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高考作文江苏卷评析【高考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命题解码】材料以论述的形式呈现,其形式上的特质决定了立意的多样性。换句话说,这种类型的材料处处可见可作文的切入点。只要考生抓得住写出好文章自然不是问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常态,而“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就有比较丰富的内涵,或者说多种理解。有话则短,前面是长,为什么要短呢?长话短说,还是什么呢?短
2、说又说些什么呢,这里面就有种种内涵了。下面一句“无话则长”,这个“长”则有多种理解。从这角度上来说,可以立意如下: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沉默中爆发、大美无声、沉默是金等。材料作文原本切合考生的年龄与思维实际,发挥空间很大,但受任务驱动的限制,考生作文就不那么容易了。但从任务驱动角度来看,我们必须从“个性”和“创新”的关系角度来审题立意。按照这样的思路,既可以讨论年轻人所热衷的“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彰显主题,也可以结合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例证,总结、升华出对于创新意识的思索。材料适合写不同的体裁:可以就材料所提示的多个维度做辩证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名人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作铺陈生发,写
3、记叙文;还可以抒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写抒情散文。在高考评卷过程,会更强调学生的写作素养。在立意上主要表现为亮点:紧扣“说、不说、个性和创新”四个点中的任意一点即切,最佳主要立意为:放在“个性”或“创新”背景中来谈“说”或不说,是为最佳立意。今年作文命题采用了议论性的材料,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审题立意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想凭借立意在考场中的博得头筹,写出征服阅卷老师的优秀文章,文体很关键:议论文力求思辨,议论就会平面化,难以入得阅卷老师的法眼;记叙文要情节化,空谈情感难得高分;文学文体运用,要做到表达、主题和选材三者和谐统一。材料的开放性可以引领不同层次的考生各显身手,让他们能够辩证地看待问
4、题,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思维,体现了鼓励创新、彰显个性的时代特点。新近很多专家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过分推崇或盲目追求,都是不智的选择,唯有者正正视材料作文的特质和魅力之处,才能科学落实高考作文的考查要求。【审题误区】浅读材料,平面滑行材料前半部分叙述现象,后半部分揭示本质,只关注前者,忽视后者,滑行于材料表层信息。为现象而写,自然无法深刻立意,也就把握不准材料核心立意。比如从“说”的角度立意,为只是谈“说”,可是它蕴含什么样的深意呢?这样只顾现象,自然就触及了材料真意。不明就里,生拉硬扯素材是为表达主题服务,但也不能忽视材料本身的独特性,胡乱加工为我所用。这种“不择手段”的
5、化用素材,是高考禁忌,在今年阅卷中屡屡碰到。印象很深刻的有某考生在化用“举案齐眉”的素材时,将梁鸿与孟光的爱情故事,曲解为追求个性的轶事。这样的素材完全是胡说八道,生拉硬扯,希望以后备考中注意,就新读材料也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文体不清,结构松散这是高考作文中的常见现象,但在今年阅卷中更为突出。很多考生笔下千言,但都是常见的套路思路,胸中可能藏了不少“范文”,没有认真转化为己有,导致生搬硬套,结构松散,文体不清更是家常便饭。有位考生写老师上课总能创造意想不到的乐趣,却在文中进行两大节有近三百字的议论与抒情,原本一篇很出彩的记叙文,愣是被其误作成了“四不像”的文体,结构散架如沙盘。【高分作文】一、
6、议论文该说就说(一类上70分)冯小刚在一九四二发布会上面对诸多记者关于“为什么要用如此直接的方式揭当年的痛处”的提问,淡淡地回了一句:“没什么值得掩饰的。”的确如此,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让人们看到痛处,如此才能去治疗,否则一直捂着伤口,不为他人所知,着实让人赞许你的坚强勇敢,却也使得伤口溃烂,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从此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季羡林便是一位不掩饰自己苦痛的人,回忆当年文革被批斗时在牛棚杂忆中写道:“这次的批斗颇令我不满意,没有戴高帽,没有坐“喷气式”只有半个小时的教育。”季老用如此通透的态度轻描淡写了文革所受的屈辱与折磨,纵然写得幽默风趣,但仍能使我们窥得当年的黑暗。季老知道豁达而不
7、郁结。相比之下,傅雷上吊,老舍跳湖,顾圣婴自杀也许就因在痛苦中沉默,最终踏上了不归路,他们的逝去让中国一度为之叹息,如果他们能够将痛苦宣泄出来,也许他们的人生就是另一番天地了。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国家、民族也难免如此,民族的痛就更不该掩饰了。正如索尔仁尼琴所言:“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了一个讲真话的作家,那么他们就拥有了两个政府。”事实正是如此,当年索尔仁尼琴因古拉格群岛这本真实揭露了俄国黑暗社会的著作而被削去国籍、流放到国外。这就显出了当年俄国的心虚了。然而即便作家被赶出国门,古拉格群岛也从未停止出版。忧国之痛同样弥漫着中国作家的心扉,郁达夫写沉沦,中国青年身在东瀛,在与日本侍女的交往中
