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美之名·向美而生·与美同...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传播美学_田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640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美之名·向美而生·与美同...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传播美学_田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美之名·向美而生·与美同...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传播美学_田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美之名·向美而生·与美同...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传播美学_田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近几年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探索中,一种体现东方智慧、承载中华文明、凝聚中国审美的传播美学理念和形态逐渐走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持续深化的“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理念,与传播美学所倡导的审美品格、审美价值,日渐显现出一种精准对接之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如中秋晚会、七夕晚会、春晚等节目,正由普通的文艺晚会上升为一种文化类品牌,成为实现此种传播审美进阶的先锋。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一个突出特征,便是贯穿始终的中华美学精神。它堪称一次极为精妙、恰切的美学传播实践,不仅将春晚作为一台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功能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也构成了对传播美学实践进路的有益探索。一、思想蕴于艺术:以

2、文化生态建构为表征的文化美学表达春晚是一场家国仪式,也是一道文化大餐。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继续坚守文化之核,并根植于中华文明的美学创造,在主题理念、节目内容、舞美设计、视效呈现等方方面面建构起完整的文化生态,彰显出浓厚的东方美学意蕴。(一)创构审美意象展开文化叙事考古研究发现,“花”“华”同源,在甲骨文中,“华”即“花”这是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提炼出“花”这一主题的创意原点。整场晚会以“花”为逻辑伏线,展开了一场生动的文化叙事。开场歌舞花开种花家如同一个引子,预先铺垫好晚会“花”的主题。2023年是兔年,巧合的是,在一部火爆全网的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种花家”被广泛

3、用于替代中国、华夏、中华民族等,指代“中华家”。这一网络谐音梗的妙用,生动而亲切地传递出广大网友的民族自豪感,不仅彰显了春晚主题,也一下子实现了宏大主题的年轻化表达。紧随其后,主持人的开场串词,第一句就是“花开种花家,欣迎同心年”。此后,又反复出现“花开富贵,锦绣中华”“看花”“种花”“满庭芳华”等含有“花”的词句,并向观众解释了“花”与“华”的渊源: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仰韶田 园 宫承波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传播美学以美之名 向美而生 与美同行摘要:春晚是家国大事、多元文化、民俗传统、民族情感、科技创新、时代精神等的“合集”,也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传承美、传播美的生动文本。它在内容创

4、意、视觉呈现、融媒体传播等方面的诸多做法,形成了一套自发的、对其他媒介产品可资借鉴的传播美学实践范式。思想蕴于艺术的文化美学表达、艺术浸于技术的影像美学呈现、内容融于受众的情感美学体验,使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成为一次典范的传播美学实践。关键词: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 传播美学 文化2023春晚研究专题DOI:10.16531/ki.1000-8977.2023.03.00416 2023年第3期(总第419期)当代电视文化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民族之“华”字的来源之一,指出“那些以为是偶然的谐音,或许就是写进我们基因的文明密码”。由此,晚会“花”的意象的历史文化纵

5、深被极大拉长。围绕“花”,晚会节目展开了视角多元的演绎。公益广告花开种花家,幸福中国年通过五个暖心故事,呈现“除夕之夜,花开中华”的万千气象,片子结尾,“花灯 华灯”“芳花 芳华”“繁花 繁华”“花美 华美”的组合字样和分屏画面,融汇展示了故事主人公们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热闹场景,也再次暗示了“花”与“华”的本源关系。歌曲 花开忘忧歌唱“岁月之花”,描绘出一幅“青梅白首,岁月静好,花开忘忧”的温润人心的画卷。组歌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响“文明之花”,巧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的时间节点,汇聚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首与花有关的歌曲,唱出了“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真谛。“花”的元素还直观

