漏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因刹尖部位捣固不密实或漏捣,造成混凝土内部疏松,形成孔眼;  2.2 混凝土施工缝、接头缝渗漏水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施工环节及施工工序的搭接等原因造成混凝土施工不是一次性灌注完成,形成施工缝;在衬砌设置的伸缩缝等部位因无防排水设计,造成地下水沿缝呈条状渗出。  2.3 混凝土大面积渗漏水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拱部,边墙也有这种现象。形成大面积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混凝土在施工时捣固不密实,使混凝土内部形成细小缝隙及孔眼,为地下水的渗出提供通道。 3 渗漏原因分析  3.1 地理因素的影响: 该隧道地理位置较低,覆盖层较薄,使得上层滞水较为发育,又其顶上的便道,在雨季(6~10月)形成天然拦水坝,造成地表水下渗,因此在雨季,隧道渗漏水现象更为严重;  3.2 地质因素的影响: 因围岩破碎、节理发育,使围岩饱含裂隙水,又因本地区雨水充足,地下水补给充分,使得该隧道常年渗水。  3.3 施工因素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采取先墙后拱的施工方案,使得在起拱线处形成施工缝,又在起拱线 处,因边墙结束灌注,其残余拌合料中粗骨料居多,使得在捣固过程中,捣固不密实,形成孔眼。  3.4 其它原因: 新旧混凝土接头处及伸缩缝处产生收缩,使衬砌分离出现裂缝,而混凝土未按防水等级设计,造成渗漏;  3.5 施工过程中所设盲沟因混凝土施工时浆液流入其中,造成排水不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 整治措施  4.1 利用喷射混凝土的隔离封闭作用,将流量较小的孔眼、缝隙堵住,减少地下水的出头点;  4.2 二次衬砌时,在环向采用粒径不小于15cm的块石码砌排水盲沟,纵向间距6米左右一条,自排水沟至起拱线,在水沟壁上凿眼埋管排水;  4.3 二次衬砌后,采取压浆(Na2Sio2和CaCl2浆液)回填再次减少地下水。其主要材料为水玻璃与氯化钙、比重为1.63。实践证明,该浆液压注后对小裂隙的堵水及混凝土和岩石碎屑的加固作用十分明显;  4.4 事实证明,在使用如上方法后,比开挖时地下水顺开挖面成股流下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有地下水渗出;我队则根据实际情况及渗水状况采用了如下方法:  4.4.1 点漏呈股流、线流(该隧道未出现射流)及接头,施工缝渗漏采取凿槽嵌埋管引排,导流为主的方案处理;  4.4.2 大面积渗漏及蜂窝状点漏采取凿面、埋管引排,施作防水砂浆防水层处理。 5 整治施工工艺  5.1 对点漏等局部渗漏且水量较小的部位采取钻眼堵漏法整治。  5.1.1 根据出水点的大小,该隧道所凿孔半径一般在2~3cm,采取人工凿眼,其深度一般为7~10cm。  5.1.2 用高压水冲洗已凿好的孔眼,清除残碴及松动混凝土。  5.1.3 用现场配制的掺有水泥、砂、防水剂、膨胀剂、速凝剂和粉煤灰(配合比为:1:0.8:0.04:0.1:0.08:0.25,水视具体情况酌情加入,控制稠度为10~22cm)制成的快速堵漏胶泥压入孔内10~15秒,然后涂刷环氧树脂、煤焦 油各两层(第一层与第二层间时间间隔为2日),xx隧道进口(DK161+065~+200)段经过以上步骤处理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未出现渗漏现象。 5.2 凿槽埋管法治理渗漏水 该法主要用于施工缝、伸缩缝渗漏水及大面积渗漏水。  5.2.1 凿槽埋管:仍然采取人工凿槽,槽深7~10cm,宽度5~6cm,凿成“U”型槽,使其通过出水点较多的路径,其平面形状一般采用“Y”、“T”、“ψ”、“I”、“丰”型,以利于减少凿槽数量。  ①“Y”—主要用于边墙及拱部均有水渗漏的情况;  ②“T”—主要用于起拱线及施工缝渗漏水;  ③“ψ”、“丰”—主要用边墙渗水而拱部无漏水或点漏等情形;  ④ “I”—用于混凝土搭接缝渗漏水。  5.2.2 槽凿好后用高压水和钢丝刷将槽中残碴、泥砂及松动混凝土块清除,然后刷一层氯化铁净浆(水泥:水:防水剂=1:0.6:0.04);  5.2.3 铺设水管,用Ф40mm的聚氯乙烯塑料管剖去1/3后作为引排水通道,安放时使割口朝内,把水引入管内,利用管壁作临时隔水层;  5.2.4 在管壁内填塞双快、密实、微膨胀胶泥材料,其主要材料及配合比为水泥、砂、防水剂、膨胀剂、速凝剂和粉煤灰(配合比:1:0.8:0.04:0.1:0.08:0.25,水视具体情况酌情加入,控制稠度为10~22cm),作为第一道防水层,两小时后,施作第二道防水层,配合比为:水泥:砂:防水剂:膨胀剂:速凝剂:粉煤灰=1:0.8:0.04:0.1:0.04:0.25,该层具有良好的抗渗、抗腐蚀作用,经检测抗渗强度为0.8~2.5Mpa之间;两层防水层的施作总厚度为5~6cm。  5.2.5 以上几步施作完待一周后,观察槽内是否有毛细渗水,若有则施作第三层高封闭的材料—聚氯乙烯胶泥,配合比为:煤焦油:聚氯乙烯:磷苯二甲酸二脂(化学纯):硬脂酸钙:滑石粉=1:0.1:0.1:0.01:0.1,交替刷两遍,该层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耐寒、耐热及耐腐蚀性,且能很好地与混凝土结合; 5.2.6 经过以上各步施工,渗漏水已得到整治,最后抹面对混凝土进行修补,其配合比为:水泥:滑石粉:粉煤灰:膨胀剂=1:0.25:0.23:0.01,用该砂浆抹面后,颜色与原混凝土相当。 6 结束语   经过我队精心整治,原渗漏水较严重地段(DK161+065~+400)已取得良好效果,未再出现渗漏水情况。但隧道衬砌漏水情况在施工中十分普遍,如何解决该问题,应根据具体地质情况进行分析,且在前期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认真施工, 不放松任何施工环节,确保质量。只要作到了防排、整治相结合,隧道衬砌后不再出现渗漏水,这也是完全能作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隧道涵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