8、,竟然吟起了典雅的对于故国的愁思:“一饭千金图报易,五噫几辈出关难。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亡国之危,弱国民众的心灵压抑,激起了郁达夫深沉的悲怆。两位作家肩负重任,他们痛苦的血脉,流淌在自己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着痛苦和激愤的情感。痛了,就要直接说出来,只有说出来才能引起重视,才能得到治疗,日本拒不承认侵华事实,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耻辱,更是他们的悲哀。一个民族连自己的痛处不敢说出来,那么他们还有什么未来可言?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真正有担当的人,敢于说出自己的痛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痛处。不说出来如何敢勇敢面对?该说就说,没什么值得掩饰的!【点评
9、】开门见山,旗帜鲜明。文章开门见山,旗帜鲜明亮出自己观点:痛,没什么值得掩饰的。并且谙熟议论文的层进式结构,让议论走向深入,寸峰起雾,扇云致雨。举例精当,引证到位。考生列举了季老在痛苦中有言,傅雷等人却于痛苦中沉默,抉择不同,天地迥异,切合立论,彰显了作者的见识和才气。正反对比,拿捏精准。由个人之痛延展到国家、民族之痛,索尔仁尼琴、郁达夫身处痛苦境地,却胸怀天下黎民,这与日本民族便相形见绌,不愿也不敢承认自己的痛,它将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拿捏精准,两相对比,便将心忧民族之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语言灵动优美,文句表现力很强。开篇使用排比句,将科学家、思想者、企业者三个善于分享的论据精炼,
10、凝练厚重,使得后文论据的提出显得水到渠成。在论证中,企业名言、贾思勰、张仲景等典型事实论据随手拈来,古典名言的运用驾轻就熟,很见功力。立论善于思辨,彰显个性。本文能层层深入挖掘材料的“分享”和“精神”,结合时代精神,反对“小享”,倡导“大享”,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境界,观点振聋发聩。我言秋日胜春朝(一类上68分)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点水纹,几抹残云。一扁舟,一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虚空。这叫留白,是中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像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作铺陈,甚至不沾半点墨。全卷意蕴于是从二维纸面伸展成了无限。留白是与前人的叫板。南宋马远与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
11、尤善留白。而宋前的山水画师,大多是事无巨细,皆一一列举下来。怕是远处草丛中几块石子、几块污秽的牛粪,前人也会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装裱以登大雅之堂。布满画纸的山水,自也有它的美,碧水蓝天,枯藤怪石,强烈的视觉冲击,喂饱了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仿照古人的清明上河图,一千多人物,雕梁画栋,飞桥屋檐,美、大气。但马远与夏圭,偏不爱这耗尽精力、体力的活儿。再者,前人已留下大量如此详尽的山水,再走这条路,恐怕历史上只会多两个无名的山水画师,却少了“马一角”“夏半边”!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自古太多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尽
12、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只有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对秋的审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成了欣欣向荣的象征,成了最美的秋词。 这便是“唱反调”“叫板”之美。有些话,别人也说过,我便不必再附庸风雅;只有别人无话可说时,才是我的主场,我的黄金时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不正是这样的人吗?面对一个妓女,他不似别人一样心怀芥蒂,以别样目光看她,而是在目盲情况下口述了百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这是个性与创新,也是对人性的敬重。同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亲身入马厩,与
13、马儿共同生活,不听从老师的劝诫,才成就了照夜白。韩干的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没了以往画师的瘦马,病不啦唧的。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身边萦绕,“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了,只有于杂草丛生处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为人记住的开路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才能成为马远、夏圭、陈寅恪和韩干只愿在不断流淌的长河中,尽管洪流碾过,巨山平偃而下,我却依旧能听到“我言秋日胜春朝”抑或更响亮、更不同于他的啼鸣。【名师点评】这篇考场佳作被阅卷组评为满分,其亮点如下:1.善找由头,材料丰富。作者闲处落笔,悠闲从容地从寒江独钓图起笔漫谈,材料援引丰富而妥帖,从马远、夏圭