6、体现在整场晚会的视效传达上。舞美设计方面,演播厅天顶装置是端庄古朴的彩陶花瓣造型;主持人背景装置源于中国传统纹样“宝相花”,与天顶相呼应。节目的创意逻辑和空间景观方面,也暗合了“花”的意境。晚会视效传达的核心定位是取自宋代词牌名的“满庭芳”,意在“通过舞美、多媒体、节目视觉等各个方面,共同营造祈愿圆 满 的中华大家 庭 尽展芳 华的主题气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年俗美学与文人美学相融合,形成 吉庆 与 典雅的视觉美学气质”。据此,晚会导演组依托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建立了一套专属的色彩系统,“以正色为经,间色为纬,追求传统文化中柔和雅致、内蕴丰厚的色彩基调,织就春晚色彩体系的传承与创新之美”。

7、晚会所有节目的视觉呈现都统括在这一色彩体系之下,如碇步桥诠释了月蓝色、蔚蓝色、浅毛青色等中国传统色体系中的青色;一带繁花一路歌中,拉手风琴的演员身着的服装是琥珀黄;创意节目 满庭芳国色更是以舞为语、以曲为韵,通过寻色、舞色、唱色,将桃红、凝脂、缃叶、群青等40余种优美的“中国色”带给观众。对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极致化挖掘、艺术化诠释,形成一种润物无声的文化叙事,让文化可见、使彩色可听,不仅大大提升了晚会整体的美学调性,也激活了中国色彩的文化意蕴,传达出独有的东方审美意趣。(二)深挖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回望40年春晚,尽管内容、形式、技术一直在变,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展示和传播、对中国精神

8、的弘扬不曾改变。由此,戏曲、武术作为国粹的两大代表,也成为历年春晚的常驻项目。京剧、川剧、豫剧、越剧、粤剧、昆曲、黄梅戏等均登上过春晚舞台,少林功夫、太极拳等武术表演也与音乐、舞蹈等不同元素融合混搭有过惊艳表现。近年来,以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为代表,越来越多的非遗元素走上春晚,如2016年春晚的华阴老腔、2017年春晚的长城打铁花、2021年春晚的大木偶表演等,都曾让观众耳目一新。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进一步深入、精细化挖掘中华文明元素,并通过现代化演绎,赋予其更丰富的美学意涵。被誉为“今年春晚最具文化价值的节目”,是首次登上春晚、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音乐“活化石”

9、之称的南音。南音又称弦管、泉州南音,源自汉唐宫廷燕乐,是随中原人南迁入闽的中原古乐与闽地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古老乐种,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春晚上的歌曲 百鸟归巢便是南音四大名谱之一。舞台上,南音独有的管弦乐器搭配南音四宝齐奏共鸣,古老的工乂谱与现代流行音乐碰撞交互,既婉转典雅,又时尚明快,“宿鸟归飞”的音乐意境精妙传达了游子归乡、渴盼团圆的美好寓意。千年雅乐在流行元素的辉映下焕发出新的独特魅力。同样首次登上春晚舞台的,还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福建莆仙戏。此次亮相的踏伞行本就是一个脱胎于传统莆仙戏、又吸纳了其他经典折子戏元素,传统与现代相融汇的新编剧目,展示了莆仙戏生角的姜芽手、摇步和旦角

10、的蹀步、千斤坠等特色动作。民族美学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17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古老戏种的崭新生命力。一些特色化非遗项目也登上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舞台。杂技龙跃神州将传统非遗项目中幡技艺与京剧、古典舞、武术等元素相融合,展现了传承千年的杂技艺术的惊险惊艳与气势磅礴。武术 演武 中,形意拳、六合拳等非遗武术在古画 武僧演武图的配合下一一上演,尽显中华武术之美。少儿民俗表演我和爷爷踩高跷 直接融入胶州剪纸、胶东花饽饽、海阳秧歌、山东小调等大量非遗元素,让人们在感受年节文化、欣赏非遗之美中感悟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此外,选自舞剧五星出东方的舞蹈锦绣,以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11、护臂为灵感,依托千年织锦,再现大汉繁华,端庄温婉的锦绣摇、顿挫有力的红袖绕、含蓄内敛的汉俑转,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作为文物的汉代舞俑“活”了起来。二、艺术浸于技术:重构视听意义结构的影像美学呈现春晚是一个文化的舞台,文化的展示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春晚本就是文化与技术的共生体。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春晚舞台上的技术应用愈加炉火纯青,技术与舞台上的诸种艺术形式也融合得愈加紧密,打造了亦真亦幻、美轮美奂的舞台场景和虚虚实实、令人震撼的视听奇观。技术本身构成了一种文化。作为一年一度的“科技秀场”,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书写了别具一格的技术美学。(一)造“境”形