14、、韩干到陈寅烙、鲁迅等,古今史料,尽显风流。2.叙议精当,巧妙扣题。可贵的是文章不是脱离材料空谈道理,也并非生搬硬套堆砌事例,而是在精当的列举,巧妙的引用之后,恰到好处地加以议论,自然地勾进了题旨,用“留白”“唱反调”“叫板”“独辟蹊径”等词,生动地诠释了题目材料中的“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意蕴丰富,颇有新意。3.积累厚实,行文从容。以文而论,作者胸中有墨,故清词丽句汩汩而来,行文纡徐从容,又节奏分明。于无声处听惊雷庄子齐物论里风吹万窍,声音各异,有呜咽声,有的像鬼哭狼嚎,也有动听的沉吟,“吹万不同”,可风一停,就没了声音,死气沉沉。这自由的风来得真好。一如自由的说话,别人无话可说处,你依然有
15、话要说,也许是个性的彰显,也许是人来疯,也许是不相信皇帝真穿了新装的质疑,又或者,是创新意识的灵光一现。有多少张牙舞爪的另类,也就有多少“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断不可少了这份自由。 别人无话可说,或许后知后觉,不及你聪明。或许是大家畏惧权威,如童话故事里看皇帝的新装,心知肚明,不愿发声,装糊涂。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尤为喜欢沉默为金、韬光养晦。按阿城说法,大概老庄孔孟中的哲学,都是老人做的哲学,我们后人讲究少年老成,与此有关。那么,若为真理而发问,乃至质疑,这种个性的彰显,就是不畏权威,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的执着。但是,若一味为问而问,为说而说,彰显个性,便成了张扬个性,是叛逆,是青春
16、荷尔蒙的旺盛,是刷存在感,标新立异。这样的人,如今多了去,网络上随处可见暴跳如雷的键盘侠。许多讲座提问环节,多有怪异的问题,言之无物,不知所云,却赚足了眼球。可我们不会因噎废食,依然宽以待之,由他们各抒己见,因为,不把渠道堵死,才会有精彩之语,才有创新之见。而创新之人,有时也是彰显个性之人。创新意识,有时也闪现在愣头青的张扬里。今日之彰显,是他日的独树一帜;今日之叛逆,是明日的不落窠臼。木心说:“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就像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他的创新,难免遭人讥讽,可他不在乎。昔日义玄禅师,别人讲的他不这样讲,越发显得他是野狐禅,被骂得扫地出门,好不凄惨。正所谓“一路行
17、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当年马云四处游说,描绘网络购物的愿景,也四处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歪瓜裂枣的笑话。一以贯之不易,独辟蹊径真难。他们的个性、叛逆,是创新最初的倒影,可是,未能修成正果前,只是另类罢了。所以,呼唤创新,不妨从尊重个性,甚至尊重一个偏见开始。钱钟书在论偏见里说,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罗素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千人一面,时刻保持一种姿态真让人腻味。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有本事的人难免
18、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那么,何必绷着个脸呢?可是,我们看见多少中规中矩的标准,扼杀了个性,也扼杀了创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多少有棱角的后生被磨得合乎所谓的规矩,少有创见,没有创新,察言观色,人云亦云。龚自珍诗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诗现在依旧不会过时。有人曾批评如今的年轻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批评得对,可是,什么环境促使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日渐稀薄,更值得商榷。否则,未来的年轻人依旧暮气沉沉。一代宗师有句台词我很喜欢。八卦掌掌门人年事已高,承诺退隐,说:“年轻人要出头,总要给他个机会不是?”世界是属于年
19、轻人的,年轻人要出头,不妨就给他们个机会吧,彰显个性,锐意创新,由他们造反为王去。亮剑无声处(一类中65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句话很令人回味。“不要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歌声也将成为那喧嚣的一部分。”细细思索,此言余谓为信然。也许,在众人经过的大道上我们的声音纵使再高亢也无人知晓。我们惟有亮剑无声处,才能不合大流,唱出自己的旋律。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历来为文人墨客推崇赞赏。然而细想,倘若没有那“前人之述备矣”的走出大流,而仅仅徘徊于“春和景明”“一碧万顷”之泛泛言谈,又怎会有岳阳楼记的成功。惟有在众人无声处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真心慨叹,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方有千年不衰的魅力。且看鲁迅
20、先生那激昂的文字,听听那不朽的声音。在万众沉默的恐怖气氛中,鲁迅先生第一个喊出了他的心声,亮出了他的思想之剑。“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他在民族的沉寂中亮出的声音,宛如警钟般唤醒了麻木不仁的世界。亮剑的背后,往往是一颗不拘于时、独立于世的心。陈寅恪悼念王国维的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在今人的耳畔回响;“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声音未曾消逝。别人已说处,自然不必再附和;别人无声处,需要的是我们的亮剑精神!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真的做到亮剑无声处的又有几人?王开岭先生在古典之殇中曾无奈地感慨:“我们唱了一路,却发现无词无句。”喧嚣匆忙的社会中,我们歌咏的究竟是什么
21、?能唱出自己的歌词与心声的,究竟能有几人?社会在发展,但我们不能失去了自己的声音。何不在众人袖手旁观之际打破冷漠的沉寂,用行动诠释自己内心的声音?何不在众人口口声声、模仿作秀的网络世界,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新时代中,亮剑无声处需要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是海子那份“众人都要将火熄灭,而我独将此火高高举起”的坚持,抑或是斯巴达克斯为心中的太阳城而挣断绳索的激情。惟有亮剑无声处,方能无愧于己,无愧于心。人生易逝。惟有于众人无声处亮出自己的声音,方能不枉此生。话长话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话倒是惯常听到的,再熟悉不过了,拜高考所赐,又知道了原来还有“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说法。初听,甚
22、是蹊跷,有话才能长,无话自然短,怎么反是有话须短,无话却长了呢?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也够绕口的,话说难道是位钟情哲学的老师出的题目么?哈哈,纯属逗乐!笑过之后,我仔细琢磨这题目,忽有所悟,“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看似逻辑混乱,实则是听着新鲜,嚼着有理的一句话啊!不论其他,暂且说说会议的那些事儿吧!倘若你已入职,一定会有为会议抓狂的时刻。我时常纳闷,真的有那么多会议要开吗?每个单位,大事小事儿,总是有点事的,所以,开会不可避免,这点我是赞同的。但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会才能落实上级的精神才能安排妥单位的工作吗?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据我观察,有的会基本无事,有的会可以压缩。开会的若干时间,真正有
23、效的,实际少得可怜。倘若领导肯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是要拍掌欢呼的。因为有“无话则短”的铺垫,所以,“有话则长”的时刻,我们自当维护遵守恪尽本分。如此,领导群众互尊互谅,彼此工作生活两不误。更重要的,长此以往,我们便知道开会是真正有事,于是,记得竖起耳朵听清楚,事后也能及时把工作做到位。反之,有较多的泡沫会议掺杂其间,让人心生厌腻,虚度光阴,互相损耗的同时,是有极大可能误了会议中本来重要的事的太多的会议是会催生参会者的惰性和随意性的。这真是一本再明白不过的账目,聪明如领导,我想,只要肯稍微理一理,肯稍微放一放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其实,最难做的应该还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吧
24、!那么长的会,都在做什么呢?我也曾注意观察过。一场会议,参与者众多。遇到重大活动,那就更是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台。倘若发言者均有事,也是应该的。只是,似乎是会前沟通不够,发言会有很多交叉现象,重复的发言在漫长的等待中确实是很让人腻味的,但在发言者看来,他们也许是在重复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是双方的视角不一,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吗?适当的重复是可以的,但泛滥成灾的重复,除了让人心生不悦,似乎并不能促使人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以为,尽管“有话”,但别人已经说了,那就不必重复,这就是“有话则短”了。这样的“有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也是喜欢的。一个领导的魅力,不会因为他的话多而增色,亦不会因为他的话少而失色
25、,我想,倘若总是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到好处的话,这样的领导一定是万众瞩目大放异彩的!如果说“有话则短”是一种智慧,那么,“无话则长”则是一种勇气和担当。一个问题,众人三缄其口不发一言,或是出于谨慎,或是出于其他,这个“无话”的时刻,是需要一些响亮的声音打破沉寂的。倘若,一团沉默,从上到下,问题还是问题,不免让人失望。一个让人心生敬意的领导不在于他的威严,有的时候,只是某一个瞬间,他可以在沉默的时刻发出自己的声音,正直的,真诚的,这样的“声音”再长,我们也是欢喜的。这姑且看做“无话则长”吧!其实,话长话短,并不矛盾,长则长,短则短,总要根据需要来定。只要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长,或是短,都是让人心悦诚