12、塑观看景观,建构审美意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的科技成果在2023年春晚中继续得到大量应用。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在技术创新应用上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实现“8K超高清+三维菁彩声”春晚直播;首次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8K超高清摄像机参与春晚摄制;利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创的智能伴随技术实现高清/4K/8K版春晚同步制作;首次采用三维菁彩声制作春晚音频信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研发的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首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正是这些看似繁杂的“首次”,不断推动技术向视听艺术转化,也实现了春晚舞台上从技术造“景”到技术造“境”的转变,为人们创造出全新的观看内容

13、和观看体验。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上,吉祥物“兔圆圆”以AR形式全程“在场”,参与了多个节目的表演;武术表演演武将传统武术与AR技术完美融合,动起来的少林壁画让人们梦回千年少林,感受到中华武术精神的时代光辉;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让创意节目 当“神兽”遇见神兽里的凤凰、麒麟、白泽等上古神兽“走出”文献古籍,XR智能动捕技术赋予它们传神姿态,与小朋友们交互表演,让孩子们形象地感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XR虚拟场景、360度自由视角等技术让现场观众在聆听百鸟归巢悠扬旋律的同时,立体化观赏到百鸟齐飞、银河舞金翼的吉祥盛景;舞蹈碇步桥以AR视角再现烟雨江南风韵,婀娜婉转的曼妙舞姿,婉约静美的

14、袅袅水乡,使人如临其境;创意节目 满庭芳国色通过“XR/AR+AI”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多维融合的立体舞台,带领观众与表演者一起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赤橙青蓝紫,感受中国色彩丰蕴的文化内涵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在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这一特定舞台上,诸种技术的使用为荧屏内外的观众建构出超越舞台物理空间的审美意境,并通过丰富流动的声画语言、意象生动的影像符号、情景交融的诗意化表达,将节目中包藏的深厚文化底蕴、时代价值书写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不仅形塑了受众的观看景观,而且通过审美意境的构建激发了受众在情感和心理层面的能动性审美参与,从而完成了一轮别具意义的视听文化再

15、生产。(二)破“屏”丰富观看向度,提高审美参与近年来,一种介于“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之间的技术可供性理论成为媒介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该理论所持有的一种整体性“关系”视2023春晚研究专题18 2023年第3期(总第419期)当代电视角使其得以超越技术的微观功能,而将关注点转向技术环境生成过程中各行动主体与技术、环境的互动,从而为媒介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更具阐释力的框架。基于该理论,有学者敏锐洞察到数字时代技术之于观看的深刻构造性力量,认为技术话语在审美和文化实践层面的意义流变可以建构出受众作为观者的主体性,技术赋权下的观看业已从一种纯粹的消费(审美)行为转向兼具消费(审美)与生产(创作)属

16、性的多元视听实践,延拓着视听文化的意义生产。这一理论视域对于观察春晚的技术应用别具启示意义。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移动端,春晚早已跨越单屏,但在不同屏的专属适配形态上,直到2022年才首次有了完全适配手机端的“竖屏看春晚”。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在延续这一形态的同时,又首次推出多画面“分屏”同步观看的新功能,同时设置幕后花絮机位,手机用户不仅可以看到台前,还可以眼观幕后。不仅视角更多元,互动“玩法”也持续翻新:2023年竖屏春晚直播间与微信搜索结合,用户点击会话页搜索入口即可直达春晚直播间;搜索发现变为春晚专题榜单,涵盖春节知识、春晚资讯等;微信搜索设置兔年春晚专区,汇集春晚最新动态与精彩