26、服的事儿。开会如此,其他的事儿何尝不是?话长话短中,是高效的行事方式,是智者的适当沉默,是勇者的敢于担当!丰富的安静一直很喜欢项脊轩志这篇课文,不是为了那句令很多人动容的“今已亭亭如盖矣”,而是南阁子典雅别致的环境:仅容一人居住的小房间却门窗俱全,院子里随意地种上兰、桂、竹,偶尔会有几只小鸟停留啄食,而到了十五月圆夜,桂花树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微风轻轻舞动。不用担心隔壁家的夫妻吵架让自己难以安寝,不用头疼晚饭后外出散步被浩浩荡荡的广场舞大军阻断去路细细想来,自己也许向往的就是那一份难得的安静。我们被抛入到一个声音爆炸的世界,消除声音符号似乎都是不被允许的:从读书起我们都会被鼓励要积极发言,工作
27、后无论是在什么类型什么级别的岗位,“与人沟通”都是一项隐形却基本的要求我们被要求张开嘴“说话”,要多说话;也被教了许许多多应当去说的话,却从未有人教我们如何“不说话”。所以经常会有人语出伤人却浑然不自知,会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体会过安静又如何会有适应维持安静的意识和能力?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大多数人是没法适应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的,倒真不是多一个人就能提升活动品质,只不过多一个人就多了一张嘴,可以打破那种尴尬的安静。久而久之,我们再难适应偶尔来临的安静,想方设法地逃离安静。可是安静真的有那么可怕么?史铁生曾经不加掩饰地表达他对安静的向往:“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
28、它的安静。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我们会以为地坛是一个天然的隔音器,隔绝一切声音,里面一片死寂,不过我们很快就发现史铁生耳中的地坛“并非无声”: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自然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地在他耳边回响,生命的脉搏就有力地走在他的心上,他可以放心地卸下包袱,用慢镜头回放脑中的记忆,抚摸生命的每一道痕迹。自然的力量永远神秘而不可忽视,他在地坛里想明白了为何上天会安排他残废了双腿,面对必然会降临的死亡应该如何生活,自己的母亲为何会早早离开自己地坛的安静却给他注入了力量的源泉,所以我们才能在他的字里行间触摸到难以潜藏的
29、韧劲一个活到最狂妄的年纪却残废了双腿的人,他认真而努力地活着,还想着带给别人最恳切的期冀。而这一切,就来自地坛那丰富的安静。初读红楼梦时非常不喜欢宝钗,总觉得她是一个虚伪世故的女子。过了几年再拿来细细品读时,却发现曾经我忽视了她身上许多东西。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时第一次对宝钗的蘅芜苑有了直接而细致的描绘奇草仙藤,冷绝苍翠;屋子里则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幔也是极其素净的。就像前文薛姨妈提到宝钗“不爱花儿粉儿”的,她的居所、她的寝室,在她自己能够做主(因为大多数面对外人时,她所做的是一个别人所要求的她应该有的样子)的小小地界里,她安静而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追求,不再做那个大家所期望的小姐(也许
30、其他年轻的未出嫁的贵族小姐,闺房里应该精致美丽,院子里则是各色花草),直到贾母带着众人游览大观园才为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比起许多刻意追求特立独行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之人,宝钗并未将自己与其他贵族小姐的不同作为自己的身份牌,却也没有像我们在书中大多数时候见到的那样顺从得像戴上了面具般没有自我,而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安安静静地保持本初的自我。而读者则有幸沾刘姥姥的光见识到了宝钗的另一面(又或者说是她心底里的自己),才明白那个一贯的安静下却也有着一股可爱可叹的固执和叛逆。所以何须惧怕安静?只不过我们固守旧地,忘记或是拒绝寻求安静下的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也许当我们学会正视安静,在缄口沉默时耳边却会传来纷繁
31、的自然之音,告诉我们,安静,也可以很丰富。于无声处响惊雷“在人头攒动、火树银花处不必找我。”木心先生如是说。诚哉斯言!当今社会,一股盲从之风盛行,小到大街上各种颜色的同款衣服,大到世界各国对特种部队“不约而同”的共同喜好,这股风名为“流行”,实则却是将人们的个性逐渐抹杀。的确,在某些领域我们确实需要它。例如,“引力波”如今初被发现还需我们继续研究其中奥妙。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名言已被过度传诵,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像木心先生一样敢于从汹涌的人潮中抽出身来,有着陈寅恪先生“只讲从未有人讲过的”的豪气的人。他们是社会这支交响曲中灵动的音符。他们厌恶随波逐流而随意自我,追求个性,在
32、永远黑暗的天空一角,擦出一道道惊艳的闪电;永远沉默的大地上方,碰响一声声惊雷。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正是这样的人,年届四十的他本有着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可他不愿终日碌碌,不愿与其他人一样平静而平凡的过完一生。于是他选择放弃这种生活,踏上了追求“生活无法预见的美”的路,踏上了寻找自我、寻找个性的路,并最终成功,留下无数经典画作。满地都是六便士,却能抬头看见了月亮的他或许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体味到了选择个性、追求自我的生命之轻所带来的愉悦,但在当今这个只有“人们”的时代里,他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如此,唯有拒绝成为“人们”中的“们”,我们才能体悟到不一样的生命之美。然而话虽如此,
33、真想“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却并不容易。世界昔日著名品牌“娇兰”则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也许我们会被已有的成就与别人的赞美羁绊,那就如娇兰一样,用决绝的一年斩断这些浮华,永远浸心于研制新的配方,将旧时经典束之高阁;也许我们会被苦于没有灵感,纵使想在别人尚未涉足的领域有所发展,也无法前进,那就看看娇兰的掌门人,环游世界各地寻找灵感,让目光长远,自有收获。且让我们追求个性,张扬自我,于无声处响惊雷,奏出一曲惊艳世界的生命之歌!【评论】本文以一个精简贴切的由头开篇,亮明态度。接着以木心的特立独行与当下的盲从之风对比,提出观点“敢于从汹涌的人潮中抽身,在沉默的大地上碰响一声声惊雷”,形象地诠释了“在别人无话
34、可说时发出自己的声音,彰显自己的个性”这一主题,精确地把握了材料的核心。后两例进一步阐释了“活出自己的个性”的意义以及难能可贵之处,论证有深度,有层次。不足之处是没有更新的见解,行文缺灵气,结尾喊口号。二类中,60分。用逆向思维点亮创新的火花“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句对俗语的新解看似不合常理,实际上却蕴含着一种合理性和进步性。这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事物关系中的正与反、对与错都是相对的,事物间可相互转化,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逆向思维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光,打开我们新的思路,给生活开启无限可能。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区别思维方式决定一切!”我们与其去重
35、复别人陈旧的思想,不如另辟蹊径,合理地发挥逆向思维,点亮创新的火花,抵达柳暗花明的前方。合理地选择逆向思维,方能开辟人生新的天地。同样面对与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相悖的研究结果,普朗克思维被固有的观念所禁锢,选择遵从牛顿的被奉为权威的“完美理论”,而爱因斯坦却选择怀疑权威的定论,敢于大胆地对经典质疑,没有被常规思维牵绊,从而用逆向思维给科学创新指明了道路,最终创立了相对论这一令世界震惊的伟大成就,让自己在科学领域取得一席之地。不同的思维造就了不同的选择,大胆合理地选择逆向思维能让创新的活力得以迸发,为个人发展寻觅新的道路,收获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生。逆向思维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利器。鲁迅曾经说:“
36、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不仅是个勇士,更是一个抢占市场先机的智者。逆向思维就是人无我有,在某些领域率先试水,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反,如果一直固守传统思维和所谓万无一失的发展模式,不敢越创新的雷池一步,那么企业会缺失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发展的空间从而会大大受限。曾经的全球手机生厂商巨头诺基亚曾经是多么得辉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爬上了企业发展的巅峰。但是当市场上出现与传统机型不同的新款智能机型时,诺基亚对此置若罔闻,甚至对尚且势单力薄的新生事物产生了误判,结果是最终智能机型一经推出大出风头,并很快挤占了其市场,诺基亚的风采不复存在。试想,如果此时发展如日中天的诺基
37、亚理性地反思自身发展的问题,大胆合理地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认识到大与小、好与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必然会激发不断创新的意识,紧跟市场的脚步,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逆向思维是火,能点亮创新精神火花。创新是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采用逆向思维需要突破权威的束缚、需要摆脱固守的思维模式,更需要为他人不敢为的勇气和他人不能为的智慧。说“长”道“短”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谓“长”与“短”,实际上并无一个绝对的衡量标准,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对前人讲过的内容“炒冷饭”,虽百字犹觉其长;对尚未涉猎的新领域进行阐述,纵万字也觉其不足。所以,“长”与“短”,在于