17、瞬间,春晚直播间内设置节目热词搜索入口,网友可边看边搜索相关背景知识,还可以边看边买春晚文创产品。此外,直播间支持实时播放已播出的节目回放,边看边抢红包封面、群聊讨论区边看边唠嗑、“看春晚”专属微信状态、拜年朋友圈等,也支持用户尽情开展自己感兴趣的“春晚社交”。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沿用了2022年的“百城千屏+云听”双平台,在全国70多个城市的500多块户外地标大屏进行同步直播,8K超高清+云听客户端的三维菁彩声,为各地观众带去极致细腻、纤毫毕现的沉浸式视听体验。从横屏到竖屏、“百城千屏”,再到由竖屏延伸而来的一系列“玩法”、由“百城千屏”带来的一系列视听新观感,看似只是延展了春晚舞

18、台,其实还塑造了不同“屏”的观看场景下的专属内容形态。再往深一层看,更为可贵的是由此带来的春晚观看向度的丰富、对受众观看能动性的释放看电视春晚,还是看手机春晚,抑或看城市大屏春晚,全凭受众自己的选择;不同屏幕的画面,带来不尽一致的视觉观感;不同机位不同视角的镜头选择、多屏画面的自主切换,使人们不需要再完全遵循体现普遍性和一致性的观看视角,从而建构起受众意义上的场面调度,打破以创作者意图为主导的传统蒙太奇语法,形成一种基于个性化观看需要的能动性视听实践。抢红包、边看边搜、群聊讨论等社交功能则更为细腻地关注到了受众观看之外的情感偏好满足,使“看春晚”变为一种更具个性化的行为。在这一行为中,更为丰富

19、的观看机制极大提高了受众的审美参与度,由此便生成了更为丰富的受众文本,反过来又使春晚获得了超越原有内容的丰富观看资源。三、内容融于受众:强化价值共创和审美共情的情感美学体验将受众的情绪和情感、主动性和创造性等都纳入晚会的各环节,呼应受众对春晚内容的心理需求和期待,是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着力书写的情感美学。(一)抒发个体情感,激发共鸣点“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的一句话。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再次提道:“大家都作出了贡献,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不容易”和“了不起”,

20、正是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面对的大背景。今年春晚的主题是“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国家的美好生活当然来源于千千万万家庭、个体的美好生活。这届春晚有着更为鲜明的平民化视角,尤其是更为突出地观照普通个体的情感、关注平凡而火热的真实生活。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推出的首支定制歌曲 你好,陌生人,就是聚焦平凡陌生人之间19的善意,温暖叙事的曲风,平实质朴的吟唱,似乎将每个人的日常故事都唱入其中。融入春晚舞台的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取材于春晚剧组多年来收到的无数观众来信,明星给素人当配角,讲述的也是普通人追梦春晚的故事。整台晚会除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歌舞节目,从

21、数量上看,将视角对准普通人的节目最多。歌曲是妈妈是女儿 用跨越时空、打开心扉、深情对唱的形式,将母女间爱的寄语化作心灵的倾诉,令无数人动容;歌曲跟往事干了好几杯在追忆过往、怀念青春中,豁达与生活和解;在观众席上演的圆桌脱口秀给我一分钟充当了一回网友的“嘴替”,吐槽“压榨系”老板、吐槽“唠叨系”父母、吐槽“尴尬系”恋爱;小品马上到、歌曲小哥致敬的是以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司机小哥为代表的每一个不容易、了不起的普通人;小品初见照相馆 对视50秒和歌曲花开忘忧,讲述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的婚姻故事;给所有朋友们的歌歌唱的是平凡岁月中的真挚友谊;合唱早安,阳光不仅呼应广大网友期待,将2022年被翻唱无数的现象

22、级“神曲”早安隆回改编搬上舞台,更汇聚了快递小哥、清洁工、医护人员、消防员、农民、牧民等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百姓歌手。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讲 生活的情感、讲美好的情感,以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时代浮世绘,对家和万事兴、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等传统理念进行现代诠释”,在对平凡故事的细致描摹中、对细碎生活的温情再现中,让每个人看见自己,产生了共喜、共情、共鸣。(二)受众介入审美,增加连接点在当今的媒介环境和技术环境下,传播过程中意义的构建由传播者和受众通过协商与互动达成,并不新鲜。然而基于春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产品,类似“UGC(