38、是否彰显了个性,是否追求了创新。我这里可以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中国人开会,向来喜欢请一群代表,在会议进程中代表一个接着一个发言,长篇大论,几小时没完。所以,当话一结束,大家就赶紧鼓掌,而这鼓掌,不是因为内容讲得多么精彩,而是终于讲完了。究其原因,在于所有人都讲大话、套话,毫无个性,毫无创新。恰好前几天看到了北京大学本科2015年毕业典礼的教师致辞,号称“最短毕业致辞”,535字,3分56秒,却赢得了9次掌声。究其原因,也在于教师讲出了自己的个性。创新离不开个性的彰显。北岛的一字诗生活,只有一个字“网”,简单的一个字,却概括了芸芸众生的一生,揭示了世界的错综复杂,道尽了人生的真谛。何其简洁,何其凝
39、练,让人惊诧:诗竟然也能这样写。离开了个性,不仅谈不上创新,还会使人生厌。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为什么批改作文会越来越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一种精神上的刑罚?是因为我们孩子的作文笔下只剩下了母亲倒水、倒牛奶、倒咖啡,以及下雨天送伞,而且当孩子笔下的母亲在将水、牛奶、咖啡放到桌上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发现:发现头上长白发了;当下雨天母子(母女)共打一把伞,所有孩子都写道:母亲将伞偏向了我这一边;要不然就走近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这样的习作缺乏个性,已经离创新越来越远,离生活越来越远。虽然仅仅是600字,800字,却也让人读起来苦不堪言。但是,追求个性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创新。林语堂先生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
40、“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性的裙子,越短越迷人。”鉴于此,有的人一味讲求迷人,一味追求个性,明明是一个“长篇”,非要压缩成“中篇”或“短篇”,连起码的、必要的论证和阐述都“节约”掉了,本来想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结果却只剩下了一个骨架,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与之相对,有的人明明是两千字就可以说清楚的问题,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洋洋洒洒,东拉西扯,动辄上万字,最后弄得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先,可以跨越时代,定格成永恒! 题记敢为天下先,是一种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为天下先,是一种厚积薄发的魄力。敢为天下先,小而言之,是个人完成自我超越的途径,可以让个体生命熠熠生辉;大而言之
41、,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可以让一个民族傲立于世。“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本是抨击则天女皇的讨伐檄文,于我言之,感受到的却是一个古往今来唯一正统的女皇帝的生命自信。出身卑微如何?她有经天纬地的胸襟气度!她是天生的政治家,可以突破命运的束缚,突破世俗的眼光,以女儿之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开创“贞观遗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当世的谩骂,后世的攻击,都不能消磨
42、掉她的魅力!敢为天下先,突破生命的框框,让这个女子的生命闪耀夺目!敢为天下先,可以让生命个体闪光,让人仰望;敢为天下先,可以让生命团体发热,惠泽万民。中国近现代历史,是遭受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是华夏民族团结抗战,谋求出路、开创新时代的历史。敌强我弱,我们从不畏惧:孙中山、宋教仁、黄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尽管政治立场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本着对我华夏民族的忠诚与热爱,一腔热血,护我中华!他们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出路,历尽波折,纵九死,也不惧!泽背终于,开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后来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不断创新求得发展:邓小平领导的团队,引导我们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领导的
43、团队继往开来,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带领的团队则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开辟出新思路至于我们习大大带领的团队,则引领我们更进一步,提出“中国梦”的新理念,引领我大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敢为天下先,突破时代的局限,让一个个优秀的团体泽被后世!敢为天下先,不是自以为是的狂妄,不是标新立异的可笑。蚍蜉撼大树,虽有勇气,但缺乏实力的准备;年轻人穿奇装异服,本无可厚非,但流于形式,偏于肤浅。开拓创新,厚积薄发,吾辈敢为天下先!用沉默的方式说爱每一个中国家庭里或许都会有这样的父亲,他不苟言笑,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非常严肃,一开口全是大道理。当我们逐渐长大,看到美剧里的父亲满眼含笑地对自己