23、用户生产内容)”形式的文本共创很难在这一“年播”节目中实现。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其一,一直以来,人们对春晚的媒介接触,几乎只能囿于一台晚会;其二,在媒体融合日益深入的环境下,尽管人们的信息消费早已脱离过去“你写我看”“你播我听”的被动阶段,但在对春晚这一独特文化产品形态的消费中,人们的自主性却依旧很难发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关键,其实都是想方设法让春晚在一台晚会之外,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增值体验”,从而增加与受众的连接点。在这方面,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可谓迈了一大步。春晚播出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发布“大春晚季”品牌授权与版权文创合作计划,启动“百人千创”合作计划,品牌授权包括春晚标识

24、、春晚吉祥物、春晚卡通形象等。这意味着作为一个国家级文化工程和民族文化品牌,春晚在推动我国文创产业发展、展示和塑造中国品牌方面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发掘。借此,人们也有了除晚会外的与春晚更多的连接点。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就从吉祥物入手,发掘了能够让受众充分参与的增值体验。从2015年一只名为“阳阳”的小尾寒羊出现在当年春晚舞台,以后历年春晚都有吉祥物。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吉祥物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完成初始配方原创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吉祥物IP,不仅“包藏着传统文化中生肖兔的意蕴和美感”,还“凝汇着大数据调研而来的全网受众的喜好和期待”。

25、在春晚吉祥物的诞生过程中,春晚受众以更为积极的审美姿态参与其中,与春晚导演组进行意义共创,获取了一定程度上审美权利、审美体验、审美心理的自主性,从而实现了自身从审美文化消费者到审美文化参与者的身份转变。(三)提供传播增量,深化契合点春晚是一个文化品牌,而文化是跨文化交流的钥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桥梁。春晚40年,在国内的收视规模已毋庸置疑,但在国际传播方面,其功能实则是一直被低估、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要求,为春晚这2023春晚研究专题20 2023年第3期(总第419期)当代电视一影响力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做好海外传播增添了动力

26、。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春晚“走出去”的步伐显著加快。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除对外推出多语种的春晚精编版节目,通过全媒体平台开展广泛的全球传播,春晚“走出去”的相关配套举措也更为丰富:2023年春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正片或宣传片首度登陆海外1642块户外大屏和院线银幕;春晚宣传片首度亮相纽约时报广场纳斯达克大屏、温哥华加拿大广场,并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比赛现场、洛杉矶好莱坞中国剧院等著名旅游景点播放;春晚吉祥物“兔圆圆”首次登陆美国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五大城市772块主流院线的电影屏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灯光秀、春晚动画宣传片在世界知名地标上演、播出;12场“千人观看春晚直

27、播”等形式多样的特色媒体活动在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阿根廷、迪拜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中国国际电视台延续打造5小时特别节目 2023超级夜看春晚,多语种主持人、主播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兔子手势舞线上挑战活动,推出这是中国每年最火的节目 这份特殊的“年夜饭”,咱们不见不散!等多样化特色节目,向海外受众推介春晚精彩内容和中国春节传统文化。总体来看,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围绕中国的春节文化做文章,为春晚挖掘、附加了除一台晚会以外更丰富的可消费资源。通过提供传播增量,深化文化契合点,让春晚日益成为一项具备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也提升了海外受众看春晚、过春节的情感热度,并进一步深化了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情感认同。注释:费俊:传统文化绽放春晚舞台2023总台春晚舞美视觉设计解析,中国艺术报,2023年2月3日,第3版。总台2023年春晚舞美、视效有哪些创新?一起到幕后听听他们的故事,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年1月22日。何天平:“观看”作为再创作:论视听文化再生产与受众介入式审美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现代传播,2022年第4期,第125-132页。从易:20 23 年央视 春晚:做“时代的眼睛”,讲“生活的情感”,https:/ 2亿 人 次!总台春 晚 热四海,全 球共享中国年!,http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