44、的孩子一口一个baby,honey,乃至sweetheart,不禁开始怀疑,我的爸爸,他真的爱我吗?其实不仅仅是父亲,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亲密的伙伴之间都甚少直接说出“爱”字。2000多年的文明足够漫长,足够每一个中国人都发展出独特的、个性化的“爱”。我们用沉默的方式说爱,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伶牙俐齿。对社会热点,我们能够长篇大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周围人的鸡毛蒜皮,我们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我们总是这样,对不那么在意的事情可以长篇大论;面对自己深爱的人,却什么都说不出口。这不是初恋青涩时的“爱你在心口难开”,更像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事不关己的时候,想说的有限,组织语言的空间很大,所以可
45、以滔滔不绝。爱太深,可以表达的情感太多,反而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苏轼所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所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说的都是中国人在表达爱意方面的一种沉默吧。诚然,不说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没有“说爱”并不代表“不爱”,千百年来含蓄的我们一直用独属于中国人的、沉默的方式说着“爱”。毕竟“爱”只有一个字,一个发音。而沉默,却各有各的声色。“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的爱是“沉默”的,逢在孩子的衣服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子孙的爱是“沉默”的,是送到祖母床头的一粥一饭;“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妻子的爱是“沉默”的,寄托在
46、百转千回的鸟鸣声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对祖国的爱也是“沉默”的,我们从不说出那千篇一律的爱字,但谁又能否认,那千千万万来自不同的心灵的、不尽相同的爱,读来不会让人热泪盈眶呢?“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我们有太多话想说,不知道从何说起;我们有太沉重的情感,无法用一个字来表达,因此我们用沉默的方式“说”爱,在沉默中,演变出了独属于每一个人的,爱的表达。爱就一个字,不够我说一生。拒绝平庸在“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创新使个人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使国家获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因此,时下许多人秉持着这样一种理念拒绝平庸。平庸,意味着“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而拒绝平庸,则是摒弃寻
47、常,追求新异,这正如某时尚服装品牌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一句拒绝平庸,道出了当下世人创新的渴望。然而,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标新立异,创新更离不开个性的彰显。先前有人认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他们看来,因为有创新性的思维方能侃侃而谈;后又有人反其道而言之,“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在这些人眼里,正是因为有创新性思维,所以才点到为止,反而只有“半瓶子水”的人才会搜肠刮肚进行创新。在人人都在热衷于推陈出新的时代,创新的潮流似乎掩盖了曾经纯粹的自我个性。彰显个性,做纯粹的自己,这个时代不仅需要创新,也需要个性。倘若所有人奔波在创新的路途上,所有人都渴望标新立异,那这个时代并不会因此而多姿多彩,反而
48、会呈现出“伪创新”的境地。因为所有人只想着如何去鹤立鸡群,不惜代价标榜新异,还会有谁记得最初的梦想?还会有谁认识最本真的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潇洒的度过短暂的一生,不言后悔,不言遗憾,告诉世界,我来过。在这个飞速的时代,我们呼唤创新,亦呼唤个性的彰显。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创新,无论是科技的创新还是政治理念创新,亦或是文化的创新,这一切创新都离不开个人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独立的行动方式,个性铸就有意义的创新价值。其实,个性之中孕育着创新的萌芽。牛顿独特的个性使得他具备常人不具备的思维方式,在面对苹果坠地这一寻常的小事中,他创造性的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对整个科技史的发展做出了创新性贡献。与此同时,创新也使个性得到升华。倘若只是单纯的守着个性,面对大千世界或不发一言,或点到为止,而不是抓住时机发声,积极寻求更有价值的创新,这样的个性也终将被时代湮灭。创新促使个性更加有生命力,更加有斗志。回到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